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旨在比较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及降血糖活性。以φ=75%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得到广金钱草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依次萃取,利用比色法检测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相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并根据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评价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的体外降脂活性,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评价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乙酸乙酯萃取相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4.57 mg/g和34.27 mg/g。乙醇提取物对胆固醇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抑制率分别为53.24%和68.52%;正丁醇萃取相对胰脂肪酶表现出最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达到77.39%。石油醚萃取相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达到78.60%。研究表明,广金钱草乙醇提取物及其各萃取相具有显著的降脂和降血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药理活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新鲜沙葱为原料,用纯水对其进行提取,并且以该取提液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中的黄酮含量,通过测定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来评价沙葱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模型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沙葱中总黄酮含量为4.02 mg QE/g DW,对DPPH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活性,测定得到的Trolox等价抗氧化能力为51.82 mg Trolox/g,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0.867mg/mL,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抑制的IC_(50)值分别为326.29mg/mL和179.48 mg/mL,且都呈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沙葱中黄酮含量丰富,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有深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高值化利用红江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Hongjiang)果皮,该研究以黄酮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红江橙果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70 ℃、提取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为50 min,该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 82.57 mg/g,高于传统乙醇浸提法(23.56 mg/g)。红江橙果皮黄酮提取物(Citrus Sinensis Peel Flavonoids Extract,CSFE)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95 mg/mL和28.54 mg/mL;在10~5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CSFE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均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其作用类型均均为混合型抑制。研究表明,红江橙果皮黄酮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可为其在降血糖和减肥功能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72种药食两用中药中高通量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模型,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解产物中的对-硝基酚(PNP),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在样品终浓度0.625mg/mL反应体系下,大多数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6个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100%。结论:所采用的筛选模型可实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并且某些药食两用中药能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紫苏粗提物对酶的抑制作用,阐明其对代谢综合征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测定紫苏粗提物中黄酮及酚酸含量;以抑制率为指标,测定紫苏粗提物对不同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子对接预测紫苏粗提物对胰脂肪酶和淀粉酶抑制作用靶点。结果:紫苏粗提物中黄酮含量为0.309 8 mg/mg,总酚酸含量为58.59 mg/g。紫苏粗提物对α淀粉酶、黄嘌呤氧化酶、胰脂肪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IC50值分别为0.273,0.244,0.347,0.018 mg/mL。芹菜素5-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苷酸、芹菜素7葡萄糖苷、山奈酚3-O芸香苷、迷迭香酸、芦丁等为紫苏粗提物的有效活性成分。结论:紫苏粗提物对4种酶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蕨菜制品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NaNO2 -Al(NO33法测定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普鲁士蓝法、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评价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Pearson法分析成分含量与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鲜品醇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可达(593±3.45)mg GA/g、(156.75±1.28)mg RT/g,且鲜品醇提取物铁离子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湿品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蕨菜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降血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蕨菜鲜品抗氧化活性较强,湿品降血糖活性较强,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和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制备甲醇提取物,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并利用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抗氧化功能,同时检测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醇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62.91mg GAE/g DW和13.12mg QE/g DW。当醇提物浓度达到50mg/m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5.78%,半抑制浓度IC_(50)为6.37mg/mL;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9.03%,IC_(50)为2.24mg/mL。FRAP值为428.92μmol Fe~(2+)/g DW。醇提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值分别为205.87,1.32mg/mL。表明高良姜醇提物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功能,在降脂降糖药品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杆菌发酵对坛紫菜发酵上清液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和抑制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分析乳杆菌发酵坛紫菜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基于1H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发酵上清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活力分析实验,评价发酵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乳杆菌发酵可有效提高坛紫菜发酵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促进乳酸、精氨酸、脯氨酸等代谢产物的释放。乳杆菌发酵增强坛紫菜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乳杆菌发酵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为显著,相当于700 μg/mL VC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此外,乳杆菌发酵坛紫菜上清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较未发酵坛紫菜上清液提高了2.1~2.2 倍,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最高可达(95.3±1.3)%,相比于未发酵坛紫菜上清液提高了95.7%;上清液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增加是其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结论:乳杆菌发酵可提高坛紫菜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具有减缓和辅助治疗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高良姜为原料,经冻干脱脂处理制备水提物,测定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黄酮含量,使用ABTS法、DPPH法和FRAP法评价水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功能。结果显示:高良姜水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分别为45.73mg GAE/g DW和0.41mg QE/g DW。水提物对ABTS和DPPH自由基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55,8.78 mg/mL。FRAP值为382.14μmol Fe2+/g DW。高良姜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4.45,543.51mg/mL。