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7,(2):228-232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主要来源。目前广泛的认为典型斑岩型铜矿是由高氧逸度、高盐度的成矿流体形成的,称为氧化性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但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流体也可以是具有还原性质的,如含CH_4、H_2和CO,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该文分别分析了两种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说明了氧化性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以及早期阶段磁铁矿的沉淀引起还原S的形成机制。对于还原性成矿流体,重点探讨了成矿流体中CH_4的来源,以及CH_4的存在对矿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228-233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主要来源。目前广泛的认为典型斑岩型铜矿是由高氧逸度、高盐度的成矿流体形成的,称为氧化性斑岩型铜矿,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但随着人们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流体也可以是具有还原性质的,如含CH_4、H_2和CO,属于H_2O-NaCl-CH_4-CO_2体系。该文分别分析了两种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说明了氧化性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以及早期阶段磁铁矿的沉淀引起还原S的形成机制。对于还原性成矿流体,重点探讨了成矿流体中CH_4的来源,以及CH_4的存在对矿化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斑岩铜矿和矽卡岩铜矿在秘鲁有重要的成矿地位,秘鲁东南部古近系安达维拉斯-亚乌里(Andahuaylas-Yauri)斑岩-矽卡岩铜钼成矿带是最近十几年来铜钼多金属有重大找矿突破的成矿带。成矿带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腹地,受纳兹卡板块(Nazca Plate)向南美大陆板块俯冲的影响,地表拆离断层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说明成矿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该成矿带在空间上岩体内的斑岩型和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型及围岩中的岩浆热液型矿床“三位一体”。研究安达维拉斯-亚乌里斑岩-矽卡岩铜钼成矿带的空间、时间和成矿规律,对指导在区域内和具有同样成矿地质条件地区寻找斑岩-矽卡岩铜钼多金属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军升  王玉往 《矿产勘查》2015,6(3):224-231
赛什塘成矿带位于印支—海西造山带,成矿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带,与主要产于汇聚板块边缘的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相一致。成因类型为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床,也可称为"赛什塘式"铜矿。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岩体构造与接触带构造、地层与构造、岩相等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条裂谷演化与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红党 《矿产勘查》2010,1(5):441-445
中条裂谷位于山西省南部,华北地台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铜矿集中区。区内成矿地质作用复杂,铜矿类型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文章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探讨了裂谷演化过程中各分支的不平衡发展,在裂谷的不同构造部位分别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其南西支以海底喷流铜矿(SEDEX)为主,南东支为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铜铁矿床(VMS),两分支交汇部位则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形成的斑岩型铜矿。结合近几年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成果,运用裂谷成矿理论,分析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岛弧(陆缘弧)环境和碰撞造山环境是形成世界级规模斑岩铜矿带的最重要构造环境.文章以典型矿床为基础,系统收集及归纳了不同构造地质背景下斑岩型铜、钼、钨等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环境及碰撞造山的主碰撞阶段、碰撞后—伸展阶段、伸展阶段中不同矿种斑岩型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以及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产出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7.
湖南桂阳宝山西部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伟平 《矿产勘查》2011,2(5):475-478
宝山西部铜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磴子组灰岩交代形成的夕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与夕卡岩具有一致性.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析,笔者认为矿区石磴子组灰岩、花岗闪长斑岩、宝岭倒转背斜的核部“三位一体”时形成富厚的夕卡岩型铜矿体,且花岗闪长斑岩为矿区铜矿床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文章总结了该矿区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及下一步铜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杜玉龙 《矿产勘查》2021,12(5):1111-1125
沉积岩型铜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铜矿床类型,约占铜资源总量的30%。本文通过综述、构造岩相学路线踏勘和重点矿床找矿勘查,研究了全球沉积岩型铜矿床时空分布、矿床类型,重点研究了中—新生代典型沉积岩型铜矿床及其与岩浆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沉积岩型铜矿床在全球各大洲典型沉积盆地均有分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元古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2)按容矿岩系,本文将沉积岩型铜矿床梳理为砂砾岩型铜矿、异地式砂砾岩型铜矿、砂页岩型铜矿、曼陀型铜矿、碳酸盐岩(白云岩)型铜矿和火山岩红层型铜矿等6个亚类,前5种铜矿床亚类型工业价值较大,是沉积岩型矿床找矿主要目标类型;(3)一些沉积岩型铜矿床成岩成矿与岩浆活动有一定关系,岩浆活动直接参与成岩成矿或控制矿化的产出,或对铜矿化形成叠加改造。一些沉积岩型铜矿与岩浆活动、以及斑岩成矿系统、IOCG成矿系统间有一定联系,通过本文研究可拓展其找矿思路,为境内外同类型铜矿床找矿勘查和找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0)
前人对埃达克岩与斑岩铜矿的关系存在着很大争议。本文旨在探讨斑岩铜矿与埃达克岩的成矿关系。笔者认为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流体作用、岩浆作用、构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从岩石化学方面分析得出晚三叠世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下西台南沟铜矿点、哈次谱山铜矿点和景忍山北坡铜矿点的矿化特征,提出了柴达木东南缘都兰-香日德地区和景忍山地区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蒙育瓦铜矿区由4个矿床组成,为东南亚第二大铜矿.文章在分析总结该矿区区域构造、矿化围岩、地层年代、成矿模式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矿化作用是由岩浆源SO2气体从安山斑岩岩脉底部的结晶熔体中上升,与下渗的大气水相互反应凝结形成.这种岩浆与上升的变质水以及向东俯冲过程中的印度洋壳板块在缅甸板块下方的部分熔融有关.推断出在蒙育瓦矿床的下部可能存在一个隐伏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12.
