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方法对宗巴音凹陷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宗巴音凹陷下宗巴音组下段“特殊岩性段“为很好的烃源岩,下宗巴音组中、上段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查干组及上宗巴音组烃源岩为中等—差烃源岩。宗巴音凹陷石油资源总量为8814×104~11017.5×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17.3×108~27.6×108m3;上宗巴音组沉积期是主要生烃高峰期,中央带南段与西北斜坡带是主要的油气源区。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查干凹陷的基本生油条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方法,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3个方面对毛5井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巴音戈壁组二段为主要烃源岩,纵向上巴音戈壁组源岩有机质丰度稍优于苏红图组,有机质母质类型基本上属过渡类型,其中苏红图组一段以Ⅱ2型为主,巴音戈壁组以Ⅱ1型为主,均属中-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油气勘探程度很低的含油气大型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纪结晶陆块与古生代褶皱双重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侏罗纪扭张和白垩纪伸展2个主要演化阶段,发育断陷和裂谷两种类型;以众多的相互分隔的小型沉积凹陷为主要特征:存有中一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及苏红图组3套含油气系统,每个生烃凹陷构成独立的分油气系统。从油气地质条件来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前人对银额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造成这种分歧的可能原因是复杂的地质条件及其所引起的盆地内不同凹陷、甚至是同一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存在差异性,而前人的研究仅基于有限的样品点,研究结论不能有效指导勘探。以哈日凹陷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构造部位钻井的主要含油层段(巴音戈壁组)进行针对性取样,对样品开展流体包裹体相关研究,发现所有样品均存在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的类别主要有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其中油包裹体的荧光颜色有淡蓝色和淡黄色两种,其荧光光谱特征也指示研究区至少存在两期不同成熟度的烃类充注过程。对取样井进行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数值模拟,结合与烃包裹体共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洼漕带YHC1井巴音戈壁组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107—104Ma和99Ma,对应苏红图组沉积中期和银根组沉积早期;斜坡带H3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99Ma和72—71Ma,对应银根组沉积早期和乌兰苏海组沉积晚期;边缘带的H2井也存在两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85Ma和75—71Ma,对应乌兰苏海组沉积中期和晚期。凹陷不同构造部位油气成藏时间的差异表明研究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二次运移距离极为有限,油藏以近源成藏为主。  相似文献   

5.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的油气勘探呈现良好态势,但油气分布规律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通过对烃源岩、原油和油砂样品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以期明确原油油源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银根组烃源岩TOC平均为4.69%,Ro平均为0.62%,Pr/Ph值平均为0.34,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36,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极高、以Ⅰ型为主、低成熟烃源岩,具有以水生生物输入为主的生源特征和强还原、微咸-半咸水、水体分层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苏红图组烃源岩TOC平均为1.04%,Ro平均为0.75%,Pr/Ph值平均为0.99,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8,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好、Ⅱ1-Ⅱ2型、低成熟-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还原、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烃源岩TOC平均为0.91%,Ro平均为1.31%,Pr/Ph值平均为1.18,伽马蜡烷指数平均为0.24,烃源岩为有机质丰度中等-好、Ⅱ2-Ⅲ型、成熟-高成熟烃源岩,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混源的生源特征和弱还原-弱氧化、微咸-半咸水的沉积古环境。无论是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还是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巴音戈壁组原油与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相似程度极高,且有别于银根组和苏红图组烃源岩,表明巴音戈壁组油藏的源岩主要为巴音戈壁组烃源岩。延哈2井原油和延哈3井原油来自于凹陷不同构造部位的巴音戈壁组烃源岩,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差异导致2个原油样品在成熟度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研究区巴音戈壁组油藏具有"近源成藏、侧向运移极为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拐子湖凹陷X井白垩系巴音戈壁组二段发现的高产油流展示了该低勘探盆地的光明前景。目前对原油的来源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为了有效预测油气藏和明确勘探方向,开展了油源对比研究。对X井苏红图组一段油砂、巴音戈壁组二段原油及苏红图组二段、巴音戈壁组二段、巴音戈壁组一段泥岩开展的族组分含量、生物标志化合物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表明,油砂、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一段烃源岩各方面地化特征最为接近,生标上均具有高C30重排藿烷、高伽马蜡烷含量、低Pr/Ph值、高成熟度的特征,反映出X井苏红图组一段油砂和巴音戈壁组二段原油同源,均与巴音戈壁组一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勇水  李红磊  史大海  陈帆 《石油学报》2021,42(8):1026-1038
