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纬编提花的垫纱几何条件,推导了纱线在垫纱时的断面轨迹方程,分析了纱线断面轨迹的图形,提出了改善垫纱可靠性的途径,指出了在现有的纬编织机上浮线长度的理论极限值,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工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电脑横机上用2把纱嘴进行添纱组织的编织试验,探讨了纱线张力、垫纱角度、纱线粗细和纱线性能等因素对添纱织物覆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2把纱嘴编织添纱组织时,面纱和地纱要分别用窄纱嘴和宽纱嘴,从而保证面纱垫纱始终在前,地纱垫纱始终在后。为了达到良好的添纱效果,地纱张力应该大于面纱张力;面纱垫纱高度应尽量低,垫纱纵角小一些,地纱垫纱高度应尽量高,垫纱纵角大一些;地纱比面纱要细一些。经过打蜡处理的纱线可有效地提高添纱质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添纱效应设计不同风格的针织服装.以及利用添纱效应制成的技术用纺织品等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加有氨纶的添纱织物应用广泛.但是良好的添纱效果却较难达到。本文以龙星电脑横机上用两把纱嘴进行添纱组织的编织为例.通过改变纱线张力、垫纱角度、纱线粗细和纱线性能等因素分析对添纱织物覆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开发热湿舒适性氨纶添纱针织面料时,为了控制纬编添纱编织中的地纱露底问题,根据新型添纱编织原理,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筒径单面圆纬机的新型三孔添纱导纱器,它使地纱的垫纱横角大于面纱的垫纱横角,地纱的垫纱纵角小于面纱的垫纱纵角,中间层纱的垫纱位置居中。介绍了该导纱器的前后、高低和左右三个安装位置,并通过对三种垫纱位置下纱线显露关系的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垫纱纵、横角。由实验得出新型三孔添纱导纱器可有效避免地纱的露底问题。  相似文献   

5.
牛善宇  曹清林 《纺织学报》2017,38(4):127-133
为解决多梳栉经编机成圈机构运动链较长、整机适应性差的问题,采用电子凸轮驱动执行机构的传动方案实现多梳栉经编机槽针的复合运动。根据经编工艺、梳栉排布特点选定理论关键点位置,以拟合出槽针针钩点理论轨迹,其中锁边花梳栉针前垫纱理论关键点位置,低于针背垫纱理论关键点位置,且不能超过槽针针头圆弧半径大小。低速试验状态下,实测43/1 型经编机槽针针钩点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地梳栉和贾卡梳栉排布区间实际关键点与理论关键点在X 方向的偏差在允许偏差±0.25mm范围内,花梳栉针背垫纱的偏差在X方向允许偏差在0~0.25mm范围内,锁边花梳栉针前垫纱的偏差在X方向允许偏差1.95mm 范围内,所有情况在Y方向的偏差都在允许的偏差范围±0.25mm内。  相似文献   

6.
由于弯纱张力对织针的受力及运动稳定性影响较大,基于磁悬浮式驱动织针的原理及结构,结合弯纱中针钩内点与纱线接触的运动轨迹,建立磁悬浮织针弯纱编织时的力学模型。该模型针对纱线特性、弯纱接触包角及接触摩擦系数对弯纱张力的影响,提出分析弯纱张力的数学表达式,并对该模型进行Matlab数值分析与计算,以及Ansys非线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弯纱过程中,纱线张力随弯纱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对磁悬浮式驱动织针弯纱编织的动态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8.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9.
一、添纱组织1、绣花添纱组织绣花添纱组织是按花型选择的要求在选定的横列、选定的舌针上,垫入绣花线使之与地纱形成添纱组织:并使绣花线披复在线圈的表面形成绣花花色效应。图Ⅱ-1。为了获得较清晰的绣花花色效应,要求绣花线能较好地披复地纱,于是采用了支数较地纱支数为低的纱线做绣花线。绣花线在横列之间采用在袜品反面形成延展线来联结的。延展线太长会引起穿着时的不方便。(1)绣花线与地纱在垫纱、弯纱过程中的分析:绣花线被剪刀底板弯梗拦得较低,紧贴舌针杆喂纱针角为零,垫在舌针口内侧而地纱垫在舌针口的外  相似文献   

