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蒸馏段的苹果白兰地中共鉴别出48种香气物质,包括27种酯类、7种醇类、7种有机酸类、还有少量醛、酮和烯萜类化合物。其中,酯类中的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正己酸乙酯和苯甲酸乙酯,醇类中的正己醇、异戊醇和苯乙醇是不同馏分中重要的香气成分。在蒸馏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不断发生变化,酯类和醇类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聚类分析表明:在蒸馏初始阶段香气物质种类最丰富,但含量低;尾蒸馏段香气物质种类少且含量低;而中间蒸馏段的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都较为接近。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风味物质的迁出规律为优化蒸馏工艺、提高产品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苹果白兰地蒸馏工艺及蒸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苹果白兰地蒸馏采用二次蒸馏:一次蒸馏不截取酒头、酒尾,馏出液酒精度约为23%vol~25%vol,体积约为原液的35%;二次蒸馏截取1%的酒头和25%的酒尾,二次馏出液酒精度约为54%vol。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中共检测出20种香气物质,其中包括10种酯类、6种醇类、1种酸类以及3种其他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不同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不断产生变化,酯类和醇类整体显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新大坪"马铃薯为试材,采用液化—糖化—发酵—蒸馏工艺制备马铃薯蒸馏酒,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马铃薯及马铃薯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中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醇类和酯类是马铃薯蒸馏酒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醇类相对含量为64.39%,酯类为24.27%;而马铃薯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羰基化合物及其他成分,分别占13.29%、17.53%、17.48%,说明将马铃薯制备成蒸馏酒后产生了更多的酯类和醇类,而羰基化合物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分析苹果白兰地橡木桶陈酿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采用液液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陈酿时间的苹果白兰地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就风味物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共鉴定出90种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43种,醇类物质32种,酸类物质15种。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苹果白兰地共同酯类及酸类香气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总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共同醇类香气物质总含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酸类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陈酿过程中,苹果白兰地中的香气成分发生着生成、更替、消失的动态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整个陈酿过程挥发性物质随变化规律聚集为3类,不同大类的苹果白兰地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厂家的泡姜的挥发性香气物质,对比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差别,探究不同香气物质对泡姜风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泡姜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香气物质143种,其中包含烯类化合物72种,醇类化合物24种,酯类10种,醛酮类11种,酸类4种,酚类6种,其他化合物4种。其中烯类化合物、醇类和酯类三类成分含量大约占比90%。一年以上陈泡的泡姜风味明显优于一年以下的泡姜。泡制一年以上的泡姜由于醇类物质和酚类物质种类更多、酸类物质含量更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其香气优于泡制一年以下的泡姜。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酒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6种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69种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酸类、烃类等。其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癸酸乙酯、苯乙醇和己酸为共有成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构成了其主要香气成分;且在6种不同酒龄干红葡萄酒中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高低依次为酯类、烃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其他物质,但含量及种类略有不同,2011年份的香气成分检出最少,2010年份的香气成分检出最多。  相似文献   

7.
利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liq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LE-GCMS)法和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对3 种不同陈酿时间朗姆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分离、定性定量分析及其中关键成分的判定。哈瓦那俱乐部3 年、哈瓦那俱乐部7 年和哈瓦那俱乐部樽融(陈酿时间在25 年以上)3 种朗姆酒共检出139 种香气成分,包括47 种酯类(含3 种内酯类)、23 种醇类、15 种酸类、13 种醛类、16 种酮类、8 种酚类和17 种其他类,其中共有香气成分有25 种。陈酿时间越长的朗姆酒香气成分检出总量、内酯类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占比越大。大马士酮对3 种朗姆酒风味的贡献最大,果香和花香是3 种朗姆酒最主要的风味特征,随着朗姆酒陈酿时间的延长,其熏香、辛香和药香不断增加。陈酿时间对朗姆酒的风味有着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晶  王华  李华  米思 《中国酿造》2012,31(7):159-163
为研究CO2浸渍工艺对干红毛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方式提取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物质等,其中传统葡萄酒中鉴定出32种,而CO2浸渍葡萄酒中鉴定出41种.和传统葡萄酒相比,CO2浸渍酒中仅有酸类物质的含量发生轻微下降,其他物质(如醇类、酯类和酚类等)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的总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来看,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比传统工艺酿造的葡萄酒要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代茯砖茶香气物质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亚辉  王娟  曾贞  赖幸菲 《食品科学》2011,32(24):261-266
