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田进行聚驱开发时,注入的聚合物会对油水井间已经形成的窜流通道起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转后续水驱开发后,油水井间会再次形成窜流通道,在油水井间形成注入水的低效循环场。根据聚驱后续水驱阶段油水井的动态特征,结合实际油田的井史数据,选取注水井注入压力的下降程度,生产井见聚浓度的增长速率,采注比增长速率以及生产井采液突进强度作为判断后续水驱阶段形成低效循环的动态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判定方法建立判定后续水驱阶段低效循环形成时机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胜利GD油田后续水驱生产井组进行判定,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科学合理,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生产井流压调整方法尚不明确的问题,从聚合物驱油渗流机理入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资料统计,对聚合物驱过程中流压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聚浓度迅速上升时聚合物驱生产井流压开始下降并稳定在低值,含水回升阶段流压缓慢回升;地层压力越低,生产井流压越低;渗透率越高的生产井,流压越高,生产井非均质性越强,见聚越早,流压下降的时间也越早。对于注采完善、油层条件好的生产井,流压越低越好;对于注采不完善、油层条件差的生产井,应提液生产使压力分布均衡。应用上述方法,对聚合物驱二类区块的生产井流压进行调控,调整后区块压力系统分布均衡合理,聚合物驱效果显著。该研究对聚合物驱见效阶段提液上产、注采关系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海X油田为早期注聚油藏,纵向厚度大,非均质性强,进入双高阶段后纵向各层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稳油控水难度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下早期注聚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驱阶段,随着渗透率级差增大,注入水会增加对模型中上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渗透率级差越大,增加幅度越大,模型顶部剩余油的富集程度越小,模型底部低渗层剩余油越富集;聚驱阶段,扩大在中高渗层的驱替程度,但对低渗层的驱替程度减弱。与水驱相比,模型上部剩余油的富集减小,模型下部剩余油的富集增加。渗透率级差主要影响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对于早期注聚油田,模型下部低渗层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界限值为8。  相似文献   

4.
目前聚合物驱油已在油田上广泛应用,而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策略的调整,油田注聚井的开采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文章针对喇嘛甸油田小直径分层注聚井和小直径伽马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试井存储式流量计进行补充测试的方法,并提出了针对喇嘛甸油田小直径分层注聚井测井工艺及资料解释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研究聚合物驱油的生产特征对其工业化推广应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河南油田聚合物矿场生产过程,初步认识了聚合物驱油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今后注聚方案的编制和动态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渤海H油田主力层系层内夹层分布模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规律,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有力依据,根据相似原则开展了不同夹层分布模式下的室内岩心水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注水井钻遇夹层时,在靠近生产井和夹层延伸方向附近区域剩余油较为富集,随夹层分布范围的延长,采油井见水后含水上升速度越慢,驱油效果越好;在采油井钻遇夹层情况下,剩余油集中在靠近生产井流动单元上部区域,夹层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小。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该研究可为海上同类油田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这一阶段的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应保持合理压力场;开展分层注水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井动态变化特点,采取油井分类管理方法,可延长降水增油效果;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续水驱整体注采调整,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高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04,11(4):50-53
利用物理模拟驱油机理实验、岩心观察油层水洗状况、微观驱油实验、示踪迹监测、碳氧比、中子寿命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建立断块各小层砂体水淹模式图及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详细研究了该断块的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探索出针对“双高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挖潜对策的综合调整模式,为同类油田开发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晰海上油田不同韵律储层早期注聚后剩余油的分布及开发特征,参照锦州Z油田特征参数和实际注采井网,开展了不同韵律条件下水驱油和聚驱油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水驱开发,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储层通过实施早期注聚,前期采油速度分别提高3.6倍、2.7倍和2.4倍,高含水末期采出程度分别提高1.8倍、1.5倍和1.4倍,采收率分别提高21.5百分点、18.9百分点和18.2百分点。正韵律聚驱后剩余油富集在储层顶部采油井间非主流线区域,可部署水平井进行挖潜;反韵律和复合韵律聚驱后剩余油分布在采油井排驱替介质未波及区域,可部署定向调整井进行挖潜。研究结果可以为海上同类油田的开发及调整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油层条件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聚合物驱油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工业化推广区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区块实际统计资料 ,分析了影响聚驱效果的地质因素和不同类型见效井注聚合物动态变化特征 ,为油田今后编制聚驱方案及动态调整 ,提高聚合物的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向层内要油和在层内控水的调整方法,在喇嘛甸油田部分井组开展了二类油层水驱过程中调驱型聚表剂深度调剖现场试验,试验前进行了充分的室内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调驱型聚表剂溶液的黏度高且稳定性好,抗剪切能力较普通聚合物强;调驱型聚表剂溶液的黏弹性表现不明显;聚表剂经过强剪切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仍然很大。聚表剂驱油及调剖能力室内实验研究表明,调驱型聚表剂注入非均质油层时,具有一定的调剖作用及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认识下二门油田二次聚合物驱见效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注聚阶段提高注入浓度、追加段塞、部署完善井及合理动态调配等系列调整工作,实现了二次聚驱大幅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在下二门油田潜力区部署的3口油井投产初期日产油10.5~22t,含水20%~70%;单元二次注聚见效高峰期增油倍比达3.04,含水降低7.5%,阶段提高采收率4.96%。  相似文献   

