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福建省生产领域近五年的纸巾纸进行随机抽样和质量分析,检测了产品的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指标。结果显示:纸巾纸产品的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指标共出现5批次不合格产品,产品合格率为98.7%,呈现较高的质量水平;纸巾纸的荧光物质检出率近五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5年出现检出率峰值,其值为15.0%,2018年降为0%。按地域统计,福州地区出现3批次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的纸巾纸产品,产品合格率为95.2%;其余地市的产品合格率均为100%。同时,福州纸巾纸产品荧光物质检出率最高,检出率达到12.7%。按产品质量等级统计,纸巾纸优等品的产品质量总体高于合格品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品》2015,(7):137
江苏省质监局近期公布了塑料吸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抽检发现吸管在蒸发残渣、重金属、微生物等各项检测指标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三无"产品占到了70%,批发市场尤为严重。监测还发现了存在质量风险的塑料管杂质,很多产品被检出塑化剂、偶氮染料、荧光物质等可致癌物质,其中不乏永和豆浆等知名餐饮企业使用的吸管。其中,有42%的样品塑化剂含量超标,有39%的样品含有迁移性荧光物质,聚乙烯检出率为17%,滑石粉检出率为58%。本次抽查还发现个别产品中聚乙烯检出微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成人纸尿裤(片、垫)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产品质量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对全国范围内61批次成人纸尿裤(片、垫)产品开展风险监测项目,从性能指标(渗透性能、pH值等)、微生物指标和有毒有害物质指标(丙烯酰胺、甲醛、可迁移性荧光物质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61批次成人纸尿裤经检验共发现4批次产品交货水分不合格,有毒有害物质指标(铅、砷、汞、镉)有检出,最后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婴童手口湿巾是专门给婴儿用的湿巾,主要是由非织造布和水构成,此外可能含有甘油、有益的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等添加物,一般不含有酒精、重金属、香精、荧光增白剂等容易产生刺激、致敏的物质。本次风险监测共采样婴童手口湿巾产品35批次,测试结果发现,可吸附有机卤素(AOX)检出率较高,并进一步确认湿巾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大部分为氯苯甘醚。项目组进行风险评估后,认为婴童手口湿巾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级为“可容许风险”。  相似文献   

5.
调查云南省学生餐中细菌污染,同时比较不同食品类别的污染情况。方法 依托《2014年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学生餐进行了卫生指标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810份样品中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为22.96%(186/810),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7.53%(142/810),其中学生早餐阳性菌检出率(21.50%,63/293)和学生午餐阳性菌检出率(15.28%,79/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8份样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其检出率为15.47%(108/698),其中米面制品最高(20.48%,51/249),其次为盒饭(13.38%,57/426);沙门菌检出率为0.49%(4/810),其中盒饭最高(0.70%,3/430),其次为米面制品(0.40%,1/24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9%(25/810),其中蛋与蛋制品最高(4.55%,1/22),其次为米面制品(3.61%,9/249)、盒饭(3.49%,15/43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62%(5/810),其中米面制品最高(0.80%,2/249),其次为盒饭(0.70%,3/43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学生餐样品均为散装食品。从采样地点看,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金黄色葡萄球菌,4个季度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学生餐细菌性污染严重,考虑到食用人群的特殊性,食物的即食性,原料来源不可控,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测及监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2018年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区域涉及全州3个县(市),按照《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共采集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进行一般卫生指标检测,主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结果 2011-2018年共完成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18个类别1640件样品,获得6850条数据,完成率100%,食品样品检出致病菌共103件,总体合格率为93.7%;15类866件食品样品一般卫生指标合格率为100%。检出常见的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8种致病菌,其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14.1%(36/255)、1.5%(15/1025)、1.3%(15/1152);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肉及肉制品和水产品,分别为12.6%、11.4%、8.7%。结论 2011-2018年全州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未监测到污染严重的食品,未发生食品恶性污染事件无重大及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食品安全总体形式平稳。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与儿童纺织产品中荧光增白剂的使用,在国家强制性标准中没有禁用或限量要求,而对婴幼儿及儿童来说,荧光增白剂迁移进入体内的风险很大。