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以黄色洋葱皮为原料,分别利用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多酚类物质提取。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甲醇作为提取剂所得的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12.35%),并且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83.17、34.31 mg/g。同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9和0.031 mg/mL,低于抗坏血酸而高于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红薯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活性成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 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HPLC-MS/MS)技术分析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提取物中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红薯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水提物具有最高的粗提物得率((37.13±1.60)%),而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13.80 mg GAE/g)和总黄酮含量((5.68±0.35)mg QE/g)最高,且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0.32 mg/mL)与还原能力(ρ0.5为0.95 mg/mL)。采用HPLC-MS/MS从红薯叶甲醇提取物中鉴定9 种、初步鉴定3 种酚类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为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奎宁酸、3-咖啡酸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4,5-三咖啡酰奎尼酸和金丝桃苷。  相似文献   

3.
溶剂类型对葡萄籽多酚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籽是一种富含多酚类物质的葡萄酒工业副产物,提取得到的多酚可作为抗氧化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行业。试验分别选择单一纯溶剂(水、甲醇、乙醇和丙酮)及混合溶液(70%甲醇、70%乙醇、70%丙酮和酸性乙醇),提取葡萄籽中的多酚,并对提取物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深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比纯溶剂提取效果好,其中70%丙酮溶液综合提取效果最好,葡萄籽提取物(GSE)中总酚含量为601.93 mg·g~(-1)GSE,是水提取物的近4倍;原花青素的含量为661.38 mg·g~(-1) GSE,是水提取物的近7倍;其中儿茶素作为主要的活性物质其含量为31.32 mg·g~(-1) GSE,表儿茶素次之(20.2 mg·g~(-1) GSE)。通过对比发现,70%丙酮GSE的抗氧化活性最高,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IC50值为161.08 mg·L~(-1),约是水的1/5。  相似文献   

4.
以黑豆皮为原料,分别利用体积分数7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多酚类物质提取,研究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丙酮提取物的多酚得率最高[(11.23±0.05)g/100g],且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为(845.32±21.35)mg/g,总黄酮含量为(63.72±2.35)mg/g。同时,丙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0.059±0.005),(0.057±0.004)mg/mL,其抗氧化能力低于抗坏血酸而高于甲醇和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谷物中多酚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甲醇、乙醇、丙酮对米糠及高粱、甜高粱、大麦、水稻、燕麦等谷物中的多酚类化舍物进行提取,并测定其抗氧化值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以70%乙醇作提取溶剂时,多酚类化合物得率最高(大麦以70%丙酮最高),其中甜高梁中多酚类化合物得率最高,达4.47%.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均高于同浓度的VC.其中70%丙酮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抗氧化值最大,清除羟基自由基效果最佳.米糠及各种谷物对·OH的清除率和抗氧化值顺序均为:高粱>甜高粱>大麦>米糠>水稻>燕麦.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溶剂提取红皮云杉球果中多酚类化合物并测定了三种酚类化合物(总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和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还原力)。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差异对红皮云杉球果提取物总多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红皮云杉球果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多酚(88.90±1.37)mg/g、原花青素(74.26±0.74)mg/g,和相对较低含量的黄酮类化合物(47.80±0.86)mg/g。原花青素是红皮云杉球果提取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红皮云杉球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验中鉴定出的含量较高的绿原酸和儿茶素可以极大地促进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云南小粒咖啡果皮70%丙酮、70%乙醇、70%甲醇、70%乙腈及水提物进行鉴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化学物质的特点。同时,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多糖、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并分析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UPLC-QTOFMS/MS鉴定出不同溶剂提取物有20个共有峰,包括8种有机酸类、7种酯类、2种酮类、1种糖类、1种醇类及1种烯烃类。PCA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选择这4个因子可对云南小粒咖啡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综合分析。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70%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多糖最高,含量达到(27.529±1.063) mg GAE/g;70%乙腈提取物中的多酚含量最高,为(3.971±0.037) mg GAE/g;总黄酮含量以70%丙酮提取物最高,达到(13.303±0.098) mg GAE/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云南小粒咖啡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70%丙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其IC50...  相似文献   

8.
回归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提子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回归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子中多酚类物质的微波强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子多酚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新鲜提子,以60%丙酮-水体系为溶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微波功率500W,提取时间3min.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提取,提取率可达0.7162GAEmg/g.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有黄酮类多酚、具有间苯三酚A环的黄烷醇及聚原花色素.  相似文献   

