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离子迁移谱法检测蒸馏酒中4种风味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蒸馏酒中风味成分分析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检测方法。方法以韩国真露烧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样品中的正庚酸、正辛酸、己酸丁酯、月桂酸乙酯等4种风味化合物进行外标法分析检测,得到0~20 mg/L浓度范围内4种化合物的离子迁移谱回归曲线。结果本方法在25 min内完成样品的平衡、进样和分析。样品中4种风味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正庚酸3.6 mg/L,正辛酸2.1 mg/L,己酸丁酯1.7 mg/L,月桂酸乙酯4.2 mg/L。结论与传统的分析手段相比,离子迁移谱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在食品风味物质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用于分析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该文首先简述了GC-IMS的应用原理,然后综述了其在畜禽产品品种区分、畜禽产品的掺伪鉴别以及不同因素对畜禽产品风味特性的影响3个方面的应用,最后分析了GC-IMS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畜禽产品风味、新型畜禽产品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不同酱油样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根据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散装酱油与品牌酱油的差异和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品牌酱油的差异。结果表明,酱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苯乙醛、丙醛、5-甲基-2-呋喃甲醇、2,3-丁二酮、5-甲基糠醛、乙醇、乙酸乙酯等11种化合物。散装酱油和品牌酱油的风味物质存在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大部分风味物质在散装酱油中的含量低于品牌酱油,与风味指纹图谱结果基本一致;散装酱油与不同等级的品牌酱油也能区别开。该研究结果表明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为酱油风味检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IMS)通过对样品分子电离、根据离子迁移率的差异进行分离检测,具有响应快、灵敏度高、易操作和成本低的优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和联用技术(如GC-IMS、IMS-MS),总结了其在国内外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其中包括肉类、水产品、水果等新鲜程度评估、葡萄酒中"异味"化合物定量、啤酒发酵在线监控、橄榄油和奶酪的产品分级、食用油掺假检测、伊比利亚猪肉及火腿鉴伪以及其他食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指出离子迁移谱技术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今后食品风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检测系统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顶空萃取的方式,使用GC-IMS联用分析技术获取了5种植物油和芝麻油不同加工工艺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s)的GC-IMS指纹离子迁移谱,分析了气相(gas chromatography,GC)保留时间-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IMS)漂移时间的三维信息,得出了通过GC-IMS三维信息上的出峰时间、数量和峰强度等信息的差异,可以实现植物油的种类的准确识别以及加工工艺改变与VOCs变化的规律的结论,结果证明,GC-IMS分析技术在植物油的品种识别、加工工艺识别、原产地识别和纯度检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与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同时测定婴儿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样品经盐酸酸化、乙腈提取、离心后,采用Agilent J W HP-5色谱柱(30 m×0.53 mm, 1.5 μm)进行分离,在电晕放电离子迁移谱的正模式下进行谱图采集,以迁移时间和保留时间定性,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在0.2~20.0 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88~0.9998,方法定量限在0.08~0.12 mg/kg,加标回收率为75.82%~105.56%,相对标准偏差为1.92%~9.51% (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能同时检测婴儿食品中香兰素、甲基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含量,也可为GC-IMS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蜂蜜酒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迁移变化。方法 本研究采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蜂蜜酒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迁移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建立指纹图谱、气相离子迁移谱图,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样品间差异。结果 电子鼻检测发现发酵后甲基类物质和醇类、醛类、酮类物质明显增加;GC-IMS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定性出26种挥发物质组分,发酵后2-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1-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正丙醇、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丁醇、3-甲基-1-丁醇、辛酸乙酯、丙烯醛和乙酸异丁酯等风味物质成分明显增加。结论 经过发酵后的蜂蜜酒在保留蜂蜜原有风味的同时又显著增加了大量新的风味成分,形成蜂蜜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泡椒的理化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对泡椒的加工方式选择和深加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检测分析经煮制、蒸制、炒制和微波加热后泡椒样品中的质构、总酸、pH和抗氧化能力等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 利用GC-IMS技术从对照组和处理组泡椒样品中共检测出120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酯类、醇类、烃类、醛类、酸类和酮类为泡椒中的主要贡献物质,其相对含量占比样品中总VOCs相对含量的91.76%;经OPLS-DA分析,筛选出15种可作为区分不同处理泡椒样品中影响VOCs差异性的最关键特征性变量。结论 GC-IMS技术有效区分出了不同加热处理之后泡椒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性,基于OPLS-DA可有效、全面、客观地对不同热处理泡椒样品进行区分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对小麦与小麦粉挥发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河北、山东各15个小麦样品、山东对应小麦制粉后的15个小麦粉样品的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确定一种粮食风味物质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不经过样品前处理的条件下便可快速检测小麦及小麦粉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主成分分析可将山东小麦和山东的小麦粉区别分开,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其中小麦的风味物质成分明显高于小麦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肉脯不同干燥条件下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进行分析,实现基于风味指纹信息的肉脯干燥温度和时间关键参数的反向预测。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并借助GC-IMS技术对不同干燥温度与时间下肉脯样品的VOCs变化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对选取的GC-IMS图谱特征区域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别对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预测识别。