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四种不同典型再生纸产品,即再生白牛卡纸、再生瓦楞纸板、再生纸巾、再生超级压光纸生命周期清单,识别制浆造纸污染因子,引用生命周期经济成本核算法,以经济角度针对制浆造纸做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再生纸产品经济成本于3570-6282RMB/t之间,净利润于603-1057RMB/t之间;其中再生瓦楞纸经济成本最低,为再生纸产品生产经济层面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量化与评价纺织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详细解析了PAS 2395:2014纺织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结果表明:清晰设定核算边界是纺织产品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核算的先决条件;核算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的不确定度;共生产品碳排放量的分配根据产品特性是否相似而分别选择产量或经济价值作为拆分依据;碳足迹核算结果的评价可以进行全生命周期阶段的评价,也可以针对生命周期中某一阶段进行重点评价,以减少产品的碳足迹。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核算丝绸产品的碳足迹,本文对核算边界、核算数据、温室气体去除、研究结果计算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摇篮到大门”或“大门到大门”作为丝绸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边界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确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温室气体排放源,必要时选择适用的数据分配方法并保持核算边界内分配方法的一致性,可提高核算数据的质量;蚕丝生物碳的温室气体去除量可在丝绸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报告时单独说明;丝绸企业的碳中和行动可纳入丝绸产品的碳足迹核算结果;核算边界一致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致是不同丝绸产品碳足迹计算结果可比的两个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4.
以在我国造纸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制浆造纸联合工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计算工具的方法,研究了温室气体种类、核算边界和方法、工厂能耗和碳排放总量以及碳强度。结果表明,2014年该工厂碳排放总量为430496.772 t CO2,不包含生物质能源产生的碳排放;基于工厂的纸浆碳强度为0.228 t CO2/t风干浆,为基于产品获得的各种纸浆碳强度的7.4%~56.9%;基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碳强度为1.08 t CO2 e/1000 USD,为我国造纸工业平均水平的56.3%;基于销售额的碳强度为0.301 t CO2 e/1000 USD,约为国际纸业公司的52.6%。结果也表明,影响企业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原材料种类、能源结构、产品结构等,以及为在碳排放交易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碳排放交易权空间,企业应进一步进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探讨界定食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对食品生命周期从原料生产、加工、消费到废物处理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清单分析,并提出了食品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评价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从制浆造纸原料结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体系、污染治理装备水平和造纸废水排放标准等几个方面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新型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并针对碱法制浆过程、废纸制浆过程及造纸过程提出了应对当前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近两年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及其在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同时从制浆造纸原料结构、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体系、污染治理装备水平和造纸废水排放标准等几个方面就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制浆造纸污染治理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新型混凝沉淀技术、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法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前景展望,并针对碱法制浆过程、废纸制浆过程以及造纸过程提出了应对当前污染治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角度出发,研究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行业减少碳潜力技术路径。结果表明,行业碳排放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电力或热力产生的排放;有序替代燃料使用与能源结构优化,是降低行业碳排放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9.
用生命周期评价量化了在葡萄牙用蓝桉生产的印刷书写纸生命周期的潜在环境负荷。生命周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林木生长、制浆、造纸、最终处理、能源生产、化学品生产和运输。结果表明,制浆阶段废水排放较多,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制浆段也是消耗大量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阶段。磨浆、抄纸及运输过程中使用的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化。废纸填埋主要导致光化学氧化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专利公开号:CN117010766A申请人:四川大学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皮革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皮革产品生命周期内确定碳足迹的系统边界;在皮革产品系统边界内将碳足迹划分为原材料生产与运输阶段、皮革产品生产阶段、产品运输分销阶段;结合各阶段的工艺或流程特点确定各阶段的碳排放源清单及其排放因子,进而构建各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并计算得到各阶段的碳足迹数据,最终获得皮革产品的碳足迹。本发明通过对皮革产品制造过程的碳排放源及其碳排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一种皮革产品碳足迹的核算方法,有助于制革企业准确计算出所生产皮革产品的碳足迹,助力企业低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被认为是导致全球温度升高(也称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比2019年增长30%,而化石燃料仍将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主要能源(预计占比74%),其直接燃烧所排放的CO2量也将持续增长.目前全球CO2总利用量低于2亿吨/年,与每年320亿吨以上的CO2排放量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加快发展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以减少CO2的排放量,对于缓解全球变暖、降低其所造成的各种危害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在碳捕集、封存与利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碳资产管理的背景。碳资产管理的流程包括能源审计和碳盘查。说明了我国造纸行业CDM(清洁发展机制)的现状,分析了CDM开发滞后的原因。介绍了欧盟和美国的碳交易体系,细致讲述了国内自愿减排碳指标申请的流程。推荐了适合造纸行业开发的项目,对我国造纸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勤 《中国造纸》2020,39(12):69-75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制浆造纸行业发展现状、能源消费情况和国家建立的有关碳交易市场的要求,计算了含自备电厂制浆造纸企业电力、热力、辅助燃料等使用造成的碳排放,核算了包括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碳当量,提出了通过回收制浆废水余热、提高碱回收炉产汽率等低碳技术和采用树皮木屑、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等方法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同时利用管理和市场手段相互配合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回顾国内外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工业生产特点,重点探讨了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础性问题,为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李昕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3,39(12):35-38
