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晓琳  陈玉  舒蒙  张琨  姜发堂 《食品科学》2018,39(10):35-39
以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ion,WPI)-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分子内复合物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微球。结果表明,溶剂挥发使CLA微球界面上的WPI-GA分子内复合物发生界面聚集,CLA微球界面发生塌陷皱缩,界面层变厚,提高了WPI-GA分子内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微球聚集和CLA溢出。当WPI-GA分子内复合物质量分数大于1%时,CLA微球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冻干复溶性,呈现出高包封率和胃肠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
直链糊精-共轭亚油酸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蜡质玉米淀粉脱支得到的直链糊精为包合载体,共轭亚油酸(CLA)为客体分子,水-乙醇法制备直链糊精-CLA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DSC进行验证,并对复合物水溶液的粒径分布、储存稳定性、溶解度及复合物氧化稳定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直链糊精与共轭亚油酸形成的复合物呈块状结构,表面光滑,是典型的V型结构,峰值温度为83℃;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粒径可达到纳米级,但储存稳定性差,复合物水溶液经超声波处理后,复合物粒径进一步降低,且溶液的稳定性提高;室温下复合物的溶解度为62.64%,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为90℃时,其溶解度可达91.05%;与直链糊精形成复合物后,共轭亚油酸的氧化稳定性得到提高。这说明使用直链糊精对共轭亚油酸进行包埋,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共轭亚油酸溶解度和化学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姬书亮  黄玲 《印染助剂》2012,29(7):19-22
以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丙酸二钠(NCNA)和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为乳化剂,采用界面复合物生成法制备艾蒿油乳液,通过油相离心系数对艾蒿油乳液的稳定性进行表征.讨论了搅拌速度、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剂配比等因素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3 000 r/min、温度为60℃、乳化时间为15 min、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m(Span80)/m(NCNA)=8/2时油相离心系数为0,乳液最稳定.通过多媒体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乳液液滴的分布及大小形态,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乳液液滴粒径集中分布在20~50 nm.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文采用阿拉伯胶(GA)制备CLA乳液,从CLA氧化产物角度来评价GA对CLA乳液的氧化保护作用,同时对CLA在模拟胃肠中的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0%浓度时GA在乳液界面荷载量达到最大,此浓度下乳液中CLA的挥发性氧化降解产物浓度最低,氧化稳定性最好;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率缓慢增加,粒径分布均匀;在模拟肠液中释放率加快,乳液出现大颗粒聚集。随着GA浓度增加,CLA挥发性氧化降解产物含量增加,氧化稳定性降低;CLA在胃部释放率有所增加,大颗粒聚集增多。但总体来说,GA乳液中CLA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显示出了良好的营养缓释性能,延长了CLA的释放时间,提高了CL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椰子油粉末油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温压榨椰子油为芯材,采用乳化与喷雾干燥相结合方法制备椰子油粉末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乳化剂单甘油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1∶4、乳化剂与芯材比为3.0%、壁材明胶与多孔淀粉比为1∶6、乳化温度为60℃、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40 MPa、进风口温度为195℃、进料速度为20 ml/min,在该条件下,制备产品含油率为48%、表面含油率为1.81%、包埋率为96%。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微胶囊的乳化工艺.采用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玉米糖浆为壁材,以蔗糖酯为乳化剂,讨论了微胶囊效果评价标准和均质对乳化工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乳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预热温度80℃,预热时间60min,乳化温度30℃,乳化时间90min,乳化剂用量为水液的1.5%(W/V),在此条件下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可分别达到96.19%和82.98%.  相似文献   

