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油劣质化趋势和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传统三相分离手段存在分离级数和设备多、油水分离效率低、电脱水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针对此现状研究开发了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该技术适用于高含水原油,采用复合电极、气液分离和油水分离分开进行的结构设计,应用连续可调的电压控制技术和各种安全保障技术,研制出新型静电聚结原油脱水设备,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静电聚结原油脱水技术对高含水原油有很好的脱水效果,对进口含水量超过80%的原料,一级脱后含水小于2%,最低可达到0.7%,有效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并且当含水量在80%-98%时亦可适用,将其应用于陆上或海上油田采出液脱水,可减少设备级数和占地面积、节省设备投资、提高分离效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高效分离不同原油中饱和分、芳香分的目的,开发了以负载银离子填料为固定相的新型原油固相萃取技术,考察该方法分离原油的回收率、单次分离量、分离效率及方法的重复性和普适性。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离柴油(180~350 ℃馏分)和减压瓦斯油(350~540 ℃馏分)的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3%;该方法对胜利原油的单次分离量和对各单个原油的分离效率分别是石油行业标准方法的47.5倍和36倍;重复试验标准偏差为0.12%,方法重复性较好;分离不同基属的轻质、中质、重质原油得到的饱和分中烷基苯质量分数均小于5%,方法普适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石油西北石油勘探局南疆轮台亚柯拉油田的不断开发和进口原油(哈萨克斯坦原油)量的增加,某炼油厂炼制的原油中硫含量也随之增加,使设备的腐蚀日趋严重。文章对原油储罐的腐蚀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腐蚀的原因是罐底部存有水、碱和硫等。采取的安装牺牲阳极措施对原油储罐底板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防腐蚀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石油炼制中的加氢催化剂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巨大需求,就要提高石油冶炼技术,在同样量的原油中提取更多的石油。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石油冶炼中的加氧催化剂技术进行介绍和初步研究,以提高原油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注入气与地下原油混合将改变原油藏流体的饱和压力,影响原油流动能力。利用气液两相平衡原理,根据油田实际资料,分析了注入气对挥发性原油饱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天然气、甲烷或氮气注入到原油中,随着注入量增加,原油饱和压力增加,相同注入量下注入氮气使饱和压力增加的幅度最高;注入气中间组分含量增加使原油饱和压力趋于降低;注入量增加使注入气与原油的混相压力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6.
原油中存在的W/O型微乳液增溶的钙离子,用通常的电脱盐方法脱钙效果并不明显。原油钙含量过高会降低催化剂催化裂化的活性。用酸性过氧化氢水溶液对原油进行洗涤,通过氧化作用,破坏原油中的天然活性物质沥青质中对表面活性起重要作用的-OH,能破坏微乳体系,有效脱除增溶到胶束中的钙。洗出钙的量随过氧化氢的量增加而增加;酸性越强,洗出钙越多。用该方法可以使高含钙原油中钙含量小于10μg/g,满足原油后续加工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注气对挥发性原油饱和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入气与地 下原油混合将改变原油藏流体的饱和压力,影响原油流动能力。饱和压力的改变尤其容易影响挥发性油藏的开发动态。在不考虑多孔介质对相态的影响,假定注入气与原油在PVT筒中直接充分混合的条件下,利用气液两相平衡原理,根据油田实际资料,分析了注入气对挥发性原油饱和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天然气、甲烷或氮气注入到原油中,随着注入量增加,原油饱和压力增加,相同注入量下注入氮气使饱和压力增加的幅度最高;注入气中间组分含量增加趋于使原油饱和压力降低;注入量增加使注入气与原油的混相压力趋于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CO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开发超稠油中CO2的作用,以郑411区块超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注气膨胀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CO2注入量、温度及压力下,超稠油物性的变化规律,并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溶解气油比、饱和压力、原油黏度、原油密度及原油体积系数与CO2注入量、温度及压力的关系模型,拟合优度均在0.90以上。郑411块超稠油的溶解气油比随CO2注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饱和压力随CO2注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呈乘幂趋势增加;原油黏度随CO2注入量增加而呈指数趋势降低,其对数值随温度升高呈乘幂趋势降低;原油密度随CO2注入量增加呈指数趋势降低,随温度升高呈对数趋势降低,随压力增加而线性增加;原油体积系数随CO2注入量和温度的增加均呈指数趋势增加,随压力增加而线性减小。超稠油对温度有极强的敏感性,加热升温能显著降低超稠油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同时,CO2溶解降黏、膨胀原油的特性,能改善原油物性,有助于超稠油的动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电型振动源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俄罗斯从1989年开始进行研究,到1995年为止,先后已在数个油田上进行矿场试验,取得明显增产效果,开辟了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新途径。 