表明高良姜水提物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探讨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辣木叶天然胰脂肪酶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研究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结合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探讨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液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400 W、超声处理时间600 s、提取温度50℃;该条件下辣木叶粗提物对胰脂肪酶活力的抑制率为79.15%;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抑制。辣木叶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老山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功能,本研究老山芹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效果,以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并对适宜条件下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pG2和panc-1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两种酶抑制率而不断增大,并得出两种酶抑制率的IC50值,碱提取条件下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50最小,分别为0.47 mg/mL、2.17 mg/mL。四种溶剂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的是碱提取,含量为58.09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11.48 mg/g;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3.96 mg/g,并且四种提取物中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酸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低。四种溶剂提取物在低浓度条件下,均能促进HepG2和panc-1细胞的增长,随着浓度的增加HepG2和panc-1细胞存活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提取物在高浓度条件下对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火龙果皮富含多酚,但其常作为废弃物直接被扔弃,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若能将这一资源利用起来,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保护环境。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技术,探究提取工艺对火龙果皮结合酚释放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降血糖活性。方法 以火龙果皮为原料,去除游离酚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测定柠檬酸水溶液pH、酶解温度、超声密度和酶解时间对火龙果皮结合酚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选取最优提取条件,测定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 当提取体系pH为5,酶解温度为50℃,超声密度为32 W/L,酶解时间为75 min时,结合酚达最高产率,即总酚含量为1.20±0.04 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为1.91±0.09 mg RE/g DW。在抗氧化研究中,我们发现结合酚提取物的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及其变化趋势均与结合酚释放量具有相关性。此外,最佳提取条件下的结合酚提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超声辅助酶解技术是提取火龙果皮结合酚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为植物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及其在功能性特膳食品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α-葡萄糖苷酶可水解寡糖的α-1,4糖苷键,抑制其活性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通过酶促动力学和荧光猝灭反应研究了荔枝壳游离酚和结合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荔枝壳游离酚和结合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μg/mL和112μg/mL;游离酚和结合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为混合型抑制,前者对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后者为静-动态联合猝灭,两者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位点数为1。综上所述,荔枝壳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对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葡萄籽提取物脂肪酶抑制活性筛选及抑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葡萄籽中对脂肪酶有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葡萄籽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24h,提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醇浸膏,乙醇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减压浓缩并冷冻干燥得相应提取物.采用猪胰脂肪酶抑制剂活性筛选模型对各组分进行活性筛选.葡萄籽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相提取物对脂肪酶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46.32、0.95、28.54、150.39mg/mL.初步探讨了葡萄籽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机理:抑制剂与酶的活性部位作用,导致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通过实验测定了抑制常数Ki=0.94mg/mL.Dixon图和Lineweaver-Burk图的特征表明,该抑制剂对胰脂肪酶的抑制呈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6.
研究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桐花树叶70%醇提取物经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5个部位。对各部位进行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清除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活性物质含量高、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的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其用α-葡萄糖苷酶进行体外活性抑制作用试验,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酶抑制类型,所得的结果与阿卡波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桐花树叶乙酸乙酯部位和桐花树叶水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均优于阿卡波糖,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0.59μg/m L和60.79μg/m L。桐花树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类型为混合Ⅱ型抑制,对游离酶(E)的抑制常数(Ki)为0.245 mg/m L,对酶-底物络合物(ES)的抑制常数(Kis)为0.023 mg/m L。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考察粗多糖、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分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个批次的红果参果粗多糖多糖含量为27.59%~37.59%;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2%~1.77%,总花色苷为0.90%~1.14%,总多酚含量为13.11%~18.85%。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从中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黄酮、3个有机酸、3个花色苷、3个酚酸、1个氨基酸和1个聚炔类成分。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粗多糖和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的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52、37.43和8.03 μ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616.17 μg/mL)。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果参果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道了红果参果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为红果参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芦丁为标样,香蕉花中黄酮提取量为参考指标,探讨乙醇回流提取香蕉花黄酮工艺,并用α-葡萄糖苷酶对香蕉花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分析,确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用乙醇回流提取香蕉花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h,平均黄酮提取量为26.25mg/mL;α-葡萄糖苷酶对香蕉花乙醇提取物有较强的酶抑制活性,抑制率可达到88.5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类型是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Km=674.074μg/mL。  相似文献   

20.
采用Folin-酚法测定两个采收地(S1和S2)三个采收期(T1、T2和T3)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多酚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多酚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同时,评价了虫草参多酚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介导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86.53~181.40和89.70~193.58 μg GAE/mg;咖啡酸在结合酚中含量较高,且S2采收地高于S1;而迷迭香酸在游离酚中含量较高,且在T1和T3采收期,S2采收地的高于S1,相反在T2采收期,S2采收地的低于S1;虫草参游离酚(25~300 μg/mL)和结合酚(3.125~50 μg/mL)提取物对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双螺旋百分比范围分别为1.81%~55.04%和1.67%~70.83%。相较于游离酚,结合酚提取物表现出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