针对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特点,重点探讨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本问题,认为需从纺织服装工程、机械设备工程、信息工程和生产管理等多学科全面深入地探索碳足迹核算方法,确保核算方法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织布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织布厂碳足迹计算的整体思路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各设备的电能消耗,指出织布厂的碳排放量可通过计算电能消耗的间接方法求得,此方法是可行的。通过计算碳足迹,可以得到棉坯布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碳排放量,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对纺织企业节能减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pressurized (<50 MPa) CO2 as a nonthermal process for bacterial reduction in raw skim milk was examined using a unique pressurized continuous flow system. The lethal effects of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CO2 appl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oward total native psychrotrophic microbial populations, total inoculated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total inoculated spore population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Pressures between 10.3 and 48.3 MPa; temperatures of 15, 30, 35, and 40°C; and CO2 concentrations of 0, 3, 66, and 132 g/kg of milk were studied. For both native populations and inoculated P. fluorescens, greater total microbial lethality was observed under supercritical CO2 conditions than under subcritical CO2 conditions. At 30°C, there was no effect on total microbial lethality of increasing pressure up to 20.7 MPa with either 66 or 132 g/kg of CO2; at 35°C,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sure and lethality at CO2 levels of 132 g/kg, but no relationship at 66 g/kg of CO2. For tot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P. fluorescens, CO2 applied at 132 g/kg at 30°C and pressures of 10.3 to 20.7 MPa resulted in an average standard plate count reduction of 3.81 and 2.93 log, respectively; at 35°C and 20.7 MPa, maximum reductions achieved were 5.36 and 5.02 log, respectively. For both tot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inoculated P. fluorescens, CO2 exhibited a greater overall lethal effect at 132 g/kg than at 66 g/kg and a greater effect at 35°C than at 30°C. At 24.1 and 48.3 MPa and 40°C, microbial lethality in raw aged milk treated with 3 g/kg of CO2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at observed for uncarbonated milk; lethality achieved in milk treated with 132 g/kg of C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chieved in these 2 low-level CO2 treatments. No treatment studied had any significant impact on spore populations. Our work shows that, using the studied system, pressurized CO2 results in greater microbial lethality in milk above critical temperatures than below and suggests that a critical concentration threshold level of CO2 is required for lethal effects. Our work also suggests that supercritical CO2 processing in a continuous flow system can achieve reductions in some microbial populations equal to or better than that typically achieved during high-temperature, short-time pasteurization.  相似文献   

18.
全球PAN基碳纤维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碳纤维的生产概况,以及碳纤维在基础研究、低成本化、规模化生产、回收再利用和生产原料开发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为我国碳纤维行业在生产成本控制、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和CFRP回收利用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4—2020年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碳排放量,为倡导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以食物消费为对象,并进一步延伸至食物碳排放。综合运用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法,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全面的测算,探究食物碳排放演变趋势。结果 中国居民食物结构随动物性食物消费量逐年递增,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假设2030、2040、2050年逐渐调整其食物消费结构至膳食指南场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别在2030、2040、2049年达到峰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较现状水平均有一定幅度增加。结论 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碳减排压力较大,并结合上述结果结论,给出合理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结构复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一定的难度.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多方力量应相结合,协调促进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碳达峰碳中和入手,浅谈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