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6 个品种的枇杷叶为研究对象,在树冠外围选取同时期发芽生长的枝条,自顶端向下分别采集第1、3、5、7、9叶位的叶片,检测12 种功能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2 种成分在每个品种不同叶位枇杷叶中的含量不同,不同成分在6 个品种不同叶位枇杷叶间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在6 个品种枇杷叶中随叶位的增加呈快速下降趋势,而科罗索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总酚、黄酮和总三萜酸含量在‘大五星’、‘马克’、‘佳伶’3 个品种枇杷叶中随叶位的增加而上升,而在另3 个品种中变化不明显。在‘大五星’枇杷叶中,总酚、黄酮、总三萜酸、熊果酸、齐墩果酸、儿茶素、新绿原酸和异槲皮苷8 种成分含量的均值都显著高于其他5 个品种,综合评价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果实品质比较分析建立陕西安康地区引种枇杷品质评价方法,为划分品种类型并筛选适宜当地枇杷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对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物性指标、营养指标及功能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枇杷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在10 个日本引种枇杷果实的检测结果中存在较大差异,但综合品质均优于当地品种‘麦后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风味、抗氧化、加工和总酚4 项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66%。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综合排名前3 名的品种分别是‘ADVANCE’、‘津云’和‘CHAMPAGNE’。聚类分析将10 个日本引种枇杷聚为5 类,经初步分析,第1类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第2类可考虑作为加工果汁、果醋类饮料的原料;第3类是适宜鲜食的品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可综合评价枇杷果实品质,为其品种开发类型的选择及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枇杷叶新芽伸长生长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对制茶适性的影响。以春、夏新发枇杷叶为材料,在伸长生长过程定期进行主要成分测定,并对以不同长度夏梢新叶的加工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伸长生长过程中,枇杷夏梢和春梢新叶的黄酮、总酚和三萜酸的含量都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其中夏梢枇杷新叶主要成分含量总体高于春梢。不同长度夏梢新叶加工的叶茶中,其黄酮、总酚、三萜酸、酚类单体成分和抗氧化性能及水浸出物中V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随叶长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果表明,枇杷新叶可用于叶茶的加工利用,以长度2~13 cm之间叶片所制叶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吐鲁番地区种植的8个甜瓜品种(纳斯蜜、花玫、风味5号、风味8号、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俊秀)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通过测定主要的营养品质指标及功能活性指标,对甜瓜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不同品种甜瓜果实品质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纳斯蜜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质、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较高;花玫的果肉较硬,且厚度宽、果形指数高;风味系列的两种甜瓜类黄酮含量高、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其他甜瓜大;俊秀的单果重最高,维生素C含量最低;其他品种甜瓜的含量处于平均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评价甜瓜果实品质的指标用4个因子表示,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酚、ABTS自由基清除率、柠檬酸、葡萄糖、果糖、葡萄糖和果形指数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8个不同品种的甜瓜分为4大类,第1类为‘风味8号’和‘风味5号’,具有酸甜风味;第2类为‘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比谢克辛’和‘纳斯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第3类为‘花玫’,果形指数最好;第4类为‘俊秀’,单果重与其他品种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综合评价显示‘纳斯蜜’果实品质最优,‘西州密25号’、‘花玫’、‘风味5号’和‘比谢克辛’较优,其余品种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桃果实品种和成熟度对出汁率和桃汁品质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制汁品种,对15?个中、早熟桃品种3?个成熟度(I、II、III)果实的出汁率以及桃汁的糖、酸组分及质量浓度、总酚质量浓度、褐变度等15?个指标进行测定,运用描述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桃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成熟度桃果实制备的桃汁品质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一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反映了原变量80.333%的信息。第一、第二主成分主要综合了糖、酸质量浓度的信息;第三、第四主成分主要综合了出汁率和色泽的信息;第五主成分主要综合了总酚质量浓度和褐变度的信息。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得分图上,综合得分排名较高和较低的品种可以明显区分;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图可以将3?个成熟度很好地区分。聚类分析将45?个样品聚为6?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所有样品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是‘中油桃12号’-III,排名最后的是‘中桃1号’-I。整体而言,黄肉品种桃汁的综合品质较好,中熟品种优于早熟品种,成熟度高的原料制得的桃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南瓜发酵后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选取8个不同品种的南瓜,进行自然发酵,对发酵后南瓜的PH、总酸、维生素C、总酚、抗氧化活性、生物胺、有机酸和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健美南瓜的PH最低为3.28,黄狼南瓜的总酸含量最高为37.06 g/kg,金韩蜜本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21.68 mg/kg,总酚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金韩蜜本为163.90 mg/kg,其次是黄狼南瓜为160.06 mg/kg;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品种为金韩蜜本和黄狼南瓜;所有样品生物胺含量均低于1000 mg/kg;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的品种为金韩蜜本共59种,含量为5.36 μg/g。