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本文基于脑电波信号分析的老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色彩与光环境研究,分析不同室内视觉条件下对脑电波信号的影响规律。通过情绪识别系统阐明色彩与光环境等视觉刺激与老年人情绪变化关系,构建老年公寓室内不同色彩与光环境变化条件下"室内色彩和光环境动态调节-脑电波信号状态特征"的映射关系模型。通过样本内及外预测验证及多重优化,最终形成具有高普适性的老年公寓室内色彩与光环境定量评价体系,为老年公寓室内视觉环境提升优化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Ecotect设计软件对某住宅建筑的室内光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计算自然采光系数定量分析了该建筑采用侧窗采光、采光井等被动式采光设计后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结果表明,各功能空间的自然采光系数均能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1、引言 在室内设计中,人工光环境不仅要满足功能照明,而且要创造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光的强弱、光的颜色以及光的投影方式可明显地影响空间感染力。室内人工光环境亮度的变化可以使空间变得有实有虚,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光的冷暖、颜色、投影可以烘托室内的氛围、暗示人的心理、营造室内的气氛。因此,人工光环境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室内人工光环境设计在于设计师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在遵循现代科学技术法则和美学原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空调系统采用传统一次回风处理技术在热湿处理过程中存在冷热抵消、再热能耗高等问题,以贵定卷烟厂联合工房为对象,采用DeST建筑热环境设计模拟软件对全年冷热负荷进行模拟分析,以夏季负荷为重点,将其划分为室内负荷、新风负荷和再热负荷,设计了一种采用双温冷水机组的新风独立处理系统。其中,高温冷水机组提供高温冷冻水(16~20℃)用于室内回风降温;常规冷水机组提供低温冷冻水(7℃左右)用于独立新风的降温除湿,利用新风处理室内湿负荷,实现室内温湿分控。将一次回风系统与新风独立系统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①与一次回风系统相比,新风独立系统可减少再热等效冷负荷1 449 kW,降低再热负荷27.6%;②与常规冷水机组相比,采用双温冷水机组夏季能耗由108.6万kW·h降低到68万kW·h,节能率达37.3%。该技术可为卷烟厂实现节能减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真实尺度的家具专卖店场景,使用一系列语意差别量表对特定光环境下不同色彩、材质家具的空间视觉偏好度进行主观评价实验后,就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家具面材特征、光环境与所处空间观感的相关性。针对不同表面特征的沙发,笔者对家具专卖店光环境设计提出优化的照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卷烟厂空调系统提高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实验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卷烟厂室内温湿度控制精度较高、车间内湿负荷小、热湿比大的特点以及传统空调系统通常采用恒定7℃冷冻水温度的做法,对贵阳卷烟厂空调系统夏季工况进行了实验测试。将冷冻水设定温度从7℃逐步提高到12℃,室内实测温湿度均满足要求,验证了提高冷冻水供水温度的可行性及负荷率相同情况下提高冷冻水供水温度可提高冷机的COP(能效比)。结合冷机的部分负荷性能特性,对多台冷机进行了优化运行,有效提高了节能效果。当冷冻水供水温度提高到12℃并实现冷机优化运行后,制冷站可节能28%,空调系统节能率可达到36%。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的热湿环境主要受温室外环境、周期性太阳辐射、土壤性质、温室围护结构的影响而呈现非稳态变化,并且涉及温室作物复杂的物理和生理过程。在总结目前国内现有日光温室热湿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四方面探讨了日光温室热湿环境的研究内容,并指出了我国日光温室热湿环境研究现存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于寒冷地区的人民来说,防寒鞋的热湿舒适性十分重要。文章通过检索知网、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中鞋靴热湿舒适性及热湿耦合作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围绕鞋靴热湿耦合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故重点对寒冷环境下防寒鞋的热湿交互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防寒鞋的热湿舒适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入探究了热湿耦合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近年来多孔织物的热湿耦合研究进展,包括织物性能对热湿耦合的影响,不同物理现象下的热湿耦合研究两方面内容。总结了常见的热湿耦合数值模拟的四种途径:以Luikov传热传质耦合方程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容积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基于多物理场的仿真软件应用。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热湿耦合模拟应该从热湿参数量化、极端环境条件及多层织物热湿耦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注重结合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和织物特征,以完善热湿耦合机理分析和数值模拟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体、服装、环境系统动态热湿传递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人体 -服装 -环境系统的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对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进行了改进 ,考虑到了汗水的积聚过程 ,并结合织物热湿耦合模型 ,用于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瞬态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模型中 ,考虑了纤维对湿的吸附与解吸过程及其对热传导率、热容的影响 ,以及相变导致的热生成及释放。实验表明了模型的良好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2.
朱江晖  阎玉秀 《纺织学报》2011,32(9):142-146
针对服装打版系统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设计了服装尺寸自动生成系统.量取女套装上衣经典款式样板的细部尺寸参数,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女套装上衣样板各特征指标的权重进行提取,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服装结构设计数学模型.建立样板尺寸自动生成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建立3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  相似文献   

13.
14.
林进忠 《上海造纸》2006,37(2):23-26
该文从黑液喷射炉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的角度简要分析了造成过热器热偏差的原因,并重点讲述了所采取的一些必要的治理和预防措施,从而使热偏差对过热器造成的危害程度得到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了广西地区5个冬作马铃薯品种,测定其理化指标和全粉加工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品质指标的差异和内在联系。结果表明:5个品种中,川芋117和桂农薯1号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高,全粉具有高L*和低b*,适宜于淀粉和全粉的加工利用。川芋117峰值黏度和终值黏度高,吸水性强,桂农薯1号吸油性强,冻融稳定性较好。主成分分析提取了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4个,其中,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2.792%,可有效地反映出马铃薯理化和品质指标特性的总变异,筛选出的代表性评价指标有总淀粉、粗蛋白、直链淀粉、起糊温度、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此外,通过主成分载荷图和相关性分析数据揭示了部分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和相关方向。研究可为马铃薯加工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in streamlines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RAM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相似文献   

18.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