收集50批次婴幼儿与儿童纺织产品及50批次儿童口罩,进行检测分析与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纺织产品中荧光增白剂检出率为24%,儿童口罩中未检出荧光增白剂,这说明婴幼儿与儿童纺织产品中荧光增白剂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国家限量法规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维护消费市场的安全至关重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市售食品包装纸(淋膜纸、玻璃纸和蜡纸)、纸制餐具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食品包装纸17批次,纸容器13批次,依据GB 11680—19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并参照欧盟RES AP(2002)1、德国XXXVI.Paper and board for food contact等法规体系对样品进行卫生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0批次样品的常规监测项目荧光性物质(254 nm及365 nm)、铅(以Pb计)和砷(以As计)均符合相应的国家产品卫生标准的限量要求,合格率为100%;风险监测项目包括镉(以Cd计)、甲醛、苯类溶剂残留量、溶剂残留量、荧光增白剂VBL及初级芳香胺迁移量,检验数据显示两类风险检测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检出,纸制品中镉(以Cd计)的检出率为20.0%,溶剂残留总量的检出率为13.3%,含量均低于标准限值,其他检测项目甲醛、苯类溶剂残留量、荧光增白剂VBL和初级芳香胺迁移量均未检出,风险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2011年流通领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含量等情况。方法:采集水产品、食用植物油等60类流通领域食品,样品送南通市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按国标方法进行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以及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结果:监测2176份食品样品,合格样品2053份,总体合格率为94.3%,其中非发酵性豆制品合格率最低,为32.6%;菌落总数超标检出率为2.99%、无机砷超标检出率为1.18%、甜味剂超标检出率6.67%、三唑磷检出率为4.5%、孔雀石绿检出率为0.13%。结论:南通市流通领域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因子为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超标、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等;高风险食品主要为非发酵性豆制品、熟肉制品等;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监测合格率低于商场超市;散装食品监测合格率低于定型包装食品。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建立预警机制、部署监管工作、构筑长效监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舟山市19类市售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7—2019年共采集1 246份食品样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样品进行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测。结果 共243份样品检出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总检出率为19.50%(243/1 246)。其中生畜肉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1.67%(30/72),双壳贝类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1.58%(48/152),鲜(活)海鱼中异尖线虫检出率为27.00%(27/100),冷制作糕点面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6.25%(13/80)。不同包装类型中,散装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33,P<0.05)。农贸市场检出率最高,为32.54%(150/461),其次为网店(25.44%,29/114)和小型餐馆(23.88%,16/67)。结论 2017—2019年舟山市19类市售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污染,外卖配送餐、生畜肉、双壳贝类产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污染较为严重,建议重点加强对这三类食品的卫生监督,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飞 《面粉通讯》2014,(6):20-23
对镇江市2014年新收获小麦全面抽样,分别检测质量指标及卫生指标,综合分析检测结果,所抽查样品中一等样品比例占1.2%,二等样品占67.1%,三等样品占29.3%;未检出农药残留,铅、镉、汞、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2.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为了提高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本文基于检测产品和检验数据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信息不完全性,将所得不同地区的乳制品检测数据通过改进的softmax公式进行等级划分,并按自然日进行分箱处理,通过风险权重等比例映射法得到风险等级,充分利用了乳制品灰色数据,对检验合格数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挖掘。采用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地区的乳制品检测数据进行风险预测。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的平均准确率达97.54%,标准偏差为0.03,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LSTM模型和有选择性重构且间隔为2的WD-LSTM模型相比准确率更高,稳定性更好,可实现对乳制品质量风险的预测和防控,能为乳制品的风险监管提供有利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学生作业本产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规范学生作业本产品监管,本次研究对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学生作业本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进行检测分析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学生作业本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检出率较高,存在一定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广东省市售畜禽肉产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于2016-2019年在广东省21地市采集畜禽生肉样品872份样品。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空肠弯曲菌进行检测并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872 份畜禽肉产品中,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6.67%(59/872)。按照肉的种类分析,禽肉检出率11.2%(46/410)高于畜肉检出率2.81%(13/4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301,P<0.05)。