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促进老年人健康视角下,基于类型学与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3种模式样本住区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中国当代城市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规律及其空间环境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住区开放空间环境中,老年人交往活动呈现出"市井式、集体式、邻里式"3种典型特征;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环境满意度、服务设施满意度、空间区位满意度、空间形态满意度与老龄户外交往活动质量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且相关性依次减小;促进老年人交往活动导向下的住区开放空间适老化规划与设计,宜将提升空间的景观环境愉悦度、健身游乐设施多样性、场所区位可达性依次放于首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广州市51个典型住区的社会调查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进行运算分析,系统探究在住区及周边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区周边用地混合度、地铁站密度、公园数量,住区容积率、绿化率和典型组团高宽比对邻里交往多样性、频率或评价存显著或一定影响,进而对比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异同以解析相关变量的空间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对冲”、“引流”、“提质”3项规划策略以促进邻里交往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杜宏武  郭谦 《中国园林》2006,22(5):43-46
居住的社区重构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邻里交往的形成、频度和强度等与住区环境有密切关系.把邻里交往放在社区重构这样一个大的视野下,通过对珠江三角洲11个住区的调研,可概括地反映本地区近年建成住区的邻里交往状况,并对规划设计观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实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中国健康住宅试点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北京地区实态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居住压抑、住区安全、私密保护、邻里交往等方面,探索了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对老年住区、全高层住区、经济适用房等特殊居住形态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住区心理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健康住宅试点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北京地区实态调研结果为基础,从居住压抑、住区安全、私密保护、邻里交往等方面,探索了住区心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对老年住区、全高层住区、经济适用房等特殊居住形态中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住区心理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孔磊 《山西建筑》2007,33(29):29-30
通过对交往空间的概念分析以及当今中国住区邻里交往的现状,以共享空间的理念提出针对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一些设想,以促进住区人类活动与交往,真正实现居住和谐和整个住区和谐。  相似文献   

7.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划分与密度特征相关,家庭能耗产生的空间碳排放与密度分布有着逻辑对应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和能耗行为等因素对家庭生活能耗有着显著的影响,而有关密度与家庭能耗碳排放之间的相关研究尚需更多实证案例。本文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问卷数据来估算54个小区样本的家庭能耗人均碳排放值,并对住区密度指标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从回归分析结果看,曹杨新村的家庭能耗消费与家庭特征、住房特征等因素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且家庭人口规模具有主导作用。在密度指标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中,家庭能耗碳排放在物质密度与人口密度指标中分别具有区段波动性特征,通过进一步分析密度与碳排放影响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逻辑对应关系,研究得出不同密度区段条件下的住区家庭能耗碳排放差异是居民家庭人口规模、收入水平等相关社会因素叠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区段的选择条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婕  陈小芳  谢波 《华中建筑》2009,27(9):131-133
该文根据对武汉市主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33个低收入阶层住区进行的住区空间环境居民满意度的调查,应用SPSS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武汉市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环境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并分析其影响作用,从而获得对居住环境和居住需求的进一步认识,为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住区空间形态及模式类型与密度相关,居民交通出行碳排放与密度、设施多样性、交通站点可达性有着逻辑关联性。以上海曹杨新村作为实证对象加以模式类型划分,结合调研问卷数据将模式类型与碳排放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曹杨新村密度与人均交通碳排放间呈非线性波动变化,设施多样性与碳排放呈正相关性,交通站点可达性与碳排放基本呈负相关性。还发现多层围合式及小高层行列式的人均碳排异于其他模式类型,进一步对其居民职业构成、家庭年收入比较研究,碳排放差异性是由于社会结构的消费区隔化造成的。因此,判断住区模式是否"低碳",首先当明确密度的空间与社会双重含义,并结合本国国情、地区发展条件来引导未来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住区是现代人居发展最典型、最普通的聚居环境。城市住区生态面临诸多挑战。作为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成为新中国城市住区发展的缩影,研究曹杨新村住区生态修复具有典型意义。