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侗族女性是侗族服饰的制作和传承者,是侗族传统服饰得以流传的灵魂载体,千百年来,她们的结合民族历史文化、原生态的审美加以技艺创作造就了美丽的侗族女性服饰,谱写了侗族服饰文化的灿烂篇章。对侗族女性主体服饰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侗族女性服饰存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侗族面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洁  冯涛 《四川丝绸》2008,(3):46-48
在贵州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镇江、肇兴及堂安侗寨等地的侗族至今还保留着身着别具一格的侗族服装的传统习俗,侗族服装的独特性更多的是来源于它独特的面料——侗布,本文通过在黔东南地区对侗族服饰的考察与研究资料,对侗族面料——侗布的特点、染色及制作等手工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湖北恩施的芭蕉乡是现今保存完好的侗族村寨,当地侗族人还保留着制作侗族服饰的传统习俗。通过在芭蕉乡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查阅,对恩施侗族服饰的特色工艺与审美艺术进行了分析介绍。重点研究了侗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开发与应用,将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相结合,追求创新与突破,使恩施侗族服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开展以来,侗族织锦研究备受重视。文章通过对近5年侗族织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发现文献数量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历史、活化利用方式和传承发展模式三方面。笔者在归纳概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侗锦现代语言的再生入手,对侗族织锦融入当代设计的道路进行了方法总结,试图探讨以侗族织锦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新出路,以期为侗族织锦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以侗族侗锦艺术图案的特色为研究主题,针对侗锦图案的纹样、色彩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美学分析,结合当前侗族侗锦的发展历史,从侗锦图案风格、基本纹样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侗锦形成的审美成因及侗族文化对侗锦审美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侗族侗锦艺术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张雨 《西部皮革》2021,(9):42-43
侗族服饰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民族没有独立的文字,侗族服饰也就自然地成为记录与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服饰纹样作为其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最直观的面貌表现出了其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主要对侗族服饰的起源、纹样的分类及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西三江侗族的服饰彰显出深刻的文化意蕴,为新时代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提供了有机的范式样本。如今广西三江侗族服饰文化在继续厚植本身文化土壤,同时有力地凸显了传承民族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使命。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与价值,对此,文章从节日盛装、男子盛装、女子盛装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广西三江侗族服饰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的内容再现、审美标志的功能彰显、民族情感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8.
侗族的服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介绍侗族服饰的穿着和搭配特点,来寻找侗族服饰与当代时尚元素的共同特征,展现侗族服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风格,旨在弘扬侗族传统文化,促进侗族服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侗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通过对侗族服饰文化的分析,总结了侗族服饰元素的运用特点和文化特色。寻找侗族服饰与休闲女装中的共同元素,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融入侗族传统服饰中,准确掌握现代服饰特征,站在时尚前沿发扬侗族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0.
"百鸟衣"是侗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服饰,在其制作工艺上采取的是拼布工艺,创造出的纹样魅力十足,这些纹样成为侗族百鸟衣中的重要元素,亦直接反映了侗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与特色的地域特征。本文以侗族百鸟衣服饰为例,围绕其纹样和拼布工艺展开研究,从纹样所含的内涵、构成、色彩及工艺等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为侗族百鸟衣的独特纹样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梁韵 《丝绸》2020,57(2):66-7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少数民族织锦典型代表的壮侗民族织锦,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采用了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及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两者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壮侗民族织锦由于语言相似、地域相连等特点,织锦在图案纹理选用、构图方式组成、织造技艺流程等方面都体现了相互融合发展的特点,但由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在图案用色、纹样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同国家、区域间相似民族文化融合创新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侗锦图案是侗族织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内涵的直接体现。