结论 不同品种发酵南瓜在品质上具有明显差异,黄狼南瓜和金韩蜜本的各项检测指标排名靠前,该研究为发酵南瓜的品种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南瓜;品种;发酵;品质;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鲜食葡萄在高寒荒漠区延后栽培条件下的品质表现,以适应性较好的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葡萄感官品质、内在品质、功效成分和糖酸品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红地球’和‘紫地球’单果质量10 g以上,果粒大,能够保持原有的大果特征;无核品种较有核品种果粒小;8个品种果实果形指数均> 1,呈长椭圆形,除绿色品种外,果实着色较深;果皮颜色越深的品种,果皮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含量越高。2个无核品种(‘红宝石无核’和‘紫甜无核’)和‘红地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在21%以上;糖酸组分及含量方面,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蔗糖未检出;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有机酸,柠檬酸和草酸含量极微。酸甜风味方面,‘红宝石无核’口感最甜,其次为‘红地球’,‘瑞都香玉’和‘紫地球’口感较淡,‘摩尔多瓦’口感偏酸。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独立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7. 396%,以主成分为评价指标,对浆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红宝石无核’、‘红地球’和‘玫瑰香’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品种蓝莓果实中营养指标与矿质元素之间相互关系,探究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矿质元素与蓝莓果实中总酸、总糖、总酚、花青素、维生素C有很好的拟合效果,其中Cu和Zn对总酸、总糖和总酚的影响比较显著,Cu元素有利于蓝莓果实中总酸和总酚...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7份桑葚种质资源的花青素、糖组分、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及总酚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7个桑葚品种中共检测到飞叶草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矮牵牛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6种花青苷组分,其中矢车菊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飞叶草素。果糖和葡萄糖是桑葚主要的糖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飞叶草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矮牵牛素、锦葵色素、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花青素含量等指标聚类分析可将本研究的17个桑葚品种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葱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本试验以42个品种葱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质性状指标进行观察、测定,最终筛选获得最优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葱的品质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单株重与株高、葱白长度、葱白粗度、叶片长度和株幅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相关,蜡粉与维生素C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10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2%,结合相关性分析,最终认为株高、葱白长度、葱白粗度、葱白硬度、叶片长度、叶片颜色、叶鞘颜色、蜡粉、假茎含水率、纤维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香辛油、醇类物质这14个因子可以作为葱品质评价的指标,同时,综合排名得出‘辽葱7号’、‘辽葱12号’、‘万能叶葱’、‘五叶齐’和‘特级元藏大葱’五个品种得分较高。通过K值聚类分析得出大葱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C>B>D>A。本试验对不同品种葱品质综合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葱品种的优劣,为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和品种推广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优质药食用桑叶资源,本研究结合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4个主栽桑品种(陕桑305、湖桑197、707、小叶桑)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及色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不同品种桑叶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灰分、粗蛋白、总酚、DNJ等成分含量在不同品种桑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陕桑305中紫云英苷含量最高;湖桑197中水分、灰分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亮度值L*、绿度值a*都为最高;707中粗蛋白、DNJ、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小叶桑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白藜芦醇含量,Fe3+还原能力,黄度值b*、色泽饱和度C*都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品种桑叶的营养品质、功能品质、色泽品质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总酚、总黄酮、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含量,Fe3+还原能力,a*、b*、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DNJ和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等(P<0.05)。综合评价后筛选出小叶桑作为优质药食用桑种质资源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薛治浦  朱文学 《食品科学》2011,32(3):108-111
以丹参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以VC 为阳性对照,选用还原力、DPPH 自由基清除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过氧化体系对不同部位醇提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叶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其总酚酸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1.07 倍和6.81 倍;总黄酮含量分别为根和茎的4.79 倍和14.5 倍。在预设质量浓度为20mg/mL 时,丹参叶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还原力、DPPH 自由基清除率、对PUFA 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分别相当于VC(1mg/mL)的1.08、1.01、5.78 倍。总酚酸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抗氧化活性可能与酚酸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Modern consume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their personal health and expect the food they purchase to be tasty and attractive while being safe and healthful.