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贵州大方县特色豆酱中细菌种群,并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得到其主要优势菌株。PCR-DGGE指纹图谱在大方豆酱中共鉴定到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10种菌,其中主要优势菌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次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sacidilactici)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在大方豆酱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以便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豆酱的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是促成豆酱风味物质形成的重要微生物。豆酱呈味主要是通过乳酸菌发酵糖类产生小分子醛、酸、酯等风味物质。以黑龙江发酵豆酱作为研究对象,对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进行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筛选,并利用16S rDNA的序列测定技术,对乳酸菌群进行研究。从豆酱样品中共分离出有溶钙圈的菌株44株,其中过氧化氢试验阴性,同时革兰氏染色阳性的菌株共6株,初步鉴定为乳酸菌,将其分别命名为:HDBL-1,HDBL-2,HDBL-3,HDBL-4,HDBL-5,HDBL-6。同时,获得了1株产酸低且耐盐菌HDBL-7,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后,确定其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该研究为改善豆酱的品质和豆酱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菌种来源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纯培养技术对清香型白酒酒醅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同时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清香型白酒酒醅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共分离得到13株乳酸菌,分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3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株、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株以及希尔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1株。从酒醅中分离得到的17株芽孢杆菌菌株分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9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2株、澳洲芽孢杆菌(Bacillus australimaris)2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以及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果显示,酒醅中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97.9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4%)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0.76%);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97.42%)、栖热嗜油菌属(Thermoleophilum)(1.22%)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0.72%)。  相似文献   

4.
扬州稀甜酱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扬州稀甜酱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乳酸菌筛选法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乳酸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乳酸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法对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扬州稀甜酱中共分离、纯化出33株乳酸菌,其中15株菌株被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12株菌株被鉴定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菌株被鉴定为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2株菌株被鉴定为酸鱼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ipiscis),屎肠球菌和乳酸片球菌为扬州稀甜酱中的优势乳酸菌。乳酸片球菌TJ17和TJ31发酵滤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乳酸片球菌TJ31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02-107
为了解喀什地区传统发酵酸奶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产酸能力,分别从喀什地区10个县市的29份农牧民自制的传统发酵酸奶中分离出59株乳酸菌,通过pH值和总酸度值的测定对菌种产酸能力进行评价;采用16S rDNA扩增序列比对,对分离菌种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pH≤5. 05的菌株40株,约占分离数的67. 8%;总酸度值≥100°T的菌株36株,约占分离数的61. 02%。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3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8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7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10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4株,屎肠球菌为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的优势菌种,占总测序数的44. 23%。该实验揭示了喀什地区传统酸奶中乳酸菌种类和特性,筛选出了优质菌种资源,丰富了本地区乳酸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采用辣椒素筛选培养基进行辣椒素降解菌株筛选,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筛选菌株鉴定后应用于糍粑辣椒发酵中,考察筛选菌株接种发酵对糍粑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筛选出6株辣椒素降解菌株,其在辣椒素筛选培养基中辣椒素降解率在3.13%~28.34%。鉴定结果表明,筛选菌株B10、JP01、GJ02、GJ03、7B-5和28L-C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澄清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clariflavum)。其中,菌株28L-C和7B-5辣椒素降解能力较强,均可显著降低糍粑辣椒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P<0.05)。菌株28L-C和7B-5强化发酵糍粑辣椒样品中重要香气、重要差异化合物分别为18种、10种。  相似文献   

7.
多菌种固态发酵去除菜籽粕中的植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及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多个菌种,通过单菌与混菌发酵,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植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菌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对植酸降解效果优于其他菌种,其降解率可达62.4%;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当混菌接种量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6%,蜡样芽孢杆菌4%,植物乳酸菌6%,水料比为1.3:1,pH 6.9,30℃发酵48 h时,菜籽粕植酸含量从2.26%(干基)降至0.221%(干基),降解率达90.15%,粗蛋白含量提高5.19%(干基).  相似文献   