为了使侗锦在现代化人文进程中更好的传承,赋予侗族文化新的生命力。以侗锦作为研究对象,从纹饰艺术、造型艺术、构图艺术、配色艺术等方面分析侗锦图案的艺术特色,并结合现代工艺如纹饰艺术与3D打印技术、造型及构图与激光雕刻技术、色彩艺术与现代蜡染工艺等方面探究侗锦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形式和创新设计方法,为侗族织锦艺术的传承和应用注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进行中国古代妆容研究的三种途径,分别是:文献研究、图像研究和妆容复原,并以宋代“鱼媚子妆容”为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文献研究和图像研究进行妆容复原的全过程。提出研究中国古代妆容最终是为了体会与了解中国传统妆容的审美意向与审美元素,并最终提炼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妆容文化符号与审美特征,从而为当代“中式妆容”的创新设计提供母体滋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水产品的生产量、消费量以及出口量的增长, 鲜活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 因此相应的监测工作愈发重要。广西水产品资源丰富, 出口量大, 但目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研究较少针对整个广西区鲜活水产品的系统监测及深入透彻地分析和评估。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近几年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状况、监测项目靶向性研究现状以及污染物膳食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并总结了目前广西区鲜活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存在的问题, 同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崭新的环境。当前对研究对象的配色方案中,大多是对色彩本身进行研究而鲜有结合人的主观意象,为挖掘意象词与服饰配色之间的隐含关系,建立用户需求意象与服饰色彩构成及占比之间的映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需求意象的多重K-means-ELM侗锦配色方案。首先,通过对侗族织锦色彩样本的提取,运用语意差异法(SD法)获得用户的认知数据源。结合聚类分析对侗族织锦图像进行分类和色彩提取。其次,基于色彩提取结果采用K-means对相似色彩构成的图像进行多重聚类划分得到具有相似色彩构成及占比的图像集合。最后,以侗族织锦色彩样本、色彩比例关系和HSV空间数值等信息与用户意象建立映射关系,采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对多重划分得到的聚类图像样本单独建模,构建用户需求意象的多重K-means-ELM侗锦配色模型进行侗族服饰的配色研究。经过算例分析,将配色模型运用到以“星河”为主题的现代插画设计实际创作中进行验证,得出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所提出的配色方法提高了建模精度、降低了配色难度,从而细化意象—色彩之间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运娟  赵莉  金娟凤  陈东生 《丝绸》2020,57(2):61-65
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金苍绣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传世实物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纺织品设计艺术与工艺角度研究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得出金苍绣在刺绣针法、工艺审美价值、工艺服务对象方面的工艺美学特征,色彩美学特征表现在“尚红贵黄”色彩属性、与闽南文化的精神气质相吻合,纹样具有隐或显的吉祥含义、地域特征明显的美学特征。同时基于“和合”文化哲学理念,探讨其在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所蕴含的“和合文化”内涵,同时提出基于和合文化视角下泉州金苍绣研究在增强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提升闽派服饰创意设计文化底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侗族酸肉、苗族酸肉两种酸肉为原料,采用木瓜、碱性、风味及中性蛋白酶四种蛋白酶进行酶解,测定酶解液短肽得率、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短肽得率(侗族86.01%,苗族82.52%)、羟自由基(侗族87.48%,苗族79.88%)及DPPH自由基(侗族74.63%,苗族87.87%)清除率最高。通过比较分析苗族酸肉较侗族酸肉短肽得率更高,因此选择以蛋白酶种类、加酶量、酶解时间及料液比为自变量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苗族酸肉短肽得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酸肉抗氧化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2600 U/g、酶解时间1 h、料液比1:1.09(m:V)。在此最优条件下酶解获得的抗氧化肽得率为83.35%,是预测值的98.99%,DPPH自由基清除率力为84.01%,是预测值的97.33%,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以碱性蛋白酶酶解的酸肉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营养价值,同时为酸肉抗氧化肽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西汉中叶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事件做出新的阐释,辨明董仲舒对策的时间是在元光元年、独尊儒术的首倡者是田蚡,并分析武帝所崇儒术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傅金泉 《酿酒科技》2005,(3):92-92,94
对中国白酒生产起源的“东汉说”提出了质疑。“东汉说”的论点来自于“西夏时的制酒图”,它将中国白酒生产起源从宋代“西夏说”(1032~1227年)提早到东汉(25~220年),笔者认为中国蒸馏制酒的最早时间应在南宋以后。(丹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幼儿审美心理特点,综述了幼儿服装图案审美偏爱特点,并据此阐述了对家庭审美教育和服装设计者的启示,同时给出了相关研究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