9.
玫瑰红景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玫瑰红景天根茎中的挥发性物质,测试抗氧化和抗菌活性,为玫瑰红景天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红景天根茎中的挥发性物质,经GC-MS分离和鉴定,借助GC用系列正构烷烃对各组分进行定性,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通过H2O2/Fe2+体系考察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平板转种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确定抗菌活性。结果:从玫瑰红景天挥发性物质中鉴定出53种化合物,主要组分有1-辛醇(42.72%)、香叶醇(29.85%)、苯乙醇(9.67%)、桃金娘烯醇(2.69%)、芳樟醇(1.89%)等,玫瑰红景天挥发性物质对羟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0.0073 mg/mL,对抗菌试验所选的7个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TCC25925的MIC值是0.12 mg/mL、MBC值是0.36 mg/mL,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MIC值是0.58 mg/mL、MBC值是1.90 mg/mL。结论: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玫瑰红景天根茎挥发性物质的组分丰富多样,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鹰嘴豆为一种高营养豆类植物。为深入了解其营养价值,用80%甲醇溶液提取酚类物质,对提取物中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提取物进行酚类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酚酸含量最高部分为糖苷键合态酚类物质(0.81 mg/g),黄酮含量最高部分为游离态酚类物质(0.26 mg/g),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不同;80%甲醇提取物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对其24种化合物进行鉴定,包括12种黄酮、4种酚酸;HPLC-QQQ-MS定量分析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原儿茶酸类化合物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11.
利用4 种不同萃取特性的萃取头,对核桃分心木水提液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在HP-5(弱极性)和RTX-WAX(强极性)2 种色谱柱上分离,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并讨论不同色谱柱和萃取头对分析其易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不同萃取特性的萃取头,在不同极性色谱柱上分离,经GC-MS分析,共得到结构确定的化合物115 种,其中醇类化合物21 种、酯类化合物18 种、酮类化合物15 种、芳香族化合物14 种、烃类化合物13 种、醛类化合物12 种、酸类化合物6 种、酚类化合物5 种、醚类化合物2 种、其他类型化合物9 种。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乙酸、乙酸乙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薄荷醇、雪松醇、2,3-丁二醇、1-己醇、苯乙醇、3-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己醛、甘菊蓝。  相似文献   

12.
黄瀚  贺稚非  李洪军  王兆明  余力 《食品科学》2015,36(20):130-134
以伊拉兔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对超声腌制、滚揉腌制、静置腌制后的兔肉和鲜兔后腿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出来的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总共测得挥发性成分67 种,4 种处理方式后的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 44、32、42 种和43 种。4 种处理后的主要成分风味物质都以醛类、烃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主,醛类为最多。超声腌制和滚揉腌制兔肉风味成分的总峰面积要显著低于鲜兔肉,有助于兔肉的脱腥进而改善兔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谢靓  李梓铭  蒋立文 《食品科学》2015,36(16):163-169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预处理盐渍辣椒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未接种和已接种耐盐植物乳杆菌在质量分数10%和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的挥发性成分,4 组样品共检出194 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27 种。种类数: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94 种)>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92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83 种)>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8 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已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75.63%)>已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89%)>未接种质量分数10%盐渍辣椒(66.43%)>未接种质量分数20%盐渍辣椒(53.31%)。盐渍辣椒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醛酮类和烷烃类等众多复杂的香气成分,接种耐盐优势菌种后挥发物质种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多,有助于盐渍辣椒香味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玛咖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在云南8 个种植区玛咖样品中共检出挥发性成分69 种,共有的挥发性成分有18 种。这些成分包括酮类12 种、醛类10 种、醇类9 种、酸类7 种、酯类6 种、烯烃类6 种、杂环化合物5 种、腈类4 种、芳香族类4 种、酚类3 种、胺类2 种、硫醚类1 种。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是异硫氰酸苄酯、苯甲醛、苯乙腈、乙酸、苯甲醇、二甲基硫醚、3-甲氧基-苯甲醛、4-甲氧基苄基异硫氰酸酯。通过统计比较发现了云南8 个不同种植区玛咖挥发性成分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GC-MS鉴别保活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气味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虾夷扇贝保活流通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不同流通时间和阶段的活品虾夷扇贝挥发性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鉴别保活流通过程虾夷扇贝气味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流通链中共分析出生鲜虾夷扇贝的57 种挥发性成分,可分为7 类,分别是含硫化合物、烷烃类、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芳香族、醇类以及醛类,对每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醛类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反映生鲜扇贝生理状态的参考;进一步做主成分分析,保活流通过程中8 个时间节点的样品可分为4 个阶段,其中第0天为阶段A、第1、2、3天为阶段B,第4、5、6天为阶段C,第7天为阶段D;通过判别分析得出,己烷、三氯甲烷、环己烯以及癸醛这4 种挥发性化合物是评判虾夷扇贝流通链不同阶段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鱼香肉丝市售菜肴和料理包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结果共鉴定出136 种成分,市售菜肴鉴定出化合物79 种,料理包鉴定出化合物104 种,两种样品中均检测到的化合物有47 种,两者在酯类及含硫含氮及其他杂环化合物检出上存在较大差异。可能造成风味差异影响的化合物有:β-水芹烯、石竹烯、倍半水芹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桉树脑、2,3,5,6-四甲基吡嗪、二烯丙基三硫醚。  相似文献   

