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分析欧洲荚蒾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首次鉴定出欧洲荚蒾中含有30种挥发份,主成分包括N-苯基甲亚胺(12.39%)、壬醛(10.29%)、2-甲基-丁酸(3.78%)、1-壬醇(2.01%)及氨基甲酸甲酯(1.01%)。欧洲荚蒾果汁抗氧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果汁浓度低于13.34%时,抗氧化能力变化不明显,随着浓度升高,抗氧化能力迅速增高,果汁浓度为26.68%时,抗氧化活性显示出平台效应。发现欧洲荚蒾果汁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抑菌效果,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水乙醇浸提法提取黄花蒿残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通过纸片抑菌实验和抗氧化实验对挥发油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残膏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石竹烯氧化物(15.27%)、樟脑(8.71%)和冰片(8.57%)在内的29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81.23%。纸片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黄花蒿残膏挥发油对四种实验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MIC1%,而枯草杆菌的则为0.25%MIC0.5%。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且随着浓度增大抗氧化活性增强。本研究表明了黄花蒿残膏挥发油在生产提取青蒿素后仍然保留部分有价值的成分,表现出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红树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红树莓籽为试验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优化超高压辅助提取红树莓籽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超高压压力300 MPa、料液比1∶30、保压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红树莓籽中黄酮得率为55.4 mg/g,与预测值55.7mg/g相吻合。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树莓籽黄酮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对O_2~-·自由基的IC50为0.24 mg/m L。  相似文献   

4.
以红树莓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提取、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三种提取方法对红树莓籽油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成分、籽油中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提取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低,碘值高,在红树莓籽油中检测出19种脂肪酸,占红树莓籽油总成分的98.22%,其中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为29.98%和48.07%;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中β-谷甾醇和α-生育酚含量高,分别为97.37 mg/100 g和18.88 mg/100 g,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与超声提取和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有极显著性差异;超声提取法提取的红树莓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只与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采用高剪切-超声提取法提取红树莓籽油,籽油品质好,活性成分丰富,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发酵红树莓汁乳酸菌的筛选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抗氧化活性、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能及菌体生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出优良乳酸菌株,并对菌株发酵红树莓(Rubus idaeus L.)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了1株优良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YJ1,菌株YJ1发酵红树莓汁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增加了23.00%、18.58%,与未发酵的红树莓原汁相比,发酵后的红树莓汁体外抗氧化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其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2.92%、15.63%;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法测定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了36.31%、39.48%。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信阳茶树花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茶树花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成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茶树花精油中共鉴定出1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脂肪酸类和萜烯类等化合物,其中苯乙醇(26.09%)和棕榈酸(17.93%)相对含量较高;茶树花精油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其对DPPH和ABTS+这2种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44.93 mg/mL和48.47 mg/mL;茶树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3±0.2 mm, MIC为10%。试验结果可为茶树花精油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红树莓果汁为实验材料,选用壳聚糖、明胶、PVPP、果胶酶、皂土五种澄清剂对红树莓果汁进行单因素试验,以红树莓果汁的透光率为指标对比五种澄清剂的澄清效果;从中选择澄清效果较好的澄清剂,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筛选出红树莓果汁最佳的澄清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中,5种澄清剂对红树莓果汁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澄清和脱色作用,壳聚糖和明胶的对红树莓果汁的澄清效果较好,PVPP和皂土次之,果胶酶的澄清效果不佳;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出壳聚糖在质量浓度1.8 g/L、澄清温度40℃、澄清时间36 h的条件下澄清效果最佳,可以得到清澈透明且均一稳定,透光率达96.7%的红树莓果汁。该工艺可为红树莓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红树莓鲜果为原料,采用体外抗氧化方法研究不同溶剂提取对红树莓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以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100%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为提取溶剂,测定提取物中总酚、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含量;研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对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0%乙醇粗提物的总酚、黄酮、原花青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57.19、10.48、406.45、22.47 mg/100 g;7种不同红树莓提取物中50%乙醇提取物的总还原力与V_C相近,50%和75%乙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能力强于V_C,7种溶剂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弱于V_C;红树莓7种溶剂提取物中总酚与对DPPH·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的相关性较大。比较发现,50%~75%的乙醇水溶液能够更好的溶出红树莓中的活性成分,而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测定五味子浆果果汁和种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确定其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选择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力法测定抗氧化活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3种木脂素成分,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果汁抗氧化活性低于种子提取物。五味子果汁和种子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0.21%和1.74%,五味子果汁中未检出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含量为0.20%;种子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为2.79%、0.45%和3.09%。证明五味子种子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木脂素,果汁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是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10.
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八角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性成分中的水溶性物质,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二者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其抑菌活性,用平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组分的主要成分为大茴香醛(48.402%)、对丙酮基茴香醚(13.554%)、大茴香酸(3.916%)。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对多种菌株均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10,5,2.5,1.25,0.625mL/L。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而且其抗菌性明显强于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的油相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艾叶提取物作为植物提取物防腐剂的可能性,为开发天然无刺激的植物提取物防腐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制备艾叶水及乙醇提取物,测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分析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及稳定性,并探讨其抗氧化活性、紫外吸收性和使用安全性。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对两种细菌的抑制效果显著,与活性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温度和紫外照射对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pH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艾叶乙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0.96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98%,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超过50%。质量浓度为0.50 mg/mL时,两种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鸡胚尿囊膜刺激性试验表明,艾叶提取物在质量浓度为62.50 mg/mL以下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艾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且较为稳定的抑菌效果,以及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紫外吸收性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对款冬花和决明子中挥发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挥发性成分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FRAP能力。结果表明,款冬花和决明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不同的清除能力,且不同中药挥发性成分中高含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可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来源。中药挥发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能够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烟草工业。  相似文献   

