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隆鄂尼地区油砂的孔隙度及含油率进行统计,研究了隆鄂尼地区油砂地质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为低孔超低渗储层,与国内典型油砂矿相比含油率较高、油气保存条件好,是油砂勘探开发有利区域。选取12件隆鄂尼地区LK-5井的油砂样品进行色谱—质谱分析,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地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隆鄂尼地区油砂受到微生物降解,降解程度属1级;油砂与源岩母质类型相关性好,母质来源于海相有机质,母质类型属混合源,且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油砂样品的有机质沉积环境为咸水还原海相环境;油砂油达到成熟阶段。研究成果为隆鄂尼地区油砂资源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钻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和地震解释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鱼卡地区油源丰富、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低;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高孔、中渗储层;泥岩封盖能力强,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主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良好,断裂构造发育,具备形成大型油砂矿的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鱼卡地区为构造抬升型油砂成矿模式。研究可对柴达木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油砂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无系统的测井评价方法。 结合已有的地质和测井资料,详细分析了干柴沟地区油砂储层的矿物成分、物性特征和含油性特征,认为孔隙度与含油率是油砂含油性的主控因素。 利用测井参数建立了孔隙度与含油率计算模型,二者均具有较高精度。 通过构建含油综合指
数,结合孔隙度与含油率确定了油砂的解释图版及分类标准,实际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利用测井方法评价油砂矿等非常规能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野外露头、录井描述、岩心、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普通薄片、荧光薄片、分析化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结果表明:红沟子油砂矿出露于红沟子构造高点,沿着背斜两翼分布,发育层位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21)和下油砂山组(N22);红沟子油砂矿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岩屑含量为Q38F32R30,整体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整体随着深度变大而变差,孔隙度为3.10%~38.90%,平均为22.70%,渗透率为0.1×10-3~1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层;油砂的含油率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油率为0.12%~15.55%,平均为2.51%;充足而持续的烃源供给、优质的储层、有效的盖层封闭、盆地高寒缺氧的古气候环境、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较晚的构造抬升是红沟子油砂成矿的必要因素;孔隙度大于25.00%、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砂泥互层配置良好、泥岩层较厚、靠近背斜核部的区域是今后的勘探优选目标。该研究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砂资源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野外露头、录井描述、岩心、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普通薄片、荧光薄片、分析化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的储层特征和成矿因素。结果表明:红沟子油砂矿出露于红沟子构造高点,沿着背斜两翼分布,发育层位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_2~1)和下油砂山组(N_2~2);红沟子油砂矿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岩屑含量为Q38F32R30,整体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整体随着深度变大而变差,孔隙度为3.10%~38.90%,平均为22.70%,渗透率为0.1×10~(-3)~1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层;油砂的含油率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油率为0.12%~15.55%,平均为2.51%;充足而持续的烃源供给、优质的储层、有效的盖层封闭、盆地高寒缺氧的古气候环境、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较晚的构造抬升是红沟子油砂成矿的必要因素;孔隙度大于25.00%、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砂泥互层配置良好、泥岩层较厚、靠近背斜核部的区域是今后的勘探优选目标。该研究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砂资源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再论羌塘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地面地质与物探资料,在盆地内划出北部羌塘坳陷区、中央潜伏隆起区、南部羌塘坳陷区和东北缘斜坡四个一级单元、七个二级单元。指出北部羌塘东部坳陷、南部羌塘东部坳陷为有利的生油坳陷,色北低凸、隆鄂尼古油藏地区为重点勘探区,达卓玛断背斜应为首选钻探构造。  相似文献   

7.
新疆风城地区油砂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显示,油砂资源在国内众多盆地皆有分布,其中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油砂性质最好。虽然在该区的钻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整体而言,其勘探程度还相对较低。通过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和储集物性资料分析,对风城油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整体评价,分析认为上部白垩系地层与下伏地层相比,具有孔隙度大、含油率高及油砂分布面积广等特点,其河道心滩沉积是有利的油砂储集体,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区。另外,通过对盆地西北缘油砂油藏的地球化学性质演化研究,探讨了油砂油的成因类型,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丰富的油砂资源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运用钻井,录井,地球物理测井,试采油及各类分析化验数据,对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南部地区深层沙河街组二段的扇三角洲砂岩及沙三段湖底扇砂砾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该区深层储层的岩性,沉积相带,物性,成岩等特征,为该区今后的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油砂资源丰富,其中位于西加拿大盆地东侧的阿萨巴斯卡矿区油砂储量最大,油砂储层发育段主要为下白垩系Mannville组McMurray段。该层段地质沉积特征比较特殊,目的层岩石中的地层水可与地表淡水和目的层之下碳酸盐岩中的高矿化度水进行交换,进而形成复杂的地层水体系,从而导致地层水矿化度纵向、横向变化大,给油砂饱和度测井评价造成困难。本文以阿萨巴斯卡矿区为目标,分析了油砂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建立了油砂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尤其是针对油砂储层矿化度无规律变化导致饱和度评价难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油砂饱和度评价新模型,并推导出了油砂储层含油饱和度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计算油砂储层含油饱和度,且与岩心分析饱和度吻合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影响后期开发的问题,综合利用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测定等资料,对长71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及孔喉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葫芦河地区长71储层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型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喉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型;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根据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实践证明分类结果与生产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1.
