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以来,对全球大麦歉收,酿造大麦价格迅速上扬,将对长期以来一直主要依赖进口大麦的中国啤酒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啤酒企业将面临生死关头时期的话题议论很多。并有人预言:2003年将有多少多少啤酒企业被淘汰出局;明年的啤酒原料价格上扬,啤酒价格难以提高,啤酒企业大面积经济衰退后,外资与外国企业将对中国啤酒业发动新一轮兼并风潮。种种言论应有尽有,成为啤酒业内与关心啤酒业人们的热门话题。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业内人士,该如何正确对待?笔者的态度是:冷眼看涨价,务实求发展。下面,就个人的观点谈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商讨。  相似文献   

2.
孙照广 《中国酒》2003,(1):22-23
在90年代初进入中国啤酒业的外资啤酒巨头,因不堪承受中国啤市地方保护色彩浓重、价格大战硝烟弥漫等一系列恶性竞争,绝大部分外资终因“水土不服”而在90年代末陆续退出中国啤酒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融入世界一体化经济的大背景和中国啤市的广阔前景的到来,外资啤酒巨头去年又纷纷再次进入中国啤酒业,给中国啤酒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外资啤酒巨头重返中国市场,对中国啤酒业来说——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啤酒工业状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中国的啤酒工业经受了进口原料大麦供应紧张和价格提升的影响;克服了“非典”疫情引起的市场消费下降;经历了“甲醛问题”引起的行业风波;又迎来了国际资本对啤酒行业的积极投入和重组,中国啤酒业走过了一年的坎坷之路,终于取得了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4.
继白酒行业市场之争而人人自危,葡萄酒行业“已击败”洋酒的美丽谎言而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之后,去年以来,啤酒行业又成了一些读者、消费者和许多媒体广泛关注、炒作的焦点,说是啤酒行业大部分企业在赔本赚吆喝,亏本做买卖。有的媒体看待啤酒业的立场和观点,认为产量太多、价格太低,是啤酒业目前犯愁的主要原因。就啤酒的产量而言,从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啤酒业快速发展,产量连年递增,从1994年起,已连续7年仅次于美国而位居第二产销大国。至于啤酒的价格,纵观我国现今的啤酒业,由过去多上项目、多建酒厂,表现为浮躁的特征。还如30年河东30年河西所言,尤其是经过近几年大浪淘沙的发展,啤酒行业由量发生了质的变化,较  相似文献   

5.
1我国啤酒业“硬实力”不足及中高端产品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产销规模指标为主的中国啤酒业“硬实力”平面迅速扩张,2008年达到4100万吨的产销量和6000多万吨的生产规模。我国啤酒产业产销实力的发展,为我国提升国际啤酒强国形象,增加在世界啤酒业的发言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金伟 《中国酒》2006,(1):52-57
两年前曾经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的“啤酒甲醛风波”今年夏天再次卷土重来?“95%国产啤酒含有甲醛”的消息在啤酒业界引发轩然大波,国内啤酒类股票整体下跌,日韩等国家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紧急收回进行检测,其他国家啤酒市场也是风生水起,国内消费者对甲醛是否影响健康的猜测和议论不绝于耳……这一切对啤酒业来说影响巨大,2005发生的甲醛事件可以作为断代史记入中国啤酒历史。前有车,后有辙,当光明牛奶因质量问题导致股市缩水近3亿的教训刚刚发生在眼前时,当肯德基因苏丹红自毁长城时,当啤酒甲醛风波再次严重影响了整个啤酒业的形象时……我们啤酒业有责任不能只会事后灭火,我们回顾这件事件不是要“炒冷饭”,而是要引起深深思考:如何解决好啤酒业自身问题?2006年中国啤酒业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7.
观点     
杨军 《新食品》2005,(19):11-11
现在说中国啤酒业已经进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三国演义”时代.的确还言之过早。  相似文献   

8.
岳蕾 《新食品》2005,(11):11-14
1994年,青岛啤酒打着“振兴中国民族啤酒”的大旗,率先以收购的方式,大举整合啤酒业。此后的十年里,中国啤酒业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并购”狂潮。特别是在过去的三年中,以华润为首的中资企业和以AB为首的外资军团将“收购战”演绎至颠峰,50多亿港元的哈啤收购价格,让许多人瞠目结舌。追逐“规模竞争力”成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中酒协啤[2015]06号各会员单位暨理事单位:兹定于2015年4月29日在"中国酒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扩大)会议"期间,举办"2015"中国啤酒业年度峰会",本次峰会包括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暨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换届选举会议,同期举办"中国啤酒业‘问道新常态'主题论坛"。具体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记得几年前,当全球网络狂热之时,有人给泼冷水说“网络经济有泡沫”,结果被国内好事之徒驳为:“有泡沫的啤酒更好喝,网络就该有泡沫。”尽管“有泡沫的啤酒好喝”,但中国啤酒业应该拒绝泡沫,因为看似繁荣的啤酒业里面正隐藏着危机。  相似文献   