对不同年代生产的茯砖茶的香气物质进行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提取茶叶香气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成分以烷、烯等碳氢化合物以及醇类和酯类物质为主。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茯砖茶香气中化合物数量减少,陈年茶的香气物质比新茶总含量显著提高。月桂烯、1-辛醇、月桂酸甲酯等18种物质是不同年份茯砖茶共有的香气成分。与新茶相比,陈年茯砖茶样之间香气物质更为接近。3种茯砖茶样均具有自身特征香气成分,随陈化年份的增加,大部分特征香气成分的数量及含量均呈现出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草莓香气成分贮藏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提取3个草莓品种的香气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研究在低温贮藏过程中(0℃)草莓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草莓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不同,R6品种草莓酯类、醛类、醇类、酸类相对含量分别为23.82%、51.54%、7.93%、8.28%;R8品种草莓酯类、醛类、醇类、酸类相对含量分别为15%、67.64%、4.66%、6%;Ti MA品种草莓酯类、醛类、醇类、酸类相对含量分别为0.89%、63.81%、14.08%、0.79%。R6和R8草莓品种酯类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Ti MA草莓品种,低温贮藏过程中草莓果实品质逐渐下降,尽管草莓采后的后熟作用可以使草莓香气成分中的酯类、醇类、酮类物质含量小幅增加,但是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酯类物质和醇类逐渐下降,酮类、酸类化合物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金银花露不同蒸馏段挥发性成分含量及主体香气的差异,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金银花露七个不同蒸馏段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醇、醛、萜、酮、酯类物质。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蒸馏进行,蒸馏液中的挥发性成分总量由214.49 μg/g逐渐下降到12.21 μg/g,第1蒸馏段中挥发性成分总量约是其他蒸馏段的4~17倍。此外,不同蒸馏段醇、醛、萜、酮、酯类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其中醇类占比38.78%逐渐下降至25%左右,而醛类占比32.60%逐渐上升至45%左右。β-紫罗兰酮、(E,E)-2,4-壬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2-壬烯醛、1-辛烯-3-醇、香叶醇、香茅醇、芳樟醇、(E)-2-己烯醛、香叶基丙酮、正己醛、苯乙醛、正辛醇在金银花露各蒸馏段中都具有较高的气味活性值(大于10),它们对金银花露的主体香气风格有重要贡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1、2、3蒸馏段各自成一类,第4~7蒸馏段可归为一类。综上,金银花露不同蒸馏段挥发性成分含量及主体香气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露蒸馏工艺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法,研究了液态发酵枣醋在不同发酵阶段产物(初始枣汁、枣酒醪和枣醋)的香气成分。从三种产物中分别分离鉴定出56、56、54种香气成分,各占总香气成分的94.57%、97.37%、98.86%,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醛酮类以及少量其他化合物。三种产物香气成分的种类总数差别不大,但种类构成比例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在酒精发酵阶段,烃类、酮类物质明显增加,酸类、醛类物质有所增加,酯类、醇类物质基本不变;在醋酸发酵阶段,烃类、醇类、酮类物质降低,酸类、酯类物质显著升高。枣醋的香气成分主要来源于酸类和酯类物质,少量的烃类、醇类、酮醛类等物质也是枣醋香气成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香气成分共同赋予枣醋特殊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double‐ or single‐stage distillation and different alcohol content in ‘hearts’ (middle frac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roma volatiles and undesirable compounds (methanol, hydrocyanic acid, ethyl carbamate) during distillation of plum brandies. Irrespective of the distillation method used, the first fractions (‘heads’) included mainly aliphatic aldehydes, acetals and esters as well as higher alcohols (1‐propanol, 2‐methyl‐1‐propanol, 1‐butanol, 2‐methyl‐1‐butanol and 3‐methyl‐1‐butanol). Furfural, 1‐hexanol, benzyl alcohol, 2‐phenylethanol and ethyl carbamate occurred in relatively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he ‘tail’ fractions.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lcohol in the heart fractions from 70 to 90% v /v resulted in a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detected volatile compounds. Compared with single‐stage distillation, double distillation produced heart fractions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 of acetaldehyde and benzaldehyde and with higher contents of furfural and esters, such as isobutyl acetate and isoamyl acetat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mounts of methanol and ethyl carbamate obtained from double distillation compared with similar fractions derived from the single‐stage process. However, in all fractions these compounds occurred in concentrations much lower than the limits specified by EU regulations. The heart fraction from the double‐stage process with 83% v /v alcohol content received the best scores for aroma and flavour. Copyright © 2017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4.