8.
直投式发酵辣椒复合菌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发酵辣椒复合菌剂,提高发酵辣椒工业生产效率,对从自然发酵辣椒中筛选鉴定出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耐酸性、耐盐性和安全性等发酵能力测定,选择出发酵菌剂的备选菌株为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接种配比试验和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出复合菌剂的最佳配方:菌液(枯草芽孢杆菌乳酸乳球菌植物乳杆菌)体积比为141,接种量6%,发酵时间66h,盐浓度4%。该条件下得出的发酵辣椒产酸量为0.77%;感官评定分数17.525。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测定发酵饲料pH值、活菌数、乳酸含量及中性蛋白酶活性,筛选出适宜基础饲料发酵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BLCC2-003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LCC1-0281,并对筛选出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及混菌发酵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LCC2-0038单独发酵72 h时pH值降至3.73,活菌数达到7.05×109 CFU/g,乳酸含量为48.67 mg/g;BLCC1-0281单独发酵72 h时,活菌数达到2.28×1010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3 207 U/g;BLCC2-0038和BLCC1-0281混菌发酵时,以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配比为3∶1,2%接种量,有氧发酵方式最优,发酵72 h时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为5.35×109 CFU/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7.80×109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为1 407.83 U/g。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方法从不同季节清香型小曲白酒酒醅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探究其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出225株乳酸菌,经鉴定,归属于3属15种。通过高粱汁培养基初筛、固态发酵小试实验复筛,得到两株增酯降杂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分别为纳格里乳杆菌(Lactobacillus nagelii)X29和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X9。将强化乳酸菌X29和X9麸皮种加入桂花曲,最佳添加量为20%,此添加量下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提升32.84%和16.79%,乳酸乙酯含量分别提升37.38%和36.44%,正丙醇含量分别降低2.61%和5.40%,杂醇油含量分别降低21.33%和26.71%。乳酸菌强化麸皮种糖化前加入能明显提升酒体中乙酸乙酯含量;糖化后加入则对乳酸乙酯含量和出酒率提升效果明显;延长发酵时间也可提升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3D打印技术在纸尿裤的应用情况,介绍了传统纸尿裤芯体、复合芯体以及3D复合芯体的结构,并测试和分析了3种纸尿裤芯体的吸水倍率、回渗量性能,通过比较阐述了3D复合芯体的成本和品质优势。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酱油香气成分的提取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原材料和酿造工艺对酱油香气的影响。其中,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合NIST谱库和Wiley谱库定性、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香气稀释分析(AEDA)是确定致香成分最常用的技术;酱油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复杂,致香成分因酱油种类存在异同;制曲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和热处理均会改变香气特征。通过综述酱油香气成分研究进展,以期对国内外深入研究酱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曲米添加量对红曲酒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曲酒是我国华中、华东和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黄酒,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该实验研究了红曲米添加 量对红曲酒中5种酚酸、2种黄酮成分的影响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差异。 结果表明,随 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加,红曲酒总酚含量与单体多酚成分增加趋势一致,红曲米添加量为10.0%时总酚含量达到470.07 mg/L,没食子 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芦丁、芥子酸、阿魏酸以及槲皮素的含量分别达到5.54 mg/L、11.33 mg/L、3.18 mg/L、9.14 mg/L、12.42 mg/L、 4.46 mg/L和2.12 mg/L。 红曲酒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也随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红曲酒中3种酚类物质(芥子酸、阿魏酸、芦丁)与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具有较高的相 关性(R>0.890,P<0.0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盐析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婴儿配方奶粉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方法。奶粉样品经Na_2EDTA-Mcllkaine缓冲液提取,在硫酸铵辅助下采用少量乙腈萃取浓缩后,以体积分数0. 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BEHC18柱分离,ESI+电喷雾模式扫描,MRM多反应模式检测,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显示,在硫酸铵作用下,乙腈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净化效果较好;该方法下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最低检出限为0. 36μg/kg,远远低于国标固相萃取法的50μg/kg;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4种化合物的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都在0.9990以上;加标浓度为1、5、50μg/kg时的回收率为71.88%~107. 13%,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8%。研究结果可为婴儿配方奶粉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改制,是目前我国食品企业面对的两大课题。海天的成功正是在这两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在运用高新技术方面,他们紧紧抓住调味品主业,使人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避免了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在改制中,首先从矛盾的集中点入手,选择易于操作而见效快的改制方式,有效规避了改制风险,充分体现出股份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佛山市东利化纤有限公司全套引进德国ZIMMER公司以POY—DTY工艺路线生产涤纶超细纤维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介绍。并重点以涤纶84dtex/144f(成品DTY纤度)超细纤维生产为典型,对主要原料聚酯切片之选择,纺丝组件组装,纺丝温度选定,侧吹风风速、温度、湿度、卷绕成型等工艺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同时辅以涤纶84dtex/36f常规丝在同机台设备生产线上的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比较,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佛山市服装行业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提升佛山市服装行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服装行业现状、问题与对策措施(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佛山市服装行业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提升佛山市服装行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广东省市售鳜和鲩体内孔雀石绿(MG)与硝基呋喃类(NFs)及其代谢物残留现状。方法 111份鳜和鲩样品分别购自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汕头和茂名等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孔雀石绿与硝基呋喃类及其代谢物。结果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检出率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出率分别为33%和14%;孔雀石绿残留主要是隐色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残留主要为氨基脲和3-氨基-2-恶唑烷酮;中山鳜鱼中孔雀石绿和氨基脲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3%和50%,佛山鲩体内隐色孔雀石绿检出率为20%;批发市场鳜中孔雀石绿检出率为38%,零售市场高达71%。结论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检出率高于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出率。孔雀石绿残留主要以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形式存在,四种硝基呋喃药物中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使用更为普遍。中山和佛山是传统的水产养殖发达地区,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水平相对其他采样点更加严重。与批发市场相比,零售市场鳜鱼孔雀石绿残留检出率更高,应当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探寻香蕉低聚糖对双歧杆菌的最佳增殖条件。以香蕉低聚糖为碳源,以双歧杆菌的数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低聚糖添加量、初始菌液浓度、培养时间对双歧杆菌增殖数量的影响,建立各种因素与双歧杆菌增殖数量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以香蕉低聚糖为碳源时,对双歧杆菌增殖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间为41 h,低聚糖添加量为4.5 g/L,菌液浓度为1.8×106 CFU/mL,pH值为7.30。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实际测得的双歧杆菌数量为8.6×108 CFU/mL,取对数后得8.965,与预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值为0.166 %。本试验所得模型合适,回归方程对试验拟合度好,其最佳优化条件适合于双歧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