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对渤中坳陷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进行了研究,提出在烃源岩晚期快速埋藏、快速成熟,晚期活动断裂发育的背景下,BZ34断裂带油气充注为断裂贯通型晚期快速成藏模式。指出活跃烃源岩与晚期活动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是油气晚期快速成藏的2大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地球化学、测录井等资料,分别从油源断裂、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活跃烃源岩、区域性盖层4个方面分析其对油气时空差异分布的影响,最终明确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为它源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裂发育特征与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决定了新近系油气运移效率与规模,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大于8 m/Ma,断裂输导能力强,油气以浅层富集成藏为主;古近系成藏主控因素为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区域性盖层发育特征,当排烃期断裂活动强度小于4 m/Ma、盖层有效断接厚度大于10 m时,油气以古近系深层富集成藏为主。该研究成果对黄河口凹陷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凹陷BZ34断裂带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模式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应用单井及二维盆地模拟、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定年等方法和技术,对黄河口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史、BZ34断裂带油气运移通道、油气来源和充注历史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地质背景下,油气成藏可以在数百万年内快速完成.在新构造运动活动带,活跃烃源岩及其持续快速、充足的供烃能力、断裂贯通型输导格架高效的油气汇聚效应与快速穿层运移是油气晚期多层系快速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断面精细刻画,并利用断层活动性、砂体的展布特征以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厘清了石臼坨凸起东南斜坡带油气来源,刻画了油气优势运移路径,确定了油气的优势输导体系,最终建立了石臼坨凸起东南斜坡带油气运聚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油气主要来自渤中凹陷沙一二段烃源岩为低成熟—成熟原油,且表现出良好的运移效应。2)油气成藏期为2.1 Ma,与生烃高峰时间5.2 Ma相匹配,具有晚期、快速、高效生烃的特征。3)石南一号边界断层规模大、活动性强、断面形态起伏,控制油气从渤中凹陷深层到石臼坨凸起浅层的垂向运移,凸起上晚期断裂控制浅层油气的垂向运移和聚集。4)古近系近源扇体沿着边界断层呈裙边状发育,与烃源岩大面积接触,具有中转油气的作用。馆陶组砂砾岩是新近系油气横向输导层,油气趋于沿着构造脊向高部位运移。明下段极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与断层组合构成构造-岩性圈闭,保存油气。5)在凸起斜坡带形成"断控源仓型"和"断裂直控型"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原油性质多样,有轻质油、中质油和稠油。通过对油源、古地貌、输导体系及沉积特征研究,轻质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稠油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中质油为混源所致;古地貌影响着油气运移方向;烃源岩供烃影响着成藏时间;厚砂及多期不整合面、断裂系统构成了输导体系;曲流河侧积砂坝是形成岩性油藏的关键因素。不同凹陷供烃的成藏模式不同: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先形成白垩系油藏,后期在断层调整下进入沙湾组成藏,侏罗系烃源岩通过断裂体系和厚砂体运移至沙二段成藏;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输导至西南沙一段成藏。  相似文献   

7.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为例,通过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成藏输导匹配等成藏条件进行分析,认为长岭断陷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发育断裂—砂体的垂向和侧向双重输导体系,深层构造定型时间早于主成藏期,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长岭断陷营城组碎屑岩天然气成藏主要有4个基本控制因素:深洼区沙河子组及营城组烃源岩质量及热演化程度控制了油气源条件;优势沉积微相控制有利砂体分布,储层物性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对含气性贡献较大;营城组上部稳定的泥岩盖层与晚期断裂的组合控制保存条件,决定了油气主要富集层系;成藏期构造背景下断裂—砂体输导体系有效性控制了油气运移方向。研究认为,长岭断陷层碎屑岩领域具有"洼陷区供烃、断裂—砂体双重输导、构造—盖层控制聚集"的天然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古近系文昌组-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烃源岩展布、构造活动强弱、输导体类型、储盖条件、圈闭种类的研究表明,烃源岩分布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构造活动制约油气聚集能力,输导体系制约油气聚集能力,储集条件影响油气储量大小,圈闭发育决定油气保存结果。40~15 Ma时期,文昌组-恩平组大量生烃,具备形成早期油气藏的条件;中中新世开始的东沙运动使得文昌组-恩平组早期形成的油气藏发生调整,于晚期再次成藏;中中新世晚期,恩平组SQ7层序开始生烃,利于晚期成藏。文昌组-恩平组的成藏模式分为早期成藏、早期成藏-晚期补充以及晚期成藏3种。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供烃区位于南部的侏罗系生烃凹陷,源储距离较远,断裂和不整合是该区主要的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断层输导性评价表明,近南北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油源断裂,主要控制油气垂向运移,在成藏关键时期油源断层输导性控制油气差异成藏。"