基于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上古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评价,分析了盆地内各凹陷的油气来源和富集规律。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暗色泥岩整体已达到过成熟阶段,中生界凹陷内已发生浅变质—变质作用,油气保存条件较差,油气资源和勘探潜力小;中—下侏罗统发育一套煤系烃源岩,在盆地腹部及南部凹陷中已达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生烃潜力;白垩系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且油源对比结果证实,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均来源于该套烃源岩。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早白垩世晚期油气成藏和早白垩世末期调整改造2个阶段,油气的富集主要受巴音戈壁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晚期构造活动强度共同控制。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腹部是其油气富集的最有利区,中西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中东部的油气成藏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储盖层条件分析,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开鲁盆地陆西凹陷的埋藏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运移聚集史进行模拟,得到不同时期油气在纵向上不同地层中的分布情况。再结合流体势分析划分油气运聚单元,从而得到油气在横向上的分布,最终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为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在白垩纪—现今达到排烃高峰期,沙海组和阜新组目前才开始大量排烃。陆西凹陷油气勘探潜力较大。五十家子庙洼陷、包日温都断裂构造带和马家铺高垒带是该区最有利勘探区带,马北斜坡带是较有利的油气勘探区。该模拟技术是评价构造单元资源量、优选有利探区、降低勘探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银额盆地艾西凹陷烃源岩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基于2口探井泥岩样品的测试分析资料,对烃源岩开展系统的评价研究,对有效烃源岩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油气资源潜力。艾西凹陷潜在烃源岩为发育于白垩系乌兰苏海组(K2w)、银根组(K1y)、苏红图组(K1s)、巴音戈壁组三段(K1b3)、二段(K1b2)和一段(K1b1)的泥岩,其中K1b3、K1b2和K1b1泥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有机质类型均偏腐殖型(Ⅱ型—Ⅲ型),成熟度均达到成熟热演化阶段。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资料表明,烃源岩沉积期的古气候温暖湿润,沉积水体主要为淡水,陆源高等植物的生源贡献占优势。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还原性较强的环境,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厘定了研究区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下限值为0.85%,有效烃源岩主要发育于K1b3、K1b2和K1b1,它们在南凹漕带、中凹漕带、北凹漕带和西凹漕带具有一定面积的分布。估算出研究区的油气总资源量为5 091.05×104 t,结合活跃的油气显示证据,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黄骅坳陷王官屯构造带白垩系火山岩发现了多口高产井,油气较为富集。为了探讨该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析王官屯构造带火山岩油气地质特征,结合包裹体及埋藏史,明确了油气成藏的期次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王官屯构造带油气来源于孔店组孔二段暗色泥岩和页岩;火山岩储层岩性为熔岩、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可划分为4类岩相、7种亚相;原生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气孔、晶间孔、粒间孔及收缩缝,次生储集空间主要为高孔构造裂缝及溶蚀孔隙,发育两大类有利储层;火山岩具有2套储盖组合,即地垒构造圈闭及断鼻构造圈闭;油气充注期开始于晚渐新世,持续至今,为典型的“新生古储”侧向供烃油气成藏模式。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供烃窗口控制源岩侧向供烃,构造缝与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构造样式及演化控制油气保存与聚集。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成藏系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根据其烃源岩特征,油气成藏演化与分布特征,可以划分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即成藏系统Ⅰ和成藏系统Ⅱ。成藏系统Ⅰ以沙河街组三段为烃源岩,从东营组末期开始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处在成熟阶段,储集岩从基底中生界直至馆陶组都有分布;成藏系统Ⅱ以沙河街组一段为烃源岩,自馆陶组末期进入生烃门限,目前处于低成熟阶段,储集岩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及东营组。尽管两个系统的油源区基本重叠,但油气的性质和空间分布有很大差别。成藏系统Ⅰ的范围可以从洼陷内部延伸到周围的突起,成藏系统Ⅱ的原油主要聚集在洼陷内部。另外,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运移、聚集方式也不同。成藏系统Ⅱ主要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为主,形成单源油藏。成藏系统Ⅰ在i洼陷外围通过断裂带的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可以形成混源油藏。这两个系统一方面是独立的,另一方面又被断层所关联,空间相互叠置,时间相互衔接。  相似文献   

13.
