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主要原料,复配少量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高效皮革脱脂剂PGEO.对比测试了PGEO与两款商用进口脱脂剂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乳化能力等性能.将三者在相同条件下应用于猪皮和半蓝湿革的脱脂试验,同时对脱脂试验前后的半蓝湿革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经过PGEO脱脂后的蓝湿革内油脂去除明显,纤维松散,蓝湿革脱脂率为88.85%,猪皮中脱脂率为72.59%,达到或超过进口商业脱脂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我厂生产的碱性脂肪酶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能加速脂肪酸甘油脂水解的高效生物催化剂。将它作为制革工业的一种新型脱脂剂,可以取得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一、碱性脂肪酶脱脂的成革质量脱脂不好,势必影响一系列后继工序的正常进行。并可能造成剖层不匀、染色色花、革身软硬不一乃至涂饰不牢等后患。我们通过小试,把握了碱性脂肪酶对动物油脂的较强的分解能力,首先应用于含油脂量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谈谈笔者通过探讨、对比试验,解决了剖蓝皮工艺线生产的湖绿革夹生及油污问题。转交大生产两个月以来一直保持正常、稳定,效果显著。一、主要技术措施 1.多步脱脂:盐皮投产时再次进行机械去肉,进一步清除皮下组织层脂肪,同时,挤压清除脂肪锥内油脂。去肉机常温水去肉既利于除尽皮面油糜,又能预润湿生皮纤维,利于后工序操作;纯碱加脱脂剂转鼓脱脂;软化后再次脱脂剂脱脂。 2.适当软化、净面:软化前脱碱:硫酸铵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皮内油脂成分随着存放条件和制革工序发生的变化及各工序中乳化脱脂效果。结果表明,随原料皮存放条件的变化和制革工序的进行,皮内油脂物中脂肪酸含量升高,特别是脱灰、软化工序,脂肪酸产生量显著增加;浸灰后的各工序中,有较多钙皂产生,铬鞣中有铬皂形成;在软化和浸酸工序中,常规脱脂剂对脂肪酸和钙皂的脱除效果较差。因此,在不同的制革工序中应针对不同油脂成分选用适合的脱脂剂和脱脂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存放时间和准备工段工序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四个系列不同结构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性能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原皮中油脂的酸值随原皮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制革工序的进行有较大的增加;乳化不同酸值的油脂的最适表面活性剂的HLB值随油脂的酸值的增加而增大;iso-C13、iso-C10、AEO和O系列表面活性剂对不同酸值油脂的乳化性能表现出同样的规律,随着油脂酸值的增加,需要更高EO数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低EO数的表面活性剂更适合酸值低的油脂的脱脂,高EO数的表面活性剂则更适合高酸值的油脂的脱脂;在不同工序的脱脂中需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制革废弃物制备了一种新型皮革脱脂剂,通过表面活性的表征、稳定性检测、红外检测、猪皮脱脂和仿脱脂实验,表明该脱脂剂具有优良的脱脂效果:复配后脱脂效率达56%,脱脂效果与国内商业化脱脂剂相当;其起泡性能优越,泡沫高度基本都在18cm左右;乳化力较好,乳化相的比例在10%左右。这种脱脂剂原料来源丰富,经济,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猪皮为我国制革业的主要原料皮,要制得优质皮革,脱脂是湿加工的关键工序。脱脂不良将影响到后继工序的进行,会导致鞣制不良,成品革板硬,不够柔软以及染色不匀并产生色花等缺陷。为使猪皮脱脂达到要求。重庆日化公司与重庆制革总厂合作,共同研制了 P 型猪皮专用脱脂剂,并就脱脂工艺及材料进行了探讨、研究。二、脱脂原理及脂脱剂组分选定油脂不溶于水,但据表面张力理论,若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表面张力值相等或相近,则此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接触时,其  相似文献   

