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分析了热榨芝麻油、冷榨芝麻油、水代法芝麻油及精炼芝麻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以及VE、芝麻素、芝麻林素、苯并(a)芘含量。结果表明:热榨芝麻油的酸值最高,冷榨芝麻油的酸值最低,精炼芝麻油的过氧化值最高,冷榨芝麻油的过氧化值最低;热榨芝麻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冷榨芝麻油中未检出反式脂肪酸;冷榨芝麻油的V_E含量是热榨芝麻油的1.12倍,是水代法芝麻油的1.17倍;热榨芝麻油与精炼芝麻油的苯并(a)芘含量均为冷榨芝麻油的2.9倍。冷榨芝麻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电子鼻对芝麻油掺假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磊庆  唐琳  詹歌  梁晨曦  谢一平  屠康 《食品科学》2010,31(20):318-321
使用电子鼻系统PEN3 对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进行检测分析,分别对芝麻油中不同量的掺假进行辨别,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两种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的识别芝麻油掺假不同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而且LDA 方法比PCA 方法的效果好。PCA 方法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超过50% 和葵花籽油超过70% 的芝麻油能明显区分,而LDA 方法对芝麻油中掺入不同量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均能明显区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特级初榨橄榄油中掺入不同比例橄榄果榨油(精炼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和大豆油的光谱特征,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掺假样品及纯油样品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光谱特征与其他植物油之间差异较大,且掺假体积与吸光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89),实现了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定性鉴别与定量检测,建立了特级初榨橄榄油质量控制体系及其掺假检测分析技术,最低检出限为1%,线性范围为5%~100%(v/v)。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有特级初榨橄榄油准确地分为一个亚类,也佐证了此方法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这种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有助于特级初榨橄榄油实时、在线橄榄油检测分析技术的研发,为我国橄榄油品质鉴定及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氢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检测掺假茶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婷  陈倩  闫小丽  朱梦婷  陈奕  谢明勇 《食品科学》2018,39(22):241-248
摘 要:以纯茶油和掺假茶油(掺入大豆油、玉米油)作为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对象,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处理核磁数据,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茶油掺假的方法。结果表明:纯茶油和掺假茶油在主成分分析得分图上有较好地区分,且掺假样品随掺假比例在图中呈规律性分布,但少部分低体积分数的掺假油与纯茶油重叠。而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在该模型中,纯茶油的判别准确率为100%。进一步采用PLS可实现对茶油掺假水平的准确定量测定。该方法可简单、快速地用于茶油的掺假鉴别,在茶油品质控制及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芝麻、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为原料,通过热榨工艺与冷榨工艺制取油脂,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制取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酚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对4种原料制取的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热榨菜籽油、热榨芝麻油、热榨花生油、热榨油茶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是冷榨工艺的4.76、2.08、2.99、1.17倍;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芝麻油、冷榨菜籽油的生育酚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19、1.17、1.12、1.07倍;冷榨芝麻油、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21、1.29、1.27、1.20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芝麻油的掺假情况。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芝麻油中是否掺入菜籽油,掺入的比例是多少;其次,采用沉淀法测定芝麻油中是否掺入花生油,以及其掺入的比例是多少;最后采用石油醚浓硫酸显色法检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情况。结论:所选用的几种白芝麻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掺入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其中,欣澄芝麻油中掺入其他油的比例最高,芝麻油的含量也最低,因此,对于市售的其他芝麻油是否掺伪,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水代芝麻油、热榨芝麻油、冷榨芝麻油及从这3种芝麻油中提取的芝麻木酚素对食用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大豆油、花生油中添加这3种芝麻油进行调和可提高大豆油、花生油氧化稳定性,其中添加热榨芝麻油的效果最好;3种芝麻油提取的芝麻木酚素在63℃加热条件下对提高猪油的氧化稳定性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掺假芝麻油的快速鉴别,将豆油、花生油、棉籽油和菜籽油分别与同一种纯正芝麻油按体积分数0.5% ~ 100%的比例混合,在3 200 ~ 10000cm-1光谱范围内采集了掺假芝麻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通过特征谱区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化,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4种掺假油品有不同的较优光谱处理范围;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于掺假量5%~100%的芝麻油真伪识别率达到100%;而掺假量在5%以下时,两种方法都失去鉴别能力,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掺假芝麻油时的最低掺假下限为5%.综上,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在掺假量大于5%时,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真伪芝麻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用油掺假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油脂掺假辨别系统十分重要。文章介绍了在芝麻油的基础上掺入不同比例的玉米油和大豆油,并且测定混合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同国家标准规定相比较得出特定成分的变化指标,以此来判断芝麻油的掺伪。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芝麻油外观品质、理化特性、抗氧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了水酶法芝麻油与其他工艺芝麻油(热榨法芝麻油、冷榨法芝麻油、水代法芝麻油)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水酶法芝麻油的外观品质好,色泽浅,符合一级成品芝麻油标准;水酶法芝麻油的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介于冷榨法芝麻油和水代法芝麻油之间,酸价、过氧化值、不皂化物含量最低;水酶法芝麻油的抗氧化成分(生育酚、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最高,但未检出芝麻酚;与热榨法芝麻油、冷榨法芝麻油、水代法芝麻油相比,水酶法芝麻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焙炒对植物油品质的影响,以油菜籽、亚麻籽、花生、葵花籽和芝麻为原料,经焙炒处理后采用液压压榨法制油(热榨油),分析植物油的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色泽)、主体组分(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甘三酯组成及含量、挥发性组分)和总酚含量,并与未焙炒处理直接压榨制取的油(冷榨油)作对比。结果表明:热榨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冷榨油(p<0.05),其中,热榨亚麻籽油酸值(KOH)最高(0.96 mg/g),热榨菜籽油过氧化值最高(1.02 mmol/kg);冷榨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显著高于热榨油(p<0.05),其中冷榨花生油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最高(0.16%);热榨油的色泽较冷榨油深,其中热榨菜籽油的色泽最深(R1.1,Y31);焙炒对植物油脂肪酸和甘三酯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热榨油中醇类、醛类和酸类等挥发性组分较少,但杂环类物质较多;热榨菜籽油、亚麻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和芝麻油总酚含量分别是其冷榨油的1.38、1.57、1.51、1.80倍和1.27倍。因此,焙炒对植物油品质影响较大,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朱文冉  王欣  陈利华 《食品科学》2016,37(12):176-181
