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麻疯树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麻疯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44.5℃,CO2流速30 L/h,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原料质量的40%,在此条件下,麻疯树籽油提取率可达93.13%。将超临界CO2萃取的麻疯树籽油与螺旋压榨法提取的麻疯树籽油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麻疯树籽油品质优于螺旋压榨法。  相似文献   

2.
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榨法提取了麻疯树籽油,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麻疯树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检测了麻疯树籽油甲酯的理化性质,并将其与石化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检测了16项质量指标。结果显示,麻疯树籽出油率为39.8%,其脂肪酸主要成分是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含油酸46.833%,亚油酸为28.500%,棕榈酸为19.767%,合计为95.1%。麻疯树籽油甲酯密度为0.885g/cm3,十六烷值为44.81,与柴油混配后,大部分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溶剂萃取脱酸前后麻疯树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实验方法对脱酸后麻疯籽油中析出白色结晶物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该现象是因麻疯树籽油在溶剂中萃取脱酸时,处于分散状态各种脂肪酸在较低温度下(约为5-8℃左右)处于固体脂肪酸和液体脂肪酸熔点之间,固体脂肪酸凝固点高,呈晶体,液体脂肪酸凝固点低,呈液态,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所致。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萃取脱酸后白色结晶物和液体麻疯籽油脂肪酸组成,有助于麻疯籽油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麻疯树籽饼粕饲用品质改良及深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疯树籽饼粕是一种潜在的优质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含有毒性成分和抗营养因子,不利于动物对麻疯树籽饼粕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限制了它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就近年来有关麻疯树籽饼粕营养价值、毒性及抗营养因子、饲用品质改进和深加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今后,应进一步探索有效的麻疯树籽饼粕脱毒工艺,加强麻疯树籽蛋白的改性研究,制备功能蛋白,扩大其应用领域,并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油脂加工过程对麻疯籽油品质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浸出和压榨2种制油方法对麻疯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研究了浸出麻疯籽油在精炼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2种制油方法制备的麻疯籽油在理化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脂肪酸组成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备的麻疯籽油具有较高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以及磷脂含量;麻疯籽油中的主要甘三酯为LOO(17.86%),LLO(16.02%),POL(14.06%),POO(7.14%),LLP(6.58%),OOO(6.44%),St OL(6.38%);此外,精炼对麻疯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精炼后麻疯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试验以精炼麻疯树籽油为原料,磷酸作催化剂,考察了甲酯化反应条件如醇油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麻疯树籽油甲酯得率的影响。反应产物经水洗、脱水并过滤后,即得脂肪酸甲酯。对比浓硫酸的催化效果分析出磷酸作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利用转极性溶剂提取油脂可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分离能耗。建立了转极性溶剂N,N-二甲基环己胺(DMCHA)在提取的麻疯树籽油中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安捷伦GC7890A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DB-5HT毛细管柱,DMCHA与麻疯树籽油能实现良好分离,分析时间为14.3 min。DMCHA在0.4~2.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性系数为0.993,精密度实验中相对标准偏差为3.87%,加标回收率在99.18%~104.02%之间。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测定DMCHA提取的麻疯树籽油中溶剂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麻疯树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道酶法提取麻疯树籽油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影响麻疯树籽出油率关键因素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具有较好酶解能力,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2.1%、酶解温度43℃、料液比1∶5(g/mL)、酶解时间3 h,麻疯树籽油得率可达80.71%,较无酶条件下得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9.
以探索生物柴油制备中预酯化的绿色技术为目的,研究了杂多酸H3PW12O40催化预酯化高酸值麻疯树籽油。以单因素实验考察了酯化反应中各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得到H3PW12O40催化预酯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 h,醇油物质的量比9∶1,催化剂H3PW12O40用量1%。在最佳条件下,麻疯树籽油的酯化率为96.1%,酸值(KOH)降至0.61 mg/g。提出了高酸值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中杂多酸催化预酯化的工艺路线,分析显示工艺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固体酸催化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型固体酸SO4^2-/TiO2-SiO2替代传统的液体酸、碱催化剂,催化较高酸值麻疯树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搅拌速度、固体酸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助溶剂等因素对产物中甲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剂对麻疯树籽油酯交换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产物与催化剂易于分离。在反应温度110℃,醇油摩尔比12:1,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4%。搅拌速度600r/min,助溶剂正己烷与甲醇体积比1:2条件下,反应3h产物中麻疯树籽油甲酯含量达到96.8%。反应10次甲酯含量维持在95%。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茶油掺入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掺伪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大豆油和菜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可作为鉴别山茶油中掺伪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特征脂肪酸;回归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2)较高(> 0. 99),可分别检出掺伪量4%的大豆油和菜籽油,掺伪量8%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回收率在96. 56%~112. 8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为掺伪山茶油纯度鉴别及调和山茶油配比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21个种质文冠果种子和种仁含油量,利用GC-MS/MS检测分析索氏法提取的种子油和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在35%以上的种质有09-12(37.18%)和09-09(35.36%),种仁含油量在65%以上的种质有赤峰巴林右旗(65.78%)和09-09(65.74%);种子油和种仁油中均检测出10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花生五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索氏法提取的种仁油脂肪酸中神经酸含量高于3%的种质有7个,最高的为12-09(3.77%)。这不仅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文冠果油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省沽油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二氯甲烷提取省沽油种子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对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共检出20种),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0%(野生)和57.60%(种植),亚麻酸含量为8.86%(野生)和10.12%(种植), 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2%(野生)和80.31%(种植).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种植的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的高10.09%.  相似文献   

