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丹桂乌龙茶(闽南)毛茶为材料,研究不同烘焙温度(60、80、100℃)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0℃烘焙处理感官品质较佳,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含量、儿茶素品质指数、CG含量较高;EGC、EC含量较低。香气品质表现为花香清长;醇类、醛类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反式-橙花叔醇、苯乙醛相对含量较高,α-金合欢烯、苯乙睛、二氢芳樟醇、苯乙醇相对较低。烘焙后,丹桂乌龙茶中水浸出物、多糖、咖啡碱含量、儿茶素总量均增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乌龙茶的烘焙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安溪某一大型乌龙茶生产企业夏季铁观音精制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取样进行感官审评。中低档乌龙茶精制生产重内质轻外形,产品精制烘焙后,重复了筛分、风选和拣剔工序,提高了品质,保障了安全性。经样品感官审评,符合四级铁观音茶标准。  相似文献   

3.
烘焙处理对夏秋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夏秋茶进行烘焙处理,采用感官审评结合GC-MS分析,探讨烘焙对改善夏秋绿茶香气品质的作用。在试验条件下,采用100℃和120℃烘焙处理,效果较好。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茶叶的香气品质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呈抛物线变化,即先趋向改善,然后品质下降。对香气成分的分析表明,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芳樟醇、法尼烯和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降,吡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逐渐增加,且温度越高,吡咯类物质越易形成。3-乙基吡咯和叶吡咯等烘炒香物质,使茶叶的火工味凸显。烘焙过程中,处理与对照样品的香气总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香型各不相同,表明香气成分之间,不同浓度的配比或相互作用是影响其香气品质的重要因素。在试验范围,脱氢芳樟醇随烘焙时间的延长和烘焙温度的升高先显著增加至最高值,然后下降。烘焙温度越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脱氢芳樟醇变化趋势同感官审评获得的茶叶香气品质变化趋势。脱氢芳樟醇可以作为烘焙过程中茶叶香气品质的指标物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分别将黄金桂、铁观音、金萱、梅占4个乌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和工艺加工的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借鉴乌龙茶的晒青和摇青工艺,重萎凋,延长发酵时间,可以大幅度退去青气,促进花果香气成分和滋味成分的转化,TR/TF值提高,茶多酚含量降低,明显降低青涩味,有浓郁的花果香,滋味甘醇鲜爽,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传统工夫红茶工艺制得的红茶,其中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黄金桂(91.33分),其次是金萱(90.73分),铁观音为(89.17分),梅占为(87.37分),各品种感官审评得分比传统工艺高出(7~11)分,表明新工艺能提高乌龙茶品种制作的红茶品质,达到红茶产品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甘鲜,显花果味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 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 系统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及时间、不同提香温度及烘焙提香组合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 在3个烘焙温度下, 75 ℃烘焙3 h效果最好, 其次是70 ℃烘培5 h, 较低温度烘焙有助于主要生化成分的保留, 较高温度烘焙易产生热化学反应而导致内含物质部分减少, 但综合品质有所提升。在3个提香温度下, 110 ℃提香处理的红茶品质最好, 100 ℃提香次之, 120 ℃提香时温度过高有高火味, 主要生化成分会随提香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 在3个烘焙及提香组合处理下, 组合75 ℃ 3 h+110 ℃处理效果最好, 该处理对茶叶品质提升有利。结论 掌握适当的烘焙或提香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茶叶滋味及香气品质, 烘焙75 ℃ 3 h后经110 ℃提香2 min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烘焙提香条件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系统比较了不同烘焙温度及时间、不同提香温度及烘焙提香组合处理对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在3个烘焙温度下,75℃烘焙3 h效果最好,其次是70℃烘培5 h,较低温度烘焙有助于主要生化成分的保留,较高温度烘焙易产生热化学反应而导致内含物质部分减少,但综合品质有所提升。在3个提香温度下,110℃提香处理的红茶品质最好,100℃提香次之,120℃提香时温度过高有高火味,主要生化成分会随提香温度的升高先增后降;在3个烘焙及提香组合处理下,组合75℃3 h+110℃处理效果最好,该处理对茶叶品质提升有利。结论掌握适当的烘焙或提香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提高茶叶滋味及香气品质,烘焙75℃3 h后经110℃提香2 min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微波、远红外技术烘焙乌龙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南乌龙茶为原料,以传统烘焙为对照,探讨微波烘焙温度,微波烘焙时间,远红外烘焙温度,远红外烘焙时间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乌龙茶最佳烘焙品质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远红外加热叶温对烘焙效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微波时间,微波加热叶温,远红外时间,其中远红外加热叶温达到显著水平。铁观音烘焙品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叶温60℃,间断工作连续2 h,远红外加热叶温100℃下烘焙4 h。  相似文献   

8.
