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食物中毒沙门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结合耐药表型,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及耐药关系,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2011—2016年石家庄市食物中毒食品或标本的40株沙门菌进行药敏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运用BioNumeries软件分析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结果 40株食源性沙门菌经Xba I酶切可分为11种带型,药敏结果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石家庄市食源性沙门菌呈高度散发、多重耐药的特点,特别是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耐药性较明显,提示应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研究,为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溯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参照国家食品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结果 165份生禽肉样品中检出41株沙门菌,分属13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科瓦利斯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及达布沙门菌。经Xba I酶切,获得30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5株菌株,相似度为47.5%~100%。部分不同血清型沙门菌PFGE型相似。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禽肉沙门菌污染严重,沙门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化,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并对危险因素开展分析溯源,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可疑食物;通过环境卫生学方法调查追溯食品污染的过程;对病例、食物、环境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血清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 本起暴发事件共报告病例71例,流行曲线符合持续同源暴发模式的特点。病例对照、环境卫生调查和病因溯源研究提示学校超市售卖的三明治是引起本次事件的危险食品(OR=302.09,95%CI=75.18~1 213.97)。采集的病例、食品、环境样品中有8份(12.70%,8/63)检出了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的PFGE图谱条带完全一致,证实了学校超市出售的三明治使用的沙拉酱在制作过程中被肠炎沙门菌污染,是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品为被自制沙拉酱污染的三明治。建议禁止各类未经充分热处理的含生鲜鸡蛋成分的食品进入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该类食品的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某福利院一起肠炎沙门菌食源性疾病进行调查和溯源,为研究相关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本次食源性疾病事件。结果 确认本次事件中病例23名,患病率5.65%(23/407);现场采集病例肛拭子15份和厨房工作人员肛拭子3份、留样菜品3份、水果2份以及冰棒1份,其中从11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肠炎沙门菌,PFGE结果显示11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相似性为96.4%,聚类分析为同一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菌株来自同一克隆系。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福利院应加强对特殊人群的饮食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食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防止此类事故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起相距210多公里乡镇同期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将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和剩余食物分离到的8株肠炎沙门菌进一步鉴定培养,挑取单个菌落增菌,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消化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的分子分型指纹图谱,运用Bionumerics 5.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指纹图谱聚类显示8株肠炎沙门菌分为两个分子型,D乡食物中毒分离到的5株肠炎沙门菌有相同的指纹图谱;P镇的3株分离株图谱也一致;两起食物中毒分离株图谱之间有4个条带的差异.结论两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虽然都是肠炎沙门菌引起的,但具有不同的分子型别,食物中毒不是由同一种污染的食物源引起;脉冲场凝胶电泳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6年河南省食源性沙门菌优势血清型(科瓦利斯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和血清分型参照2016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子分型分析和药物敏感试验参照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TraNetChina)使用手册。结果采用微量最低抑菌浓度法对20株食源性科瓦利斯沙门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20株菌对四环素、红霉素100%耐药,对环丙沙星、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80.00%、45.00%,对头孢西丁、头孢唑啉产生中度耐药,中度耐药率分别为15.00%、10.00%,对头孢噻圬、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阿奇霉素全部敏感。有8株菌出现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对4类4种抗生素产生耐药。20株科瓦利斯沙门菌用XbaⅠ酶切、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9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6株菌,相似度61.7%~100%,以SCVX01.HA0008和SCVX01.HA0009为主要优势带型。结论河南省食源性科瓦利斯沙门菌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全部敏感,对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出现不同程度耐药,且带型存在地区聚集性提示存在共同来源或者交叉污染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提早防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株耐药谱及PFGE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掌握中国食品中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并对2002—200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23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及PFGE分型研究。方法利用血清学方法对2002—200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分型,并运用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纸片法对鼠伤寒沙门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PFGE分型。结果发现15株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其中耐4~5种抗生素的6株(40%),耐6~9种抗生素的5株(33.3%),耐10种抗生素的4株(26.7%);可分为16个PFGE型。其中5个PFGE型的菌株数超过1株。结论我国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严重,PFGE分型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分型能力较好,同一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21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耐药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全省202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病例中分离的164株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64株沙门菌可分为25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76,46.34%)、肠炎沙门菌(25,15.24%)和爪哇安纳沙门菌(15,9.15%)。164株沙门菌耐药率为100%,多重耐药率达86.59%;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12%(156/164)、78.05%(128/164)和63.41%(104/164)。72株鼠伤寒沙门菌PFGE聚类分析后共分为58种指纹图谱,24株肠炎沙门菌有12种指纹图谱,15株爪哇安纳沙门菌有3种指纹图谱。结论 贵州省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种类较多,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指纹图谱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应加强对沙门菌的耐药监测,尤其是优势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预包装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污染高风险环节及关键控制点,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方法 样品的采集及检测参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阳性菌株的血清学分型及分子分型分析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共监测样品168份,其中环境样品104份(生区4份,熟区100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株;熟肉相关样品60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4株,沙门菌2株。2株沙门菌血清型均为肠炎沙门菌,经Xba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2种带型,相似度为92.9%。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属6个血清型(1/2a、1/2b、1/2c、4ab、3a和4b),1/2a为优势血清型;经Asc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17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10株菌,相似度为55.8%~100.0%。监测生产用水4份,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1 CFU/mL,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结论 生区环境与食品及食品与食品之间存在交叉污染现象,产品经蒸煮环节后微生物污染可得到有效控制,建议进一步严格产品分区管理,加强地面和操作人员的消毒处理,规定合理的生产加工及保存期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耐药性、毒力因子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沙门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22株沙门菌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10种毒力基因PCR检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2株食源性沙门菌的总耐药率为59.1%,耐药率居前三位的抗生素分别是复方新诺明(36%)、四环素(27%)、萘啶酸(27%);所有菌株均检出6种以上毒力因子,1株肠炎沙门菌存在毒力岛、质粒及噬菌体等多种毒力因子;PFGE分型共得到21个条带,可分为5个基因型别,包括18种指纹图谱,各基因型别间同源性小于70%.