这种新工艺是在地面采用可控振源产生的振动波对油层作用,使油层的原油粘度降低,促使油层内剩余原油重力分离作用加快,原油脱气,含水率降低,增加油产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对于多油层高含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材质和粒径的颗粒活性炭对地下水中溶解油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以确定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炭对地下水中溶解油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gergren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300 min,椰壳制颗粒活性炭对溶解柴油和委内瑞拉原油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3.4 mg/g和26.81 mg/g,明显高于果壳和煤质制颗粒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且吸附量随颗粒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吸附地下水中溶解柴油和原油的40~60目椰壳活性炭投加质量分别为0.1 g和0.06 g,吸附最佳温度是25 ℃,吸附柴油和原油的最佳pH值分别是7和8。盐度对于颗粒活性炭吸附溶解油的影响不大,碱性环境对于活性炭吸附柴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酸性条件对于活性炭吸附原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颗粒活性炭对溶解柴油和原油的吸附分别适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即颗粒活性炭表面对溶解柴油的吸附主要是单层吸附,而对溶解原油的吸附是非均匀异质的。  相似文献   

11.
受空间、质量及建造成本限制,海上采油平台对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尺寸要求比陆上油田更加苛刻。针对海上油田生产需要,开发了新型多功能油水分离技术,并在南海油田进行了工业试验。该技术采用新型的电极技术、电源技术和改进的分离设备结构等创新手段,使静电场脱水技术能够适应油田水含量高的原油脱水。应用结果表明,处理水质量分数为60%~90%的井液,原油脱后水的质量分数均小于0.5%,排水含油均小于200 mg/L,满足合格原油的指标。该技术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减少了处理级数,降低油田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代齐加  肖宇 《海洋石油》2021,41(1):44-48
A油田中心平台负责处理和外输8个油田、19个平台、350余口油井的产出原油,高峰期原油外输量超过原油外输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同时,原油外输量的日益增加对于原油外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以及异常工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评估校核外输能力、优化应急置换泵流程、增加应急置换泵供电模式、细化三级关断逻辑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原油外输系统的输送及应急能力,增强了原油外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2019年原油外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增输送原油约10.0×104 m3,为后期其他油田的接入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稠油开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对原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油及含油污水中分离并培育出一株能有效地降解稠油中重质组分的菌株3-28,其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用该菌株对渤海和新疆等油田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实验,分析了细菌降解对原油粘度等物理特征的改变及其对饱和烃、芳烃以及胶质、沥青质各组分在原油中相对含量和内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作用使原油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渤海绥中36-1油田的原油粘度降低24.9%,凝固点降低5.2℃;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粘度降低32.4%,凝固点降低7.7℃;绥中36-1油田的原油中饱和组分和芳烃组分含量增加8.0%,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增加21.4%;沥青质含量分别降低了37.5%和58.7%。原油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油饱和烃轻、重组分比值增加,改善了原油的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油井计量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目前,国内各油田采用的油井计量方法主要有玻璃管量油孔板测气法、翻斗量油孔板测气法、两相分离密度法和三相分离计量方法等。玻璃管量油是国内各油田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大约占油井总数的90%以上。该方法装备简单,投资少,但通过间歇量油折算产量,误差常达10%~20%。另外在高含水期,特别是在特高含水期,对于气液比低的油井,计量后的排液十分困难,不利于计量操作。三相分离仪表计量方法是将油”(水分离后分别计量,分离后原油含水较低(一般在30%以下),其原油系统误差≤5%,因此不受油井含水率的影响。但…  相似文献   

15.
