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葡萄中的氨基酸含量是影响葡萄和葡萄酒香气品质的重要因素。试验以陕西泾阳的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的避雨棚膜(白色、蓝色和紫色)对葡萄成熟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蓝色和白色棚膜显著提高了葡萄中的谷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P<0.05);蓝色棚膜显著提高了葡萄中精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P<0.05)。综合考虑,蓝色棚膜是提升赤霞珠葡萄氨基酸含量的最佳棚膜。  相似文献   

2.
选用陕西地区的鲜食葡萄品种户太八号、夏黑和酿酒品种爱格丽、嘉年华、玫瑰香为原料,酿制小容器起泡葡萄酒,并对不同品种葡萄酿造的起泡葡萄酒进行酚类物质、香气物质及感官指标进行定量描述分析(QDA)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葡萄果实及起泡葡萄酒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鲜食葡萄品种的总酚含量高于酿酒葡萄品种,夏黑葡萄果实中的总酚含量最高,为(97.95±2.93) mg/g,5种起泡葡萄酒的基本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中酿酒品种中嘉年华及鲜食品种里户太八号起泡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较高;5种起泡葡萄酒共检测出香气物质50种,其中玫瑰香起泡葡萄酒香气物质种类最多(33种);QDA分析结果表明,爱格丽及夏黑起泡葡萄酒感官品质较佳,分别得分75.99分和81.80分。  相似文献   

3.
以刺葡萄(Vitis davidii)中的甜葡萄为材料,研究负载量及套袋对果实酚类物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以期为高质量酒用刺葡 萄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处理的果实总酚、总花色素和总黄烷醇含量虽然存在年份间的差异,但总体上低负载 量(1 300 kg/亩)和中负载量(1 900 kg/亩)显著高于高负载量(2 500 kg/亩)(P<0.05);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及种类均随负载量的降低而 增加。 除少数处理外,不套袋处理的果实总酚、总花色素、总黄烷醇含量及果实香气种类和总含量显著高于套袋(P<0.05)。 不套袋、 低负载量处理表现最优,显著地提高了果实总酚、总花色苷、总黄烷醇含量(P<0.05),对香气总量和醛酮类物质均有显著的提升作 用(P<0.05)。 因此刺葡萄低负载量(结果枝平均留1个果穗)和果实不套袋是生产刺葡萄酒果实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晋中南地区梅鹿辄葡萄为试材,探究延迟采收对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花色苷组分和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当地梅鹿辄葡萄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延迟14 d后采收,梅鹿辄葡萄酒中的总花色素、总酚和各花色苷组分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延迟7 d后采收,可显著提高葡萄酒中的黄烷醇含量(P<0.05);但延迟采收对葡萄酒中的单宁含量有较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因此,延迟14 d采收有利于提高葡萄酒酚类物质的含量,改善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乳酸菌、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戴尔有孢圆酵母、酿酒酵母与乳酸菌顺序接种(sequential inoculation,SEQ)和同时接种(simultaneous inoculation,SIM)为试验处理,以不接种乳酸菌自发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对照(control,CK)酿造马瑟兰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挥发性香气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有机酸含量,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表明:SIM 处理同CK 处理的葡萄酒颜色差异明显;SIM 处理缩短了苹果酸-乳酸发酵进程,且葡萄酒柠檬酸和酒石酸含量显著低于SEQ 处理和CK处理(P<0.05);SEQ 和SIM 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酒中酯类物质含量(P<0.05),尤其是己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化合物含量,CK 处理异戊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SIM 处理可以改变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的复杂性,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砧木对赤霞珠(CS)干红葡萄酒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试验以赤霞珠4种砧穗组合(CS/Beta、CS/140Ru、CS/1103P、CS/5BB)所产果实酿造的葡萄酒为试材,测定不同砧穗组合下赤霞珠葡萄酒的花色苷单体组分与含量、其他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及葡萄酒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S/Beta葡萄酒花色苷单体组分最多(8种),单体总量分别比CS/5BB、CS/1103P、CS/140Ru葡萄酒提高23.11%、31.76%、53.13%,且其香豆酰化比例较高;CS/5BB葡萄酒单体组分为7种,酰化比例较高。CS/Beta葡萄酒的单宁含量比CS/5BB葡萄酒显著提高12.18%(P<0.05),CS/Beta与CS/5BB葡萄酒总酚、类黄酮、花色苷、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CS/1103P、CS/140Ru葡萄酒(P<0.05);CS/Beta、CS/1103P、CS/5BB葡萄酒色度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CS/140Ru(P<0.05);CS/Beta、CS/5BB葡萄酒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CS/1103P、CS/140Ru(P<0.05)。因此,砧木Beta、5BB对于改善赤霞珠葡萄干红葡萄酒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可考虑作为赤霞珠嫁接苗的首选砧木。  相似文献   

