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包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的检测中微生物卫生指标不合格情况较为严重,而饮用水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到民大的身体健康。根据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指南》第四版,本文对我国的包装饮用水相应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为包装饮用水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钱兆成 《中国食品》2012,(13):58-58
今年7月1日起,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将全面实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卫生监督局、国家卫生监察专员王雪凝在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政务直通”栏目时介绍说,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 为改善保山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预防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 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1个指标的检验,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农村地区饮用水1404份, 合格521份, 合格率为37.11%, 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46.72%); 水样合格率随年份增加而升高(χ2=120.174, P<0.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枯水期(74.36%)高于丰水期(66.81%), 有统计学差异(χ2=9.636, P=0.00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丰水期(52.14%)高于枯水期(41.31%), 有统计学差异(χ2=16.527, P<0.001); 水样合格率常规处理(包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仅消毒>未处理>沉淀/过滤(χ2=264.479, P<0.001); 水样合格率随供水能力的增加而增加(χ2=8.420, P=0.004)。结论 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 微生物指标是影响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 水期类型、供水方式、水样类型、供水能力是水质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保证该市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有关部门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区水质, 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5年多的研究、1年多的编制,上海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已经编制完成,即将颁布实施。该标准在国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06项指标的基础上,把指标总数增加至111项,新增了5项指标;检测标准要求"提标"的指标达40项。同时,增加了在线监测点和二次供水监测点布点要求,补充了二次供水的水质检验指标、检验频率和考核合格率等内容。上海市水务局人士说,本次上海水质地方标准的编制,以国标指标限值为基础,参考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最新修订标准限值,同时综合考虑了上海市供水运行管理能力及上海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我国饮用水微生物卫生标准与国外一些组织和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差异,为我国修订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我国各项饮用水标准和国外发达组织和国家的饮用水卫生标准,从取样方案、卫生指标和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我国饮用水微生物卫生标准存在采样计划不健全、检验项目不合理和限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结论我国的饮用水卫生标准需要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桶装饮用水国家标准的对比分析,了解我国桶装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际水质标准之间的关系。在大部分饮用水国家标准经过修订后,项目指标的数量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实施新的水质标准的同时,检测能力也必须同步提高。另外,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饮用水食品安全标准的需要,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和统一。  相似文献   

7.
信息窗     
卫生部颁布生活饮用水新标准根据我国饮用水供水现状及目前饮用水水质检测水平 ,近日 ,卫生部发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水质指标由 3 5项增加到 96项 ,所增加的项目绝大部分为等同采用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中规定的项目及限值。《规范》对水质指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规定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学指标中铅的限值由0 0 5mg/l降为 0 0 1mg/l;镉的限值由 0 0 1mg/l降为 0 0 0 5mg/l;浑浊度由 3NIU改为 1NIU0 0 5m…  相似文献   

8.
正耗氧量作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质常规检测指标,综合反映了水体被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的情况。目前,我国生活饮用水中耗氧量的测定与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根据标准规定,耗氧量的检测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遇到了以下几点问题和疑惑:(1)锥形瓶的预  相似文献   

9.
<正>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质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水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对生活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对人们来说意义重大。饮用水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水质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旦饮用水发生质量问题,会对人的生命产生潜在的威胁。饮用水的检查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水中微生物及重金属等。一些病菌可以通过高温处理的方式消灭,但是高温却消除不了  相似文献   