作者运用ETM遥感数据,对智利北部的丘基卡马塔、布兰卡、科亚瓦西及埃斯康迪达等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进行了信息处理,经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遥感特征分析,选择了1、4、5、7波段进行K-L变换,取其第三或第四主成分来获取富含羟基矿物的“羟基图像”.结果发现羟基异常与丘基卡马塔矿床、埃斯康迪达矿床吻合较好,与布兰卡矿床、科亚瓦西矿床也有对应的吻合关系.作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指出羟基异常是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重要标志,其成果对寻找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延辉  刘凯  任涛  冉怡静 《矿产勘查》2015,6(3):214-223
双元沟—池沟地区位于南秦岭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凤镇—山阳大断裂近北侧,区内发育与燕山期斑岩体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赋存于斑岩体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通过对该区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矿体主要受岩体、蚀变类型、构造叠加、地层等因素控制。沿区内斑岩体群依次向外可将成矿类型划分为斑岩型、夕卡岩型、构造—热液型,它们共同构成斑岩型矿床的成矿系列,因此,在该区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同时,应当注意对夕卡岩型铜矿、构造热液型金银矿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雒凌飞 《矿产勘查》2015,6(2):183-192
智利贝多尔嘎拉尼帕铜金矿区地处智利斑岩型铜矿带的西侧,矿区地表矿体严格受到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控制,同时与隐伏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地表已经发现的众多小型矿床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类型,但是该区的外围又产出一些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该区深部赋存曼陀型及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曼陀型铜矿的勘查,是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矿体中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的硫化物发育,对于激电测深有较好的适用条件,通过预查阶段应用,在该区找矿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位于远古印度次大陆同亚洲大陆板块碰撞的交汇处,也是全球性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岩浆弧)成矿有利区段,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阿富汗境内已发现大约300多个包括沉积岩型、夕卡岩型、斑岩型和脉岩型等各种类型的铜矿床(点),其中包括世界级的安纳克(Aynak)沉积层控矿床。研究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经历新老特提斯洋的扩张沉积和闭合隆起,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而后褶皱形成以中、新生代地质演化为主的地球上最年轻的褶皱造山带。阿富汗地质构造也随之经历长期复杂的演化,区域成矿背景从前寒武纪陆内环境向汇聚造山转化,前中—新元古代矿源地体构造和岩浆再度活化,发生岩浆作用及衍生成矿作用(过程),成矿具有偏在性和最佳耦合性等特点。阿富汗铜矿资源潜力巨大,砂页岩型铜矿和斑岩铜(金)矿找矿前景广阔,地表广泛出露的夕卡岩型铜矿及脉岩型铜矿化可能是深部寻找斑岩铜(金)矿的标志和靶区。  相似文献   

16.
多铎金铜矿位于智利著名的白垩纪斑岩铜矿带上,同时属于前海岸山IOCG成矿带,矿区周边分布着多个大型的斑岩型和IOCG铜矿、铜金和铁矿矿床。文章通过综合研究岩石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分析岩石元素含量,对元素的物质性质进行判断、分析岩石元素富集离散等特征,总结矿区的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区构造环境为岛弧环境,矿床成因与闪长岩关系密切,同时矿区基性火山岩和脉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区域上有利于形成斑岩铜矿,矿区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以地槽褶皱系为主体。开合运动是区内一种重要的构造运动形式,形成了时、空分布广泛的海相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岩。铜矿的时、空分布也非常广泛,类型较多,但主要铜矿类型为火山岩型、喷流沉积型、岩浆硫化铜镍型、斑岩型等四种。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中型矿床的形成严格地受地质构造环境的控制。中国东、西部地区铜矿成矿、控矿因素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绿山(Cerro Verde)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秘鲁南部古新世—始新世斑岩铜钼成矿带的北端。矿体赋存于前寒武系Charcani片麻岩、晚白垩世Yarabamba花岗闪长岩、古新世英安斑岩和石英电气石角砾岩中,热液蚀变由中心向外分别为:钾化带—泥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床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受区域性印加普丘断裂控制,在古新世英安斑岩侵位,带来了大量成矿热液,形成了世界级的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绿山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受自然条件限制,矿产研究程度较低,斑岩型铜矿的勘查一直未取得新的突破。托日提乌托克铜(金)矿是新疆西昆仑最近发现的一斑岩型矿床,现已初步圈出5条具一定规模的铜(金)矿体。文章以野外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化蚀变等研究总结,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认为其为一叠加有后期构造改造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且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并指出西昆仑存在一条具有找矿价值的加里东期斑岩铜(钼、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20.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庭祥 《矿产勘查》2010,1(2):140-144
青海省赛什塘铜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及弧前增生楔东南端,矿床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具多种矿化表现形式,属于典型的复成因铜矿床.文章分析了层控改造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的不同表现特征,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成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位一体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