7.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纯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油脂,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现已成为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共轭亚油酸(CLA)的制备、纯化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森  陈英 《纺织学报》2020,41(5):105-111
为解决传统乳液中乳化剂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TiO2-水杨酸(SA)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防蚊微胶囊的制备。研究了纳米TiO2水杨酸表面改性、TiO2-SA质量分数、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粒径的表征得出合成防蚊微胶囊时乳化条件为:TiO2-SA质量分数0.75%,PVA质量分数1.0%,室温,乳化速度8 000 r/min,乳化时间7 min。研究表明:改性TiO2可改善纳米TiO2的亲油亲水性能以及乳液的稳定性;用研究所得乳化条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合成的微胶囊球形规则,表面光滑,包埋率为84.02%,平均粒径为2.867 μm;能谱分析表明,微胶囊表面含有C、O、N和Ti元素。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豆肽纳米颗粒(SPN)Pickering乳液稳定性,以大豆肽聚集体为原料,采用超声法制备SPN,对超声时间进行了优化;在SPN体系中引入大豆分离蛋白(SPI)构建复合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SPI对SPN界面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超声时间10 min制备SPN;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乳液粒径逐渐减小,当乳化剂质量浓度较低(5 mg/mL)时,乳液出现桥联,乳化剂质量浓度过高(30 mg/mL)时则出现絮凝;界面蛋白吸附率随着乳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下,添加SPI的SPN乳液(SPI-SPN乳液)的粒径分布峰左移,其粒径、界面蛋白吸附率显著小于SPN乳液的;在储存过程中,SPN乳液粒径逐渐增大,SPI-SPN乳液粒径没有显著变化;SPI-SPN乳液的乳析指数小于相同乳化剂质量浓度的SPN乳液,当乳化剂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储存15 d SPI-SPN乳液未出现分层现象。综上,SPI可以提高SPN的界面活性和SPN乳液储存过程中的絮凝稳定性和分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共轭亚油酸的微乳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共轭亚油酸/EL-35和EL-10/乙醇/水体系的O/W型微乳液.考察了温度、防腐剂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动态光散射测定了微乳液的粒径;利用粘度计测定不同水含量的微乳液的粘度变化来观察微乳液流变性:对O/W、W/O、B.C.中的共轭亚油酸的微乳液和共轭亚油酸乙醇溶液进行了光稳定性研究,还分析了温度和pH对微乳液和乙醇溶液中共轭亚油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防腐剂苯甲酸钠浓度变大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微乳液粒径在制备三个月后仍保持在80~90nm之间;共轭亚油酸对光热和酸都比较敏感,但同环境条件下,O/W型微乳液中的共轭亚油酸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直链淀粉-共轭亚油酸分子间复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直链淀粉与易被氧化的功能因子--共轭亚油酸(CLA)能否形成可作为CLA的抗氧化载运体系的复合物,研究了用二甲亚砜/水溶液法来制备直链淀粉-CLA复合物的最佳结晶温度.在80~105℃之间出现吸热峰的热分析图和在20.0°2θ角出现特征衍射峰的X-射线衍射图验证了直链淀粉-CLA复合物的形成;复合物的产率和复合率的测定结果显示制备复合物的最佳结晶温度是30℃;CLA在正己烷中的浓度与其紫外吸光度呈现的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5)表明可以用紫外检测法来简便快速地比较直链淀粉-CLA复合物样品中的CLA含量.  相似文献   

12.
乳化剂因亲水亲油平衡值的不同对油脂乳化效果表现出固有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因加入辅助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单甘酯、蔗糖酯和吐温20为乳化剂,以白果直链淀粉及阿拉伯胶(质量比1∶1)为辅助剂,对橄榄油进行乳化,考察了辅助剂加入前后在不同制备方法(先油后水和先水后油工艺)和乳化剂添加量下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乳化剂时,经外观观察,在三种乳化剂添加量相同时,吐温20的橄榄油乳液稳定性较好,其次为蔗糖酯、单甘酯;加入辅助剂后,乳液的乳化状态较单一加入乳化剂的好,乳液黏度、粒径和浑浊度均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且在相同添加量下,由蔗糖酯制备的橄榄油乳液黏度较低,粒径和浑浊度较小,稳定性较好,吐温20及单甘酯次之;辅助剂加入前后,先油后水工艺制备的橄榄油乳液的稳定性总体优于先水后油工艺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辛烯基琥珀酸酐(OSA)与淀粉纳米晶(SNC)的酯化反应获得OSA改性淀粉纳米晶(OSA-SNC),以OSA-SNC为乳化剂,橄榄油为油相,制备出Pickering乳液,并探讨了OSA-SNC浓度、水相p H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通过与Tween-20稳定的乳液进行对比,研究了乳化剂浓度、水相p H对乳液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随着乳化剂浓度或者水相p H的增加而得到提高。