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相湖盆可容空间变化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辽盆地上侏罗统—白垩系为例,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和地球化学资料对陆相盆地中可容空间的变化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由于可容空间短期内急剧增加,导致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的生油岩广泛发育;构造和气候周期性变化产生的可容空间变化,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特征并发育下生上储顶盖型和上生下储型等生储盖组合;可容空间变化控制着层序演化和体系域分布,其中低水位体系域的盆底扇和斜坡扇最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发育的大型陆相盆地层序类型包括河流层序、湖泊层序和湖泊三角洲层序等,并构成上三叠统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和下中侏罗统河流-湖泊三角洲-河流-湖泊层序序列。构造沉降的幕次、周期性控制层序的旋回性与层序内部发展的阶段性;古气候制约烃源岩和煤层的形成与保存;沉积物供给影响陆相盆地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湖平面变化受构造、物源及古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多种能源矿产聚集与层序地层格架有关。低位体系域发育良好的储层,形成延长组三角洲砂体和延安组河道砂体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湖进体系域的密集段是最佳的烃源岩和盖层,延安组煤层发育在湖进体系域晚期的废弃三角洲平原之上。除了高位体系域外,直罗组低位体系域的下切谷和辫状河道砂体也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成矿层位。  相似文献   

3.
方法根据沉积基准面原理,探讨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迁移所引起的沉积程序效应;利用Fischer图解法对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进行研究。目的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结果在一个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可容空间梯度随地理位置而发生迁移,与之相伴的是层序地层结构以及在相同相域内沉积物体积、厚度和侧向分布的变化;该图解法可把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3个完整且规模较大的实际可容空间旋回,进而又可划分为15个次级旋回,与分析研究实际资料得到的结果基本上吻合。结论沉积基准面是受海(湖)平面、构造沉降、沉积物负荷及沉积地形等诸多综合因素制约的一个等势面,只有沉积基准面旋回及其伴随而发生的可容空间变化,才是控制沉积层序发育的内在机理;采用图解法求得的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对于指导陆相层序的划分及其体系域的识别,进而预测陆相层序中生储盖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流、沙漠与湖泊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层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陆相环境下各种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不同类型层序地层——沙漠、河流、湖泊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和内容。认为不同陆相环境下各种层序的对比基础是基准面变化,对比内容包括层序的界面特征、层序结构即体系域构成和体系域内沉积体系发育特征.讨论了不同陆相沉积环境下发育的层序地层对比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可容空间变化规律控制着盆地的层序地层充填样式和生储盖发育规律,根据目前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地层响应特征,将沉积可容空间的变化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类型。油气汇聚体系是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研究对象,根据油气聚集规模将其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等三种规模类型。具备不同层序地层充填样式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不同规模类型的油气汇聚体系和相应的空间展布规律: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可以发育大型、中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高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陆相断陷盆地一般发育中型或者小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大型规模的油气汇聚体系欠发育。我国陆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东营凹陷是低频率沉积可容空间变化的典型代表,东濮凹陷是高频率沉积可容变化的典型代表;海区陆相断陷盆地中的涠西南凹陷属于低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海中凹陷属于较高频率可容空间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准东白家海-五彩湾地区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冲积体系的特殊性,借鉴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中其准面旋回原理,通过研究可容空间增长速率与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各种条件下体系域和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认为:一个完整的层序应包括冲积充填体系域、水进体系域、水退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但当剩余可容空间不足时,层序可不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只发育冲积充填体系域和河流体系域。顶部的河流体系域常因基准面的继续下降被剥蚀而难以保留。通过准东地区仓房沟群和小泉沟群的研究,确定了4个层序,层序A、D发育水进和水退体系域,而层序B、C发育冲积充填和河流体系域。  相似文献   

7.
