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半干法制备蜡质玉米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淀粉吸油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对蜡质玉米微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蜡质玉米微孔淀粉半干法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1℃,加酶量1 685 U/g,加水量32%,反应时间11.75 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3.54%。研究得出了半干法制备蜡质玉米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高吸油率的马铃薯多孔淀粉,分别采用超声波和加热预处理辅助酶法处理马铃薯淀粉,研究超声波条件与加热预处理条件对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条件为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600 W、酶解温度55℃、pH 6.5、酶用量1.5%,所得多孔淀粉的吸油率为71.34%;加热预处理最佳反应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0 g/100 mL,加热温度50℃,加热时间为15 min,过筛细度80目,酶解条件同超声波法,制备的多孔淀粉吸油率为69.05%。因此,两种前处理方法都可用于制备多孔淀粉,但超声波辅助酶法优于加热预处理辅助酶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酶解中用超声波间歇处理效果最好。在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70%的条件下,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油率最高,成孔情况最好,其吸油率比普通多孔淀粉提高56%。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显示,多孔淀粉微孔的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变化与其孔径、孔深及数目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忠  刘明丽 《食品科学》2007,28(2):94-98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三偏磷酸钠交联及高温溶胀活化处理制备交联活性玉米,再采用酶水解法制备新型交联活性玉米多孔淀粉。通过粒径及BET分析,发现淀粉颗粒明显膨胀,比表面积增大。以吸水、吸油率的大小为指标衡量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了淀粉乳浓度、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工艺为淀粉乳浓度15%,加酶量2.0%,酶解温度45℃,酶解pH 4.4。此时所得交联活性多孔淀粉的吸水率为172.8%,吸油率为144.8%。  相似文献   

6.
微波辅助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后分别用微波对干淀粉进行处理,以水解率、吸油率、柠檬黄吸附量为指标,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并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辅助处理制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附性较好。酶解前的高功率微波辐射30s使产品的吸油率达到最高,较之普通酶解产品提高了35%,辐射40s使产品的色素吸附量达最高,较普通产品提高了16.5%;酶解后的中功率微波辐射30s使产品的吸油率和色素吸附量较之普通酶解产品分别提高了18%和17%。(2)酶解后微波处理制得的产品成孔性优于酶解前处理,其孔径、孔深及数目较之普通酶解产品有较大改善。微波辅助制备的多孔淀粉基本保持原淀粉的结晶结构,产品结合水的能力和形成凝胶的能力均增强。  相似文献   