7.
以自根生长的马瑟兰为对照,3309、101-14、贝达3个砧木嫁接的马瑟兰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砧木对马瑟兰果实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及所酿葡萄酒理化指标的影响。不同砧木对马瑟兰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砧木显著增加果穗宽度(P<0.05);贝达砧木显著降低马瑟兰果实中还原糖含量(P<0.05);3309、101-14砧木显著提高马瑟兰果实中总酚和花色苷含量(P<0.05),101-14砧木显著提高马瑟兰果实中的单宁含量(P<0.05)。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酒的影响结果表明,3309砧木显著提高葡萄酒中的总酚含量(P<0.05);3种砧木显著提高葡萄酒的pH值,降低葡萄酒色调(P<0.05),3309、贝达砧木显著增加葡萄酒色度(P<0.05)。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品质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差异,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干白葡萄酒的p H,干浸出物含量、色度、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干红葡萄酒,色调显著高于干红葡萄酒(p0.05);从两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54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两种葡萄酒共有香气成分14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为主要呈香物质。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指标、香气种类、主要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用某网站3个价格区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BSE-GC-MS)和超高效 液相色谱法(UPLC)分别对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和单体酚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明,3个价格区段的葡萄酒共检出45种香气成分,其 中酯类24种、高级醇6种、脂肪酸8种、醛酮类3种及其他香气物质4种。 价格较高的葡萄酒中17种香气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价格与检测 到的单体酚物质中香豆素、山奈酚、没食子酸、咖啡酸、丁香酸、水杨酸以及白藜芦醇含量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2均>0.85。 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在不同价格区段酒样中差异显著(P<0.05),其含量最高分别为1 680.74 mg/L、606.78 mg/L;单宁含量差异不 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张娟  张海军 《中国酿造》2022,41(3):174-179
为探究葡萄酒发酵结束后浸渍时间对葡萄酒色泽、香气和品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对干红葡萄酒进行香气成分分析,测定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对于酒精度12%vol的干红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延长浸渍10 d的葡萄酒(C1)与后浸渍20 d(C2)及后浸渍30 d的葡萄酒(C3)在色泽、香气和风味物质上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香气成分含量上C3、C2均高于C1,在挥发酸、总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等理化指标上差异性显著(P<0.05),葡萄酒感官质量评价上C3处理最佳,此处理果香和植物香气更加浓郁,葡萄酒有甜感,层次清晰,结构饱满。在卫生条件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分离期应在发酵结束后浸渍皮渣30 d后分离。  相似文献   

11.
以碣石山产区优质‘马瑟兰’和‘赤霞珠’为原料,采用低温短时浸渍发酵工艺酿制新鲜型干红葡萄酒,研究酿造过程不同时间节点的主要理化指标,并对比期感官品评结果。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结束、苹果酸-乳酸发酵结束以及瓶储2个月、7个月和12个月时,‘马瑟兰’干红酒的总酸、色度和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赤霞珠’(P<0.05),而pH值、色调和单宁含量均显著低于‘赤霞珠’(P<0.05);新鲜型‘马瑟兰’干红酒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整体得分显著优于‘赤霞珠’(P<0.05),具有鲜艳的深紫红色、红色浆果、干草、植物香气和甜香,酸度适宜,口感饱满柔和,酒体平衡。综合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马瑟兰’比‘赤霞珠’更适合酿造新鲜型干红酒。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通化柳河与集安产地北冰红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北冰红冰葡萄果汁及冰酒基本理化指标、冰酒香气物质含量以及感官特性,对不同产地冰酒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柳河产地冰酒的干浸出物、残糖、总花色苷、单宁、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集安产地(P<0.05)。两地冰酒均共检测出46种香气物质,包括酸类3种、酯类19种、醇类9种、酮类6种、醛类9种,其中酯类总含量最多(分别为16.38 mg/L、15.43 mg/L),主要呈现果香味。将气味活度值(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对冰酒香气影响较大。柳河产地冰酒颜色及香气评分较高,分别为9.30分、27.04分,集安产地冰酒澄清度与口感评分较高,分别为9.43分、32.84分。  相似文献   