研究掺杂不同比例猪油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及低场核磁弛豫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猪油比例的增加,掺杂样品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掺杂参数(adulteration parameter,AP)减小;单组分弛豫时间(T2W)线性减小;掺杂比例大于30%时,T21显著下降后一直保持不变,T22变化不显著;S21、S22分别呈线性增加和减小趋势,且在掺杂比例大于50%后变化显著。掺杂猪油的样品在主成分分布图上呈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分布趋势,当掺杂比例大于20%,掺杂油样与花生油样品可明显区分。样品的低场核磁特性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AP值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69),研究表明可通过样品的低场核磁弛豫特性预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情况,从而快速判别其品质。  相似文献   

13.
吴亚君  杨艳歌  李莉  王斌  刘鸣畅  陈颖 《食品科学》2014,35(24):348-352
对高通量二代测序基因条码技术在油料作物种类鉴别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采用Ion Torrent PGMTM测序技术,分别对橄榄、花生、大豆、油葵、玉米等14 种油料作物和小麦、大米的叶绿体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氧化酶大亚基(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rbcL)基因246 b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产物混合物,及上述作物DNA混合液扩增得到的rbcL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除小麦外,所有其他作物成分均获得了鉴定。其中,PCR产物混合物中每种作物成分的测序读数数量比例和该成分PCR产物在总产物中的比例接近,说明该技术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该技术对混合样品中各作物种类鉴别的准确性,并具有检测效率、流程简便的特点,有望在未来成为食用油标识符合性查验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收集不同产地芝麻油纯正样品基础上,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得到纯芝麻油的特征脂肪酸组成,以此作为实际样品鉴别的基础,并对人为掺入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的模拟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经统计分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方程式和图表,作为芝麻油掺伪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潲水油回流餐桌等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探寻准确、快速、高效的潲水油鉴别新方法成为食用油安全性检测的新要求。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FT-MIR)对精炼潲水油(refining hogwash oils,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进行快速检测,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建立了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在全光谱范围(4 000~450 cm–1)内,经二阶求导(Savitzky-Golay,5 点)后,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FT-MIR有显著差异。PLS-DA模型对22 个未知样品预测发现,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均为100%。此结果表明FT-M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作为RHOs和4 种不同正常食用植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玉米油)区分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多种品牌纯葡萄籽油以及其掺有其他食用油脂的掺伪葡萄籽油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表明, PCA可明显区分葡萄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稻米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峰起始时间、峰顶点时间、峰结束时间、峰面积、峰高);并且PCA得分图上能有效区分葡萄籽油中不同油脂的掺伪比例,掺伪比例越高区分效果越好,试验验证可靠。实验结果说明基于葡萄籽油的LF-NMR弛豫特征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可实现对其是否掺伪、掺伪比例快速、有效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Oxidative stability of pressed and refined sesame oils during seven consecutive months of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comparatively. Lignans, peroxide value (PV), p‐anisidine value (AV) and total oxidation value (TOTOX) were determined as evaluation indices. PV, AV and TOTOX of sunflower, corn and peanut oils were simultaneously monitored to compare their oxidative storage stabilities with the sesame oils. The total amount of lignans in the pressed and refined sesame oils were 1103 and 790 mg per 100 g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sesamin and sesemolin in the pressed sesame oil were 734 and 369 mg per 100 g respectively. Sesamin and sesamolin content were reduced by 256 and 159 mg per 100 g, respectively, after refining. Nearly 40% of the sesamin epimerised to asarinin after oil refin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same oils pressed from roasted seed have far superior storage stability to oxidation than the other vegetable oils. This difference may be due to much higher sesamin and sesamolin contents in the pressed sesame oils. The results suggest lignan compositions and levels could be used as key indicators for evaluating the oxidative storage stability of sesame oil products as well as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pressed and refined sesame oil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简便地鉴别核桃油掺伪,利用电子鼻技术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豆油、菜籽油及玉米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式分析(LDA)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用PCA方法可以鉴别核桃油掺入大于20%大豆油、7%菜籽油和7%玉米油;采用LDA方法可以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于1%大豆油、1%菜籽油和7%玉米油,LDA方法比PCA方法能更加有效地鉴别核桃油中掺入大豆油、菜籽油和玉米油的现象。电子鼻技术可以作为鉴别核桃油掺假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