8.
SG-II碱性脂肪酶在绵羊皮脱脂工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SG—Ⅱ碱性脂肪酶用于绵羊毛皮的脱脂工序,对脱脂前、后的皮样进行油脂含量的测定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结果表明单独酶法脱脂时可以脱去毛皮中12%左右的油脂,脱脂率为50%左右,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8℃、pH值9.0—9.5,脱脂时间90min,酶用量(10000u/g)0.5%—1.0%;分步脱脂有利于油脂的脱去。与脱脂剂协同脱脂时,当脱脂剂用量在1%时,可以改善SG—Ⅱ碱性脂肪酶的脱脂效果。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经SG—Ⅱ碱性脂肪酶脱脂后的绵羊皮板中,绝大部分辩游离脂肪细胞已经被除去,而乳头层中发达的脂腺虽然已经被破坏,但很多从脂腺中释放出的脂肪细胞未能有效的脱去,而分散在整个乳头层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脂肪酶分别对猪皮、牛皮、山羊皮和绵羊皮等原皮及其脱灰裸皮进行脱脂,处理条件为pH值9.5,温度35~38℃,脂肪酶用量100 U/g皮,时间2 h,通过测定脱脂前后皮内的油脂含量计算得到的脱脂率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研究了脂肪酶对不同种类皮的脱脂效果。结果表明,脂肪酶对不同组织结构和不同油脂含量的动物原料皮的脱脂效果有较大差异。猪皮毛孔贯穿于整个真皮层,有利于脂肪酶的渗透和作用,脂肪酶脱脂效果良好,脱脂率可达67%。脱毛浸灰脱灰后的裸皮组织结构松散,脂肪暴露,有利于脂肪酶的脱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绵羊皮两步法脱脂工艺的优化。通过对脱脂前后皮样油脂含量检测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等的分析,得到第一步脱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脂肪酶浓度15 u/mL,温度43℃,pH 10.0,时间120 min,采用此工艺,脱脂率达32%左右;第二步脱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脂剂FG-B浓度4 g/L,温度43℃,pH10.0,时间120 min,采用此工艺,累计脱脂率达到58.9%。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碱性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腺中的脂肪,使绵羊皮乳头层产生一些空腔和腺体管道,有利于进一步脱脂,减少脱脂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述国内外皮革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及制革工艺的前提下,介绍了近年来脱脂剂的市场概况,并根据脱脂工艺对脱脂剂进行了分类,详述了各类脱脂剂的特点及发展。对乳化脱脂剂脱脂过程中润湿、乳化以及增溶作用进行介绍,并简要阐述了乳化脱脂剂的脱脂机理。最后总结及展望未来皮革脱脂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浸酸铬鞣剂在复鞣中应用的可行性,将不浸酸铬鞣剂在填充前和填充后应用于皮革复鞣工序,对所得革坯和复鞣废液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蓝湿革先经填充再进行铬复鞣,所得革坯增厚率大,物理力学性能好,皮革中Cr2O3含量、油脂含量高,废液中Cr2O3含量、COD含量低;而蓝湿革先经铬复鞣再进行填充则与之相反。与使用常规铬鞣剂相比,使用不浸酸铬鞣剂进行复鞣操作,尤其是先填充再铬复鞣,可明显提高革坯的增厚率、物理机械强度、皮革中Cr2O3含量和油脂含量,并可降低复鞣、加脂废液中Cr2O3含量、COD含量。总之,不浸酸铬鞣剂这种新型鞣剂可以用于皮革复鞣。  相似文献   

13.
天然油脂(动物油与植物油)是皮革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加油剂中的油成份。用天然的油和脂进行皮革加油,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天然油脂在某些酶、酸和碱的作用下,容易分解释出脂肪酸,而在革面上形成脂斑;②油脂随储存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被氧化变质,在革面上形成树脂状物质;③天然油脂的成本较  相似文献   