13.
陈思睿  唐莹  董丹  蒋莹  何红英  王金玲 《食品科学》2021,42(10):241-248
为研究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WJL-G4对红树莓果汁降酸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接种红树莓果汁为处理组,以未接种的红树莓果汁作为对照组,测定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发酵过程与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均减少,降酸发酵5 d后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降酸发酵8 d的果汁中检测出10 种酚酸、7 种类黄酮和1 种芳香类化合物,其中隐绿原酸、对香豆酸、树莓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显著降低的9 种成分中,熊果苷、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和咖啡酸含量比对照组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得到的3 个PC累计贡献率达到93.098%,可以很好地描述原有活性成分指标的信息。分布在PC1正向区间的1~4 d活性成分得分较高,因此选择1~4 d作为降酸发酵的最佳时间。本研究结果为陆生伊萨酵母WJL-G4降酸特性的研究和菌株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采用GC-MS法分析经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柠檬果皮精油的化学组分,并对其抗氧化与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4.57%,主要为dl-柠檬烯(42.93%)、γ-萜品烯(8.41%)、α-松油醇(6.39%)和E-柠檬醛(6.09%)等;柠檬精油对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可达95.14%;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实验条件下最高为34.81%,远低于同浓度的PG和TBHQ。200mg/kg添加量的柠檬精油可延缓猪油和花生油的贮藏期,但略差于同浓度TBHQ和VE的抗氧化效果。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精油对6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μL/m L。  相似文献   

15.
以红树莓冻果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阶段红树莓果酒的功效成分(活性成分、有机酸含量)及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并以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变化。结果表明,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陈酿结束后为(18.00±0.07)%;活性成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总酚、花色苷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3.32±2.26)mg/L和(173.64±5.72)mg/L,黄酮在发酵第9天达到最大值为(67.03±0.30)mg/L,原花青素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6.38±0.04)mg/L;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在发酵第5天达到最大值为(90.18±0.77)%,α-淀粉酶抑制率在发酵第1天达到最大值为(87.93±2.10)%;果酒发酵期间,有机酸除L-苹果酸升高、柠檬酸降低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琥珀酸、乳酸变化最明显;陈酿期间,L-苹果酸呈缓慢升高趋势,琥珀酸先升高后缓慢降低,柠檬酸、乳酸、草酸、酒石酸和莽草酸呈降低趋势;红树莓果汁、红树莓果酒发酵和陈酿期间分别检测出18、46种和23种香气物质,其中红树莓果汁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酮类(63.40%),经发酵后酮类物质减少,醇类和酯类物质有所增加,红树莓果酒中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甲酸异戊酯为发酵红树莓果中的特征性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16.
以黔产青花椒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化学成分,并以大肠杆菌、耻垢分岐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种评价抑菌活性和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评价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黔产青花椒精油中共鉴定出10个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酮类为主,占精油总量的99.51%,其中相对含量高于3%的分别为β-芳樟醇(91.10%)、D-柠檬烯(3.12%);精油对耻垢分岐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8%。精油的抗氧化活性随着青花椒精油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当浓度在52.1~884.2 mg/mL范围内时,最高清除率为92.747%。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青花椒精油中β-芳樟醇含量最高,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 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 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 ℃、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 ℃、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 种实验原料对3 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 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红树莓全汁为原料,利用低温发酵技术从8株酿酒酵母中筛选出优良菌株Y164(S.cerevisiae Hansenvar ellipsoideus),同时研究了红树莓干酒的发酵工艺并对影响红树莓干酒品质的关键性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按照0.05%的比例向压榨后的果汁中添加果胶酶,并保温45℃作用2h后,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初始糖度为20%,主发酵温度为18℃,添加亚硫酸的浓度为0.11g/L,酒醪液含酸量为7.0g/L,前期发酵时间7~12d,后发酵需12~16d。澄清处理采用明胶-丹宁复合澄清剂,最后得到具有红树莓独特风味和典型宝石红色、果香浓郁、口味纯正、澄清透明的优质红树莓干酒。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红树莓为原料,酵素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考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白砂糖添加量及料液比对红树莓酵素发酵工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红树莓60g,26℃恒温,白砂糖8g,料液比1∶1g/mL,发酵18d。通过DPPH法对红树莓酵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红树莓酵素具有较好地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分别研究百香果鲜榨果肉汁和果皮汁对6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及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平板抑菌试验研究鲜榨汁抑菌效果,并探究浓度和加热时间对果肉汁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96孔板法研究两种鲜榨汁对细菌被膜形成影响;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两种鲜榨汁总酸度;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两种鲜榨汁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果肉鲜榨汁对6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而果皮鲜榨汁未出现抑菌作用;随着果肉汁浓度减少,其抑菌效果也变弱;加热时间对果肉汁的抑菌效果影响不明显,说明果汁中抑菌成分的热稳定性较好。另外,果肉鲜榨汁对细菌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果皮鲜榨汁对细菌被膜形成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果肉鲜榨汁总酸为3.185 g/100 m L,果皮鲜榨汁总酸为0.0904 g/100 mL,提示酸度对抑菌起主要作用。GC-MS结果表明果皮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以醛类、醇类、酯类、烷烃类和酮类物质等为主,果肉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以酯类、醇类和酮类等物质为主。本研究结果为百香果的利用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