计红  赵卫卫  王乃军 《特种油气藏》2012,19(3):43-45,152,153
下寺湾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勘探区域。在大量收集样品孔渗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油区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下寺湾地区长2油层组储层中,主要的岩石类型为浅灰色—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孔隙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隙;基于物性分析资料,根据碎屑岩储集层的划分标准断定研究区主要发育Ⅱ类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属于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储层。研究结论对于研究区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10低渗储层微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岩性、铸体薄片、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延10储层岩性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其次是含长石石英砂岩以及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属于中孔低渗储层,渗透率变化范围较大;储层属中孔细喉型,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低.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义正中南部地区钻井较少,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环境复杂,油藏岩性、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随着勘探开发的进展,急需对油藏进行精细分析,研究其物性特征并建立物性解释模型。基于该区及邻区岩心分析物性数据发现该区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说明该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研究发现岩心物性分析数据归位后与测井响应相关性较好,可以分别运用声波时差曲线与实测孔隙度层点值回归拟合法及孔隙度-渗透率层点处理拟合法建立孔隙度及渗透率解释模型。经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沉积相、地震、孔渗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对车排子地区2006年新近系沙湾组新突破油层(车89井、车95井)的含油砂体的沉积微相纵向组合特征、油气藏的地震剖面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沙湾组顶部滨浅湖滩坝微相是有利储层;沉积相剖面自下而上表现为从下伏扇三角洲进入湖泊相的过渡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油砂矿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东缘及南缘油砂矿藏的生、储、盖、圈、运、保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油砂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其中,西北缘油砂含油率高、资源量丰富,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分析并建立了盆地西北缘及南缘油砂矿成藏模式,分为斜坡逸散型和构造抬升型2种成藏模式。研究内容为准噶尔盆地油砂矿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塔南油田塔19-3、19-17区块查干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塔南油田塔19-3、19-17区块查干组储层从沉积特征、储层展布、物性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该储层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其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作用控制,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中北部和中东部地区。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成岩后生作用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对塔19-3、19-17区块查干组储层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Ⅰ(好)、Ⅱ(中)、Ⅲ(差)、Ⅳ(极差)四大类,区内主要发育Ⅱ、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砂分布广泛,东、西部地区油砂成藏规律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中国东、西部地区主要油砂矿的产出层位、源储关系和成藏过程等对比分析,对油砂矿藏形成机制、成藏模式及勘探启示进行总结。研究表明:东部油砂矿主要形成于原油长距离侧向运移过程中的逸散降解作用,而西部油砂矿则多形成于盆地改造对于原始油藏的氧化降解作用;成藏模式上,东部为单斜坡逸散型,拉张断裂疏导型和构造反转抬升型,西部为多级斜坡逸散型、逆冲断裂疏导型和多期叠合抬升型;东部油砂主要富集在盆地斜坡区和构造反转区,勘探应以沉积相的精细刻画为主;西部油砂主要富集在前陆冲断带和山前带地区,勘探应以地表勘察和有效圈闭落实为主。研究结果对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油砂勘探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岩心、录井、测井、试气试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东胜气田锦66井区盒2气藏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关关系,研究其内在联系。研究表明,东胜气田锦66井区盒2气藏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含气性偏差;岩性控制着储层物性,储层含气性由物性、岩性共同控制;而储层电性关联着储层物性与含气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声波时差、电阻率及补偿密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储层的物性与含气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砂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和完善配套的技术是面临的难题.对比分析了目前主要的油砂开采方式、特点,重点研究了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的开采工艺、原理和布井方式.该技术通过在加拿大Christina Lake油田的成功应用,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深部埋藏油砂油的开采技术.分析了中国油砂矿的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针对埋深和油质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开采建议.油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成功应用,将促进中国油砂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肇州油田扶余油层储层发育差,低孔、低渗、低丰度.以钻井、测井、岩心、化验分析、试油、试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油层划分和对比,对研究区沉积模式及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总结,对扶余油层岩性特征、储层物性、展布特征、沉积特征及含油气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基本确定了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沉积特征,为油藏开发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