13.
苹果酸-乳酸发酵对威代尔冰酒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精发酵与苹果酸-乳酸发酵同时进行的威代尔冰酒为实验组,以单一酒精发酵的冰酒为对照,采用液相色谱(L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有机酸含量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同时进行感官评定,探究苹果酸-乳酸发酵对威代尔冰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酸-乳酸发酵能使冰酒中苹果酸含量降低26%,乳酸含量增加50%,显著提高冰酒中脂肪酸乙酯类(34.71%)和萜类香气物质含量(15.2%)(P<0.05),显著降低戊醇等高级醇类含量(12.19%)(P<0.05),提高冰酒的花香、果香、焦糖香,显著降低化学味。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乳酸发酵能增加冰酒中的果香、花香,降低冰酒酸度,提高糖酸平衡感,从而提高其整体接受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米麦曲米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结合感官评价测定米麦曲米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氨基酸,并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与总香气评价相关性不强(R2=0.747)、与“醇香”相关性较强(R2=0.857),其中辛酸乙酯与香气评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异丁醇与香气评价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氨基酸含量与总口感评价相关性不强(R2=0.667)、与“醇厚”有显著的正相关(R2=0.937)(P<0.05)、与单“清爽”有较强的负相关(R2=0.805),其中苏氨酸(Thr)、谷氨酸(Glu)、丝氨酸(Ser)和苯丙氨酸(Phe)与口感评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以杨梅为原料,酵母菌RV171为发酵菌种制备杨梅酒。以酒精度为评价指标,以酵母菌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杨梅酒发酵工艺,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杨梅汁和杨梅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梅酒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添加量0.3%、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杨梅酒酒精度为12.63%vol。香气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杨梅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35种,醛类、醇类、酯类是杨梅酒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且杨梅酒中醛类、醇类和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4.37%、14.86%、70.82%(P<0.05),酯类显著降低51.04%(P<0.05)。由此可知,发酵所得杨梅酒香气丰富,可以解决杨梅资源浪费问题,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壳聚糖和酵母甘露聚糖对蓝莓酒单宁特性、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比色法测定单宁的含量及平均聚合度,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蓝莓酒中的有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添加多糖后蓝莓酒中单宁的含量和平均聚合度较未添加多糖显著增加(P<0.05)。酵母甘露聚糖组蓝莓酒中乳酸的含量最高,为1.15 g/L。香气成分GC-MS分析表明,酵母甘露聚糖组的香气成分种类(35种)和质量浓度(205.65 mg/L)均最高,主要是乙酸乙酯、月桂酸乙酯、香茅醇、α-松油醇、苯乙酸、β-大马士酮等物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酵母甘露聚糖组的涩感最弱,圆润度和香气浓郁度最高。综上可知,添加酵母甘露聚糖比添加壳聚糖更适合蓝莓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刺葡萄利口基酒、蒸馏酒(强化酒精)及两者调配而成的4个不同酒精度的刺葡萄利口酒中的香气物质,并跟踪其在瓶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刺葡萄利口基酒和蒸馏酒中的香气物质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且大部分物质的含量在后者中均显著高于前者(P<0.05)。在刺葡萄利口酒中共检测到48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醇类和酸类,且大部分物质的含量随酒精度增加而升高。根据香气组分的气味活性值(OAV)判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13种物质是刺葡萄利口酒的主要呈香组分。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在瓶储期间逐渐下降,而挥发性酸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上升。瓶储期间原来较强的果香气味逐渐减弱,而原来较弱的薰衣草气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蜜柚发酵酒与蜜柚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蜜柚发酵酒和蜜柚蒸馏酒中共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是蜜柚发酵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为343.33 mg/L、380.99 mg/L、455.79 mg/L,分别占蜜柚发酵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28.19%、31.28%和37.42%。醇类和酯类也是蜜柚蒸馏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为537.62 mg/L和199.28 mg/L,占蜜柚蒸馏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70.11%和25.98%。并应用香气活性值(OVA)判断它们对蜜柚酒体香气的贡献程度,OAV显示,蜜柚发酵酒中OVA>1的有9种,其中贡献较高的为乙酸(OAV=1519.3)、棕榈酸乙酯(OAV=138);蜜柚蒸馏酒OVA>1的有10种,贡献较高的为糠醛(OAV=220.1)和乙酸异戊酯(OAV=1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SPME-GC分析了不同陈酿时间对黄酒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酯类和醛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总酯含量由37.78 mg/L增加至497.14 mg/L,总醛含量由1.14 mg/L增加至20.40 mg/L,醇类物质含量变化不大,综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认为黄酒陈香物质为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糠醛和苯甲醛;不同陈酿时间黄酒的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酸感增强,10年陈黄酒的酸味值比新酒高出了近127%,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丰富度和鲜度都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分别降低73.9%和29.4%;采用表面张力值来评价黄酒在陈酿过程中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表面张力值越来越大,且相关性分析为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