结论 台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存在致病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查明引起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留样食物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74例,患病率为1.9%,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3.8%)、腹痛(78.4%)、发热(63.5%)等。流行曲线为间歇性同源暴露,病例班级和宿舍分布无明显聚集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二饭堂滑蛋饭窗口打餐是危险因素(10月8日OR=7.00,95%CI:1.51~32.48;10月9日OR=262.50,95%CI:22.21~3102.06)。共采集76份样本,其中12份样本分离培养出肠炎沙门菌,经PFGE图谱分析为2种带型,相似度95.7%。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品为滑蛋饭,应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食品卫生监管工作,蛋类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吉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沙门氏菌监测病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爆发提供参考依据;为缩短检出时间,利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对食源性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吉林地区哨点医院食源性沙门氏菌病例的监测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哨点医院细菌分离培养检出的食源性沙门氏菌,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吉林地区食源性沙门氏菌在幼儿人群组检出率最高,疑似暴露食物主要是水果类及其制品、肉与肉制品和混合食品等三类食品,疑似暴露食物以散装最多,疑似暴露食物购买地点主要是市场,检出的食源性沙门氏菌主要是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对照细菌分离培养,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检测结果与其高度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 加强吉林市食品安全卫生监督,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上转发光免疫层析可满足食源性沙门氏菌菌株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一起农村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蔓延,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并主动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对参加聚餐的108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致病食品。现场勘查和访谈厨师,了解婚宴菜品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和所用水源等,并采集病例肛拭子、婚宴剩余食品、饮用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为21.6%(138/640),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4.4%(51/54)的病例和66.7%(36/54)的对照食用过由灌肚、里脊肉片、炸排骨、萝卜丝四种食品组成的凉菜拼盘,食用凉菜拼盘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8.50, 95%置信区间:2.32~31.02)。叉生分析结果显示同时食用拼盘中两种以上凉菜将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9.25, 95%置信区间:2.46~34.82)。4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凉菜拼盘中灌肚均检出B群沙门菌。5株检出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为同一带型,提示病例和食品分离株在分子水平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为同一暴露源。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凉菜拼盘是主要的致病食品,食品加工卫生环境与制作过程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农村自办宴席仍存在诸多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4.
PulseNet is a national network of pubic health and food regulatory laboratories established in the US to detect clusters of foodborne disease and respond quickly to foodborne outbreak investigations. PulseNet laboratories currently subtype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non-typhoidal Salmonella, and Shigella isolates by a highly standardized 1-da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and exchange normalized DNA "fingerprint" patterns via the Internet. We describe a standardized molecular subtyping protocol for subtyp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that was recently added to PulseNet. The subtyping can be completed within 30 h from the time a pure culture of the bacteria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都区2014—2019年分离的54株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从病例监测、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分离的54株鼠伤寒沙门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4株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为98.15%(53/54),三重及以上耐药率为46.30%(25/54)。病例监测和食品监测菌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56.00%(14/25)和91.67%(11/12),远高于食物中毒菌株0.00%(0/17)。PFGE结果分为31种带型,相似度为64.9%~100%,其中优势带型为XD005,包含7株菌,均来源于病例监测和食品监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与病例监测、食品监测来源菌株的耐药情况和分子分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都区病例监测和食品监测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PFGE能在散发病例中识别潜在的暴发事件,应及时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溯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小型餐馆发生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事件特征及危险因素,通过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致病因子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调查到5例病例,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调查结果提示中毒食物为2019年6月13日晚餐的卤鸡腿饭,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卤鸡腿常温放置时间过久,供餐前重新加热时间不足。现场采样的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1份卤鸡腿和1份切菜砧板棉拭样品均检出粪肠球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检测同源性为100%。结论食用受大量粪肠球菌污染的卤鸡腿是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小型餐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食品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7.
PulseNet 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Network (PulseNet LA and C) works together with PulseNet International sharing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information for the recogni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The participants of PulseNet LA and C perform standardized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protocols and analysis generating data that is incorporated into Regional Databases.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and distribution of genetic subtyp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 Typhimurium (STM), Salmonella enterica ser. Enteritidis (SE), and Salmonella enterica ser. Typhi (ST) human isolates circulating in six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between 2005 and 2009,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almonella Database.The 70 ST isolates analyzed were diverse and none of the countries shared the same PFGE profiles with XbaI enzyme. These results show a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strains studied and provide background to trace future outbreaks and travel related cases. In the analysis of 550 STM isolates, we found 10 patterns shared at least between two countries, suggesting the need of further studies of attribution to the source of origin. Only one of these PFGE patterns was associated with a known outbreak. Among 225 SE isolates, a predominant subtype was identified, that grouped 83.5% of the isolat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foodborne outbreaks in five of the six countries; showing the need to use other subtyping techniques for this serovar.The continuous update of PulseNet LA and C Salmonella Regional Database provide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laboratory based surveillance of the serovars analyz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outbreaks, and for the detection of emerging strain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