下第三系沙四段是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深层主要产油层,目前关于沙四段原油的油源和成藏期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结合沙四段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资料及构造演化资料,讨论了沙四段油藏的形成历史。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沙四段曾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始于沙二段沉积末期,主要时期为沙一段沉积后期到东营组沉积中期,由于构造抬升,至东营组沉积末期(28.8 Ma)可能存在间断;第二期油气聚集从馆陶组沉积初期到明化镇组沉积早期,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期。油气成藏时期与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是相一致的。由此推测,沙三段与沙四段油源的相对贡献主要取决于烃源岩与油源断层及圈闭的空间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4.
鄂深8井于江汉盆地西南缘谢凤桥构造中发现了白垩系油气藏,油源对比表明,白垩系原油与沙市、荆西、花园油田新沟嘴组原油同源,源岩是沙市组上段—新沟嘴组下段生油岩,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谢凤桥构造位于梅槐桥生油洼陷,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该区白垩系储层发育,沙市组、新沟嘴组盐岩、膏泥岩盖层发育,构造形成期早于油气形成期,万城断层使下第三系烃源层与白垩系优质储层相接,是白垩系新生古储型油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具有类似新生古储型油气成藏条件的万城断隆带是江陵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确定阜二段为盐城凹陷最有利烃源岩,结合多项成熟度指标分析及阜二段顶部地震反射层构造图,明确了区内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生排烃范围,同时结合相关储层横向、纵向上的研究,指出阜三段下部砂体是阜二段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系,并认为盐城凹陷可能存在"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最后指出靠近大断裂的深凹带是盐城凹陷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6.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总体表现为一个北东向展布的东南断裂、西北超覆的断陷-断坳型准箕状凹陷。中、新生界主要为陆相洪积扇、洪泛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的碎屑岩及少量蒸发岩。凹陷内有利烃源层为层序Ⅰ的湖侵体系域古近系沅江组暗色泥岩;白垩系-古近系陆相碎屑岩和沅江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岩;沅江组-新河口组大套泥质岩系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在有利的油气聚集成藏区内发现了一批近油源的、构造较落实的圈闭。凹陷内具备一定的输导条件,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其中沅江组自生自储型裂缝型油气藏和上白垩统分水岭组-始新统汉寿组侧储型油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伊朗库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姆盆地是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中下侏罗统舍姆沙克组和渐新统—中新统库姆组两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油源对比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舍姆沙克组烃源岩为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层系,库姆组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层系。舍姆沙克组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开始进入生烃门限,大约在17Ma时进入湿气和凝析油阶段,上新世早期盆地的快速沉降使侏罗系源岩达到过成熟阶段。经对库姆盆地成藏要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库姆盆地的区域石油地质背景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库姆盆地既存在以舍姆沙克组(及库姆组)为源岩的新近系油气藏,也可存在舍姆沙克组原生油气藏。燕山期和喜山期形成的圈闭是本区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喀什拗陷石油地质条件的再认识,确认了中侏罗统扬叶组是本区中、新生界的主力生油岩,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中的风成砂岩为优良的储集层,覆盖其上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为多层系封盖性好的区域盖层,尤其是古新统阿尔塔什组石膏层更为理想的遮盖层。它们在纵横向上构成了有机的油气生储盖匹配。据此在喀什拗陷选择合适构造进行勘探,可望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东营凹陷发育了咸水湖相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和半咸水深湖相的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将油气藏的形成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期为早第三纪东营期末,凹陷中心的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已进入生油门限并开始排烃,后由于喜山运动使全区遭受抬升和剥蚀,油气生成过程中断,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表明,此阶段的原油成熟度较低,油气生成数量有限;第二期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沉积时期,伴随着凹陷的持续全面沉降和深埋,沙河街组三段下部和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进一步成熟,生烃作用增强,原油的成熟度较高。两次成藏的原油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凹陷边缘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四段上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低,是早期充注成藏的;生油凹陷中心油藏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三段下部烃源岩,原油成熟度较高,为第二期充注成藏的;而过渡带(斜坡带)油藏的油气来源及成藏期比较复杂,总体特征是混源聚集、多期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曙光地区延长组低丰度油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理论对曙光地区延长组特低丰度油藏的油气运移机理进行了分析,主力烃源岩延长组长7段在燕山中、晚期(白垩纪)大量生烃排烃,长6、长8砂体成为油气运移的疏导层。在油气的运移过程中,由于物性的差异、岩性变化形成局部遮挡,使得少量石油"残留"下来,从而形成"石油运移泄流区内的低丰度油藏"的成藏机理。该类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甚至国内其他大型盆地应该重视的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也应该是今后研究的主体和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