13.
早期注聚油田聚驱受效判断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注聚油田由于所处的开发阶段存在多种增产调整手段,部分生产井的聚驱效果判断难度较大.探索了2种数值模拟新方法:利用ECLIPSE示踪剂关键字技术结合分层系分析,判断生产井含水下降漏斗是否为聚驱效果;利用物质平衡理念结合数模流体分区,进行物质平衡流量计算和统计,判断注聚井组和外围生产井的聚驱效果.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相似文献   

14.
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军  吴明录  胡航 《石油学报》2008,29(6):894-898,902
将流线法应用于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对生产和测试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该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油藏非均质性、油水两相流、复杂井网、生产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还充分考虑了碱-聚合物复合驱过程中各种重要驱油机理和物化现象。采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试井自动拟合解释,得到了油藏参数,形成了适用于中、高含水期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试井解释新方法。通过求解反五点井网碱-聚合物复合驱油藏典型模型,研究了复合驱油藏中测试井的压力响应特征。编制了流线数值试井解释软件,油田应用实例证明了软件及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海外河油田是一个由复杂断块组成的常规水驱稠油油田,目前已经进入了"双高"期采油阶段,为了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田储层层间非均性严重,层间渗透率级差大实际情况,采用周期注水方法,见到较好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中日趋完善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到2014年底,经过1年多的注聚开发,孤东油田八区3-6聚合物驱开发已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本文着重对前期注采动态变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情况提出并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注采井网调整,取得了很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对今后聚合物驱注采井网调整的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预测油田水驱油效率对调整油田开发方案、描述剩余油微观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油藏水驱油效率随生产时间变化的特性,利用新型增长曲线拟合油藏驱油效率与生产时间的关系,建立了预测驱油效率的四参数模型。以室内水驱岩心试验数据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及多变量寻优算法求解四参数模型,获得4个模型参数值,实现对油田水驱油效率的拟合和预测。实例表明,利用四参数模型获得的水驱油效率拟合曲线与试验值比较相符,预测的水驱油效率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8%,较其他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7.46%和5.36%更精确。该模型的建立为预测油田水驱油效率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外河油田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随着海外河油田进入“双高”注水开发期。油田产量也进入递减阶段。常规的周期注水、温和注水和分层注水、水井调剖等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层调整和改善平面矛盾等问题。采用大剂量的深度调剖。虽在一些油田取得一定效果。但只能一次性改善纵向剖面,且有效期缩短、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在海1块开展了“LPS”深部调驱技术的研究与现场试验。并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双河油田北块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及进一步挖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油田目前共有10个聚合物驱开发单元,其中已有6个开发单元转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递减率都在30%左右,相当一般水驱递减的2倍。因此加强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找准潜力所在,以便制定相应调整挖潜对策,减缓递减率,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发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的增油作用。通过利用物理模拟试验、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等多种方法,对双河油田北块Ⅱ4-5油组的研究,发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集油田开发取心检查井聚驱主流线和分流线油藏的油砂样品,检测得到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油藏实验参数,对剩余油的特征、流动性、开采潜力及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的黏度、流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特征,聚驱主流线较分流线油藏剩余油黏度、流度高,含油饱和度低,驱油效率高;油藏参数对驱油效率影响趋势和程度不同,主流线与分流线油藏剩余油的黏度、流度、孔隙度、渗透率与驱油效率的相关性差别较大;聚驱主流线油藏驱油效率受孔隙度和流度控制,聚驱分流线油藏驱油效率明显受孔隙度、流度和黏度控制;聚驱主流线油藏剩余油开采潜力高于分流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