14.
以异构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主要活性成分,配以少量其它类型表面活性剂,并添加绿色醇醚类有机溶剂和适量助剂,可制得一种新型皮革脱脂剂OE。通过分析脱脂剂的主要技术指标发现,OE产品的活性物含量与固含量2个指标有一定差异,符合国外公司高端脱脂剂产品的组成特征;分析测试证明OE起泡性弱,对羊油的乳化力强;通过绵羊皮脱脂对比应用试验证实,OE的脱脂率可达57.32%(按3%用量计),脱脂效果优于国内常用脱脂剂,毛被干净,光泽几乎不受影响,也无明显油腻感,脱脂综合效果几乎完全可以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是一种理想的多脂皮脱脂剂。  相似文献   

15.
制革时,有时在修饰过程中或在修饰后、最常在革贮藏一些时期后,在粒面上(较少在肉面上)出现色花——油脂、盐、颜料、霉等的色花。这种缺陷是难于改善的,并要大大降低成革  相似文献   

16.
兽皮脱脂是制革的一个重要工序。此操作应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不可避免地引起环保的问题。需要开发一个对生态友好的脱脂剂及方法。为更好地了解这一过程需要研究它的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只有在获得这些原理的知识后.才有可能开发新的,对生态友好的脱脂剂。迄今为止.还未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水基脱脂的物理化学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科隆”大学协作,我们明确了脱脂是分二步进行的。第一步,在正确的条件下.溶解革内油脂形成“纳米”相.第二步.纳米相转变为粗乳液.将油脂转移至皮外。这一知识引导我们开发一种新的脱脂剂.及一个对生态友好的脱脂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将牛骨制备成骨泥为试验材料,对提取牛骨胶原多肽的前处理脱脂脱钙条件进行研究。比较石油醚、无水乙醇、正己烷3种脱脂剂的脱脂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脱钙条件。结果表明:脱脂工艺最佳条件为无水乙醇作为骨泥脱脂剂,骨泥与无水乙醇料液比1:20(g/mL)、150r/min振荡浸泡脱脂24h,骨泥脱脂率可达97.46%。骨泥柠檬酸脱钙工艺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浓度0.43mol/L、脱钙时间16h、料液比1:21(g/mL),脱钙率可达96.53%。  相似文献   

18.
30 猪绒面服装革工艺 猪绒面服装革磨革方法分为两种:即磨削匀后蓝湿革(湿磨)和磨复鞣后干革坯(干磨).理论上后者对绒头的均匀度更好些,但生产中多采用湿磨法.在生产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30.1 脱脂  相似文献   

19.
多脂改良种绵羊板皮,有的部位油脂含量多达40%以上,而且在皮的网状层中有大量油脂存在,形成夹油,造成加工上的困难,皮内层油脂很难脱尽,不仅影响后工序的处理,还使染色不匀,成品出现油花和油斑。有时虽然开始不甚明显,但经一定时间的储存后(尤其是冬季),油花、油斑就会大量出现。更为严重的是网状层中成块成批的形成夹油状态,采用表面脱脂剂无法去除这部分油脂,只能通过剖层片去下层网状纤维,使油脂暴露再用脱脂剂脱脂,但是这样一来使皮张的牢度因失去部分纤维而大为降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脂肪醇、POCl_3和二元醇为原料制备了16-m-16系列(m=2,4,6,10)十六醇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将其应用于绵羊蓝湿革的加脂工序,以加脂坯革纤维的接触角、吸水率、机械强度等为考察指标,与十六醇磷酸单酯(P-16)进行对比,探讨了系列产物加脂特性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系列产物的表面张力都较低,乳化力基本一致,随着联结链的增长,加脂坯革纤维的防水性逐步降低,物理机械强度逐渐递增,均优于P-16加脂后的坯革;系列产物加脂后的坯革的透气性、透水汽性、柔软度等方面与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系列产物基本接近,也均优于P-16加脂后的坯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