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mmercial quality, characterise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quantify the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s of 12 cultivars of loquat frui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database for utilising these germplasm resources. RESULTS: Of the 12 cultivars, ‘Guanyu’ produced the biggest fruits, while ‘Tianzhong’ and ‘Bingtangzhong’ had the highest soluble solids content but the lowest titratable acidity. ‘Taipinghong’ was reddest in colour.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and sorbitol were the major sugars in loquat fruits, with the highest total sugar content being observed in ‘Bingtangzhong’ and ‘Tianzhong’. Phenolics and flavonoids were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were abundant in ‘Tianzhong’ and ‘Zhaozhong’. ‘Taipinghong’ had the highest total carotenoid content, while ‘Qingzhong’ had the highest vitamin C content. ‘Tianzhong’, ‘Bingtangzhong’ and ‘Ninghaibai’ showed high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 as measured by assays of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and 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 scavenging and 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CONCLUSION: Commercial fruit quality, major bioactive compound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varied greatly among the 12 cultivars. ‘Bingtangzhong’ and ‘Tianzhong’ were the highest‐ranking cultivars based on their good commercial quality and high nutritional value. The loquat fruits with higher total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also had clearly higher antioxidant capacities. 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以改良种多油辣木(periyakulam-1,PKM-1)叶为原料,研究了阴干、晒干、40 ℃热风干燥、60 ℃热风 干燥、微波干燥与远红外干燥6 种适用于产业化加工的干燥方式对其感官品质、常规营养与功能成分、维生素与 氨基酸的影响,并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必需氨基酸 的组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中,干燥后辣木叶中的蛋白质、多酚、VE、β-胡萝卜素、VB2、VC、 VB6、烟酸与泛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粗脂肪、黄酮与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对辣木叶营养、功能成分 与氨基酸影响最小的干燥方式是60 ℃热风干燥,在此条件下干燥的辣木叶色泽指标L、a、b值分别为:90.26、5.55、 6.35,蛋白质量分数30.76%、黄酮质量分数3.17%、总酚质量分数13.82%,总氨基酸质量分数30.56%,必需氨基酸质 量分数12.35%,VE、β-胡萝卜素、VB2、VB6、泛酸含量分别为113.00、60.36、1.90、8.18、89.10 mg/100 g,高于其 他干燥方式,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是WHO/FAO的标准的1.17 倍,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为63.88。依据WHO/FAO 必需氨基酸参考模式,在其各种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总体来说,60 ℃热风干燥方 式较适合于辣木鲜叶的干燥。研究结果为辣木叶产业化开发与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MeJA处理对枇杷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10μmol/L MeJA处理的"大红袍"枇杷果实在1℃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下降,而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中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促进贮藏前期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在1℃贮藏过程中,枇杷果实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且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维生素C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相关性较低。这表明MeJA是通过影响枇杷果实中酚类和类胡萝卜素物质的代谢来维持枇杷果实采后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主要栽培品种梨生长发育期果实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选取‘库尔勒香梨’‘早酥梨’及其杂交后代‘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对其总酚、总黄酮、酚类物质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种梨果实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50 d‘早酥梨’果实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分别达23.10、32.25 mg/g和29.12 μmol/g;花后80 d,‘早酥梨’果实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80.74 μmol/g。不同生长发育期同品种梨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果实中的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槲皮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含量总体逐渐降低,其中熊果苷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 797.82 μg/g,其次是绿原酸含量,平均值为1 781.02 μg/g。梨果实中总黄酮、总酚、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种梨幼果期(花后50 d)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较高,‘早酥梨’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比‘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