结果 肉脯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的VOCs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酸类、杂环化合物以及含硫化合物等6类,GC-IMS风味指纹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烘干阶段肉脯的工艺参数。结论 本研究对研究工艺条件对肉脯风味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也为肉制品的品质鉴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技术对不同工艺、不同原料的花生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C-IMS采集分析,获得38个样品的完整 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定性分析得到74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利用Library Search 软件对15种响应强度较高的VOCs进行标记分析,得到其对应化合物信息;同时,采用Gallery Plot指纹图和动态主成分分析(PCA),探究工艺和原料的差异对油脂VOCs的影响,并采用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度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工艺、不同原料花生油VOCs科学快速的分离测定,并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为食用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优化以及产品一致性的评价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热反应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与质量至关重要, 是一种安全稳定且接受度高的食用香精, 但其成分复杂, 需要通过精确、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提取与检测。本文概述了热反应肉味香精风味物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包括风味物质前处理方法及分离鉴定技术, 同时阐述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热反应肉味香精风味物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顶空法、同时蒸馏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对于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是热反应肉味香精检测方法发展的基础, 通过结合电子鼻、离子迁移谱等技术, 使热反应肉味香精检测的完整度与准确度进一步提高。此外, 随着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法和生物传感等技术的发展, 实现了热反应肉味香精的痕量与定向监测。本综述为热反应肉味香精的风味检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与技术支持, 拓宽了其在食品调味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和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的新型仪器,兼具气相色谱的高分离能力和离子迁移谱的高灵敏度,同时它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方式,真正做到了对于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准确、无损检测。食用植物油是人类生活所必须的基础食物之一,富含多种人体健康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然而食用植物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溶剂残留、储藏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氧化变质以及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掺假掺杂等质量问题,因此,适合食用植物油检测的简便、快速、准确、灵敏的技术方法亟待开发。本文从当前食用植物油研究现状、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的使用原理和技术特点、数据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对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研究食用植物油品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风味指纹谱的肉脯加工阶段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肉脯不同加工阶段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分析,构建不同加工阶段肉脯的GC-IMS风味指纹图谱,实现不同加工阶段肉脯的判别分析。采用GC-IMS对肉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原料肉、拌料肉、发酵肉、半成品肉和成品肉的VOCs进行检测和分析,对选取的GC-IMS图谱特征区域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加工阶段的肉脯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肉脯在加工过程中主要的VOCs为醇类、醛类、酸类、酮类、杂环化合物、芳香烃以及酯类,GC-IMS风味指纹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有效区分各加工阶段的肉脯样品,为研究加工工艺对肉脯风味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技术,也为肉制品的品质鉴别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烤制羊肉是我国一种特色的传统肉制品,因其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当前我国烤制羊肉生产多以手工作坊为主,质量不统一且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烤制羊肉的发展。加工工艺会影响产品的风味,风味极大程度决定了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接受程度,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原料肉的选择、加工工艺的优化及风味物质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就烤制羊肉目前工艺现状,对烤制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来源及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等检测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我国烤制羊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增加锅巴风味,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本研究以大米和黄茶为原料,研制含茶锅巴,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配方,对黄茶锅巴品质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茶锅巴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大米为基重,黄茶粉添加量2.5%,马铃薯淀粉添加量20%,烘烤温度195 ℃,烘烤时间14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黄茶锅巴的综合评分为(70.07±0.17)分,与理论预测值接近。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分析锅巴香气成分,共检测出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类等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此外,锅巴的体外消化试验结果显示,添加黄茶会降低锅巴体外消化率,抗性淀粉含量增加。本研究结果为研制富含黄茶的锅巴产品及其风味成分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探明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建立一种红糖及赤砂糖快速鉴别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检测方法。方法 以3种红糖和3种赤砂糖为研究对象, 采用GC-IMS测定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红糖和赤砂糖中共鉴定出65种已知物质, 包括17种醛类、11种吡嗪类、7种醇类、9种酯类、6种酸类、10种酮类以及其他5种化合物, 其中甲基丙醛、2,6-二甲基吡嗪-D、2,5-二甲基吡嗪、2-甲基丙酸、2-甲基丁酸在红糖和赤砂糖中含量差异较大;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GC-IMS技术能够将红糖和赤砂糖进行区分。结论 本研究通过GC-IMS技术建立了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 可视化呈现红糖和赤砂糖挥发性成分差异, 为红糖和赤砂糖鉴定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