7.
多孔淀粉制备及对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α-淀粉酶酶解玉米淀粉后的多孔淀粉及其应用。从酶的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三方面研究了对多孔淀粉得率和吸油率的影响,然后又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多孔淀粉制备工艺。将制得的多孔淀粉添加到饺子馅和饺子皮中,添加量为2%时产品品质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酶解法进行多孔淀粉的中试生产研究。通过测定多孔淀粉的吸油率和得率,对中试生产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中试条件为淀粉浆浓度60%,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600W;α-淀粉酶与糖化酶质量比为1:2,总酶量为4%,α-淀粉酶酶解温度为55℃,pH6.0,水解8h;糖化酶水解温度为50℃,pH4.0,水解14h。生产的多孔淀粉得率为80.60%,吸油率为71.22%。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麦微孔淀粉的半干法制备及理化特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加酶量、加水量、pH值、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制备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半干法制备小麦微孔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反应温度52℃、pH5.5、加水量30%、加酶量1 600U/g、反应时间12h,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为17.2%。同时也考察了小麦微孔淀粉的理化特性,包括流变学特性、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小麦微孔淀粉比天然淀粉具有优良的糊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好,可为小麦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水解率为指标,研究α-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水解绿豆淀粉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α-淀粉酶:糖化酶=1:3,酶用量2.0%,时间20 h,温度42℃,pH4.2。经吸水、吸油率测试,对酶解前后绿豆淀粉进行性质分析表明,微孔淀粉吸水、吸油能力明显大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1.
α-淀粉酶制备微孔淀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α-淀粉酶对玉米淀粉进行部分降解制备微孔淀粉, 通过对淀粉得率、比容积和吸油率的考察和扫描电镜观 察,研究微孔淀粉质量随不同酶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 规律,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微孔淀粉的温度、pH和 钙离子浓度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以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复合酶解制备了多孔淀粉,考察了复合酶用量、酶配比、酶解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微孔糯玉米淀粉成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5个因素对微孔糯玉米淀粉的成孔均有影响。制备微孔糯玉米淀粉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的比例1∶3,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2h,pH5.0,复合酶用量1.5%。比较了容积率法与吸油率法测定微孔糯玉米淀粉成孔的一致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孔糯玉米淀粉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糖化酶对玉米淀粉进行部分降解制备微孔淀粉,通过对淀粉得率、比容积和吸油率的考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微孔淀粉质量随不同酶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温度、pH和钙离子浓度等微孔淀粉制备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米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水解率为指标,研究仅一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水解大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α-淀粉酶:糖化酶=1:3,酶用量2.0%,反应时间20h,反应温度42℃,pH值4.2.吸水率和吸油率测试对酶解前后的大米淀粉进行性质分析表明,微孔淀粉吸水、吸油能力明显大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5.
以碎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多孔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450 W、温度40℃、pH=4.0、复合酶配比1∶5(α-淀粉酶:糖化酶)、加酶量1.4%、酶解时间14 h。最优条件下的吸油率为(105.33±2.49)%,比原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59.33%。采用高倍场发射扫描电镜、X-晶体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多孔淀粉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孔淀粉表面孔洞分布相对均匀,多孔淀粉的结晶度微高于原淀粉的结晶度,淀粉的晶型结构及特征官能团仍较好保留。  相似文献   

16.
以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复合酶解制备微孔木薯淀粉,研究了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微孔淀粉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影响。得出制备微孔木薯淀粉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酶配比(α-淀粉酶:糖化酶)1:2,反应温度55℃,pH值5.5,反应时间16h,所得微孔淀粉的水解率为55.71%,吸油率为92.18%,并借助于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显微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磁性固定化酶水解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探讨了固定化酶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经游离酶与固定化酶处理后微孔淀粉的孔分布、孔径与孔深。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固定化酶用量对微孔淀粉的制备有较大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酶用量2.0%,反应时间15h,溶液的pH4.5,反应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吸油率高达67.52%。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化酶制备的微孔淀粉孔分布均匀,孔径大4、均一,孔深适中,这与实验中固定化酶制备的微孔淀粉吸油率明显提高恰好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为实验材料制备微孔淀粉,考察复合酶添加量及复合酶中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pH对微孔淀粉吸油率、吸水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85%、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比例1∶2,温度50℃,反应时间12h,pH 4.15,此条件下微孔马铃薯淀粉得率为61.39%,淀粉的吸油率为66.85%。回归模型吸油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表明响应面法对马铃薯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辅助处理对制备醋酸酯多孔淀粉的影响,以及对醋酸酯多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处理对多孔淀粉的醋酸酯化反应作用明显,在超声功率为200 W,超声时间为150 min时取代度和吸油率分别能达到0.055 9和89.1%,跟未经过超声的醋酸酯化多孔淀粉相比,取代度提高了64.4%,吸油率提高了13.9%,在此超声处理条件下酯化后多孔淀粉的蜂窝状孔洞未被破坏,相对结晶度与多孔淀粉原料相比,下降16.1%。  相似文献   

20.
以微波预糊化籼米淀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间歇式辅助,异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分步脱支酶解制备了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以RS_3产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制备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淀粉乳质量分数10%、异淀粉酶酶解温度50℃、异淀粉酶酶解pH5.0、普鲁兰酶酶解温度60℃、普鲁兰酶酶解pH4.5、超声功率70 W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异淀粉酶添加量16 U/g,异淀粉酶酶解时间3 h,普鲁兰酶添加量8 U/g,普鲁兰酶酶解时间2.2 h,超声时间7 min,超声间歇时间2.3 h。在最佳条件下,RS_3型籼米抗性淀粉产率可达18.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