烘焙提香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工夫红茶的甜香度,本文以山东夏季鲜叶加工的工夫红茶初制品为原料,在70℃的烘温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提香处理,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其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工夫红茶的香型和高低,而且也影响汤色和滋味,在本试验条件下,烘焙时间以1.0~1.5h的感官品质较好;此外,烘焙时间对工夫红茶各生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对品质有利的生化成分以烘焙1.0h的茶样含量最高;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工夫红茶香气的种类、含量以及组分比值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可以解释不同烘焙时间工夫红茶香型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投叶量与杀青机转速的杀青条件对铁观音毛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春季闽南乌龙茶品种铁观音,按一芽三四叶标准在晴天进行采摘,采用6CTS-90型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280℃,通过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实验,设置转速与投叶量不同参数组合对茶叶进行不同杀青处理,比较经过各杀青处理组铁观音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生化成分分析表明,各组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在25.09%~42.03%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1%~2.9%之间,随着杀青滚筒转速的增加,投叶量的减少,所对应处理组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皆呈现增长趋势;各处理组茶样的茶多酚总量在20%~32%之间,且转速的提高呈递增趋势。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杀青参数以投叶量3 kg,转速24 r/min时,铁观音感官品质最佳。结论在使用6CTS-90型杀青机进行杀青时,一定程度上,若投叶量相同,杀青机滚筒转速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铁观音的质量;杀青机转速相同时,投叶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0.
选用低档信阳毛尖毛茶,在不同温度(80、100、120℃)和时间(15、30、45 min)条件下进行烘焙,并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粗老气和青草气,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汤苦涩味,但高温长时间烘焙后,茶叶产生焦气以及苦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在相同温度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咖啡碱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各温度下,叶绿素随时间延长而呈现为下降;但粗纤维含量变化规律性不强。总体上,100℃下烘焙15 min或30 min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最好,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沙棘饼干的品质,运用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以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研究烘焙时间、上下火温度对其感官指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烘焙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电子舌、电子鼻对沙棘饼干的品质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棘饼干最佳烘焙条件为:上火温度175 ℃、下火温度167.5 ℃、烘焙时间13 min。在此条件下,沙棘饼干的感官评分为77.89。电子感官结果表明,电子舌对沙棘饼干与市售饼干分析显示其差异主要存在于酸味、甜味、咸味、鲜味上,差异显著,说明电子舌分析结果可以区分不同样品饼干。电子鼻分析显示其差异主要存在于PA/2(食品鲜度传感器)、P30/1(酸败气味传感器),主成分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9.40%,说明电子鼻能准确区分沙棘饼干于市售样品。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滇红茶品质,本试验设置不同的烘焙温度和时间对成品滇红茶进行处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法检测滇红茶香气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部分功能成分,研究不同烘焙条件下滇红茶主要香气成分和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滇红茶经过烘焙处理,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物质。苯甲醇、香叶醇等主要香气成分在70℃、90℃烘焙1~4 h时含量明显增加。吲哚和吡啶物质在110℃烘焙4 h下含量达到最高,吡嗪物质在130℃烘焙条件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含量迅速增高;茶多酚(TP)含量随烘焙温度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没食子酸(GA)在不同温度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含量逐渐增多。儿茶素(C)在130℃烘焙2.5 h儿茶素含量达峰值。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等四种物质在70℃、90℃烘1~2.5h含量增多。综上,在经过70℃、90℃烘焙成品红茶1~2.5 h后,可以提升茶叶香气;同时能够促使茶多酚转化成没食子酸(GA)和儿茶素类物质,进一步提高成品滇红茶的保健功能效力。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嫩度的信阳夏茶红茶为原料,在50℃的炭火温度下,对其进行0、3.5、7、10.5、14 h烘焙处理,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探索炭火低温长焙对信阳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火低温长焙能够改变信阳红夏茶感官品质,提高茶叶的香气,降低茶叶的涩味;同时在烘焙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氨基酸、可溶性糖等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冲泡温度对茶叶中有效成分浸出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铁观音、乌龙茶为例,采用不同的温度冲泡茶叶,来研究有效物质的浸出规律。