10.
以丙纶、涤纶、棉为原料,开发3线添纱导湿针织面料,为控制添纱组织中纱线易跳纱的问题,经过工艺实践,对垫纱角度、喂纱张力及纱线性质等影响添纱效果的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得出切实可行的上机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由于Z507型袜机的吊线绣花宽度为8~9针,人们在袜子的花型设计上一直被它所局限,使编织的袜子花型款式单调,变化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绣花梭的绣花范围太窄。根据现有的理论解释是受到了添纱圆盘与袜机针筒不同心的影响,导致在同一时间内所转角度相同,但走过弧长不同。见图所示,其中α=β,但(?)≠(?)。因此绣花梭最多能钩上绣花线理论针数为(?)内的针数。但事实上(?)弧内的针数是个非标准参考点的相对量,而绣花最多针数的标准参考点应该是一、二区的挡线板边沿。因为当绣花梭工作具备垫纱条件时,应该在AB弧内的某点上,所以绣花线在一区挡线板下边沿停留时间越长,所钩的针数越多,这是显而易  相似文献   

12.
无缝针织圆机机构与编织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意大利圣东尼公司的单针筒SM8-TOP2无缝针织圆机为例.详细介绍了无缝针织圆机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包括编织机件、三角装置、给纱装置等,并结合各机构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多种组织结构的编织过程和效果,如平针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组织、浮线组织、集圈组织、提花添纱组织、毛圈组织、褶裥组织等,最后说明了纱线捻向、纱线张力、导纱嘴位置、哈夫针盘位置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国外曾用实验确定经纱与针的摩擦条件,用矢量分析法导出经纱在针上的垫纱位置计算公式,但有两点不足之处:(1)角δ和α的关系(图1)随所用纱线不同而异,要用实验确定;(2)角δ和α没有取整个垫纱过程(仅考虑经纱与针的接触点在最下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喂纱截迹线方程分析了单针筒袜机的喂纱可靠性,并根据保证喂纱可靠的要求从理论上讨论了左、右菱开挡(即左、右菱角下尖角之间的园心角)的设计。一、喂纱截迹线喂纱即垫纱带纱。在喂纱过程中,喂入纱线与针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在喂纱过程中喂入纱线逐渐接近针头内顶点,在连圈时,喂入纱线与老线圈开始接触,又与  相似文献   

15.
fish net,weft-Knitted 架空添纱网眼组织在单面针织机上每路喂入一粗一细两根纱线,其中一隔一针垫到两根纱线,另外一隔一针只垫到细的纱线,而粗的纱线以浮线形式显于织物反面,形成网眼结构,至一定横列后,奇数针和偶数针交替进行上述垫纱方式。  相似文献   

16.
编织三线添纱弹性织物对设备工艺调试是有严格要求的,本文从纱支与机号,设备工艺调试:如垫纱角度、纱线张力、喂纱量、针与沉降片对位关系,以及这种织物的染色整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得的结论是对双梳经编织物纱线显露的一些实样进行实验和理论探讨的结果。文中建立了垫纱高度的公式;确立了纱线显露主要是取决于垫纱高度、纱线在织针上包围角和纱线与织针间摩擦系数三参数的观点。结果找出了一根纱线覆盖另一根纱线的规律,对前梳纱或后梳纱出现在织物的表面都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8.
德国迈耶西公司(Mayer&Cie.)最新推出的Technit D3针织机,可每路喂入3股纱线,并可在针筒方向喂入3股纱线编织罗纹针织物(地纱与添纱的喂入比可以为:1:1,2:1,3:1……)。第一层添纱在面料表面只能看见50%;第二层添纱锁定在面料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19.
采用97 tex花式拼纱纱线作为主要原料,将其与彩色涤纶低弹丝和涤棉纱交织,生产彩色针织波浪呢面料,介绍了其生产设备及技术要求.通过对织针、地组织结构和垫纱等上机工艺的设计,以及编织系统成圈机件的改造,有效地解决了花式拼纱纱线在20 GSD型单面毛圈机上编织的技术难点.具体为:在衬垫组织成圈过程中要将纱线垫放在针杆上,选择双纱平针组织结构作为地组织,采用位移式垫纱结构,选用高颚沉降片.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同向、反向、对称垫纱方式的分析方法,分析认为:从布面外观看,同向垫纱线圈倾斜,反向垫纱线圈直立,判断两梭垫纱方式可通过观察两梭同一横列的针前横移或针背横移,方向相同则为同向;一般起绒织物采用同向垫纱,交织点少,便于起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