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阿尔钦沟剖面八道湾组辫状河道砂体沉积特征和构型划分,以沉积学与储集层构型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野外露头进行观察与实测。该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主要发育11种岩石相,划分出6级层级界面,识别出4种构型要素类型,并建立了此露头储集层构型发育模式以及分布样式。研究发现,此剖面八道湾组砂体为2期辫状河道沉积叠置,砂体内部3级—6级层级界面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储集层砂体的连通性,并加大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加强露头研究,运用构型的方法解剖储集层,可以更好地分析储集层内部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野外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具有敏捷性、视角全局性及定量化程度高的特点,对野外三角洲露头数据进行了采集、处理与地质解释,建立了三维数字化露头模型和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结合多露头剖面精细解剖及对比研究,采用岩相组合、层次结构、平剖互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等方法,建立了露头区三维多点地质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无人机采集的倾斜摄影数据体在处理后的三维坐标体系与拍摄的高精度图像信息全面耦合,实现了野外露头地质信息三维数字化、可视化和定量化。在井点设置下,结合单井岩相约束,开展井间基准面旋回露头对比与小层追踪,建立了露头区空间地层框架和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②将传统野外露头剖面解剖与现代无人机倾斜摄影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结合起来研究,是建立研究区地质属性空间分布和地质模式的互补手段,可以增强研究结论的合理性。露头区自下而上发育了构型差异较大的3类成因砂体,即交叉叠置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席状砂坝叠置型和薄层席状砂型或孤立分流河道型等骨架砂体类型。③无人机倾斜摄影模型将二维非规则露头剖面研究向三维空间拓展,建立了三维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模型,不仅加强了剖面间的关联性,还为露头平面沉积微相研究、平剖互动精细刻画砂体构型分布提供了强大支撑。④基于平剖互动及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数据确定了三维训练图像结构模式,最后开展了三维多点地质统计模拟,并探讨了相控孔隙度参数及“甜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多点地质统计模型的实现、各层砂体构型分布与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差异较小;同时,各种模型统计数据值差异较小,多点三维模拟实现的模型可靠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和纹层状云灰岩4种沉积成因岩相,以及一种构造成因的角砾状灰云岩岩相;4种沉积成因储集层岩相分为2类咸化沉积序列岩相组合,分别为洼陷区低能型岩相组合和斜坡与洼内古隆起高能型岩相组合。受陆源碎屑物源高频补给影响,两类咸化沉积序列多以不完整的岩相组合亚型为主。英西E32盐下具典型的岩相控储特征:岩相类型及沉积序列在准同生期控制了白云石晶间孔和溶孔的形成和分布;纹层状云灰岩岩相结构在成岩期控制形成了大规模纹层缝储集空间和高渗通道;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泥质含量低、脆性强,在晚期构造改造期此3种岩相分布与距顶部大型滑脱断层和次级断裂的距离共同控制了构造角砾状灰云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英西E32盐下岩相-构造复合成储模式,明确了区内不同构造带构造角砾状灰云岩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纹层状云灰岩岩相溶孔型页岩油储集层和颗粒—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溶孔-晶间孔型致密储集层3种有利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对推动英西高效油气勘探开发和丰富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成储理论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E32)盐下混积碳酸盐岩为例,借助其大量岩心、薄片和岩矿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相特征及控储机制。结果表明,英西E32盐下发育5种储集层岩相类型,分别为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和纹层状云灰岩4种沉积成因岩相,以及一种构造成因的角砾状灰云岩岩相;4种沉积成因储集层岩相分为2类咸化沉积序列岩相组合,分别为洼陷区低能型岩相组合和斜坡与洼内古隆起高能型岩相组合。受陆源碎屑物源高频补给影响,两类咸化沉积序列多以不完整的岩相组合亚型为主。英西E32盐下具典型的岩相控储特征:岩相类型及沉积序列在准同生期控制了白云石晶间孔和溶孔的形成和分布;纹层状云灰岩岩相结构在成岩期控制形成了大规模纹层缝储集空间和高渗通道;混积颗粒、块状—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泥质含量低、脆性强,在晚期构造改造期此3种岩相分布与距顶部大型滑脱断层和次级断裂的距离共同控制了构造角砾状灰云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英西E32盐下岩相-构造复合成储模式,明确了区内不同构造带构造角砾状灰云岩岩相缝洞型高效储集层、纹层状云灰岩岩相溶孔型页岩油储集层和颗粒—斑块状灰云岩岩相溶孔-晶间孔型致密储集层3种有利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规律,对推动英西高效油气勘探开发和丰富咸化湖盆混积碳酸盐岩成储理论具重要意义。图10表1参36  相似文献   

5.
