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促进酶法脱胶的产业化应用,分别采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对7个批次大豆原油进行脱胶,测定油脂得率、油脚出率、脱胶油磷含量及酸值,并与传统水化法进行比较,考察大豆原油酶法脱胶的效果。结果表明:酶法脱胶油脂得率显著提升,利用PLA1单酶脱胶和PLC联用PLA1双酶脱胶其油脂得率较水化脱胶分别提升了0.86、1.41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脂得率也有明显提升,平均提升0.55百分点;酶法脱胶可以将大豆油的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甚至可降至5 mg/kg左右;酶法脱胶的油脚出率较水化脱胶明显降低,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降低了0.72百分点和1.22百分点,且双酶脱胶较单酶脱胶油脚出率平均降低了0.49百分点;酶法脱胶的酸值(KOH)较传统水化法均有所升高,单酶脱胶和双酶脱胶分别提升了 0.63 mg/g和0.61 mg/g,双酶脱胶与单酶脱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酶法脱胶显著提高了油脂得率,脱胶油磷含量降至10 mg/kg以下,可以直接与物理精炼工艺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添加量、酶加入量、温度、加水量和时间5个单因素对磷脂酶C(PLC)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主要脱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条件:柠檬酸添加量5.80m L/kg,加酶量12.60 m L/kg,酶解温度42.20℃,在该条件下验证,菜籽毛油磷含量由693 mg/kg降低至7.85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对毛油与脱胶油中甘油酯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脱胶油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甘二酯含量从约2.5%增加到约6.5%,而甘三酯的含量从约93%下降到约89%;而同样采用TLC-FID对水化脱胶磷脂与PLC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检测,分析得知,PLC脱胶磷脂中溶血磷脂含量比水化脱胶磷脂中的高出约50%,酶法脱胶的酶解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磷脂酶C脱胶比常规水化脱胶更有效和彻底,可为油脂精炼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毛油为原料,添加磷脂酶进行酶法脱胶,通过生产实际应用,确定酶法脱胶工艺参数为:磷脂酶A1和磷脂酶C混合酶用量45 mg/kg,pH 5,加水量2%,反应温度52℃,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可降至5 mg/kg,精炼成品油总磷含量可降至1.4 mg/kg,非水化磷脂去除率达到99.3%以上,精炼成品油得率可达97.3%.对比特殊脱胶方法,精炼成品油经济效益提高了74.42元/t.  相似文献   

4.
以4批大豆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PLA1、PLC及3G 3种磷脂酶和传统水化法进行脱胶,后续采用化学精炼法制备一级大豆油,并对一级大豆油质量、总体油脂得率和经济收益等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一级大豆油质量方面,3种磷脂酶脱胶与传统水化脱胶耦联化学精炼技术制备的一级大豆油,在常规理化指标、营养伴随物、风险因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油脂得率方面,上述3种磷脂酶脱胶较传统水化脱胶均有显著性提升,分别可以提升0.85 %、1.20 %、1.28 %;同时,油胶出率及油胶含油均相应减少。在经济收益方面,酶法脱胶耦联化学精炼技术较水化脱胶耦联化学精炼技术经济收益更高,其中采用PLA1酶脱胶经济收益可以增加37.38元/吨,采用PLC脱胶可以增加68.89元/吨,采用3G脱胶可增加76.50元/吨。  相似文献   

5.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酸法脱胶与酶法脱胶工艺参数对其脱胶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柠檬酸辅助脱胶的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添加量3.0 g/kg,脱胶温度70℃=,加水量4.5%,脱胶时间30 min.该条件下磷脂脱除率达93.95%,脱胶油的磷含量为28.91 mg/kg.利用均匀设计法确定了磷脂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胶时间5.5 h,酶添加量0.60 IU/g,脱胶温度57℃,加水量3.7%,pH 4.7.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的磷含量为9.853 6mg/kg.试验证明,采用酶法可有效去除非水化磷脂,达到更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6.
