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钟敏  张健 《中国酿造》2022,41(1):32-36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原料是白酒酿造的物质基础,酱香型白酒酿造需精选糯高粱作为原料,其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酒的产质量。该文通过概述糯高粱理化指标、糯高粱自身香气成分及不同品种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了解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并对酱香型白酒优质优产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以期为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酱香型白酒中的酸基本为有机酸,且"酸高"是酱香型白酒的一大特点。主要探索了有机酸在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①在除酸度外的相同条件下培养,不同的酸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影响不同;②在不同的培养基上,随酸度的变化其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有机酸是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阶段对于提高酒体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酱香型白酒陈酿机理,陈酿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贮存条件对酱香型白酒陈酿的影响及人工催陈技术,并对酱香型白酒的陈酿研究前景提出展望,旨在为酱香型白酒的贮存及催陈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推动酱香型白酒的陈酿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或消除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满足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质量要求。本文在HACCP体系原理基础上,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及限值,制定了预防措施,建立了验证程序和文件记录管理程序,通过HACCP体系的建立为酱香型白酒质量安全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液萃取气质联用仪等检测设备,对不同贮存时间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针对数据分析其在贮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感官品评结果及香味物质贮存前后添加实验感官品评结果进行协同性比较分析,探索酱香型白酒贮存过程中对其酒质的影响程度及贡献的主要香味成分。结果表明,在几种酱香型白酒原酒一年的贮存周期中对酒体影响较大的香味物质种类主要是酸类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其他5种香味物质,这将为进一步认识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随酒龄的变化规律和酱香型白酒年份酒鉴定打下一定基础,为白酒陈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酒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之一,具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白酒的酿制也随着白酒文化一道,成为了我国的一大瑰宝。白酒酿制工艺十分考究,白酒的风味会因酿造工艺的不同而变化,酱香型白酒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酱香型白酒属于大曲酒,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基于此,本文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特点入手,对其风味质量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以人们增进对酱香型白酒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麸曲替代部分大曲酿造酱香型白酒,研究其酿造工艺及产品特点。方法:以感官评分值和酒醅酒精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小麦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和麸曲添加量对麸曲酱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对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法对白酒的微量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添加量为投料量的16.0%,高梁添加量为79.0%,稻壳添加量为5.0%,酵母添加量为7.0%,麸曲添加量为7.0%时,发酵成熟的酒醅中酒精含量为5.96%,利用此工艺蒸馏出的麸曲酱香型白酒感官评分值为72.1,贮存6个月后感官评分值为86.3,白酒酒质丰富,酱香突出。结论:酿造工艺符合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要求,产品具有典型酱香型白酒特征。  相似文献   

9.
放线菌作为酱香型白酒生产主要微生物之一,对酱香型白酒的风味有一定的影响,研究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放线菌的种类和对窖池环境的适应性对于认识放线菌对酱香型白酒风味的具体影响方式有一定作用。以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筛选获得的A2、A22为对象,对其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并考察其对窖池环境中p H值、乙醇、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A2菌株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A22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均能耐受p H值4.0及4%vol乙醇浓度。A2、A22两株链霉菌对酿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亮  张春林  吴德光  彭涛  何惠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9):333-337,344
白酒在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形成一定量的缺陷酒。缺陷酒的存在制约着优质白酒的产量,避免缺陷酒的产生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酱香型白酒的典型缺陷酒,以异嗅物质为主线,对异嗅物质的化学本质、检测方法、代谢微生物及其生物防控、风味优化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酱香型缺陷酒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缝纫线的断裂强力、韧度指数等16项物理机械性能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和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80%~85%选出前3个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值对缝纫线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Ⅱ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类群Ⅲ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中等,类群Ⅳ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较差。同时,运用因子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线迹质量的评价指标即缝缩率、缝迹强度、缝迹延伸度与3个因子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缝纫线的线迹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机织间隔衬垫织物压缩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选择间隔纱线原料、间隔纱密度、间隔纱高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安排试验方案,用直观分析法得出各因素对压缩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分析了各因素与压缩性能的关系,找出了机织间隔衬垫织物压缩性能最优方案。研究发现影响机织间隔衬垫织物压缩性能的主要因素为间隔纱的密度和高度,间隔纱的原料影响稍小;间隔纱密度对机织间隔衬垫织物压缩性能影响最大,间隔纱密度越大,抗压性能和弹性回复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影响忻州市粮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耕地面积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足、土质多样、抵抗防御自然能力差等自然因素及涉农生产资料不断上涨、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等社会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改善忻州市粮食发展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盐渍榨菜在流通过程中环境因素:流通温度、流通湿度、光照强度、流通时间作用下的品质变化规律,采用响应面法得出各因素对盐渍榨菜品质影响,并确定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出影响因素与榨菜品质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淘汰蛋鸡肉糜功能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淘汰蛋鸡肉糜加工过程中的漂洗,加热,添加剂应用是影响其功能特性的主要因素。作者介绍了淘汰蛋鸡肉糜的功能特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加工工艺和添加剂进行了综述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中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砂糖色值的主要因素,从22个影响色值的因素中选出最主要的四个因素,并由此建立数学模型,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相吻合。文章中指出,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连续生产的各工段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达到控制生产的目的,为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浸胶帘子布卷取成型的好坏是反映帘子布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影响浸胶帘子布成型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讨论的情况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影响面包老化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据表明许多因素影响面包的老化,其中包括面包的水分,不同来源的α-淀粉酶,起酥油,表面活性剂,面包的贮藏温度,蛋白质含量等。  相似文献   

19.
大豆发芽过程中抗营养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蛋白存在着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影响人类对其的利用。文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了发芽过程中东农42、东农823、71434、40567、黑农40五个大豆品种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发芽能明显改变大豆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不同品种的抗营养因子变化程度不同,5种大豆在发芽过程中显示出较为一致的总体趋势。发芽温度对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有影响。证实在萌发的大豆中存在可失活大豆抗营养因子的内源酶。  相似文献   

20.
The perception that foods are consumed primarily to meet physi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needs is nowadays understood as an outdated concept. Substantial empirical literatures have proven that diverse factors influence consumers’ decisions in choosing healthy foods and diets, but the process of food choice remains complex. In this systematic review, the consumers’ perceptions on food choices are explored and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ood choices among the UK consumers are identifie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were reported using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 The identified food choice factors were categorised into product, person and environmental (social,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al)-related factors. Interventions that would improve awareness of healthier food choices and negative impac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food choices are recommended. Studies on consumer behaviours around perceptions and choices of foods are scan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limitations identified in this review are to be addressed in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