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吸附树脂法制备茶多酚精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董文宾  胡英  张建华 《食品科学》2002,23(11):68-73
本文研究了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茶多酚精品的工艺:用正交试验优化的浸提方案浸提茶叶所得的浸提液,浓缩后调节pH值,使色素和咖啡碱得到预分离后,选用NKA-2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柱层析,解吸剂用80%乙醇,解吸液以乙酸乙酯萃取两次可得茶多酚精品,提取率13.65%,纯度可达94.72%。  相似文献   

2.
果树叶片黄酮抗氧剂的分离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方常见果树叶片为原料,经碱性水溶液浸提、浓缩、乙醚萃取、乙酸乙酯二次萃取精制,获得果树叶片黄酮抗氧剂,对应不同种类的叶片收率从2.5%-6.8%,研究了果树叶片黄酮抗氧剂对猪油保存效果,结果发现其抗氧化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茶叶末中茶多酚提取生产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乙酸乙酯,乙醇,丙酮,甲醇等不同的有机溶剂绿茶粉中茶多酚的提取率,以乙酸乙酯,乙醇为提取剂时,初提物中茶多酚纯度相对较高,乙醇初提物的相对提取率最高达80%,乙醇浓度与浸提温度对茶多酚提取率影响最显著,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浓缩红茶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浓缩红茶的制取工艺及其参数的系统研究发现,当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7min,茶叶用量为6%时,在70℃,真空度为0.067MPa浓缩,所得浓缩红茶的感官评定最佳,茶多酚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乙酸乙酯、乙醇、丙酮、甲醇等不同的有机溶剂萃取绿茶多酚的提取率。以乙酸乙酯、乙醇为提取剂时 ,初提物中茶多酚纯度相对较高 ,乙醇初提物的相对提取率最高达80 % ,乙醇浓度与浸提温度对茶多酚提取率影响最显著 ,茶叶末中天然抗氧化剂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 :乙醇溶液浓度 70 %、浸提温度 4 5℃、浸提时间 1h  相似文献   

6.
采用G-180树脂,洗脱剂的酸度和浓度、脱除茶浸提液中的咖啡因、柱洗脱液经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低咖啡因高儿茶素含量的茶多酚。该方法可使茶多酚中咖啡因含量降到2%以下,且儿茶素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辣椒素提取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干红辣椒皮粉为原料,对辣椒素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辣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辣椒皮粉经70%乙醇浸提,减压浓缩后经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浓缩物色价为28.65,辣椒素得率为0.163%,纯度为6.279%。70%乙醇提取后的滤渣经乙酸乙酯二次提取,减压浓缩,得到的浓缩物几乎不含辣椒素,色价较高为146.25,辣椒素提取较完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以产品多酚含量及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茶多酚的生产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产品中多酚含量及多酚得率为指标,响应面优化茶多酚浓缩液与乙酸乙酯的萃取比例、乙酸乙酯萃取次数、茶多酚浓缩液与磷酸水溶液的比例,对所得茶多酚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茶多酚的最优工业化生产工艺为:乙酸乙酯用量1∶1.6 (V/V),乙酸乙酯萃取次数2次,磷酸水溶液用量1∶1.62 (V/V),此条件下产品中的多酚含量为99.32%,多酚得率为80.96%,茶多酚对DPPH·的IC50值为1.10mg/mL.[结论]该工艺多酚得率高,所得产品多酚含量较高,产品有较强的抗氧活性.  相似文献   

9.
有机溶剂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研究了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茶多酚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茶多酚的浸提工艺条件,对浸提浓缩液采用氯仿—正己烷混合溶剂洗涤除杂后,再用乙酸乙酯洗涤两次,合并酯相,回收溶剂,茶多酚得率为18.73%。  相似文献   

10.
以石榴叶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工艺,并结合过滤、浓缩、沉淀、萃取、干燥等技术,制成茶多酚成品.着重研究了浸提工艺对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对浸提工艺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并对茶多酚得率进行分析,为高得率、高品质荼多酚提取工艺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一定的基础.经研究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时间50min、浸提温度80℃,在此浸提条件下浸提茶多酚得率可达27.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