17.
黔产白鬼笔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黔产白鬼笔子实体干品的菌盖、菌柄、菌托3 个部位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寻找并拓展白鬼笔的利用价值。方法:在常温条件下先后用石油醚和乙醇分别对白鬼笔的3 个部位进行超声提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气相色谱柱为HP-INNOWAX极性柱,程序升温条件为:60 ℃保持2 min,以10 ℃/min升至160 ℃,保持6 min,以3 ℃/min升至220 ℃,保持17 min,用NIST 08谱库进行成分比对。结果:2 种提取物共检出67 种成分,其中66 种成分在白鬼笔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石油醚提取物共检出35 种成分,菌盖、菌柄、菌托3 个部分分别检测出24、18、18 种成分。乙醇提取物共检出38 种成分,菌盖、菌柄、菌托3 个部位分别检测出26、28、12 种成分。结论:从白鬼笔中检出的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二丁基羟基甲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异山梨醇、1,2-环戊二酮、α-吡咯烷酮、烟酰胺、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等具利用价值的成分可为白鬼笔3 个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裙竹荪3 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璐  吕昱  汤洪敏 《食品科学》2014,35(6):73-77
目的:通过黔产长裙竹荪鲜品的菌盖、子实体、菌托3 部分石油醚提取物的比较研究,为寻找黔产长裙竹荪菌盖、菌托的利用价值、拓展黔产长裙竹荪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常温下用石油醚分别对黔产长裙竹荪的3 部分进行萃取,应用气质联用仪对萃取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气相色谱柱为HP-Innowax极性柱分离。结果:3 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检出69 种成分,其中32 种成分从竹荪属中检出。菌盖、子实体、菌托3 部分的石油醚提取物分别检测出了36、46、31 种成分,脂肪酸分别占检出总量的86.15%、84.03%、86.42%,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检出量的56.00%、65.79%、63.40%。结论:从竹荪属菌盖、子实体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10,12-十六碳二烯醛、从竹荪属菌盖的提取物中检出全顺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  相似文献   

19.
不同后熟发酵时间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熟发酵过程中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电子鼻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很好的将不同后熟发酵时间豆瓣酱样品区分开,根据传感器对样品的敏感度和区分度进行优化,最佳传感器组合为
S1S4S7S10;3 种不同后熟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共分离鉴定出44 种挥发性化合物,后熟发酵1 a共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81.8%;后熟发酵2 a共鉴定出30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8.2%;后熟发酵3 a共鉴定出28 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63.6%;3 种不同后熟发酵酱中含有19 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4-乙基-2-甲氧基苯酚、苯乙醇、2-乙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1-庚醇,它们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感官分析显示后熟发酵1 a的样品在色泽、酱香等方面与后熟发酵2、3 a存在较大差异,而后熟发酵2、3 a的样品整体上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和超声微波协同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MASD)两种方法分别提取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 定,比较两种方法对挥发油收率和成分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五味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两种方法SD、UMASD 提取的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2%、1.4%;北五味子的挥发油收率分别为1.3%、1.8%。根据保留指数和 NIST库检索匹配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种类分别为50、54 种;北五味子共鉴定出化合物 种类分别为54、55 种。结果表明:挥发油中主要含有醇、酯和烃类化合物,且由于产地和前处理方法不同,各种 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两种方法均使用水作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优点;UMASD法较SD法 挥发油收率略有提高;SD法萃取时间需要6 h,UMASD法将萃取时间缩短至1 h。UMASD是一个高效、快速、简 单、节能和绿色环保的新型挥发油提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