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 种烃类、15 种醇类、6 种酯类、3 种醛类、2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橙花醇乙酸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老姜中鉴定出68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45 种烃类、14 种醇类、3 种酯类、3 种醛类、3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  相似文献   

2.
GC-O与GC-MS结合分析竹荪牛肉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通过双柱定性对竹荪牛肉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谱库检索和保留指数比对,共计从竹荪牛肉香精中鉴定出化合物169 种,其中醇类26 种、醛类21 种、酮类9 种、酸类18 种、酚类4 种、酯类4 种、醚类6 种、烃类49 种、杂环及其他类32 种,其中十六醛、丁香酚、β-倍半水芹烯、茴香脑、β-红没药烯、α-姜烯、油醇等相对含量较大;通过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采用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法对其特征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33 种特征成分,其中2-甲基-3-呋喃硫醇、α-荜橙茄烯、反-佛手甘油烯、反式石竹烯,红没药醇对牛肉香精风味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糖谱法比较不同产地竹荪多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辅助水提取长裙竹荪水溶性多糖,高效凝胶排阻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光散射和糖谱法联用荧光辅助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不同产地长裙竹荪多糖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长裙竹荪多糖的高效凝胶排阻色谱图、重均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相似,并均含有α-1,4-、α-1,6-、β-1,3-和β-1,4-葡萄糖苷键,以及α-1,4-半乳糖醛酸苷键和β-2,1-果糖苷键,不同产地长裙竹荪多糖具有较高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李锦辉 《食品科学》2015,36(12):138-141
分析贵州尧人山和茂兰保护区所产八角莲叶中挥发性成分并进行比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八角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成分,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尧人山产八角莲叶中共分离39 种组分,鉴定出31 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1.22%,其中桉油烯醇(22.34%)、β-萜品烯(20.59%)、柠檬烯(10.47%)、(1S)-α-蒎烯(6.56%)、(+)-喇叭烯(4.52%)、γ-依兰油烯(4.11%)和石竹烯(3.22%)等化合物含量较高;茂兰保护区产八角莲叶中共分离25 种组分,鉴定出23 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7.77%,其中十二醛(15.58%)、桉油烯醇(13.63%)、p-伞花烃(6.95%)、γ-依兰油烯(4.89%)、癸醛(4.67%)、十一醛(4.14%)、d-杜松烯(3.97%)、α-荜澄茄油烯(3.91%)、β-桉叶油醇(3.40%)和γ-榄香烯(3.24%)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两者共有成分8 种,但其相对质量分数有较大差异。可见八角莲叶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与其产地、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谭沙  宋珊珊  谢勇  朱苗 《中国酿造》2015,34(10):125
分析铜仁糟辣椒挥发性成分,使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糟辣椒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73个化合物,对其中71个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其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35.42%,其次为醇类化合物28.16%和酯类化合物19.94%。其主要成分为乙醇(26.12%)、α-姜烯(9.485%)、棕榈酸乙酯(5.811%)、二烯丙二硫醚(5.698%)、倍半水芹烯(5.183%)、乙酸乙酯(4.032%)、β-红没药烯(3.152%)、金合欢烯(3.037%)。  相似文献   

6.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分析竹荪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对竹荪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不同溶剂和不同萃取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醚为溶剂时,较佳萃取时间为3h,此时鉴定成分最多99 种成分;二氯甲烷为溶剂,较佳的萃取时间为2h,此时鉴定出76 种成分;两种溶剂共计从竹荪中提取鉴定出138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3个、酮类19 个、醇类16 个、酚类4 个、酯类11 个、酸类11 个、烃类34 个、其他类20 个,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十四碳内酯、6- 甲氧基-8- 酰氨基喹啉、5- 异长叶烯酮、6,10- 二甲基-5,9- 十一碳二烯-2- 酮、τ- 芹子烯、α- 杜松醇、十六碳酸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水蒸气蒸馏(SD)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齐洛克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质谱谱库检索并参考保留指数定性,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鉴定出94种化合物,其中萜类49种(相对含量76.59%)、酯类22种、醇类10种,还含有少量醛、酮、酸及萜类氧化物。水蒸气蒸馏法鉴定出了82种化合物,其中萜类30种(相对含量71.73%)、酯类17种、醇类19种、萜类氧化物6种,而醛、酮、酸类化合物与顶空法接近。齐洛克啤酒花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以β-月桂烯(24.57%,5.37%)、α-葎草烯(14.71%,19.79%)、反式-石竹烯(9.13%,12.11%)等萜烯类化合物为主,香气特征以辛辣、树脂型的草本香气为主,且伴有花香和水果香。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乌榄果实挥发油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乌榄果实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3 个峰,共确认了其中41 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全油的97.8%。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化学成分主要为:1- 甲基-2-(1- 甲乙基) 苯、D- 柠檬烯、α- 侧柏烯、α- 蒎烯、己酸、己醛、石竹烯、氧化石竹烯、1- 戊醇、1- 己醇、β - 水芹烯、古巴烯、α- 蛇麻烯、2- 戊基- 呋喃、壬醛、杜松烯、(-)- 斯帕苏烯醇和[1R-1 α,4a β,8a α]- 十氢-1,4a- 二甲基-7-(1- 甲基乙缩醛基)-1- 萘醇,以上十六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油总量的85.88%。  相似文献   

