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3个不同等级烘青绿茶的生化成分、感官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3种茶样中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利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2-picryhydrazyl free radical, DPPH)法测定了其抗氧化活性,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3个等级绿茶总黄酮、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茶多酚随着茶样等级的降低而升高,咖啡碱的含量则相反,而氨基酸和黄酮是波动变化;不同等级绿茶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差异显著(P<0.05),且IC50随着等级的降低而下降;感官评价得分随着等级的降低而降低;3种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茶多酚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咖啡碱的含量和感官审评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3个等级的炒青绿茶抗氧化性随着等级的降低而升高,且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8种上犹名优绿茶的品质化学成分。方法 对8种上犹名优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品质化学成分检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8 种上犹名优绿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 T2>T6>T5>T4>T3>T1=T8>T7; 8种名优绿茶水浸出物含量为32.62%~51.75%, 可溶性糖含量为4.31%~5.15%,可溶蛋白含量为1.92%~2.22%,茶多酚含量为15.43%~18.97%, 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24%~5.71%, 咖啡碱含量为3.52%~4.08%, 黄酮含量为0.39%~0.54%;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与可溶性糖、茶多酚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咖啡碱与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香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8个茶样建立综合得分数学模型Y= 0.4848Y1+ 0.1829Y2+ 0.1456Y3, 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 T3>T1>T5>T7>T2>T6>T4>T8。结论 上犹名优绿茶品质化学成分含量丰富, 整体品质优良, 研究结果将为上犹名优绿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刺梨槲皮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探讨提高刺梨黄酮苷元释放能力的生物转化途径。以槲皮素含量与糖苷转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嗜酸乳杆菌、木霉和杏仁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3种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及槲皮素含量进行动态监测,以酶解时间、酶解pH值、酶解温度和酶用量(酶与底物质量比)为单因素,考察各因素参数独立变化对指标的影响,再以Box-Behnken 方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转化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3种糖苷转化所得槲皮素含量最高,对不同底物的转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74.10%)、槲皮素-3-O-芸香糖苷(64.30%)、槲皮素-3-O-鼠李糖苷(31.80%)。杏仁β-葡萄糖苷酶优化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8.90min,酶解pH值4.9,酶解温度52℃,酶用量0.08%。此条件下得到槲皮素-3-O-芸香糖苷转化率71.48%,槲皮素-3-O-鼠李糖苷转化率36.32%,槲皮素-3-O-葡萄糖苷转化率77.86%。  相似文献   

4.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无糖绿茶饮料中滋味物质进行品评,从市场上收集了3个产地9个品牌的13种不同的绿茶饮料。对其茶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咖啡因、可溶性固形物、pH以及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绿茶产品在主要滋味物质、p H以及感官评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品牌不同产地的绿茶饮料在感官评分上也存在差异。这13个不同的绿茶饮料其茶多酚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1个,咖啡因质量浓度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2个。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枣叶中黄酮类成分定量分析的HPLC方法,并对14个品种的大枣及酸枣叶中这5种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以乙腈与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实现了槲皮素-3-O-洋槐糖苷、芦丁、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种黄酮苷的同时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44~2.59μg/m L,加标回收率在93.8%~105.9%之间。5种黄酮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枣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芦丁和槲皮素-3-O-洋槐糖苷的含量较高,平均为7.83 mg/g D.W和4.61 mg/g D.W;8个品种枣叶中检测到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平均5.32 mg/g D.W;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14 mg/g D.W和0.41 mg/g D.W。  相似文献   

7.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与5种品质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扁形绿茶样品中矿质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总糖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g、Ca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Fe、Mn含量与咖啡碱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0%,Mg、Ca、Zn、Al、P可作为扁形绿茶的特征矿质元素,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评价扁形绿茶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聚为一类,不同产地则明显区分开,表明扁形绿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俊  卢阳  刘永翔  刘辉 《食品与机械》2018,34(12):195-199