14.
程明焱 《中国油脂》2022,47(2):114-117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的高;油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10%,比橄榄油的低;油茶籽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另外,指出了现行油茶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油茶籽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翅果油树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翅果油树种子油,其出油率为32.50%。翅果油树种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分析和鉴定其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翅果油树种子油中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占8.70%,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占91.30%,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并检测出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12-甲基-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表明翅果油树种子油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6.
以百香果果籽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以百香果果籽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料液比1:16 g/mL,超声温度35 oC,超声时间39.3 min,该条件下百香果果籽油得率为24.7%。百香果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69.6%)、油酸(17.1%)、棕榈酸(9.8%)和硬脂酸(2.2%)组成。参照食用调和油标准(Q/BAAK0012S),配制了百香果果籽食用调和油,配方为:大豆油56.5%、菜子油20.90%、百香果果籽油10.0%、玉米油3.0%、葵花籽油3.0%、花生油6.0%、芝麻油0.6%。该调和油含13.89%饱和脂肪酸、33.8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50.6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73% 、45.90%、1.62%。  相似文献   

17.
分析9个不同品种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差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红麻籽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和鉴定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率在19.63%~22.06%之间;红麻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软脂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亚油酸甲酯(Z,Z)含量在31.98%~38.91%,油酸甲酯(E)含量在31.30%~36.93%,软脂酸甲酯含量在19.81%~23.02%,硬脂酸甲酯含量在3.32%~4.22%。因此,红麻籽油是一种典型的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微波-超声协同提取法(MUAE)、超声辅助法(UAE)和溶剂提取法(SE)提取紫云英籽油,通过测定紫云英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氧化稳定性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溶剂提取法的籽油出油率最高,为32.01%。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的颜色、密度、折光率、苯并(α)芘差异不明显,但酸值、过氧化值和碘值存在差异,其中溶剂提取法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高,超声辅助法的碘值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对脂肪酸组分含量有影响,其中溶剂提取法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超声辅助法的亚麻酸含量最高。3种方法提取的籽油氧化均遵循一级化学反应,溶剂提取法的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超声辅助法的氧化稳定性最差。综合评定紫云英籽油油品及其脂肪酸成分,用超声辅助法提取并低温储存油品较好。  相似文献   

19.
低沸点溶剂萃取植物营养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沸点溶剂萃取技术 ,对 3种植物油进行提取和精炼试验 ,获得高质量的精制油。结果表明 :紫苏籽精制油中含α 亚麻酸 5 5 % ,油酸 2 0 % ,亚油酸 1 2 % ,是富含α 亚麻酸的油品之一 ;紫草籽精制油中含γ 亚麻酸 1 3 5 % ,α 亚麻酸 3 1 % ,油酸 1 2 % ,亚油酸 2 1 6%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γ 亚麻酸含量最高的油品之一 ;碱蓬籽精制油中含亚油酸 70 % ,油酸 1 1 % ,α 亚麻酸 6% ,说明碱蓬籽油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迷迭香提取物能否替代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成为紫苏籽油的天然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迷迭香提取物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市面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作为对照,测定氧化作用后油样过氧化值及酸价,对比它们在紫苏籽油中的抗氧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紫苏籽油样中鼠尾草酸含量,研究鼠尾草酸含量与紫苏籽油的抗氧化作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迷迭香提取物在紫苏籽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选择0.08%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在紫苏籽油抗氧化保护的最佳添加量;相比于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2-叔丁基对苯二酚,迷迭香提取物为仅次于2-叔丁基对苯二酚的紫苏籽油中最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确定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有效成分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