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同济外国建筑史教学的路程--访罗小未教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小未教授在同济建筑系主持外国建筑历史教学50多年,其教学经验不仅是“同济之路”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建筑历史界,此次访谈既是对这个教学历程的回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几十年里我们对于建筑、建筑历史的种种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同济现代建筑思想的渊源与早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锋 《时代建筑》2004,(6):18-23
同济大学建筑系是一所具有现代建筑思想渊源的院系。该系在新中国建筑教育整体转向苏联复古主义和学院派体系之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对现代建筑及其教育进行了探索,体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文章将同济建筑系的现代建筑思想及其教育发展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追溯其特点的渊源,并探讨其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的系列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已走过60年,这60年是对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淀与传播,是对现代科学精神的坚持与信仰,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践行。学院不仅培养了数代人,实践了大量的重大项目,同时更坚持着"同济建筑"的学术精神和社会理想。学院是中国城市建设60年的研究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回顾一个甲子的同济建筑之路,能够清晰地梳理从开创、发展到走向成熟的过程,由此发现同济建筑的精神内核。在主题文章中,郑时龄院士的文章追溯了"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探讨了"同济学派"对中国现代建筑史的  相似文献   

4.
郑时龄自述     
正因为同济大学建筑系荟萃了众多建筑大师和美术大师,他们的教育背景、教育思想、建筑理念和创作风格组成了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多元化学派。同济大学所处的上海受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和近代建筑的中心,同济大学建筑系也是同际建筑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缩影。我得益于同济建筑系博采众长的多元文化,得益于老师们重理论和建筑实践的影响,也得益于同济大学所在的上海这座城市的影响。当代建筑发展面临构最大挑战/建筑前沿理论与思潮中国当代建筑正在经历转型,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对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的结构、形式、功  相似文献   

5.
    
同济大学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大庆,建筑系也即将迎来45周零华诞。这将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45年前的这个日子,也使我与同济建筑系结下了不解之缘。抚会追昔,一群陌路同道者,从国内国际、四面八方走来,结成了一个既是师生,又是挚友,互勉共进的群体。这一群体以现代建筑的办学思想为旗帜,以事故鼎新的学术精神为主导,同时保持了兼容并雪、含元等价的宽松氛围,因而使得员对云望,学派纷呈;在新中国建筑教育的探索中别具一格,自成体系。45年来,培养了大批英才,问世了不少精品,在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望和建筑技术等专业方…  相似文献   

6.
同济学派的现代建筑意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当代建筑和建筑教育在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发展成长,同济大学建筑系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同济学派”。这个学派一贯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坚持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创导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最早建立中国的城市规划专业,在理工类大学中最早建立风景园林、室内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这些专业与建筑历史与理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技术等专业一起,使今天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域中专业最为齐全的学院。同济学派荟萃了众多富于大学精神,集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学者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他们提倡跨学科和多学科发展,为培养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学者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为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先驱,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理论提出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刊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2,(6):144-147
有着悠久历史的米兰三年展对世界范围认识设计和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2012年米兰三年展“从研究到设计——同济建筑师展”,邀请包括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在内的27位建筑师及其团队的50个建成作品参展,从不同视角描绘了当代中国建筑的真实相貌。因为参展建筑师全都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或者在同济大学任教,使这次展览成为西方了解同济实践的重要展览事件。从倡导“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开始,同济学派对现代建筑理性精神的执着坚持,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发展富有特色的重要一支。  相似文献   

8.
同济建筑系成立於1952年,现已整整40年了(1986年在建筑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本文所谈建筑系,指学院成立之前的建筑系)。对其办学特色、学术思想等作一些回顾,对今后保持及发挥这些特色还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建国后1952年开始的建筑界院系调整至1966年建筑界发展停滞,这一我国建筑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及同济大学自身的历史及建筑教育特殊背景。在当时全国建筑院校学习苏联的氛围下,学院派建筑思想占主导,而同济大学仍然出现了大量对现代建筑空间、形式等多方面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校园建筑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同济出现的典型现代建筑进行研究,探究中国现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望同济     
自从1963年成为同济建筑系的学生,有关同济的点滴消息就都会引动关注,四十年来,当年的建筑系已经发展为同济建筑城市与规划学院,学院斐然的成绩令作为校友的我们高兴,自豪,特别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城市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城市建设高潮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活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为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正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求,给中国的规划建筑界,包括同济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陈易  颜隽  黄平 《住宅科技》2014,(11):55-57
室内设计是与建筑装饰业紧密相关的学科,论文以我国建筑装饰业发展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趋势为依据,从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室内设计教育的一些思考,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系在这一领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195 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同济大学在原有的土木工程基础上 ,综合了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各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 ,成立了建筑系。当时金经昌先生留德 8年于 194 6年回国后 ,从 194 7年起在同济大学开设了都市计划和都市工程设计课程 ,在此基础上 ,金经昌先生与冯纪忠先生鉴于建筑学科的发展趋势 ,考虑今后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力主在建筑系内创办城市规划专业。专业创建之时 ,虽采用的是前苏联专业目录中的“都市建筑与经营”的专业名称 ,但在教学计划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城市规划专业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对课程设置加以修改 ,把目标定位在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同济大学建筑硕士研究生就业中呈现的各种情况,这些情况对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提出应该加强建筑职业教育,传统的就业教育应逐步成为建筑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短期服务为长效引导,让更多的建筑毕业生顺利地走上施展才华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以增强开放性为目标的教学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常青 《时代建筑》2012,(3):42-47
文章扼要回顾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学科的源流及成长过程,讨论了该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重温了学科前辈的遗产保护思想及其影响,梳理了相关学科专业间的关系,在学科理论、实践和专业建设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检视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王骏阳 《建筑师》2014,(1):6-12
建筑理论是建筑学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笔者自2007年以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持硕士研究生课程《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及正在主编的《理论、历史、批评:建筑学论文读本》的具体工作为线索,对建筑理论的性质以及当今中国建筑理论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说北方与南方的建筑教育。建筑教育的差异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点和地域。地域的特殊性对本地的建 筑教育提出不同的社会需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世界建筑》2005,(3):55-55
东亚建筑设计夏令营是由韩国密阳国立大学建建筑系组织的夏季建筑设计教育计划,自1996年起1年1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将与建筑系老师共同合作完成亚洲诸国的建筑项目,还将会参加一系列由学校教授、建筑设计师及园林建筑师等专业人士所做的讲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