为确定较优的乳酸菌发酵菌种,向苦荞芽苗饮料中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饮料感官评分、乳酸菌活菌数、总糖、还原糖、总酸、总蛋白、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够较好地在苦荞芽苗饮料中生长,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活性较其他2种乳酸菌高,且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得到的产品感官评分最高。不同乳酸菌发酵造成饮料液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发酵48h后总糖含量最多下降了24.8%,还原糖含量最多下降了34.2%。植物乳杆菌在发酵48h产酸量最多,嗜热链球菌产酸能力最弱。饮料液中的蛋白质被乳酸菌作为氮源利用,发酵48h后其总蛋白含量最多降低了58.6%。乳酸发酵对芦丁基本没有影响,但会造成槲皮素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少量分解。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不同海拔、不同品种"周宁高山云雾茶"绿茶为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周宁绿茶主要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44.78%,黄酮含量为8.14 mg·g-1,茶多酚含量为13.66%,氨基酸含量为3.01%,咖啡碱含量为4.93%,酚氨比为4.47;检出已知香气成分172种,其中碳氢类51种,酯类48种,含氮类22种,醇类13种,酮类10种,醛类9种,杂氧类8种,含硫类5种,其他4种,酸类2种。不同海拔之间水浸出物含量均丰富,无显著差异(P>0.05);高海拔茶多酚含量极显著低于低海拔(P<0.01),中高海拔咖啡碱含量极显著低于低海拔(P<0.01),中海拔黄酮含量最高;不同海拔不同品种样品酚氨比值均适中,高海拔地区绿茶酚氨比极显著低于中低海拔(P<0.01)。中高海拔绿茶特征香气物质有茉莉酮、顺式-α法尼烯等,花果香显;低海拔绿茶特征香气物质为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式-γ-丁香烯,带木质花香。乌龙茶品种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特征香气物质为香叶醇、氧化芳樟醇,花香特征明显;菜茶品种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乌龙茶品种,特征香气物质为二甲基-壬三烯、三邻苯四烯、六甲基-十三烷、十六烷等,更具清新的嫩栗香。本文讨论了"周宁高山云雾茶"品质特征及不同海拔、品种间的特征差异,为栽培品种选择、栽培条件的改善、产品品质定位提升及标准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质祁门红茶滋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  马涛  伞惟林  王昶  李全宏 《食品科学》2017,38(18):168-174
以祁门红茶中3个不同类型的最高等级样品,祁门工夫红茶(特茗等级)、祁红香螺(特级等级)和祁红毛峰(特级等级)为优质祁门红茶研究对象,结合人工感官审评、智能感官分析和化学分析,探讨优质祁门红茶的滋味特征。人工感官审评结果说明,3个样品的滋味分属性特征不同,优质祁门工夫红茶在甜度、鲜爽度、苦涩味、回甘4个分属性上优于优质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智能感官分析结果说明,电子舌可以根据滋味特征有效区分优质祁门工夫红茶、祁红香螺和祁红毛峰。化学分析结果说明,3个样品之间,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 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咖啡碱质量分数与苦涩味呈正相关,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与鲜爽度呈正相关,这与3个样品滋味分属性特征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分析普洱生茶不同冲泡次数茶汤中浸出物的变化和滋味特征。从普洱生茶茶汤中共检出138 种浸出物,主要为氨基酸类、儿茶素及其衍生物、酚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生物碱类5 类物质,其对茶汤的主要滋味贡献为鲜味与苦涩味。普洱生茶茶汤的滋味总体评分与苦度、涩度、厚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冲泡次数下的浸出物总量与滋味总体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浸出物总量及滋味品质均在第2泡时达到最大,后随冲泡次数的增加,浸出物总量不断减少,茶汤滋味逐渐淡薄。本研究围绕普洱生茶冲泡过程中浸出物的变化及其与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云南普洱生茶的耐泡性以及冲泡过程中茶汤滋味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Zusammenfassung Eine Methode zur Identifizierung von Kiwi in Fruchtprodukten wird beschrieben. Das Flavonoidmuster von Kiwifrüchten aus unterschiedlichen Anbauländern wurde erstmals qualitativ und quantitativ mittels HPLC untersucht. Das charakteristische Flavonoidmuster setzt sich aus Quercetin-3-O-rutinosid, Quercetin-3-O-glucosid, Kämpferol-3-O-rutinosid, Kämpferol-3-O-galaktosid, Quercetin-3-O-rhamnosid und Kämpferol-3-O-rhamnosid zusammen. Ebenfalls erstmalig wurde die zur Fruchtsaftherstellung verwendete Mombinpflaume auf flavonoide Inhaltsstoffe untersucht. Identifiziert wurde lediglich das Hauptflavonoid Quercetin-3-O-rutinosid (Rutin). Die Flavonoide wurden durch Säulenchromatographie an Polyamid isoliert und mittels RP-HPLC (H2O/Acetonitril-Gradient) getrennt. Die Identifizierung erfolgte über die Aufnahme von UV-Spektren mit Dioden-Array-Detektor und durch Co-Chromatographie. Die Struktur des Kämpferol-3-O-rhamnosids wurde nach präparativer Isolierung mit chemischen, chromatographischen und spektroskopischen Methoden ermittelt.
