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钊  吴霜  赵征 《中国乳品工业》2007,35(8):57-58,6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卡地干酪青霉菌(P.camemberti)水解乳清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与40 d成熟Camembert干酪作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都以烯类、环烯类物质和酮类物质为主,而酮类物质是霉菌干酪中的重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牛婕  甘伯中  乔海军  刘兴龙 《食品科学》2010,31(18):278-282
采用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SPME-GC-MS)对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牦牛乳软质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检测出45 种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种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和萃取温度的筛选优化实验条件,采用75μm CAR/PDMS(碳分子筛- 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纤维头,50℃条件下吸附不同成熟时期(30、60、90d)干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效果较好。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酸类、醇类、酮类,其次为酯类和醛类化合物,酸类物质构成了牦牛乳软质干酪的主体特征风味。乙酸、丁酸、己酸成为干酪中的优势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3.
不同成熟期Camembert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成熟期分别为15、30和45 d的Camembert干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Camembert干酪产生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醇、醛、酮、酯、苯环物质、烯烃类物质和挥发性有机酸.醇类物质在成熟过程中基本消失;醛类物质有增加趋势,而更多的是参与了酸类物质与酯类物质的相互转化;酮类物质大量增加,主要产生甲基酮;酸类物质含量减少或消失;酯类物质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4.
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羊乳干酪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羊乳为原料,直投式乳酸菌混合菌种为主发酵剂,费氏丙酸杆菌为次级发酵剂,添加不同比例(0、4%、10%m/m)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制作混合型干酪。完全成熟之后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萃取富集干酪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干酪风味物质。以研究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对干酪风味物质的影响,确定适宜添加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干酪中主要风味物质是酸类,其次是酮,醇,醛,酯类化合物;添加大豆分离蛋白使干酪中酸类、酮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明显减少;醇类化合物增加。大豆分离蛋白添加比为4%时,干酪有浓郁的奶香及黄油香气,羊乳膻味减少,并检出苯酚、吡咯等化合物,提高了干酪风味物质种类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SPME-GC-MS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研究长时间发酵对酸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及对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发酵时段酸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处于动态变化中,发酵90 d时挥发性物质总数较高并保持稳定,主要有酯类、醛类和酸类等。结合特征性风味成分变化、剖面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新鲜猪肉风味主要受醛类影响;发酵30 d时,酸肉呈青草味,主要受酯类和醇类影响;发酵30~90 d,主要受酮类和酸类影响,发酵肉香成为酸肉主体风味,同时有青草味及瓜果清香等味道辅助,构成了酸肉独特的风味特征。发酵150 d左右主要受碳氢化合物、酯类、醇类和其他类影响,呈橡胶、脂肪等刺激性气味。综上,酸肉以发酵方式保藏时间不宜超过90 d,以发酵60 d左右风味品质较好。该文从风味和感官品质角度分析为传统酸肉以发酵的方式保藏提供有关风味化学的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土家族农家传统腊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土家腊肉的工艺改进及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分别对传统土家腊肉加工过程中4个阶段(腌制7 d、烟熏15 d、烟熏30 d、成熟贮藏阶段)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个工艺阶段共鉴定出主要挥发性物质98种,主要有醇类、醚类、酚类、酮类、醛类、酸类、酯类、碳氢化合物、其他类等。从腌制到烟熏过程中,醇类、酚类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断增加,而在成熟贮藏阶段种类和相对含量又减少。醚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的种数和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由分析可知,酚类、酯类、其他类物质为土家腊肉主要风味物质,醇类、醚类、酮类、醛类、碳氢化合物对土家腊肉风味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红曲类食品中分离出一株高产色素,不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种R-15,以红曲霉R-15替代白霉用于类Camembert干酪生产。以传统Camembert干酪为对照,研究红曲霉R-15对类Camembert干酪成熟过程中(28 d)水分含量、p H、蛋白水解程度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过程中,对照和红曲霉干酪表皮和中心的水分含量不断降低,并在接近28 d时趋于稳定;两种干酪p H在干酪成熟过程中先降低后升高,且干酪表皮p H以及变化范围都显著大于中心部位(p0.05);成熟后期,对照样品的表皮和中心处p H4.6酸可溶性氮含量分别显著高于红曲霉干酪(p0.05),且成熟14~21 d期间,两种干酪的12%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增加速率最快。红曲霉干酪成熟过程中产生主要挥发性物质共35种,包括酮类、醛类、酸类、醇类和酯类等,各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有别于对照样品。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了传统宫廷奶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检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36种,包括烃类7种、醇类2种、醛类7种、酮类4种、酯类5种、酸类6种、其他化合物2种。确定辛醛是宫廷奶酪重要的香气贡献组分,同时也是宫廷奶酪中特有的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宫廷奶酪与普通切达干酪在风味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宫廷奶酪中的甲苯、乙醇、苯甲醛、2-庚酮、乙酸乙酯、乙酸这6种风味物质是两种奶酪风味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是在酸类风味物质组成上,宫廷奶酪与成熟8周的切达干酪有一定的相似性。结果对传统宫廷奶酪风味研究和新型中式风味干酪产品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0):189-19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羊乳和牛乳挥发性化合物进行萃取,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从羊乳中共检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酮类和芳香族类化合物组成;牛乳中共检出3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由酸类、烃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组成。羊乳和牛乳中检出22种相同化合物,其中酸类7种、烃类4种、芳香族类3种、酯类2种、酮类2种、醇类1种、醛类1种和其他类2种。羊乳中的挥发性成分,尤其是挥发性酸类化合物比牛乳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燕麦酸面团发酵剂的冻干和储藏对面包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发酵剂冷冻干燥(冻干)前后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考察发酵剂的冻干和储藏对燕麦酸面包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旧金山乳杆菌发酵燕麦酸面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87 种,主要包括酸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脂肪烃类,以及一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酸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芳杂环类和醛类物质。在发酵剂冻干和储藏过程中,醛类和醇类物质先增加后减少,酸类、酯类、酮类和脂肪族化合物先减少后增加,芳杂环类物质含量则持续升高。燕麦酸面团发酵剂冻干后以及储存30d 制得的面包依然具有丰富的风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竞争作用导致乙酸和乙醇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糠醛含量持续升高,而己醛则在冻干后显著减少,并在存储30d 后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