TR"不整合是该区最重要的区域角度不整合,可分为基岩不整合和侏罗系不整合2种类型,均发育3层结构,包括底砾岩层、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其中基岩风化残积层和半风化层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主要控制油气的长距离横向运移。断裂和不整合配置关系可分为2种组合类型、3种组合样式,组合类型决定成藏模式,组合样式控制优势运移通道和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中西部奥陶系油气资源类型多样,纵向整体含油,成藏过程极其复杂。从多元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动态配置关系角度出发,综合典型油藏解剖、烃源岩热演化生烃史、古构造演化、成藏期和输导体系等研究,以古构造与走滑断裂叠加控储、控藏、控聚的思路重新认识塔河油田中西部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建立了复式成藏模式。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烃源岩长期生排烃、多期充注成藏及混合改造、古构造控制运聚方向、走滑断裂垂向输导与侧向调整、多类型缝洞储集体大规模发育。油气成藏动态过程具有早期"垂向输导、侧向汇聚、古隆控富",晚期"原地烃源、纵向运聚、断裂控富"的特征。不同期次、不同性质的油气混合成藏,造就了奥陶系现今复杂的油气面貌。重质油区以早期成藏为主,与加里东中晚期古构造高部位有关,后期充注较弱;而轻质油区以晚期成藏为主,主要受走滑断裂垂向输导和近距离侧向调整控制,在NNE向断裂带及与NNW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陆相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白云凹陷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白云凹陷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和恩平组两套烃源岩的成熟度史,并分别对比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在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成熟度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自始新世早期起白云凹陷热流值持续上升,在距今约44Ma时达到最大值大约为77mW/m2,现今热流值为60mW/m2左右。2)白云凹陷西凹、主凹和东凹文昌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分别为距今43,44,35Ma,达到生烃高峰(Ro=1.0%)时间分别为距今30,35,17Ma,达到高成熟(Ro=1.3%)时间分别为距今25,33,13Ma;而恩平组烃源岩开始生烃时间分别为距今20,30,22Ma,达到生烃高峰时间分别为距今10,22,8Ma,达到高成熟时间分别为距今8,17,0Ma。3)白云凹陷主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早,主生油期时间短,热演化程度最高;东凹烃源岩生烃时间最晚,主生油期时间长,热演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凹陷沙三中烃源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沉积期属于高古生产力的半咸水湖盆,生物繁盛,泥岩中有机质丰富。通过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明黄河口凹陷沙三中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2.28%,生烃潜力平均为12.24 mg.g^-1;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的富烃源岩。有机碳和Ro等值线分布图表明该凹陷西次洼有2个成熟的生烃中心,东次洼有一个成熟的生烃中心,西次洼比东次洼烃源岩分布更广,演化程度更高,显示西次洼具有更高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河口凹陷中深部储层的物性品质是影响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储层物性与产能的关系研究,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黄河口凹陷为例,研究其储集物性与产液的相关关系,将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相结合.运用测试法得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检验符合率达96.7%;根据物性下限值将储层划分为有效储层和无效储层,并对有效储层进一步分类.将黄河口凹陷的中深部储层分为4类,其中,I类储层最好,Ⅳ类储层基本无工业价值。研究成果为合理有效地评价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东海陆架盆地椒江凹陷前新生代沉积基底的年龄,并对凹陷内断陷期的沉积物源进行示踪研究,选取了椒江凹陷内典型钻孔中的岩屑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分析测试,并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椒江凹陷前新生代基底以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复杂,主峰值年龄为227 Ma,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形成环境属于大洋岛弧环境,和丽水东次凹及雁荡低凸起等已有岩浆记录具有一致性;断陷末期古新统明月峰组碎屑锆石具典型岩浆岩特征,其锆石主峰年龄集中在140~90 Ma,其形成环境属于大陆边缘环境。椒江凹陷古新世物源较为单一,与丽水东次凹具有较大可对比性,东部的雁荡低凸起为其古新世断陷期持续提供物源供应。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库车坳陷油气勘探潜力,利用生烃潜力法分析了研究区烃源岩的排烃史与排烃特征。结果表明:三叠系排油高峰始于23Ma,早于侏罗系排油高峰(12Ma)。古圈闭被破坏,新圈闭形成时间晚于23Ma,不利于来自三叠系的油源聚集成藏。三叠系与侏罗系烃源岩排气量大,且时间与新圈闭形成时间耦合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晚期成藏。三叠系源岩排出的天然气较难突破中上侏罗统的巨厚泥岩,但是该条件有利于天然气在下侏罗统圈闭内成藏。库车坳陷具备发育深盆气藏的烃源条件与致密储层条件,有利于形成大面积的深盆气藏,拜城凹陷与阳霞凹陷的斜坡带是潜在的深盆气藏资源区。  相似文献   

16.