从环境提升、建筑节能、能源优化和资源再用等四个方面分析并总结曹杨新村生态修复的各种策略,期望对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以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作背景,分析了邻里交往与交通系统、住区公共设施和住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探讨住区居住空间的公共场所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住区中居家养老的宜居模式为切入点,根据对老年人居住实态的调研,从家庭结构、老年人属性、室内空间构成、门户临界空间、动态型交往系统等层面,对老年人住区的宜居空间环境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住区中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形态特性对老年人生活行为的影响,为今后老年人住区建设提出可借鉴的提案,改善老年人居住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住区作为城市生活构成的最小单元,是记载和展示居民的生活状态的基本场所,其理想状态应该是物质环境建设与人文关怀构建并重。文章通过对住区邻里交往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规划建设项目,从空间尺度、文化特质、交流空间层次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增加邻里互动,提高居民对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周伊利 《住宅科技》2011,31(11):8-14
住区环境改造设计是一项与住区居民活动和期望紧密关联的活动。以上海曹杨新村花溪路为例,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对居民的活动和期望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改造设计将关注点集中于老年人的活动特点、提高空间开敞度、塑造环浜特色景观、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使住区环境更加符合使用者的活动和期望,提高住区环境的品位和居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增进住区交往理论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延续传统社区温馨、亲密的居住氛围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建筑师就增进城市住区的邻里亲和展开了积极探索,然收效甚微。本文试对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城市居住建设、旨在增进城市住区邻里交往、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理论加以综述,并做以初步的评价与反思,以期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空间尺度分析的角度入手,追溯我国住区公共设施规划演变,并审视邻里中心模式的内涵:邻里中心是邻里交往、公共生活的中心,而非单纯的公共设施集中布局的用地,其规划不仅仅要关注公共设施功能配置,也要加强对规模尺度及空间布局的重视。以珠海市邻里中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为例,提出调整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的思路和建议:体系上,简化分级,以在邻里住区单元强化生活中心为主,构建层级体系为辅;尺度上,以400~500m半径的步行尺度而非设施尺度构建邻里住区单元;功能上,形成公益性设施和经营性设施并重的功能组成;空间上,以组织公共生活为原则构建公共设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要求,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不合理的诸多问题,造成了居民人际交往淡漠、认同感缺失,本文结合徐州汉邦广场住区项目实践,分别从入户大堂,架空式底层,生态车库,三级物业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了改善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一方面改善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力求增强住区居民邻里感和归属感,改善邻里淡漠的社区现状。  相似文献   

18.
索健  王继辉  陈宇 《室内设计》2022,(3):105-111
我国城市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退化问题 日益严峻,政府主导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已成 为各地重点民生项目。通过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品 质提升实践案例与最新相关研究,提取住区建 筑多品质指标因素,构建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 性等多品质提升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对 居住品质提升后的居民满意度调查进行科学分 析,探究居住品质因素提升与居民满意度之间的 关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利用Smart-PLS 3软 件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并得 到建筑品质和外环境品质对住区建筑品质的影 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6和0.326;对于住宅建 筑品质,其功能性影响效应较大,路径系数为 0.625;舒适性(0.265)和场所性(0.117)对其影 响较小;对于外环境品质,其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性的影响效应相近,分别为0.385、0.304和0.323。研究结果为深化住区建筑多品质提升模式 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从2007年开始展开由政府主导的邻里更新计划(NRP),以提升老旧组屋的居住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文章通过梳理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发展脉络和更新背景,以大巴窑地区的邻里更新项目为例,总结其较为成熟的户外环境更新的组织流程和改造策略,进而对中国目前广泛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老旧住区建筑户外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上接第1期) 2.2.1关于邻里交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住区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居住环境的社会人文质量却未能得到改善。居民的住区意识淡薄,邻里关系淡化和邻里交往危机日益严重,所形成的种种不和谐事件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