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江苏省2014年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品质现状,抽取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县的1 112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依据《稻谷》(GB 1350—2009)国家标准要求对新收获稻谷的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谷外糙米6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根据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对全省优质品种稻谷的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 调查了2014 年江苏省13市63县(市、区)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并与近5年粳稻的质量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收获粳稻全省三等以上稻谷占比为94.8%,出糙率平均值为80.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4.4%,不完善粒平均值为4.1%,谷外糙米平均值为1.4%。达到《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三等要求的样品有33份,占样品总数的11.4%。2014年全省新收获粳稻总体质量略差于2013年,其中南通、泰州等苏中地区粳稻质量较好。受天气影响优质稻谷品种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优质品种是苏州和宿迁地区南粳系列。  相似文献   

2.
采用GB 1350-2009《稻谷》和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标准规定的方法,对2013年广东省16个地市种植的130份晚稻样品进行了质量和品质指标的系统测定。测报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省晚稻整体质量和品质均较好,其中晚稻中等以上的占97%,优质三等以上的达标率为55.4%。影响我省种植晚稻未能达国家优质三等以上的主要因素有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垩白粒率、垩白度和不完善粒等。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家稻谷标准GB 1350-1999和优质稻谷标准GB/T 17891-1999规定的方法,对广东省13个区域2007年种植的早晚造籼稻谷样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的系统测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晚造籼稻谷的质量和品质优于早造;不同地区种植的同品种稻谷,其质量和品质差异明显,据研究,珠江三角洲优质籼稻谷的比例较高,粤西、粤北地区优质籼稻谷的比例较低;最后研究得出垩白度、不完善粒和直链淀粉等指标是影响稻谷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2011年江苏省小麦质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2011年小麦生长期间干旱少雨,病虫害较少,容重高,不完善粒含量较低,质量明显好于上年。1小麦质量调查情况全省13个市中有8个市共采集小麦质量调查样品477份,用于常规质量指标的检测。从检测情况看,小麦平均容重774g/L(上年760g/L),水分13.4%,杂质1.0%,不完善粒3.7%(上年7.5%),其中生芽粒0.4%(上年3.4%),赤霉病粒0.1%(上年2.0%),  相似文献   

5.
采用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2007~2009年种植的中晚籼稻谷样品进行质量指标和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粒型等指标是影响中晚籼稻谷未能达到优质稻谷标准的主要因素;不同年份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的差异对不完善粒率的影响可能略大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水质、栽培管理水平等的影响,而直链淀粉、粒型、垩白粒率则相反;同种中晚籼稻谷不同地区种植,质量和品质差异明显,龙岩地区优质中晚籼稻谷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4年新收获小麦的质量现状。方法 抽取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县的917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 依据GB 1351-2008《小麦》对新收获小麦的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和色泽气味五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按照GB/T 5498-2013、GB/T 5497-1985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小麦的容重、水分进行了测定, 依据GB/T 5494-2008、GB/T 5492-2008的检验方法对小麦的杂质、不完善粒和色泽、气味进行了检验、鉴定。结果 调查了2014年江苏省13市62县(市、区)新收获小麦的质量, 并与近五年小麦的质量状况进行比较。2014年江苏省中等以上小麦占全省96.3%; 容重平均值为771 g/L, 比前两年增加了近10 g/L; 水分平均值为12.5%, 为近五年最低; 杂质含量0.9%, 近五年来变化不大; 不完善粒平均值为5.0%, 为近三年最低, 所有样品的色泽和气味是正常的。结论 2014年江苏省小麦总体质量好于往年, 其中徐州、宿迁地区小麦整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GB5494》标准对稻谷脱壳后糙米中不完善粒检验结果计算。通过对稻谷与非假果类粮食的组成不同;稻谷与非假果类粮食检验方式有所不同;净稻谷糙米率与其中不完善粒稻谷糙米率不同;不完善粒稻谷中每个单项糙米率不同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了关于完善《GB5494》中稻谷不完善粒检验方法和结果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玉米质量和生产情况,科学引导农民做好玉米生产,按照玉米质量调查工作流程,在延边地区采集玉米样品153份,21个品种,涉及检验项目14项,共计获得质量检测数据2 142个,对测定结果分析显示,2017年玉米质量整体与2016年相当,平均体积质量略高于2016年,三等以上比例与2016年持平,水分指标略高于2016年,2017年玉米生霉粒比2016年增加,不完善粒含量略高于2016年,并总结了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苏省2021年新收获小麦质量情况,指导粮食收购工作,省粮油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各市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在全省13个市、72个县区、1400多个村组扦取小麦质量调查样品1406份,依据GB 1351—2008《小麦》等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对新收获的小麦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千粒重平均值为42.5 g,容重平均值为784.6 g/L,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5.2%,其中占比较多的是赤霉病粒,平均值为1.3%。与2020年小麦质量情况相比,江苏省2021年小麦质量总体状况较2020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全省稻谷总体质量和品质情况,统计了辽宁省各地区稻谷种植面积及产量情况;分析了2017年全省稻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数据;对比了近三年质量情况;并针对此项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主产区沈阳市和盘锦市稻谷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3.8%;2017年稻谷总体质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一等比例为49.2%,比前两年分别高出6.5%和15.6%,出糙率、整精米率低于2016年,不完善粒升高0.46%;垩白度、直链淀粉和不完善粒是优质稻谷的限制指标。