依据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勘探最新资料,对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混积岩系统开展了致密油"七性"关系评价。芦二段发育一套新型的优质烃源岩层系,呈楔状分布,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芦二段岩性复杂,为一套由陆源碎屑、空落火山灰、碳酸盐3大类按不同比例频繁混积而成的纹层构造混积岩组合;宏观电性特征为低自然伽马、高电阻率;储集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基质孔隙以微孔为主,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的特点,裂缝提供了一定储集空间,对渗流贡献巨大;芦二段含油性好,常规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在15%~80%;芦二段脆性矿物含量高(80%~90%),黏土矿物含量普遍小于10%;岩心敏感实验显示芦二段水敏及速敏差异变化大,酸敏普遍较弱。通过对芦二段的"七性"关系评价,认为这套源储一体的致密油的"成藏"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成熟度和储集层物性,优选出芦草沟组二段有利混积岩致密油"甜点区",即凹陷成熟烃源岩范围内的储集层物性优越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河流-三角洲相储集层横向变化快、常规切片属性形态差、储集层预测难度大、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的后续勘探开发的问题应用分频解释、反演-常规-90°相移联合构建地震岩性体、非线性切片、古地貌恢复、多属性融合等特色技术对传统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发现花港组发育辫状河、曲流河和浅水三角洲3类沉积体,垂向沉积演化受中期基准面旋回和古地貌联合控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阶段的早—中期以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垂向叠置型砂体;在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的早期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发育孤立型砂体;在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晚期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迁移型中—厚层砂体。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非限定性古地貌对砂体展布影响较小。在储集层刻画的基础上,提出断层封堵型和储集层上倾尖灭型构造岩性圈闭是西湖凹陷下一步滚动挖潜的主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页岩油“甜点”储集层钻遇率,实现页岩油高效动用开发,亟需开展页岩油储集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含油性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山山前带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等储集层表征技术,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其页岩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复杂,表现为混合沉积特点,可划分出泥页岩相、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3类岩相;不同岩相的储集空间和孔隙结构控制了含油性,游离态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大于30 nm的孔隙中,基质型泥页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包括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层理缝、构造裂缝、超压缝等,其中,无机矿物和干酪根表面以吸附态页岩油为主,粒间孔、有机质孔和层理缝中以游离态页岩油为主;夹层型砂岩相和碳酸盐岩相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晶)间孔、粒(晶)间溶孔、粒(晶)内溶孔等为主,页岩油以游离态为主赋存于各类微米级孔隙中;基质型岩相富含有机质,随着有机质丰度增加,干酪根吸附态烃量增加,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幂函数关系,夹层型岩相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以外来烃充注为主,有机碳含量与可动烃含量呈线性关系。奇台庄地区和柴窝堡凹陷中北部地区为页岩油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芦三段夹层型岩相页岩油可动烃含量高,易于开发动用,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母质组成、烃源岩生烃及热演化特征、成藏模式、原油次生作用,揭示了该区页岩油整体偏稠以及纵、横向原油性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未遭受生物降解,其油质偏稠的原因主要是:①芦草沟组烃源岩中无定形体、藻类等有机质十分丰富,在咸水环境下生成的原油中异构烷烃、环烷烃含量相对较高,油质相对偏稠,"下甜点"烃源岩比"上甜点"烃源岩处于咸化的更强还原环境,藻类等水生生物更发育,是造成纵向上"下甜点"页岩油较"上甜点"页岩油更稠的主要原因;②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早期生烃,在低成熟阶段(0.5%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估算资源量超过15.8×108t。