通过不同冲泡温度和时间,对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浸出量和浸出率以及酚氨比做对比,探讨低温泡茶的可行性,以及四种茶叶的最佳冲泡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四种茶叶在低温条件下其有效成分的浸出量和浸出率最高;西湖龙井和黄山毛峰在常温和低温冲泡时,其感官品质较佳;乌龙茶在低温下,其感官品质最佳;铁观音在高温冲泡下,其感官品质最佳。因此西湖龙井、黄山毛峰、乌龙茶都适宜常温和低温冲泡,最佳优化条件为8℃、3h、1∶50料液比。这种低温泡茶方式具有可行性,外出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福建水仙乌龙茶在不同烘焙温度和时间下还原糖与氨基酸美拉德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烘焙温度的增加,反应程度逐步提高,氨基酸总量、茶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且相同温度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相同时间下随温度升高,含量下降。还原糖含量有高有低,呈不同变化趋势;蔗糖含量均低于对照,葡萄糖、果糖快速反应完全。反应中间产物5-羟甲基糠醛含量在低温(110、120℃)、中温(130℃)下随烘焙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趋势,在高温(140、150℃)下呈先升至最高点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做青是决定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温度是做青工艺主要影响因子。为了探究做青温度对乌龙茶滋味及香气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铁观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低温(15℃,DW)、常温(25℃,CW)和高温(35℃,GW)三种不同做青温度加工毛茶,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做青温度处理铁观音毛茶的儿茶素、氨基酸以及香气组分。结果表明,DW和CW处理儿茶素组分总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GW处理。不同做青温度对非蛋白质氨基酸茶氨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其他蛋白质氨基酸组分在GW处理中显著提高,天冬酰胺或为GW处理的标志物。DW条件下,橙花叔醇、吲哚、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物等多种香气成分含量大幅增加,而GW条件下仅法呢烯相对含量大幅积累。基于香气主成分分析得出,DW处理的香气综合评价得分最高(16.32),GW处理得分最低(1.02),CW处理(8.18)介于二者之间,说明不同做青温度对铁观音的香气类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安毅  徐丽霞  杨靖  李斌  毛多斌 《烟草科技》2012,(10):56-60,84
选择适宜的烘焙温度、空气含湿量和终端含水率等配套参数,以不同烘焙条件处理白肋烟,测定了处理后白肋烟中脯氨酸-葡萄糖Amadori化合物和13种碱性香味成分的含量,结合白肋烟处理前后两类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确定了白肋烟最优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①经不同条件烘焙处理后,白肋烟样品脯氨酸-葡萄糖Amadori化合物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即烘焙处理有利于Amadori化合物的生成.②碱性香味成分的总量在低温(100℃)下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在高温(140℃)下随空气含湿量的增大则呈现上升趋势.③感官评吸结果与白肋烟中Amadori化合物和碱性香味成分总量的实验测定结果一致,即,最佳工艺处理条件为:烘焙温度120℃,空气含湿量400 g/kg,终端含水率8%.该工艺处理条件下,白肋烟致香成分含量较高,香气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市售清香型铁观音为原料,通过控制高、中、低温组合方式及烘焙时间对其进行焙火工艺处理。处理后茶样经感官审评及SPME-GC/MS技术分析茶样品质及挥发性香气组分。结果表明:焙火铁观音茶样品质均高于对照茶样,其中c样品质最好。清香型铁观音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脱氢芳樟醇、反-β-罗勒烯、苯乙酸香叶酯、茉莉内酯、苯乙腈、柠檬烯、苯乙醛等。焙火后带花香/果香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同时检出一些带烘焙香/火香类物质如: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1-甲基-1-H-吡咯、2-正戊基呋喃等杂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牛肉丸工业化生产并且保证其品质,本实验旨在研究牛肉丸炸制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其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定、水分含量和硬度的测定,评价油炸温度和时间对牛肉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最佳炸制时间不同,130、140、150、160、170℃条件下牛肉丸炸制最佳时间分别为25、22、19、16、12min。在130、140、150、160℃条件下炸制的牛肉丸水分含量都在20%~30%之间,在170℃条件下炸制的牛肉丸水分含量在30%以上。从炸制温度上对比,炸制温度越高,时间越短,水分含量也就越大。牛肉丸刚炸出时硬度较小,随着放置时间增加,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黑蒜生产效率并积累更多功能成分,采用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了初始水分活度、温度、时间对黑蒜中12种Amadori化合物、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及蒜氨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并对比了自制黑蒜与市售黑蒜在上述功能成分、5-羟甲基糠醛(5-HMF)、丙烯酰胺、抗氧化能力及感官品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蒜的最优工艺为:初始水分活度0.87、加工温度70 ℃、加工时间14 d。该工艺条件下自制黑蒜的功能成分总质量分数(10 337.01 μg/g)显著高于3种市售黑蒜,且5-HMF和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低于或等于市售黑蒜。自制黑蒜的Fe 2+2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感官品质与市售黑蒜相当。优化工艺显著缩短了88%的黑蒜加工时间,有效提高了黑蒜中功能成分含量,并减少了美拉德后期有害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