在气候方面,全省没有受到大的自然灾害影响,稻谷质量总体与去年持平,营口、辽阳、铁岭局部地区受气象影响,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是一项直接服务于粮食收购、服务于"三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主要介绍了2013年江苏省新收获粳稻的质量和品质调查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新收获粳稻平均出糙率为81.5%,较2012年提高0.3%,整精米率为67.6%,提高2.9%,不完善粒为3.1%,有所下降,总体质量状况好于2012年,苏北好于苏南;优质品种的达标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小麦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提供河北省小麦质量信息,对合理利用当地小麦资源提供技术依据,对2010年至2019年河北省小麦主产区的新收获小麦进行容重、千粒重、不完善粒含量、生芽粒含量、水分、硬度指数、降落数值、湿面筋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品质质量指标的分析,从各检测指标的年度变化、各市检测指标平均值比较和检测指标优选比较三个方面分析河北省近十年小麦的质量情况。结果表明:除2013年、2018年外均为正常年景。2013年的小麦质量是十年之中最差的,小麦的容重、千粒重、降落数值均处于十年中的最低值,不完善粒含量及生芽粒含量、水分则处于十年中的最高值。在近十年的数据中,辛集市的小麦在高容重、高千粒重、低不完善粒含量、高硬度指数方面上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外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的小麦在高容重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不完善粒是反映原粮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实践操作中,对于不完善粒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为了方便实践操作,对稻谷、小麦不完善粒项目检验操作细则进行了探讨,提高了基层检验员的检验效率,减少了粮食收购进程中的质量争议,保证了出入库的粮食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国家公益性行业(粮食)科研课题"中国南方地区规模化农户粮食储藏技术及装备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湖南两个粮食烘干中心示范点进行了两种供热方式、四个烘干温度对早、中、晚稻烘干试验。对烘干处理前、后稻谷质量品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研究两种供热方式、四个烘干温度对稻谷质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烘干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对稻谷出糙率影响极小。水蒸气供热方式在烘干温度不高于65℃时,对稻谷的整精米率、裂纹粒率、黄粒米含量没有影响,热空气供热方式在烘干温度不高于60℃时,对稻谷的整精米率、裂纹粒率、黄粒米含量没有影响。高于此温度有影响,且随着烘干温度升高影响增大,在相同烘干温度条件下,热空气供热方式比水蒸气供热方式影响更大。对稻谷的脂肪酸值影响较小,但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稻谷脂肪酸值有缓慢增加趋势,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对稻谷脂肪酸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值的大小及变化是反映粮食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稻谷、玉米适不适宜继续储存,主要由该项指标来判断。脂肪酸值既受粮食保管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也受样品在检测过程中操作及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文章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国家对《稻谷》《大豆》《小麦》《玉米》质量标准,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类型及互混检验》等检验标准的最新修订,以及不同检验标准中的试样用量要求,提出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编制的原粮质量检验原始记录存在全项目检测书写问题,提出问题修改建议,并编制出新的原粮质量检验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7.
王晓丽  李伟 《粮油加工》2006,(11):27-28
破损粒顾名思义.就是指粮食的籽粒受到破坏或损伤而不完整的颗粒,它是粮食不完善粒(包括破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未熟粒、热损伤粒等,表1为小麦、玉米、稻谷3种粮食国家标准中不完善粒所包括的具体项目及对应定义表)当中的一个项目。对于玉米来说,国家标准上明确规定其破损粒的定义为籽粒破损达到本颗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的颗粒,对于小麦来说,国家标准上明确规定其破损粒的定义为籽粒被压扁、破坏而伤及到胚或胚乳的颗粒。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亚太地区部分经济体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玉米质量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和部分重要安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得出,各经济体玉米标准对质量要求的方向是相同的,设置的质量指标大同小异,主要是以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等指标进行质量分级,按玉米种皮颜色进行分类;在术语定义、检测仪器、检验方法、感官检验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相同样品使用不同经济体的标准检测和判定时,质量等级和结果判定会存在差异;重要安全指标如真菌毒素、外来种子等差异较大,尤其是国际公认的外来有害种子。建议启动亚太地区玉米容重、杂质、不完善粒、水分等重要指标测定方法的研究,统一相关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制作感官检测指标的可视化参照系统;开展多层面检测技术人员研讨和交流,收集玉米样品检测数据,进一步分析不同经济体玉米标准的实际差异;增加国际同行沟通与协调,推动区域玉米质量标准协同一致,形成统一或相似贸易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效率,实现区域玉米贸易便利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对2007年收购环节的1000份小麦样品、748份玉米样品、52份稻谷样品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重金属污染物(砷、汞、铅、镉)以及农药残留(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三唑酮)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麦样品合格率为96%,玉米样品合格率为85%,稻谷样品合格率为84.6%.不合格样品产生的原因主要受土壤条件和收获、晾晒期间的气候影响较大,建议应加强原粮卫生安全状况的监管,从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等各个环节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有毒有害食品流入终端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12月4日发布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09.9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根据公告,2014年全国谷物总产量55726.9万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