根据岩心、钻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的主力勘探层系———古近系戴南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综合研究。 首先,根据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对层序进行划分,将戴南组划分为 3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四级层序,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其次,建立了 2 种层序发育模式,一种为完整型湖泊层序发育模式,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另一种为不完整型湖泊层序发育模式,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构成。 最后,通过分析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构造沉降速率是控制三级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气候变化引起的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是控制四级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5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常采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两种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层序识别方法与适用范围、层序结构与对地层分布的认识等方面。由于都是基于可容空间的变化来识别层序,使得两种方法相结合解决断陷盆地层序研究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依据。分析认为,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三分体系域的观点为基础,通过不整合面的识别和追踪,可建立宏观或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盆地沉积体系分布演化;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和二分体系域的观点,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整合地层的高级次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沉积相和储层的分布,是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的层序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两种层序研究方法的结合点取决于断陷盆地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对于河流相层序的研究大多套用国外近海冲积平原环境下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该模式认为海平面升降为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对于中国陆相盆地中发育的不受海平面升降影响的河流相地层来说,应用以海平面变化作为主要控制因素的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解释其层序发育不具备客观前提。借鉴中外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遵循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本原理,在掌握层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同时结合济阳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沉积模式,探讨并建立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指出了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地形坡度和气候,存在初始体系域、发展体系域、衰退体系域,若基底发生差异性抬升,还可发育抬升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陆相湖盆具有局限性、多物源、多沉积中心、差异性构造沉降等特点,可容空间在盆地内变化具有复杂性,其直接控制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湖盆水体的变化。三者的相互关系导致可容空间的变化在盆地范围内为统一或在盆地不同地区其变化不同。断陷湖盆中,单一因素主控作用比较明显,博兴洼陷沙三中、下亚段层序皆为早期构造沉降主控,可容空间统一增加,晚期沉积物供给主控,可容空间变化不一致;坳陷湖盆中综合控制作用明显,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在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的控制下,经历了3期可容空间的非统一性变化。可容空间的非统一性变化对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是对层序地层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层序模拟与沉积相演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控制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湖盆地形、基底沉降、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具坡折带的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进行数值模拟。设定一高程点为沉积基准面,高出部位将被截平,低的部位将接受充填;而沉积物的粗细以沉积物距此基准面的距离来确定,距离大则沉积物细,反之则粗。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层序周期中,低位体系域主要分布于坡折带以下,具填平补齐沉积特征;湖侵体系域随水深的不断加大,上超至坡折带之上的凸起区;因可容空间增速变缓,高位体系域沉积物以粗粒为主并向盆进积,而坡折带之上的凸起部位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准噶尔盆地是一具前陆特征的坳陷盆地,侏罗纪时受挤压应力控制,基底差异升降而在盆地边缘形成坡折带。整个侏罗系是一个Ⅱ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层序A,B,C和D。整个Ⅱ级层序具有粗-细-粗的岩相变化特征,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沉降幕,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吻合程度很高,Ⅲ级层序虽也比较吻合,但对称性和完整性较差。4个Ⅲ级层序在纵向上构成一个先退积后进积的粗-细-粗变化旋回,在平面上,偏砂相比例也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塔北地区三叠系层序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塔北地区128 口井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近2.5×104 km 二维地震剖面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塔北地区三叠系中识别出5 个以不整合面为界面的三级层序,层序Tsq1 和层序Tsq2 相当于下三叠统,层序Tsq3 和层序Tsq4 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Tsq5 相当于上三叠统。5 个层序均由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以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三角洲为主,湖侵体系域以发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为主。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和物源供给是控制三叠系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复合河道和三角洲分流河道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湖盆地层序、沉积控制因素及形成模式。研究认为,气候对潜四下段沉积时期的层序发育控制较弱,主要受古构造形成的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潜四下段粉砂岩与蒸发岩呈现"此消彼长"的分布关系。根据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岩在层序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各层序内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及湖退体系域(RST),同时提出断坡带层序模式和挠曲带层序模式两种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14.
渤中西次洼东营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体系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分析,根据钻井、地震、古生物、电测曲线等资料对渤中西次洼东营组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东营组可以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即东一层序、东二层序、东三层序,其中东二层序发育较为完整,进一步细分出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最后识别出东营组各层序单元沉积体系类型并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渤中西次洼及围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来自石臼坨凸起和沙垒田凸起两大物源体系控制,按层序及体系域发育时间分析了本区东营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规律及纵向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陆相层序地层学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根据一级的湖水位升降变化,准噶尔盆地中新生界可以划分为5个层序,有利的储集层位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的坡折边缘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既是可能是(或现实的)生油层位,也是区域性盖层,二级湖水位的升降变化可以形成有利的岩性圈闭,根据湖水位的升降变化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对盆地西北缘中新生界的储集相带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庆阳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潜力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山1段)为其主力产层,然而其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等方面的认识依然不清,制约着气田的勘探开发。综合利用三维地震、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测井小波变换、INPEFA技术及Fischer图解等分析方法,对庆阳气田山1段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及其对古地貌、古水流流向和湖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山1段可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由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构成,内部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可识别出浅水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Fischer图解表明山1段的湖平面经历过“快速上升—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内部伴随着次级的湖平面振荡。“PA(进积—加积)—R(退积)—AP(加积—进积)”叠加序列的转变响应着沉积相的迁移演化及可容空间的变化。低位域时期,在沉积前微古地貌与沉积期古水流流向的耦合作用下,古地貌斜坡区三角洲砂岩储层广泛发育,是后期勘探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