11.
《啤酒科技》2003,(5):2-5
2002年我国顺利跨过了入世后的第一年,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全国经济增长和需求扩大的形势下,中国啤酒业也出现了规模扩大、产量稳定增长、销售收入提升、出口增加、经济效益稳定的较好态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在各省市协会及广大啤酒企业帮助下完成了2002年全国啤酒工业统计工作,现以统计结果为依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国有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酒》1999,(4)
世纪之交话啤酒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总经理李福成中国啤酒业的发展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奇迹。从1980年开始到1998年,19年时间,啤酒年产量以平均近20%的速度递增,而且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保持这么高的增长率,在世界其它国家是没有过的。  相似文献   

13.
大麦供求变化对啤酒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啤酒科技》2003,(1):1-4,6
2002年11月以来,媒介纷纷报道全球大麦紧缺,价格迅猛上扬,中国啤酒业即将面临“断粮危机”的消息,甚至还有人担心啤酒要减产、啤酒会提价等等。啤酒大麦的进口形势如何,对中国的啤酒业有何影响,啤酒企业应如何面对,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一些分析,供行业内参考。1 2002—2003年国内外啤酒大麦供求情况2002~2003年世界大麦遭灾减产、供求失衡,对中国的出口量大幅度减少,这是事实。由于2002年全球气候偏干旱,有的地区旱灾严重,影响农作物收成。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主要啤酒大麦生产国和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百花吐蕊,万木竞春的第一个春天里,中国啤酒业效益最好、产销量最大的北京燕京啤酒集团与山东省的前三强啤酒企业、全国啤酒业前20强的无名啤酒、三孔啤酒的强强联合尘埃落定,三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正式结为战略同盟。虽说企业间的分分合合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国内经济界、传媒界和啤酒业还是把这个联盟的出现看  相似文献   

15.
刘震东 《酿酒科技》2002,(3):105-107
改革开放的近20年来中国啤酒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到2000年总量达2231.32万吨。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啤酒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啤酒产量持续增长,市场容量紧缩,出口逐年下滑,中国啤酒走出国门仍然步履维艰。啤酒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品牌、管理、技术和营销等与国际相差较远,要使我国啤酒业走向世界,不仅要靠啤酒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在啤酒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宫传立 《啤酒科技》2009,(3):13-13,16
尽管2008年中国啤酒业依然面对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啤酒利润空间的相对缩小,但08年我国啤酒工业依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09年尽管有着对中国啤酒业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原料、辅料、能源、设备、运输、洋啤入侵和并购企业之间的重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手工微酿啤酒啤酒业联盟的成立是要以维护和提高微啤的地位、市场找到方法渠道.我希望中国酒业协会可以真正为大家服务。”伴随着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的精彩致辞.2012年8月28日.“中国手工微酿啤酒业联盟筹建研讨会”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公益性主办,邀请酒协会员赴会,征集联盟筹建的各方意见.共商中国微酿啤酒产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刚刚沉浸于啤酒业又一个丰收之年的喜悦中,春天脚步再次款款向我们走来,这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春天。虽然今年全行业增产不多,总体经济效益下滑,但大集团越做越大,效益也有所提高,优胜劣汰,使中国啤酒业正在走良性发展之路。忆往昔,几家欢乐几家愁。去年的啤酒之战硝烟弥散未尽,新年啤酒战角又已吹响;尽管北国的千里冰封未消,可祖国的南疆已万木复苏,春意盎然暖人间了,啤酒市场又要沸腾了。过去的一年,尽管各大啤酒集团之间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啤酒业新一轮的竞争情势日渐明显,称为啤酒“三巨头”的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近期不断扩张其销售地域范围,以提高市场占有率。青岛、北京及广州是上述三家大陆啤酒生产商的大本营,然而这三个品牌的  相似文献   

20.
平凡  罗月婷 《新食品》2005,(B10):39-39
如今,保健啤酒业呈现出了多样化、市场化、公益化的特点。已充分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但纵观近几年保健啤酒发展。我国保健啤酒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不温不火的尴尬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