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黑花生脂肪油进行了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卫生指标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探讨了以黑花生为原料开发新型食用植物油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黑花生脂肪油理化性能良好,营养成分丰富;总砷、铅、黄曲霉毒素B1及苯并(а)芘含量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初步判定其食用安全性。可见黑花生脂肪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本文采用菜籽油作为对比对象,探究长柄扁桃油和菜籽油分别在100 ℃、130 ℃、160 ℃、180 ℃和210 ℃温度条件下高温烹饪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远高于菜籽油,适合作为一种高品质烹饪食用油。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种油的酸价和茴香胺值均增加,过氧化值先增加后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下降;两种油均产生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苯并芘和极性物质),但长柄扁桃油较菜籽油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极性物质,长柄扁桃油在整个高温烹饪过程中产生苯并芘含量≤10 μg/kg,未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苯并芘的限量,而菜籽油在100 ℃下烹饪3 min后已超出规定限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本文采用菜籽油作为对比对象,探究长柄扁桃油和菜籽油分别在100℃、130℃、160℃、180℃和210℃温度条件下高温烹饪不同时间后理化特性、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柄扁桃油的烹饪稳定性远高于菜籽油,适合作为一种高品质烹饪食用油。随着烹饪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两种油的酸价和茴香胺值均增加,过氧化值先增加后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增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下降;两种油均产生有害物质(反式脂肪酸、苯并芘和极性物质),但长柄扁桃油较菜籽油不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极性物质,长柄扁桃油在整个高温烹饪过程中产生苯并芘含量≤10μg/kg,未超出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苯并芘的限量,而菜籽油在100℃下烹饪3 min后已超出规定限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冷榨法(CP)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SFE)提取长柄扁桃油,分析其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通过烘箱储存试验,以过氧化值(POV)为参考指标,研究了长柄扁桃油在65、50、40、30、20℃下的氧化稳定性;采用油脂氧化酸败仪(Rancimat)法比较了长柄扁桃油与其他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长柄扁桃油(SFEO)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冷榨法提取的长柄扁桃油(CPO);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长柄扁桃油的氧化稳定性要高于其他油。CPO和SFEO氧化均遵循一级化学反应,通过外推法得出CPO在20、25、30℃的货架期分别为194、127、84 d;SFFO在20、25、30℃的货架期分别为180、126、90 d,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长柄扁桃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长柄扁桃是一种新型的沙生木本油料植物。采用GC-MS法对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种仁中油含量在55%以上,由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和芥酸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8.1%,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橄榄油比例相似,芥酸含量仅为0.8%。表明长柄扁桃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野生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和野扁桃的粗脂肪含量、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野生扁桃仁粗脂肪含量非常高,在42.98%-53.06%之间;3种扁桃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分别为0.42、0.48、0.83 mg/g,0.34、0.44、0.51 mmol/kg和16.37、15.76、20.96 h;3种扁桃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以上。3种野生扁桃适合开发高档食用油和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7.
对野生蒙古扁桃、长柄扁桃和野扁桃的粗脂肪含量、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野生扁桃仁粗脂肪含量非常高,在42.98%~53.06%之间;3种扁桃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和氧化稳定性分别为0.42、0.48、0.83 mg/g,0.34、0.44、0.51 mmol/kg和16.37、15.76、20.96 h;3种扁桃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极少,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5%以上。3种野生扁桃适合开发高档食用油和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8.