为实现页岩油有效开发,近年来通过对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工程技术、生产特征及规律等详细分析,结合开发实践的总结,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①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是陆相咸化湖相细粒沉积的页岩,烃源岩品质优、厚度大,源储一体,页岩段原位聚集,"甜点"段邻源供烃为主、自生为辅的特征,是典型的陆相页岩油;②明确了页岩油体积压裂水平井裂缝控制区内游离孔隙度和游离油储量丰度是页岩油高产的基础;③随着埋深增大,水平两向应力差增大,压裂缝复杂性降低,是部分含油性好的"上甜点体"水平井低产的主要原因;④原油黏度是影响"下甜点体"水平井产量的关键因素;⑤优质"甜点"钻遇长度及压裂米加砂量是吉木萨尔页岩油水平井高产的工程关键因素;⑥页岩油压裂液与基质孔隙原油存在渗吸置换作用,压裂后适当焖井可以提高生产效果;⑦水力压裂缝长度有限,合理井距不应大于200m。通过持续研究和开发实践,页岩油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平井单井最高年产突破1.3×10~4m^3,2019年已基本进入规模试验建产,为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工业化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综合露头、岩心、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油特征,评价其勘探潜力。准噶尔盆地早中二叠世处于残留海封闭后的咸化湖盆沉积环境,发育一套深湖相暗色泥岩与云质岩混杂沉积,且泥质优质烃源岩与云质岩互层发育,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云质岩储集层致密,具有源储紧邻、近源成藏特征,具备形成致密油的良好条件。湖盆中心区与斜坡带是云质岩致密油藏主要分布区,局部发育溶蚀孔发育型与裂缝-孔隙型两类"甜点",致密油富集受有效烃源岩与云质岩分布控制,具有纵向上整体含油、平面上大面积连续分布特征。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存在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沙帐—石树沟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及博格达山前芦草沟组4个云质岩致密油规模分布区,目前多口井已钻获工业油气流,资源潜力大,为下步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三塘湖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以陆相咸化湖盆混合细粒沉积为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目前已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发现多个规模储量区。基于早期研究成果,结合现有地质资料,系统梳理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勘探开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陆相咸化湖盆发育互层型混合细粒沉积;(2)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生烃物质基础好;(3)储层"甜点"发育,块状凝灰岩、白云岩储集条件好;(4)滞留排烃,近源充注,原位聚集成藏;(5)原油物性复杂,局部发育高流度页岩油;(6)富含石英、碳酸盐等脆性矿物,有利于储层压裂改造。初步预测,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近3.95×10~8t,勘探潜力大。近年来,通过一体化协同攻关,在地震预测、测井评价、水平井钻完井、压裂改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推动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效,坚定了吐哈油田页岩油勘探开发信心。马朗凹陷西缘—条湖凹陷南缘高成熟轻质页岩油、马朗凹陷南缘近源砂岩页岩油是三塘湖盆地未来页岩油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二段发育高孔低渗型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储集层粒度细,纳米级孔喉占88.3%,空气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储集层脆性大、易于压裂,含油饱和度高,原油密度较高。条二段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中原油主要来自下伏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源储纵向相距100~500 m,烃源岩生成的中质原油经油源断裂向上运移至条二段储集层中聚集,具有他源充注、源储分离的聚集特征。致密油分布主要受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条二段沉凝灰岩储集层控制。马朗—条湖凹陷条二段致密油甜点区勘探面积约203 km2,预测甜点区资源量2.4×108 t。图14表5参21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和沙溪庙组一段储集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甜点”发育区预测难度大。为预测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砂岩储集层为相控砂体叠加中成岩期溶蚀作用而成,中后期构造裂缝提高了其储集能力。储集层“甜点”主要受沉积砂体、成岩溶蚀和构造裂缝控制,滩坝、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砂体溶蚀相与烃类充注相及裂缝发育的叠合区,为储集层“甜点”发育的有利区。凉高山组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于公山庙、龙岗—营山、莲池—充西等地区;沙一段储集层“甜点”有利区分布在公山庙、龙岗9井区、税家槽和大成—广安等地区。  相似文献   

15.