磷脂酶C用于大豆油脱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磷脂酶C对大豆毛油进行实验室模拟脱胶.研究了pH、反应温度、加水量、加酶量、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大豆毛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毛油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h,pH5.0,加水量2%,搅拌速度200 r/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胶大豆油磷含量为17.8 mg/kg,为大豆油酶法脱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磷脂酶对菜籽油脱胶及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并结合生产成本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碱比(V/V)1:4.5,加酶量88 mg/k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磷含量可由原来的406.66 mg/kg降到3.42 mg/kg;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菜籽毛油与脱胶油的甘油酯含量,脱胶油的甘油酯中甘一酯的含量变化不太明显,甘二酯的质量分数从毛油的2.50%增加到6.51%,而甘三酯的质量分数从96.08%降到90.46%。Rancimat法测定氧化稳定性后发现,脱胶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由毛油的5.37 h增加到6.10 h,表明酶法脱胶后的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高于菜籽毛油;同时对水化脱胶磷脂与酶法脱胶磷脂中的溶血磷脂进行对比分析,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0.71%和65.76%,酶法脱胶的酶解率达65.72%。  相似文献   

8.
菜籽油磷脂酶C脱胶与水化脱胶条件优化及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利用二次回归正交实验对菜籽毛油磷脂酶C(PLC)脱胶工艺和常规水化脱胶工艺进行优化,按照国标要求,对两种不同脱胶方式生产的菜籽油的磷脂含量、水分、过氧化值等基本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指标结果进行对比。确定了PLC用于菜籽毛油脱胶的最优工艺参数为p H5.4、酶添加量10μL/kg、酶解温度42℃,经PLC脱胶后菜籽油磷脂含量为7.45mg/kg;水化脱胶最优工艺参数为作用时间4.8h、操作温度86℃、加水量为毛油磷脂含量的3.2倍,经水化脱胶后菜籽油磷脂含量为76.32mg/kg。且酶法脱胶油整体上比水化脱胶油品质更好,酶法脱胶油经常规精炼后可达到国家一级油标准,该研究可为菜籽油酶法脱胶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黄色葡萄球菌磷脂酶C克隆表达及其脱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基因在大肠杆菌(E.coil BL21(DE3))中进行重组表达。通过发酵优化,最终在30℃条件下,利用0.0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10 h,重组酶活达到47.4 U/mL。利用该重组PLC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胶处理,确定了最佳脱胶条件为:50℃、1 200 U/kg油、pH 4.7,反应时间2 h,最终可使大豆毛油中磷含量从266 mg/kg降低至3.5 mg/kg,能够完全满足物理精炼要求。金黄色葡萄球菌磷脂酶C的重组表达及其在大豆毛油的脱胶应用为酶法脱胶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宋二立 《中国油脂》2021,46(4):7-10
利用PLA1脱除大豆毛油中的磷脂,再用硅胶吸附脱除大豆油中的残磷和残皂。以酶法脱胶后含磷量、硅胶吸附脱皂后的含磷量和含皂量为评价指标,研究酶法脱胶及硅胶吸附脱皂对大豆油脱胶脱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油pH 5.5~6、去离子水添加量3%、反应时间6~8 h的脱胶条件下,酶法脱胶效果随PLA1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PLA1添加量分别为50、75、100 mg/kg时,脱胶大豆油中含磷量分别从566.36、538.02、562.76 mg/kg降至44.67、18.99、17.01 mg/kg,再添加油质量0.1%的SORBSIL R92硅胶,大豆油含磷量分别降至41.21、16.35、15.42 mg/kg,含皂量分别从37、23、14 mg/kg降至14、8、5 mg/kg。酶法脱胶后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3个油样的酸值(KOH)平均升高0.63 mg/g,过氧化值平均升高0.007 g/100 g。硅胶吸附脱皂也造成大豆油酸值和过氧化值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化学脱胶相比的优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与纯化学脱胶两种脱胶方法对罗布麻进行了脱胶试验,并利用数学的方法对两种脱胶方法得到的精干麻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比。结果表明,使用生物化学联合脱胶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要好于使用纯化学脱胶所得到的精干麻的综合指标,且前者有用水少、废水易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对微生物一化学联合脱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脱胶工艺中。预处理时利用了高温高压预处理、微生物脱胶时微生物采用混合茵种。通过对脱胶后纤维性质的比较,说明了微生物化学联合脱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保存的苎麻微生物脱胶菌株中筛选出脱胶效果最好的菌株8-1,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做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最佳脱胶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最大的是培养时间,其次是培养温度与菌液量体积比,转速影响最小。该菌株的最佳脱胶条件为:4d、39℃、菌液量体积比1:40、静置培养。该条件下苎麻胶质去除率达到25.94%。对菌株8-1脱胶后的苎麻单纤维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表面观察,结果表明,经微生物脱胶得到的苎麻单纤维强力比经化学脱胶后的单纤维提高43.45%,且纤维表面更光滑,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5.