炼油工业中的脱钙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石油中除烃类化合物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化合物及少量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些元素虽然含量低 ,对石油加工过程尤其是对有些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早在 1 92 2年Hachford就从墨西哥原油中检测出钙元素 ,但过去原油中的钙含量不高 ,对炼油装置的危害不明显 ,因此对于原油中钙的研究也不深入。近年来 ,我国原油中的钙含量明显增加 ,冀东重质原油、克拉玛依原油的钙含量已超过 1 40μg/g,是 1 988年原油钙含量的 5倍 ;胜利、辽河、大港以及冀东地区原油的钙含量也都比较高[1,2 ];国外原油中 ,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的圣华金峡谷原油钙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油田后期开发中含水率较高、原油提纯困难等问题,对含水原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通过密度差、沉降分离等方法对原油进行脱水。目前原油脱水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法、离心法、化学破乳法、电破乳法、升温破乳法、润湿聚结法等,重力分离和离心式分离器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开发中。利用CFD方法对波形管、螺旋管油水分离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油水分离规律:波形管中第10个波谷处出现明显油水分离,在波峰处出现最大含油率,波谷处出现最大含水率;螺旋管中,在管道外侧偏下方出现最大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瓶试法测试了沥青稳定剂对海上模拟原油产液破乳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独应用时,多种沥青稳定剂无论对高含沥青原油还是对几乎不含沥青的原油都没有明显破乳作用;但当其与破乳剂联合使用时,沥青稳定剂AS-1可明显提高高含沥青原油乳液的脱水效果,这表明对于高含沥青原油,破乳剂和沥青稳定剂AS-1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随着沥青稳定剂AS-1加量的增高,其协同破乳剂脱水的效果也逐渐增高,但当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其协助破乳的效果便不再提高;另外,乳状液的含水量对破乳剂与沥青稳定剂AS-1之间的协同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低含水时有利于AS-1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主要就原油的性质对结蜡程度的影响,以及采油井的结蜡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下:对于不同的油井,原油的含蜡量越高,在相同油井深度处结蜡蜡样的含蜡量也越高,油井结蜡越严重;对于同一口油井,随着油井深度的增加,结蜡蜡样的蜡含量、蜡样相对密度和凝点也相应增加;油井深部结蜡严重,越靠近井口结蜡越轻。  相似文献   

19.
对委内瑞拉Merey原油及安哥拉Nemba原油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显微镜法和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2种原油混合时的相容性及其混合原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Merey原油的S分离值较高,储存稳定性较低,而Nemba原油的储存稳定性高。当m(Merey原油)∶m(Nemba原油)为2∶3时,混合原油S分离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快速增加,不适宜长期储存;当m(Merey原油)∶m(Nemba原油)为4∶1时,混合原油S分离值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可以储存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大量的原油样品数据表明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凝析油和轻质油以高含蜡为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现有资料对库车坳陷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成因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中部分壳质组和腐泥组形成了高蜡油,镜质组形成了凝析油和轻质油,三者共同决定了库车坳陷高蜡凝析油和轻质油的形成。原油含蜡量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原油成熟度、油气藏类型、气洗作用和原油运移作用。原油成熟度为主要控制因素,库车坳陷原油是烃源岩在成熟阶段下热演化生成的,原油成熟度Ro介于0.8%~1.05%,总体表现为高含蜡的特征,且原油含蜡量随原油成熟度增加而降低;油气藏类型为次要控制因素,干气藏原油含蜡量小于5%,凝析油含量低的凝析气藏原油含蜡量介于5%~10%,凝析油含量高的凝析气藏和油藏原油含蜡量大于10%,且原油含蜡量随生产气/油比对数的减小而增加;气洗作用和原油运移作用影响最小,相同油源条件下,原油受气洗程度越强,原油含蜡量越低,原油运移距离越大,原油含蜡量也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