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流程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各种可能的加工流程。结果表明,将汽油切割成轻重馏分分别进行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汽油烯烃在加氢脱硫过程中的饱和;轻馏分汽油中硫醇可以通过碱抽提方式脱除,不影响汽油烯烃含量;由于汽油中的二烯烃在较缓和条件下能促进胶质的生成,需要进行选择性脱二烯烃;由于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对加氢脱硫反应有抑制作用、对烯烃饱和反应有促进作用,应增加循环氢脱硫化氢系统;产品中的硫醇可经固定床氧化脱除。根据催化裂化汽油原料特性、反应动力学及工业应用需要确定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车用无铅汽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汽油中的二烯烃含量影响汽油的洗后实际胶质;汽油的组成直接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变化;汽油中加入的抗爆剂影响储存后汽油的辛烷值、诱导期、实际胶质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和中型提升管为芳构化反应装置,考察空速、温度、剂油比、反应时间、汽油馏分切割温度等反应试验条件对催化汽油二次改质产物性能以及汽油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速的降低和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烯烃含量降低,芳烃含量增加,汽油辛烷值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烯烃转化率和芳烃增加率提高;催化汽油77.5%的烯烃存在于<110℃的馏分中,这部分烯烃是芳构化改质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轻汽油醚化技术在FCC汽油改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FCC轻汽油馏分中的C5、C6叔烯烃与甲醇进行醚化反应转化为甲基叔戊基醚、甲基叔己基醚,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催化蒸馏中型试验,结果表明,将醚化油按自然比例与催化裂化重汽油馏分混合后,汽油的烯烃含量约降低5-9个百分点,蒸气压显著降低,抗爆指数提高1个单位以上。  相似文献   

5.
加清净剂汽油长期储存实际胶质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3℃催速储存试验方法,考察了加清净剂汽油长期储存过程中实际胶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剂汽油长期储存中实际胶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储存时间,其次为汽油种类和清净剂。在安定性差的汽油中添加清净剂后长期储存,实际胶质随储存时间增加呈线性关系递增。清净剂会分散胶质前身物,阻止进一步缩聚,从而抑制汽油长期储存时胶质的形成,改善储存安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NiO/HZSM-5为增强芳构化助剂,通过催化裂化与芳构化反应耦合,使催化裂化汽油和裂化气中的部分烯烃转化为芳烃,以降低汽油馏分中的烯烃含量,改善催化裂化汽油的组成。考察了助剂添加量对催化裂化催化剂降烯烃性能的影响,并与以CoAPO-11分子筛和HZSM-5与APO-11复合分子筛为助剂的催化裂化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iO/HZSM-5的芳构化降烯烃效果最好,当添加量为5%时,汽油馏分中烯烃含量降低了5.8个百分点,而芳烃含量提高了9.7个百分点。并对催化裂化与芳构化反应耦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43℃催速储存试验方法,考察了加清净剂汽油长期储存过程中实际胶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剂汽油长期储存中实际胶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储存时间,其次为汽油种类和清净剂。在安定性差的汽油中添加清净剂后长期储存,实际胶质随储存时间增加呈线性关系递增。清净剂会分散胶质前身物,阻止进一步缩聚,从而抑制汽油长期储存时胶质的形成,改善储存安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长庆减压渣油及其胶质亚组分为原料,利用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热解的产物进行分析,考察反应温度和升温速率对减压渣油热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热解产物中低碳烯烃含量增加,汽柴油馏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在700 ℃ 时达到峰值;升温速率为1℃/ms时,汽柴油馏分含量最高;芳碳率越大、缩合程度越高的重胶质裂解能力越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使用ZSM-5沸石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改质的流化床反应工艺.此工艺可有效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同时提高汽油辛烷值,改质汽油收率高,干气和焦炭产率较低.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以及不同馏分汽油改质后产物分布的变化和烯烃、硫含量等汽油性质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反应温度、高催化剂循环量条件,改质汽油烯烃含量、硫含量降低幅度大;相反,则裂化气产率和丙烯选择性提高.加工重馏分汽油时改质汽油收率高,但较全馏分汽油改质烯烃含量降幅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以加氢减压蜡油HVGO-1、HVGO-2、HVGO-3、HVGO-3轻馏分和HVGO-3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催化裂化原料烃类组成对低碳烯烃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密度、氢含量相近的HVGO-1相比,HVGO-2中环烷烃含量高、芳烃含量低是低碳烯烃产率高的原因;HVGO-3、HVGO-3轻馏分和HVGO-3重馏分反应得到相同规律,即链烷烃、环烷烃和烷基苯是生产低碳烯烃和汽油的优势组分,其中,链烷烃和环烷烃是生成低碳烯烃的高价值组分,烷基苯是多产汽油和轻芳烃(BTX)的高潜能组分;HVGO-3轻馏分和HVGO-3重馏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由于HVGO-3轻馏分中环烷基苯含量高,促使低碳烯烃前身物及低碳烯烃发生氢转移副反应,影响低碳烯烃生成;催化裂化原料加氢预处理通过控制加氢深度,实现多环芳烃超深度加氢转化为环烷烃,避免因加氢深度不够导致环烷基苯的生成,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产率。  相似文献   

11.