综合高精度岩石物理实验、数字岩心以及测井新技术资料,系统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陆相页岩油的页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每类页岩岩相的内幕特征确定了"油气甜点"有利岩相分布层段与平面展布规律。研究认为,高TOC含量页岩岩相是陆相页岩油的源岩基础,但不是产量的主控因素;孔隙结构良好和储集空间发育的页岩岩相是"油气甜点"的有利岩相;有利页岩岩相的可压性与脆性矿物的粒度、分布形式及其与柔性矿物间的接触关系密切相关;有利岩相以及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是陆相页岩油产量的主控因素;基于储层品质、源岩品质和完井品质("三品质")的评价结果可优化压裂分级与射孔簇布置。研究成果与认识有效地支持了鄂尔多斯盆地C80井区2口水平井的风险勘探部署,并为其获得重大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玛北地区扇三角洲沉积广泛发育砂砾岩储集层,砂体类型多,控制因素不清,测井评价困难。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对不同沉积相控制下的岩石单元组合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试油产能资料表明,岩石类型、分选特征以及胶结类型是控制储集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灰色含砾中粗砂岩至水上辫状河道褐色砂砾岩相,物性和储集性能呈逐渐变差趋势。提出了砂砾岩岩性岩相测井表征方法:利用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石结构构造,进行砂砾岩沉积微相划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识别岩性;利用中子—核磁有效孔隙度差值评价泥质含量、分选系数等岩性参数。该综合方法可用于砂砾岩储集层的划分及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7.
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与油气分布(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新生代6个地质时期现今地理位置和古板块位置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及分析,重点阐述中新生界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发育规律。结合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演化规律及其对全球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形成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前寒武纪以来,全球岩相古地理演化具有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大陆生长时期的隆起剥蚀区及碎屑岩沉积区显著增加;滨浅海相区具有前寒武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新近纪等3个明显的旋回,与之相对应浅水碳酸盐台地发育亦呈3个旋回;湖泊相在中新生代相对发育;蒸发岩盐沼相主要发育在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系是全球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其次是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油气比碳酸盐岩储集层多;泥页岩为盖层的油气藏数量及油气储量最多,而蒸发岩盖层封闭能力最强,可形成一些超大型油气田。图12参45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二叠系曲流河砂体进行实测、精细解剖和岩相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构型模式,定量表征其内部沉积非均质性,预测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剩余油聚集区。基于露头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和颜色等特征,在扒楼沟二叠系曲流河砂体中识别出8种岩相类型,通过对砂体进行精细解剖与岩相分析,将河道下部槽状交错层理砂体从传统定义的边滩砂体中划分出来称为"底滩",而将河道上部板状层理砂体称为"边滩"。在精细刻画河道内底滩与边滩砂体沉积特征及叠置关系的基础上,识别出侧向迁移型、串沟截直型、颈项截直型及废弃河道型4种河道砂体。结合不同类型河道砂体构型与非均质性特征,认为侧向迁移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弱,剩余油分布较少;串沟截直型与废弃河道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相对富集;颈项截直型河道砂体非均质性最强,剩余油最为富集。  相似文献   

19.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区。为研究三角洲前缘的储层特征和优质储层分布,以苏里格气田西南部为例,结合岩心分析、测井资料和薄片鉴定等,分析了不同类型砂体的储层特征,探讨了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储层砂体可细分为河道砂体、坝砂体和席状砂体3类,三者在岩石矿物成分、孔喉类型和储集性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②3类砂体相互拼贴叠置,呈现出5种砂体构型。其中,河道砂体和多相复合砂体在横向上反复迁移、垂向上多期叠置,砂体面积较大,发育大量粒间孔和晶间孔,其储层以缩颈型喉道为主,孔渗性能较好,为优质储层。③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影响,沉积作用在宏观上决定了砂体的形态和规模,影响优质储层的分布,成岩作用控制了微观孔隙的发育特征。④砂岩的各成岩阶段对孔隙演化的影响不同,同生成岩-早成岩B期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因,中成岩A期占据主导的溶蚀作用可有力地改善孔隙,中成岩B期晚期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可阻塞孔隙,形成现今储层低孔、低渗的局面。⑤优质储层多集中于削截式河道砂体和多相复合砂体物性较好的上部,是油气重点富集区,可作为甜点区重点开发。  相似文献   

20.
吉木萨尔凹陷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燕山运动期改造作用较强,定型于喜马拉雅运动期,现今为西断东超的箕状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全凹陷分布,以咸化浅湖—深湖相沉积为主,是一套优质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的混合型,目前处于成熟阶段。与其他地区致密油对比,芦草沟组致密油“甜点”具有单层薄、纵向上跨度大的特点,有两段“甜点”发育相对集中段。“甜点”储层以白云质粉细砂岩为主,覆压孔隙度平均10.8%,覆压渗透率为0.001~0.6 mD,以微细溶蚀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