9.
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的挥发性组分及萜烯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挥发性组分及其亲缘关系,利用同时蒸馏- 萃取(SDE)法对川渝地区野生大茶树资源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挥发性组分进行萃取,经GC-MS 技术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1 个化合物。其中含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橙花醇、α- 萜品醇等醇类化合物,有β- 水芹烯、β- 香叶烯、柠檬烯、α - 雪松烯、石竹烯、α- 法呢烯等萜烯类化合物,有β- 柠檬醛、苯甲醛、(E)-2- 己烯醛等醛类物质,有棕榈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酯类化合物,有顺- 茉莉酮、α- 紫罗酮等5 种绿茶典型的香气化合物,还有胺、烃、萘、蒽、酸等。萜烯指数(TI)分析表明,野生大茶树TI 高于野生大茶树子一代及福鼎大白茶。萜烯指数的变化可以作为鉴定茶树资源的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曦  黄明泉  孙宝国  陈海涛 《食品科学》2012,33(14):129-135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长裙竹荪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中等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0种化合物,包括醇类5种、酚类4种、醛类10种、杂环类17种、酮类13种、烃类12种、酸类5种、酯类4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呋喃甲醛、苯乙醛、2-乙酰基呋喃、β-绿叶烯、亚油酸、异长叶烯酮等。  相似文献   

11.
长裙竹荪3 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璐  吕昱  汤洪敏 《食品科学》2014,35(6):73-77
目的:通过黔产长裙竹荪鲜品的菌盖、子实体、菌托3 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比较研究,为寻找黔产长裙竹荪菌盖、菌托的利用价值、拓展黔产长裙竹荪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温下用石油醚分别对黔产长裙竹荪的3 部分进行萃取,应用气质联用仪对萃取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气相色谱柱为HP-Innowax极性柱分离。结果:3 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检出69 种成分,其中32 种成分从竹荪属中检出。菌盖、子实体、菌托3 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分别检测出了36、46、31 种成分,脂肪酸分别占检出总量的86.15%、84.03%、86.42%,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检出量的56.00%、65.79%、63.40%。结论:从竹荪属菌盖、子实体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10,12-十六碳二烯醛、从竹荪属菌盖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12.
研究佛手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和关键香气成分。佛手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技术对挥发性物质和香气成分进行分析。GC-MS-O检测出3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4.69%)、γ-松油烯(20.42%)、β-甜没药烯(4.59%)。采用稀释法和强度法分析发现D-α-蒎烯、D-柠檬烯、β-芳樟醇、别罗勒烯、4-松油醇、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的香气强度;D-α-蒎烯、β-蒎烯、β-罗勒烯、橙花乙酸酯、α-佛手柑烯具有较大风味稀释因子。综合分析认为D-α-蒎烯和α-佛手柑烯是佛手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免疫亲和柱同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免疫亲和柱净化与富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采用Cloversil-C18反相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65 nm。结果表明,牛奶中添加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回收率在74%~101%,且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氯霉素的检出限为0.02 μg/L,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的检出限分别为α-玉米赤霉醇0.03 μg/L、β-玉米赤霉醇0.03 μg/L、α-玉米赤霉烯醇0.03 μg/L、β-玉米赤霉烯醇0.03 μg/L、玉米赤霉酮0.04 μg/L和玉米赤霉烯酮0.05 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提高了检测速率,可满足牛奶样品中痕量氯霉素和玉米赤霉醇及其类似物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两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南北五味子的挥发油主要组成均为萜类化合物,分别占到62.97%和73.05%。南五味子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雪松烯(7.88%)、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6.44%)、δ-榄香烯(6.39%)等;北五味子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依兰烯(19.09%)、γ-姜黄烯(16.03%)、β-雪松烯(7.71%)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远东疣柄牛肝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和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分离鉴定出11 种化合物:5-(L)-羰基-四氢吡咯-2-甲酸甲酯(A)、5-(L)-羰基-四氢吡咯-2-甲酸(B)、腺苷(C)、尿嘧啶核苷(D)、α-甲基-D-呋喃核糖(E)、(2R,3R)-2,3,4-三羟基丁酸(F)、2,2,5,5-四甲基四氢呋喃(G)、D-阿拉伯糖酸-1,4-内酯(H)、2-乙酰胺基-1,6-脱水-2-脱氧-D-吡喃型葡萄糖(I)、2-乙酰胺基-1,6-脱水-2-脱氧-D-吡喃型半乳糖(J)和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K)。结论:化合物A、B和E~J为首次从远东疣柄牛肝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