Identification of kiwi in fruit products by HPLC
Summary A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kiwi in fruit products. In different samples of kiwi the flavonoids were exa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ith respect to their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this investigation, kiwi containing quercetin-3-O-rutinoside, quercetin-3-O-glucoside, kaempferol-3-O-rutinoside, kaempferol-3-O-galactoside, quercetin-3-O-rhamnoside, and kaempferol-3-O-rhamnoside as flavonoid compounds were analysed. The mombin plum has also been analysed for phenolic compound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ombin is used for producing fruit juice. The major compound of the flavonoids in the above-mentioned fruits is quercetin-3-O-rutinoside. Flavonol glykosides were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with polyamide. A RP-HPLC method with gradient elution (solvent A: H2O; solvent B: acetonitrile) was us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the flavonol glycosides. Identific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V spectra using a diode-array detector. Kaempferol-3-O-rhamnoside was isolated using preparative HPLC. The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by chemical, chromatographical and spectroscop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秋季黄金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绿茶,比较滚筒、蒸汽和微波三种不同杀青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估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杀青方式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品质优异,但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存在较大差异。滚筒杀青处理的干茶色泽最绿,香气最优,栗香明显,氨基酸含量比蒸汽和微波杀青分别高11.01%和5.20%,茶多酚含量低3.54%和3.94%,滋味醇和鲜爽;蒸汽杀青处理后滋味得分最高,拥有最高的茶氨酸(7.69 mg/g)和最低的咖啡碱(27.91 mg/g),同时电子舌结果表明,其鲜味值、丰度均最大,苦味值最小;电子舌滋味属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黄金芽绿茶茶汤鲜味值与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9;苦味值与苦味儿茶素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9;此外,不同杀青方式的黄金芽绿茶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微波杀青(0.83)>蒸汽杀青(0.80)>滚筒杀青(0.66)。综上所述,滚筒杀青滋味醇和,香气高长;蒸汽杀青滋味醇厚,色泽黄绿。虽有所侧重,但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体现了其良好的品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SiO3^2-与主要味感物间的滋味互作效应,探究其影响茶汤滋味品质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随着SiO3^2-质量浓度的增加,茶汤甜味上升,鲜味、涩味、苦味及综合滋味品质下降;茶汤中儿茶素、茶多酚、氨基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和Ca^2+、K^+、Mg^2+等离子浸出量下降是SiO3^2-导致茶汤滋味品质下降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SiO3^2-可有效增强谷氨酸钠溶液的鲜味和蔗糖溶液的甜味,显著减弱咖啡碱溶液的苦味和EGCG溶液的苦涩味,具有明显的滋味互作效应。建议日常冲泡红茶应选用含有适量SiO3^2-(<48 mg/L)的水。  相似文献   

16.
定量描述分析在茶汤滋味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量化数据来判断茶叶的滋味品质,并确定茶叶感官品质特征与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对同一鲜叶原料加工的炒青、云尖和龙井的8种感官滋味特征分别进行定量描述,并绘制出反映滋味特征的雷达图,应用Excel和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云尖在苦度、浓度、强度和涩度这4个感官特性上要弱于炒青和龙井,在鲜度这一感官特性上要强于炒青和龙井;8种茶汤滋味特征中的浓度、鲜度、苦度、涩度与茶叶化学成分具有相关性。结论定量描述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判别茶叶滋味特征,更直观地表现茶叶的滋味差异,阐明了浓度、鲜度、苦度、涩度与不同茶叶化学物质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一直是制约高品质绿茶饮料货架期的技术瓶颈。为了提高绿茶饮料的风味稳定性,分析比较了绿茶加工过程中不同蔗糖添加量(0,1%,2%,4%和8%)对绿茶饮料灭菌(135℃,15 s)、贮藏(4,25,38℃;0~60 d)过程中感官品质以及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加蔗糖处理)相比,添加蔗糖使绿茶饮料滋味更鲜爽甜醇,香气浓度增加;灭菌后,添加蔗糖使得绿茶饮料的香气和滋味品质提高,总儿茶素和表型儿茶素含量增加,非表型儿茶素下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相比对照,添加蔗糖后的绿茶饮料风味品质有明显改善,包括汤色亮度增加,香气和滋味增强,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以及儿茶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在贮藏42 d内添加蔗糖对绿茶饮料风味品质稳定性的提高更为明显,且2%和4%蔗糖添加量对绿茶饮料的风味品质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贮藏条件下,绿茶加工过程中添加蔗糖可以较好地改善绿茶饮料的风味品质并保持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其风味品质特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TQ-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结合感官分析和色差分析,探讨了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汤色、滋味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 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扁形绿茶“酚氨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8和3.4;白叶1号扁形绿茶黄酮糖苷总量(5.88 mg/g)显著低于中黄系列扁形绿茶(7.32 mg/g),其中槲皮素糖苷和半乳糖基黄酮糖苷含量显著低于中黄系列扁形绿茶,非酯型儿茶素总量(24.83 mg/g)显著高于中黄系列扁形绿茶(15.85 mg/g),茶氨酸含量(17.95 mg/g)也显著高于中黄系列扁形绿茶(15.38 mg/g)。结论 茶氨酸、非酯型儿茶素、槲皮素糖苷和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是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主要水溶性差异成分,形成了白叶1号扁形绿茶较中黄系列扁形绿茶涩味更低、鲜爽度更高且汤色黄度更低的化学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方法: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杀青、揉捻、干燥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微波杀青工艺替代传统滚筒杀青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设置了14组微波杀青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干茶与汤色色泽三个方面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结果:与传统滚筒杀青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500w、杀青时间为3min的微波杀青工艺,所制绿茶色绿味醇且综合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儿茶素、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味评价指标酚/氨比、酯型儿茶素含量与总儿茶素含量的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干茶与茶汤色泽在绿、明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利用微波杀青工艺加工秋季绿茶具有较好的保绿降苦效果,可应用于提高秋季绿茶品质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