热处理对枣浆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枣为原料,经过去皮去核打浆制得枣浆,对枣浆进行95℃、不同时间加热处理后,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提取枣浆的香气成分并经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香气成分的种类及所占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并得出枣浆经加热处理后主要的香气成分为烷烃类、芳香族类、酸类、醛类、醇类、酯类;主要的特征化合物有: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4-甲基]-苯酚、6-乙基-3-甲基-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11-癸烷基-二十四烷、三十六烷、9-己基-十七烷、乙酸乙酯、3-糠醛;且随着枣浆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酸和酯类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赤霞珠葡萄酒苹乳发酵过程中香气物质动态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葡萄酒苹乳发酵过程中共检出55种不同的香气成分,包括22种酯类、10种醇类、8种酸类、7种醛类、4种酮类、3种萜烯类和1种酚类,其中酯类、醇类和酸类化合物为苹乳发酵过程中主要香气成分。相比于发酵起始阶段(0 d),发酵末期(18 d)葡萄酒中的酯类和酸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由20.7%和1.08%上升至25.61%和2.33%,主要包括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月桂酸等,这类香气物质能够赋予葡萄酒浓郁的果香,而由于酯化反应醇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由42.89%下降至29.01%,主要变化为异戊醇等高级醇质量分数的降低。由此看出,葡萄酒经过苹乳发酵不仅增强了酒体的水果类香气还提高了葡萄酒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刺葡萄利口基酒、蒸馏酒(强化酒精)及两者调配而成的4个不同酒精度的刺葡萄利口酒中的香气物质,并跟踪其在瓶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刺葡萄利口基酒和蒸馏酒中的香气物质均以酯类和醇类为主,且大部分物质的含量在后者中均显著高于前者(P<0.05)。在刺葡萄利口酒中共检测到48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醇类和酸类,且大部分物质的含量随酒精度增加而升高。根据香气组分的气味活性值(OAV)判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等13种物质是刺葡萄利口酒的主要呈香组分。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含量在瓶储期间逐渐下降,而挥发性酸类物质的含量逐渐上升。瓶储期间原来较强的果香气味逐渐减弱,而原来较弱的薰衣草气味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萝卜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第0~9天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萝卜泡菜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36种,其中酯类11种,含硫化合物2种,醇类7种,酮类3种,酸类4种,烃类6种,醛类2种,醚类1种;随着发酵的进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多,相对含量变化较大,酯类呈整体上升趋势,含硫化合物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醇类、酮类、酸类、烃类、醛类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醚类呈整体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花生浸种过程中水分动态变化和浸种时间与发芽率的关系,以及发芽期间芽苗的香气成分,本实验以红皮花生和黑皮花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仪结合反演拟合软件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花生浸种过程中的水分相态和分布特征,并采用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测定花生发芽期间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浸种期间种子内部自由水数量不断增加,且其流动性增强,红皮和黑皮花生浸种时间分别选定为7h和6h;不同品种花生芽苗可食部分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有所差异,其主要成分有醇类、醛类、酯类、芳香族类、烷烃类、烯烃类、有机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含量最高,占24.5 %~66.15%,各挥发性化合物在发芽期间的总量变化有增有减,无显著规律,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是花生发芽期间的关键性嗅感物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醛作为内标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宝泉大豆酱发酵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根据因子分析对大豆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宝泉大豆酱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17种、醇类7种、酸酚类7种、酮醛类4种和其他类10种,发酵初期和发酵后期挥发性成分总量差别很大,发酵到34 d时最大为941.91 ng/g,是发酵初期的6倍,其中酯和醇含量最大值分别为62.76 ng/g和801.20 ng/g。根据因子分析显示:醇类、酯类及其他类化合物对宝泉大豆酱香气贡献较大,酸酚类和醛酮类贡献较小;其发酵到34 d时,香气品质最佳,与实际生产感官评价相一致,这些结果为更好地工业化生产大豆酱并促进其香气的形成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不同成熟度椰子(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的椰汁及椰子水饮料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7种香气成分,分为7大类化合物,包括酯类32种,有机酸11种,醇类7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酚类4种,其他类7种。在检出的香气物质中,确定主体风味组分主要是醇类、酯类和酸类3类物质,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是2,3-丁二醇。不同样品中,这些微量香气成分的种类含量有较大差别,成熟椰子原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因此,椰子水原汁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椰子水饮料的感官质量。本试验研究为椰子水及其饮料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