OSA-SNC稳定乳液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显著优于Tween-20稳定的乳液;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降低;Tween-20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先降低再升高,而OSA-SNC稳定乳液的POV随着水相p H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奶茶行业的兴起,现制现售饮品行业对粉末油脂原料的需求日趋增多,粉末油脂的乳液性能已是在奶茶中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以市售典型奶茶专用粉末油脂(non-dairy creamer,NDC)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径分析与微观结构观察探究粉末油脂的乳化性,并利用Turbiscan分析仪进一步探讨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NDC-1、NDC-2具有更小的粒径(分别为0.261 μm和0.229 μm),乳液滴分布均匀,且在60 ℃下呈现较好的乳液稳定性(NDC-1乳液放置24 h后的稳定性指数(TSI24 h)为1.05)。在此基础上,以粉末油脂为原料制作奶茶,发现NDC-1与NDC-2奶茶组织状态更佳、口感顺滑,这为粉末油脂在奶茶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3种不同形式的共轭亚油酸(CLA)对酸奶的感官可接受性、pH值、滴定酸度和保水性的影响,并研究了CLA在酸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酸奶中添加质量分数0.3%的共轭亚油酸甘油酯(CLA-TG)感官可接受性较好.添加3种不同形式的CLA对牛乳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生长和发酵及酸奶的保水性没有影响,CLA在酸奶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金鲳鱼蛋白乳液的稳定性,改善金鲳鱼蛋白的功能特性,以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物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高强度超声(HIUS)辅助乳化制备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测定超声处理前后不同乳化剂与油相比例的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的乳化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流变性、微观形态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与未超声处理金鲳鱼蛋白-茶皂苷复合乳液相比,超声处理后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总体增高,粒径减小,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加,流动指数升高,黏度系数降低,乳液液滴分布更均匀,乳液液滴更小,贮藏稳定性较好。综上,HIUS处理有助于改善金鲳鱼蛋白-茶皂苷的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乳化剂A,通过相反转法制备出聚酰亚胺树脂乳液。研究了转速、乳化剂用量、温度、乳化时间对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速为300 r/min,温度为40℃,乳化剂浓度为23%,乳化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粒径为5~7μm的聚酰亚胺树脂乳液;采用该树脂乳液浸渍芳纶纸,芳纶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可降解壳聚糖作为反应型乳化剂,充分利用其亲水基团氨基和疏水基团乙酰基的双亲乳化功能,并将其活性基团羟基和氨基作为功能单体参与到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AE表面施胶剂乳液聚合反应中,充分发挥壳聚糖的自乳化功能,取代合成有机乳化剂,降低传统乳化剂对环境的污染。本实验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分别使用传统乳化剂如SDS,OP-10以及反应型乳化剂壳聚糖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出SAE乳液。通过粒径分析、表观黏度、乳液稳定性以及乳液应用效果来分析比较壳聚糖的乳化性能。研究发现,经壳聚糖聚合反应后的SAE乳液粒径介于SDS与OP-10之间,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施胶后的纸张抗水性能优于传统乳化剂乳化SAE乳液施胶后纸张的抗水性能。研究结论表明,壳聚糖作为反应型乳化剂,具有优异的乳化效果,能够显著改善乳液的抗水性能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液体烷基烯酮二聚体(液体AKD)支链网状结构的分子形态,制备了液体AKD专用高分子乳化剂,将其与液体AKD在烧瓶中经过机械搅拌制得稳定的施胶剂乳液,优化了液体AKD乳液的制备条件;将制备的乳液应用于表面施胶,并与市售烷基烯酮二聚体(AKD)表面施胶剂进行应用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温度45℃,乳化时间15min,乳化转速300r/min,乳化剂用量(相对于液体AKD质量)为20%;相比于市售AKD表面施胶剂,液体AKD乳液熟化速度快,熟化温度低,施胶效果好,硫酸铝用量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酶法工艺制备的大豆油和大豆蛋白作为制取粉末油脂的芯材和壁材,同时加入复配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1∶1)和壁材麦芽糊精,通过恒温高速搅拌、高压均质得到一种稳定的水包油(O/W)型乳状液,对其进行喷雾干燥,获得高含油、无渗油的大豆粉末油脂。通过响应面法设计实验确定水酶法制备大豆粉末油脂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麦芽糊精添加量2.6%,乳化剂添加量1.2%,酪蛋白酸钠添加量15.2%,固形物含量35.3%,乳化温度64.5℃。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总含油率为40.18%,包埋率为94.13%,感官性状良好,复原乳状液的乳化程度较高,乳化稳定性好的大豆粉末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