10.
本此检测旨在了解目的了解涪陵地区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卫生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影响水质卫生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方法:对涪陵辖区范围内的5个乡镇随机抽样100批进行检测,对水质合格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涪陵地区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合格率低,合格率为22%。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4%、72%、71%。结论:涪陵农村自备井饮用水合格率极低,微生物指标、硝酸盐指标和挥发性酚是影响水质最重要的因素。水质安全问题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11.
江西部分城乡生活饮用水现状监测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江西城乡各种水体的监测, 了解掌握水质卫生状况, 便于水质管理、规划。方法 在江西部分城乡随机采集不同来源的生活饮用水106份, 按国标方法对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评价。结果 不同类型的水样水质总合格率为69.8%, 影响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微生物污染, 农村的水质合格率低于城镇, 江西省水质合格率低于国家标准。结论 江西省城乡水质仍需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我国包装饮用水标准, 探讨包装饮用山泉水地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分析我国饮用水种类及饮用水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对比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与天然水地方标准, 阐述我国包装饮用山泉水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结果 我国包装饮用水国家标准体系完善, 山泉水地方标准总体上与国家标准一致, 个别省份的地方标准在制定原则、制定指标及修订方面还存在问题。结论 各省、市应充分论证地方标准立项的科学性, 在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 制定突出地方特色的地方标准; 标准管理部门应加强标准化研究, 做好标准的服务管理工作, 发挥标准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作用; 企业应重视该标准化工作, 加大投入、加强研究, 发挥标准对生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为分析我国2008~2017年经政府发布的饮料中微生物不合格信息的发生特点及趋势。方法 通过对我国各省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网站发布的饮料微生物相关不合格信息进行收集及整理, 分析我国近10年饮料的微生物风险情况。结果 2008.1.1~2017.12.31我国国家及省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累计曝光饮料中微生物指标检测不合格数据共4630件, 其中包装饮用水占90.78%(4203/4630), 而包装饮用水的主要微生物问题为铜绿假单胞菌, 占45.04%(1893/4203)。结论 饮料中微生物指标监管应重点关注包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并引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我国南北不同地域自备水源的水质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对我国南北5省边远散地域(北京郊区、黑龙江边境地域、内蒙古偏远地域、广西边境地域和云南边境地域)的317个自备水源进行采样,对浑浊度、总硬度和pH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以高通量测序法对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 不同地域自备水源的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内蒙古偏远地域的阴离子指标最大值超标严重,在内蒙古-东和内蒙古-西两组水样中SO42-最大浓度值分别为543.12和666.33 mg/L, Cl-与NO3-也存在超标情况。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5省自备水源水样的第一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为56.87%-99.38%。具有一定致病性的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在各个样品中广泛分布(1.50%-27.27%)。反硝化过程的典型菌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存在于北京、黑龙江和内蒙古水样中(2.96%-38.41%),广西和云南并未检出。北京、黑龙江和内蒙古水样中各种功能表达基因的数量远高于广西和云南水样。结论 我国南北5省自备水源在水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方面均存在差异;较之南方自备水源,北方自备水源普遍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问题大多源于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生物性污染。加强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 防止消费者饮用存在生物性污染的水, 对保障饮用水的生物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工作中, 主要采用国标检测方法对4项常规微生物及2项非常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 存在指标覆盖不全、耗时较长、操作复杂等不足, 难以满足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监测的现实需求。因此, 本文重点对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的各种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 如微生物快速测试片检测技术、生物荧光检测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等温扩增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比较与探讨, 以期为饮用水中生物性污染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提供适宜的技术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是世界上最主要的2种能导致人体腹泻的寄生虫,具有潜伏期长、个体小、致病性强且容易暴发流行的特点,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预防其暴发的关键就是通过优化水处理的工艺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但由于供水系统极易遭受各种形式的二次污染,依然存在着不能完全去除的风险。自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施以来,我国对水源水和饮用水的相关调查和监测逐渐增多,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时常被检出。本文就近年来对水环境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技术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并针对现行的国标检测方法提出影响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随着免疫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消毒是控制水中致病菌、保障人类安全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因此而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直接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安全。本文通过不同水文条件下和不同贮存条件下消毒副产物的检测,分析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通过安全指数来评价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源污染是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科学设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微生物指标及其限量对预防微生物源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将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中微生物检验指标总结归纳为"卫生指标菌""致病菌""商业无菌""病毒""抗菌指标"5个类别,分析了标准体系中指标设置、限量值规定、方法更新和标准应用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ccessibility to abundant sources of high‐quality water is integral to the production of safe and wholesome fresh produce. However, access to safe water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this can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fresh produce contaminated with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risk of human disease. Water,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resh produce chain, is used in considerable amounts in many operations, including irr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esticides and fertilizers, but also as a transport medium and for cooling and washing in postharvest practices. In several reported outbreaks related to uncooked fruit and vegetable products, water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likely source of the outbreak. The present study, initiated by the ILSI Europe Emerging Microbiological Issues Task For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8 other ILSI branches and support of WHO/FAO, was undertaken to review the status of,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consideration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 on water and sani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food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A limited number of guidelines and regulations on water quality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re available, and many of them are still heavily based on microbial standards and (debated) parameters such as fecal coliforms. Data gaps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regard to baseline studies of microbial pathogens in water sources in many regions, the need for agreement on methods and microbial parameters to be used in assessing water quality, the fate of pathogens in water, and their transfer and persistence on irrigated/processed produ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