 由于红麻纤维木质素含量较高,脱胶工艺效果不佳,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其的开发利用。本文通过预氧、碱煮、脱胶后处理(尿素浸泡和机械开松)工艺,运用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对红麻纤维进行脱胶加工,对影响脱胶效果的因子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双氧水用量为10%(o.w.f),NaOH用量为6.5%(o.w.f)、Na2S用量为8%(o.w.f),煮练温度为95℃,煮练时间为140min,尿素浸泡时,质量浓度为3g/L时可达到最佳溶胀效果;机械开松前后,纤维细度(支数)提高了15%、断裂强度仅下降4.7%。经上述工艺可使红麻纤维断裂强度达到3.85 cN/dtex,细度(支数)可达738公支,其可纺性指标以及纤维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为后续纺纱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程芬  张兴群  王云龙  王颖 《纺织学报》2022,43(12):82-87
为提高罗布麻微生物脱胶效率,采用透明圈法、DNS比色法以及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野生麻生长区土壤中筛选优势脱胶菌株,并设计正交试验将所筛优势菌株用于优化新疆罗布麻微生物脱胶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筛7株菌具有较高果胶酶活、木聚糖酶活,低纤维素酶活,适用于罗布麻微生物脱胶的实际应用;7菌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此外还有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泛菌属;在脱胶液pH值为7,浴比为1∶40,摇床转速为90 r/min的最优脱胶工艺参数下,最佳脱胶方式为7菌系复合脱胶,脱胶时残胶率可降至30.45%,脱胶效果改善,同时菌株之间形成稳定的脱胶菌群,脱胶时菌种之间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会影响菌群的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果胶酶在大麻纤维脱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麻纤维采用化学脱胶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大麻纤维果胶酶脱胶的新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果胶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即作用时间2 h,果胶酶用量5 g/L,pH值4.5,温度50 ℃;后处理氢氧化钠用量0.6%(对整理液质量).生物酶对大麻进行脱胶处理,其作用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生产中容易掌握脱胶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出麻率,且耗水少、污染轻.  相似文献   

18.
树莓籽油脱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佰清  蔡莹 《食品与机械》2012,28(3):220-222
为降低树莓籽油中磷脂含量,采用酸法脱胶的方法对树莓籽毛油进行脱胶试验,并考察工艺参数变化对树莓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加入量、操作温度的增加,树莓籽油中磷脂的含量逐渐下降;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加入量为油重的0.11%,操作温度71℃,加水量为油重的3%,该条件下油脂中磷脂含量的实际值为0.000 92%,达到GB/T 1532———2008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地产大豆成熟度低,非水化磷脂含量高,脱胶困难.在实践中针对非水化磷脂含量高的大豆油进行水化脱胶、酸法脱胶和特殊脱胶,脱胶效果不很理想.但对其进行酶法脱胶可以有效地去除大豆油中的非水化磷脂,可以达到很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麻纤维采用化学脱胶会对纤维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大麻纤维果胶酶脱胶的新方法。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果胶酶脱胶的最佳工艺,即作用时间2h,果胶酶浓度5g/L,pH值4.5,温度50℃;后处理氢氧化钠浓度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