刘凌  董庆亮  崔明学 《中国油脂》2007,32(12):57-59
为了探讨以柠檬籽为原料开发特种油脂的可能性,对压榨柠檬籽油进行了特征活性成分、脂肪酸组成、常用理化指标分析以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柠檬籽油富含多种活性成分、脂肪酸配比理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源;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初步判定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长柄扁桃仁含油率约45%~58%,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新型油脂产品。简述了以长柄扁桃为原料,采用溶剂浸取法、低温压榨法提取油脂的技术,以及利用长柄扁桃油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以期早日实现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为高值化开发长柄扁桃种仁蛋白,以长柄扁桃种仁为原料,脱脂后提取水溶性蛋白,采用蛋白酶对其酶解制备长柄扁桃肽。通过比较5种蛋白酶对长柄扁桃水溶性蛋白水解度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优选合适的酶解用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长柄扁桃多肽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可以得到更高的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16.03%)和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59.49%),更适于长柄扁桃蛋白的酶解;长柄扁桃蛋白的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4 h、碱性蛋白酶用量1 192 U/g、pH 8.4,在此条件下长柄扁桃蛋白水解度为18.12%。酶解长柄扁桃蛋白制备多肽可提高长柄扁桃种仁的附加值,同时可为功能性肽产品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1.
朱文学  李欣  刘少阳  白喜婷  刘珂 《食品科学》2010,31(11):248-251
目的:研究牡丹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对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牡丹籽油对昆明小鼠的急性经口 LD50 大于15g/kg 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d 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该产品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 5.0g/kg bw(人体推荐摄入量的 150 倍)。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辣木籽油食用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D大鼠和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30 d喂养试验,研究辣木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动物有明显中毒症状与死亡;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发现当喂食含有6%、12%辣木籽油饲料的雌、雄大鼠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喂食含有12%辣木籽油饲料的雄性大鼠的总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其他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因此,辣木籽油是安全无毒的可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鲜榨山茶油进行毒理学研究,并做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对大鼠的急性经口LD_(50)大于10 000 mg/kg,判属实际无毒级;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在大鼠28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血液生化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因此,鲜榨山茶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杜仲籽是我国新型食用植物油原料,含有α-亚麻酸和生育酚,维生素B和桃叶珊瑚苷等丰富的营养功能成分,在食品、药品行业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发展空间,因此受到广受关注。本文查阅了国内外杜仲籽油化学组成分析、营养功能评价的研究和综述论文,总结了杜仲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生育酚等和杜仲籽油粕特异成分组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杜仲籽油及其副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文结合生产实际,尝试收集苹果籽,探讨苹果籽油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方法,并通过毒理学研究评价其安全性。在生产线上通过筛选、清洗、干燥等流程,共收集苹果籽68.5 kg,采用压榨法制备苹果籽油9.75 kg,出油率为14.23%;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精子畸形的遗传毒性实验和30 d喂养实验对其进行毒理学评价,结果显示:苹果籽油对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大于20 g/kg BW,判属无毒类;小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实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无致突变作用;在大鼠30 d喂养实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苹果籽油最大无作用剂量大于5.0 g/kg BW,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甘草油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油对小白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 50>15.0 g/kg·BW,判属无毒类。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甘草油无致突变作用。在大白鼠30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甘草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5.0 g/kg·BW,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说明甘草油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牡丹籽油经不同温度(90、120、150、180、210、240 ℃)加热30 min后脂肪酸组成、含量以及 理化性质的变化,探究高温加热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在高温加热后会生成脂肪酸异构体、 环状脂肪酸以及中、短碳链脂肪酸,且温度越高种类越多。虽然上述高温加热后牡丹籽油各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油 标准,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富含营养价值的α-亚麻酸含量在温度超过180 ℃时 迅速下降。可见,在理化指标上牡丹籽油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是从营养角度其不适合用于高于180 ℃的高温煎 炸等烹调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资源食品牡丹籽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丹籽油是从牡丹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成分分析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达92%,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42%,明显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通过超临界CO2提取和精炼处理,食用安全无毒,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牡丹与其他油料作物比较,在规范化种植和工业化生产有明显优势。其在食用植物油工业、保健食品、化妆品工业和医药工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 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 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 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植物甾醇[(1962.56±1.02) mg/kg]; 贡柑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IC50值分别为8.25 mg/mL和1.90 mg/mL; 贡柑籽油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烃、酯、醇、酮、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贡柑籽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