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在西瓜中的长期慢性和短期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方法于2018年进行1年10地规范残留试验,建立检测西瓜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加NaCl盐析,经无水MgSO4除水和PSA净化,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分析,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检测,正离子(ESI+)化,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西瓜在0.01、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苯醚甲环唑平均回收率为92%~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9%~8.9%之间;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95%, RSDs为1.7%~10.3%,定量限为0.01 mg/kg。膳食评估的结果:一般人群苯醚甲环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daily intake, NEID)为8.57μg/kg·bw/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5.7%;一般人群吡唑醚菌酯的NEID为18.72μg/kg·bw/d,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2.4%。短期急性膳食风险评苯醚甲环唑短期膳食摄入量(the national estimated short-term daily intake, NESTI)为2.98~4.26μg/kg·bw/d,占急性参考剂量(the acute reference dose, ARfD)的0.99%~1.42%,吡唑醚菌酯NESTI为6.23~8.90μg/kg·bw/d,占ARfD的12.46%~17.8%。我国规定的水果中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最高MRL分别为2 mg/kg和4 mg/kg,该值对我国各类人群在水果中苯醚甲环唑暴露保护水平为1.44~11.24倍;吡唑醚菌酯暴露保护水平为2.16~16.86倍。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长期慢性和短期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较低,现有水果MRL对各类人群的暴露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明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残留特性,评价其使用安全性。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 N-丙基乙二胺分散吸附剂净化, 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枇杷中的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 结果 在0.01、0.10、1.00和3.00 mg/kg添加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枇杷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2%~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3.3%~5.4%,定量限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枇杷中的消解半衰期为9.5~12.8 d。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摄入吡唑醚菌酯的风险概率为60.3%。不同年龄段人群膳食摄入评估结果表明显示,随采收间隔期的延长及年龄增加,风险概率逐渐降低。结论 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 250 mg/kg)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4 d。在此条件下,其对我国一般人群产生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吡唑醚菌酯在杨桃中残留检测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吡唑醚菌酯在杨桃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杨桃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评估,为我国吡唑醚菌酯在杨桃中的残留限量设定提供参考。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和PSA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不同添加水平下,杨桃中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73%~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7.5%,最小检出量为1×10-9 m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杨桃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5.7~5.8 d。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杨桃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均<2.56 mg/kg。结论 我国并未制定吡唑醚菌酯在杨桃上的最大残留量,参照杨桃相似的热带水果杨梅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设定:吡唑醚菌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是1.2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63.3%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瓜中嘧菌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瓜中的嘧菌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匀浆提取,无水硫酸镁、氯化钠盐析离心,无水硫酸镁、PSA净化,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嘧菌酯的检出限为1.0×10~(-12)g;在质量浓度0.0025~0.50μg/mL范围内,嘧菌酯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方程为:Y=2×10~8X-51888,相关系数r为0.9995;分别在0.005、0.05、0.5 mg/kg 3个添加水平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6.0%~7.4%,嘧菌酯在黄瓜中的定量限为0.005mg/kg。结论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洁,减少了系统误差,节约了样品处理时间;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NY/T 788-2018《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适用于黄瓜中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建立同时测定蔬菜中噻虫嗪、甲霜灵、嘧菌环胺、肟菌酯、戊唑醇、氟环唑、联苯肼酯、吡唑醚菌酯8种农药残留的N-丙基乙二胺-气相色谱质谱(N-propylenediamine-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PSA-GGMS)色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进行超声提取,无水硫酸镁盐析后,提取液经N-丙基乙二胺(N-propylenediamine,PSA)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GC-MS)法进行分析,基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农药的检出限范围为在0.005 mg/kg~0.018 mg/kg,6次进样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范围为76.0%~95.3%。试验证明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UPLC-MS/MS法测定糙米和稻壳中吡唑醚菌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糙米和稻壳中吡唑醚菌酯残留的方法。样品中吡唑醚菌酯经乙腈水溶液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以C_(18)反相柱为分析柱,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外标法定量。吡唑醚菌酯在0.02~0.5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7425 x+630.82,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9979。向空白糙米、空白稻壳中分别添加吡唑醚菌酯标样,使其添加量分别为0.02、0.05、0.1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7%~101.0%和86.2%~102.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4.9%和5.8%~8.1%。糙米和稻壳中吡唑醚菌酯的最低检测限均为0.2μg/kg。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都较高,适合于糙米和稻壳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方法粉碎的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浸提,过滤并盐析后,分别经SPE-C_(18)和SPE-Car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B-1(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吡唑醚菌酯在0.01~1.0μg/m L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2μg/kg。在0.01、0.10和1.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9%~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5%~5.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检测小麦各组织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芒果中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永娇  袁宏球  朱珠  吕岱竹 《食品科学》2014,35(20):175-179
建立芒果中杀菌剂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芒果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NH2)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双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吡唑醚菌酯含量分别在0.10~4.00μg/mL和0.02~1.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02 mg/kg,分别从3个不同添加水平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方法的回收率在76.00%~103.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7%~13.28%。  相似文献   

9.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水果、蔬菜、谷物等作物中的白粉病、锈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病害。本文对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在样品前处理中,以octadecyl silica(C18)、N-丙基乙二胺或石墨化碳黑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涂装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等的固相微萃取技术,由于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近年来也已大量应用;基质固相分散、凝胶渗透色谱、分散固相萃取等技术的应用,使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在样品分析中,传统的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特别是后者虽然仍在大量应用,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由于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已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近红外光谱技术等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黄瓜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同步检测方法,研究吡唑醚菌酯·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及消解动态,旨在评估联合农药的安全性。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吸附剂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净化,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在50~800?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6?1,3?个质量浓度添加水平下2?种农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0.45%~107.08%,定量限均为0.050?mg/kg。两年三地的田间实验消解动态表明:以1.5?倍高推荐剂量下,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分别于黄瓜上施药1、7?d后,土壤上施药7、1?d后残留量小于定量限;当该制剂以推荐剂量在黄瓜上施药3?次,施药间隔7?d时,吡唑醚菌酯和霜脲氰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090?mg/kg和0.060?mg/kg,远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5?mg/kg,推荐采收安全间隔期为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