按年份分析,2018年检出率最高11.48%(31/270), 其次是2016年10.71%(15/140),2017年3.19%(9/282),2019年检出率最低2.22%(4/180)。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797,P<0.05)。按包装形态分析,散装检出率6.94%(59/850)高于预包装检出率0。按季度,空肠弯曲菌检出率高低依次为第二季度(8.21%,18/219)。按采样环节,空肠弯曲菌检出率网店(16.67%,1/6)最高。按地区,深圳市空肠弯曲菌检出率最高37.21%(16/43)。结论 广东省市售畜禽肉产品中空肠弯曲菌存在较高比例,禽肉中比例更高,散装禽畜肉存在较大风险,建议相关部门针对性加强对畜禽产品市场的监管及风险监测工作。 关键词:畜禽肉产品;空肠弯曲菌;污染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了食品包装用纸制品风险物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餐饮行业常见的纸餐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金属铅、砷、锑(Pb、As、Sb)、荧光性物质、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溶剂残留量、微生物限量、三氯甲烷提取物六种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发现了纸餐具中影响人体健康的风险指标,并进行了风险研究,提出了食品包装纸餐具减少风险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的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方法 收集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347例病人的信息, 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志贺菌、诺如病毒等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347例食源性疾病患者26~35岁年龄组患者所占的比例最大(32.0%)。疾病发生的场所主要为家庭(80.4%)。在明确的可疑原因食品中, 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大(20.7%)。共采集332份患者粪便标本, 检测出致病菌者79例, 检出率23.8%。沙门菌检出率最高(10.2%)、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菌(9.6%)。抽取264份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 14份检出阳性, 检出率5.3%。第3季度致病菌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 12、1、2、3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平谷区食源性疾病的季节性监测, 对易感人群、家庭进行食品卫生知识重点宣传教育, 尤其是肉与肉制品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云南省市售特色食品中细菌污染状况。 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2013年云南省4个有代表性的州市市售特色食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在10类食品的288份样品中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为56.50%,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2.15%,均为散装产品;沙门菌主要来自凉拌生猪皮和凉拌食品,检出率分别为8.33%和3.1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高的为凉拌生猪皮,为31.25%,其次为乳扇25.00%;蜡样芽胞杆菌在凉拌食品中检出率低(7.81%);志贺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在散装食品中未检出。全年4个季度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云南省市售特色食品,特别是散装样品,细菌性污染严重。考虑到食品的即食性,原料来源不可控,无熟制过程,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挂面中潜在危害物质风险进行分析,对最相关的危害物质进行危害程度排序。方法基于全国2015~2017年的挂面危害物检测数据,利用决策树法将挂面潜在危害物质进行排序。建立了3个决策树,分别对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生物毒素进行排序。将监测物质分为高、中、低优先级,以利于在风险评估时确定优先考虑的次序。结果根据对挂面抽检结果的风险分析,铅、铝、二氧化钛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黄曲霉毒素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高优先级检测物质,而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和亮蓝、苋菜红、胭脂红为中优先级检测物质。结论决策树方法有助于对挂面中潜在危害物质的风险优先级排序,可以作为建立基于风险的监测计划的工具。该方法具有可拓展性,可以利用最新监测数据,对其他类型粮食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得到其潜在危害物质的优先次序物质清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海关监管部门对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能力,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速通关效率,构建进口酒类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基于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风险矩阵获得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各级指标风险值,同时模型引入动态调节因子,最终实现对具体批次进口酒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检测项目中甲醇风险值最高(82.917),纳他霉素风险值最低(52.083)。结论 模型可根据进口酒类总体风险等级和检测项目风险值大小输出推荐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风险分级指标体系,为我国进口食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16个风险分级指标,应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法将风险分级指标编制成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7个指标构建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2项为危害性、可能性;二级指标3项为毒理学急性毒性、毒理学长期毒性,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不合格批次检出率;三级指标2项分别为大鼠经口LD_(50)和健康指导值或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权重分别为:0.52、0.48、0.37、0.30、0.33、0.54和0.46。结论筛选得到的7个指标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