辽中凹陷JZ20-A构造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中凹陷分布有4套烃源岩,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与沙河街组三段,除东营组二段下亚段多处于未-低熟阶段外均为有效烃源岩。辽中凹陷北洼 和自身的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为JZ20-A油气田的主要供油区和油气来源。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较高。通过JZ20-A井主要产层段的包裹体分析,确定了JZ20-A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期次,建立了JZ20-A油气田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120~140 ℃。油气的主要充注期在距今5 Ma以来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约27 Ma)也有少量的油气充注。JZ20-A各油气藏充注程度高,包裹体GOI值(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指标)均大于5%。油气成藏表现为接力供烃,高压泥岩双重封堵,油气叠层式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黄河口凹陷物源体系发育特征不明确的问题,研究着重从构造背景分析与古水系特征、重矿物组合与ZTR参数变化规律、砂岩分异特征及泥岩颜色等4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期物源供给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沉积期受4个方向物源影响,分别来自于西北部的沙垒田凸起,东北部的渤南凸起,东南部的鲁西隆起,南部的垦东-莱北低凸起。深化物源供给体系认识对明确黄河口凹陷新近系主力层段明化镇组下段后期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潜山油气藏具有多种油气来源和充注成藏方式。为揭示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以油气物性、地球化学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埕岛—桩西潜山带的油气来源及充注方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来自低等生物为主的湖相烃源岩,天然气为腐泥型干酪根在热解生烃过程中产生的原油伴生气;受多源供烃的影响,油气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在不同层系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构造带间差异显著。埕北11潜山原油中4?甲基甾烷不发育,是埕北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埕北断层垂向注入而形成;埕北20潜山的原油成熟度相对较低、伽马蜡烷含量高低不等,为来自沙南凹陷沙一段和沙三段的混源油,通过不整合侧向充注而聚集;埕北30潜山和桩海潜山的原油成熟度高,是黄河口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埕北30断层和供烃窗口充注而形成;桩西潜山的油气来自孤北洼陷沙三段,经桩南断层从供烃窗口充注进入潜山。  相似文献   

19.
前人研究认为南襄盆地的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但针对油藏确切的形成时间及其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一直不明确。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利用埋藏史投影法,明确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油气充注幕次和成藏期次,确定其成藏年代。泌阳凹陷共有“四幕两期油、一幕天然气”充注,第一期为泌阳凹陷的主要成藏期,主要发生在断陷-抬升阶段,包括第一幕(36.1~23.5 Ma)、第二幕(34.1~21.2 Ma)和第三幕(30.9~16.2 Ma)成藏,具有多阶连续性充注特点;第二期发生在拗陷沉降阶段,即第四幕(7.9~0.2 Ma)油和一幕(3.0~0.8 Ma)天然气成藏。泌阳凹陷内部的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充注时间存在差异,中部深凹区和南部陡坡带距离生烃中心较近,优先充注早期成藏;而北部斜坡带成藏时期相对较晚。泌阳凹陷南部应加强纵向多层位、多期次立体勘探,中部加强隐蔽岩性勘探的攻关力度,北部重点加强次生或调整的构造油藏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