汽油颜色与储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铅汽油在储存12年后出现颜色迅速变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汽油胶质、烃含量、汽油中非烃组分对汽油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油胶质是影响其颜色变化的因素之一;随着色度的增加,汽油饱和烃含量和烯烃含量下降,芳烃含量增加。非烃化合物对汽油颜色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中含氮化合物吡啶与二价铜离子共存,以及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和二价铜离子共存时,对汽油色度的影响较大;含硫化合物正辛硫醇对汽油颜色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在毗啶和铜粉共存,以及正辛硫醇和铜粉共存时,汽油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深绿色沉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加工方式下不同化学组成的油品,综述了油品组成、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对油品胶质生成的影响。实际胶质的生成速率与烃族组成具有明显关系,其中烯烃影响最大。油品中的微量含氮化合物、硫及其衍生物、金属离子和不饱和烃相互反应,对胶质生成起到催化氧化作用并导致油品变色。油品中实际胶质含量还受到温度、氧含量、储存时间、光照、水含量、金属离子浓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同添加剂种类、加氢反应深度对油品实际胶质生成呈现抑制或促进的规律。胶质生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加氢处理等新工艺,改善储存条件或加入适当添加剂,都可以达到减少实际胶质含量、延长油品储存时间的目的。鉴于氮含量对实际胶质含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应关注油品中氮含量。由于玻璃钢储罐具有耐腐蚀、机械密封良好、保温性好、防紫外线等诸多优点,用于长期储存油品时,有利于提升其安定性。关于成品油安定性的研究与应用,一方面从反应动力学和胶体化学方面深入研究实际胶质的生成机理;另一方面加强储存油品质量分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实际胶质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应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The source of the cracked components in motor gasoline are generall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and thermal cracking naphthas incorporated in the gasoline pool. The FCC olefins are predominant in iso structures, while thermal cracking naphthas obtained from visbreaking and coking operations contain substantial amounts of cyclic struct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olefinic structures present in these naphthas are likely to vary. The gum forming tendenc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lefi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by taking model compounds in a known sample matrix through potential gum measurements under accelerated test conditions. Peroxide number value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on aged sample. Cyclic and dicyclic structures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maximum, towards gum formation tendencies. Branching generally increase the gum formation. However, position of bran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esides the double bo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enes with straight chain and branched olefin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source of the cracked components in motor gasoline are generall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FCC and thermal cracking naphthas incorporated in the gasoline pool. The FCC olefins are predominant in iso structures, while thermal cracking naphthas obtained from visbreaking and coking operations contain substantial amounts of cyclic structures.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olefinic structures present in these naphthas are likely to vary. The gum forming tendenc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lefi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by taking model compounds in a known sample matrix through potential gum measurements under accelerated test conditions. Peroxide number value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on aged sample. Cyclic and dicyclic structures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maximum, towards gum formation tendencies. Branching generally increase the gum formation. However, position of bran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esides the double bond.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enes with straight chain and branched olefin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汽油储存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3℃催速储存试验方法和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数学方法,详细考察了影响催化裂化汽油质量的因素和衰变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催化裂化汽油之间质量差异大,随着储存时间(t)的延长,各安定性指标的变化都表明汽油质量变差,其中实际胶质(A1)、未洗胶质(A2)、酸度(S)呈线性递增,即y=k×t+b,k为变化速率。三者的相关性良好,且k均与烯烃含量密切相关,在烃类化合物中,环状烯烃和双烯烃与安定性关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车用汽油生产基础技术路线是MIP和S Zorb及MIP和汽油加氢脱硫组合。在乙醇车用汽油强制推出之际,对这条基础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了这条技术路线成为乙醇车用汽油生产的首选技术路线的结论。并在这条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开发出生产超低烯烃含量汽油的FCC技术、灵活吸附脱硫技术、汽油重烯烃转化技术和精细FCC技术,这些技术组合可使汽油烯烃体积分数降至15%以下,汽油辛烷值增加1.5个单位以上,异丁烷和汽油产率明显增加,有望形成新一代车用汽油生产技术路线,为我国乙醇车用汽油的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降低汽油烯烃并多产液化气的裂化催化剂RAG-8的研究与工业生产,该催化剂系采用经改性高岭土制备的半合成单体,以金属氧化物改性的超稳分子筛做活性组份。应用结果表明,RAG-8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强的重油裂化能力、适当的二次裂化反应深度及氢转移活性,还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汽油烯烃下降效果明显,液化气收率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车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胶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车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胶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改性添加剂对其生成胶质倾向的影响。以90#汽油和93#汽油为基础油样,采用喷射蒸发法,分别测定未改性M5、M15和M25甲醇汽油在不同储存时间的胶质含量,以及加入优选添加剂改性的M15甲醇汽油配方的胶质含量。结果表明,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胶质含量随甲醇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胶质含量出现明显的变化;优选改性添加剂组分B和D会导致低比例甲醇汽油配方的胶质含量增大。研究结论为低比例甲醇汽油的调配、储存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油调合组分化学组成差异大、烃类与乙醇混合溶液的非理想性,导致乙醇汽油调合过程产品质量控制困难的现状,对6种不同来源的汽油馏分进行组成分析,同时在各汽油馏分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0%的乙醇制备6种汽油馏分的乙醇汽油(E10),测定汽油馏分及其E10的蒸气压和馏程,探讨乙醇的添加对汽油馏分蒸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含芳烃的重整汽油E10的蒸气压增幅最大,为17.5 kPa,富含饱和烃的加氢裂化重汽油E10、直馏汽油E10、烷基化汽油E10、异构化汽油E10的蒸气压增幅为1.5~10 kPa,富含烯烃的催化裂化汽油E10的蒸气压基本不变。6种汽油馏分E10的10%、50%馏出温度均有所降低,有利于汽油低温启动、加速性能的改善。优化乙醇汽油调合组分油的组成(尤其是控制芳烃含量)是控制乙醇汽油蒸气压不超上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