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涂层法制备高经密机织物增强体PVC膜结构柔性复合材料,以实验为基础分析了涂层前后拉伸性能变化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涂层工艺(焙烘温度、涂层厚度、增塑剂份数)对PVC膜材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最明显,增加增塑剂份数可导致膜材的力学性能下降;综合考虑各涂层因素对膜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焙烘温度160℃、涂层厚度0.685 mm、增塑剂份数50份时,可获得力学性能较佳的膜结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聚氯乙烯(PVC)/聚酯(PET)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相对于纯聚氯乙烯、聚酯阻燃性能下降的问题,在聚氯乙烯/环己酮溶液中添加5种不同阻燃机制的阻燃剂,利用自动涂膜机将其涂覆在聚酯机织物上制备得到极限氧指数大于28%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聚氯乙烯/聚酯复合材料。借助极限氧指数测试仪、接触角测试仪、可见光透过率测试仪对PVC/PET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烯丙基苯并三唑的阻燃剂对PVC/PET复合材料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当PVC涂层中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涂层厚度为1.35 mm时,其透光率为5%,极限氧指数为30%,可满足建筑膜材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温度、湿度等干燥条件和甘油、山梨醇作为增塑剂对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和阻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为50℃、湿度为55%时,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的阻隔性能最佳。山梨醇和甘油的添加使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增大,阻氧性降低,且山梨醇对膜阻氧性抑制效果比甘油更大。对添加增塑剂的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复合膜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小分子醇类增塑剂阻碍了大分子间氢键的形成,破坏了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利于膜形成均匀立体的网状结构,使膜结构变得疏松,改变了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正己烷为提取剂采用均质-超声法提取PVC塑料膜中的增塑剂,以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9种增塑剂含量,其中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2种增塑剂的总离子流图所对应的色谱峰重叠严重,利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对重叠严重的色谱峰进行解析,结果其色谱峰得到良好分离.CWT辅助解析重叠色谱的均质-超声提取GC-MS法为PVC膜中多种增塑剂同时测定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主要以从马面鱼骨废弃物中提取并纯化后的胶原蛋白多肽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分子量的胶原蛋白多肽的溶解性、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大分子多肽的分子量约为1 500~3 000 Da,小分子多肽的分子量约为200~1 500 Da,两种多肽的氮溶解指数(NSI):大分子多肽89.43%,小分子多肽97.24%;起泡性:大分子多肽306%,小分子多肽322%;乳化性:大分子多肽36.12%,小分子多肽37.05%;吸水性:大分子多肽0.62 m L/g,小分子多肽0.56 m L/g,且大分子多肽的保水性优于小分子多肽;吸油性:大分子多肽2.211 m L/g,小分子多肽2.288 m L/g。结果表明,小分子多肽的这些功能性质明显优于大分子多肽。为马面鱼骨胶原多肽粉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取代度酯化淀粉为基材、以三乙酸甘油酯为增塑剂制备了淀粉基膜材。以热重分析技术(TGA)分析了膜材与食品模拟体系接触后增塑剂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用增塑剂向食品体系的迁移过程进行了整体动力学分析和扩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与淀粉基膜材亲和性较低的4%乙酸体系中,增塑剂的整个迁移过程更符合整体一级动力学,增塑剂短期迁移过程遵循菲克第二扩散定律,而后续的迁移遵循非菲克扩散定律;在与淀粉基膜材具有更高亲和性的65%乙醇和正己烷体系中,增塑剂迁移遵循非菲克扩散定律,且长期迁移更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基于食品模拟体系与膜材的亲和性差异,增塑剂通过溶胀层向食品模拟体系的迁移呈现不同的动力学特点,且因膜材/模拟体系相互作用的影响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涂层法对PVC膜结构复合材料进行纳米TiO2表面改性处理,并研究了涂层改性后PVC膜结构复合材料自清洁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PVC膜结构复合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后,明显改善了其耐沾灰尘性能,同时赋予了膜材降解有机物亚甲基蓝和油酸的功能。当纳米TiO2涂层层数为3、浓度为1%时光降解效率最高,自清洁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无毒增塑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增塑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与分析检测方法,综述了新型无毒增塑剂在PVC、丁腈橡胶以及微胶囊壁材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配增塑剂丙三醇和乙二醇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实现熔融加工,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方法与聚苯乙烯(PS)共混,制备具有吸湿功能的PS/PVA包装片材,并对该共混片材的力学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复配增塑剂丙三醇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4:1,复配增塑剂的用量为50phr时,可很好地实现PVA熔融加工效果;当PS与PVA质量比为6:4时,干燥片材的力学性能最好;在不同湿度下,吸湿7天后,其力学性能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超声提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PVC膜中35种增塑剂的检测方法。保鲜膜中苯二甲酸酯类、己二酸酯类、柠檬酸酯类增塑剂经正己烷超声萃取后经毛细管柱分离、质谱定性,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定量。该方法在0.05~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平均回收率为79.6%~109.4%,RSD为0.9%~4.2%。该方法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PVC包装材料中35种增塑剂的同时测定,可为我国建立食品包装中相应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涂层织物撕破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涂层剂组成的调整,研究影响聚氯乙烯涂层织物撕裂强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增塑剂含量增加,增塑效率提高使涂层织物撕裂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发泡体系偶氮二甲酰胺(AC)及其共混物(稳定剂和三氧化二锑)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并确定最佳发泡体系热稳定剂配方。在该配方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对高强涤纶膜结构材料用刀刮法软质PVC发泡材料进行配方优化筛选,讨论了纳米CaCO 3、偶氮二甲酰胺(AC-6000)、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401)和树脂配比对刀刮法软质PVC发泡材料发泡倍数和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钾锌稳定剂(K-Zn9004)添加3份时AC-6000分解温度最低,为189.38℃,与PVC塑化温度相匹配,为最佳稳定剂配方;经正交实验证实,当添加6份纳米CaCO 3、13份AC-6000、4份ACR-401以及树脂比为1∶1时其发泡率达到最大且泡孔均匀,质地柔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工艺参数的试验,对影响PVC输送带界面黏结性能的四个因素进行研究,从而得到最优涂层工艺方案.研究表明,对涤纶基布的前处理能大幅提高产品的剥离性能;试剂浓度的正确选择,塑化时间和温度的有效控制也能大幅提高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溶液相转化法制备的聚氯乙烯(PVC)膜存在强度及通透性能难以同步提高的问题,以MT-I型复合粉为成孔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稀释剂,采用螺杆挤出法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研究了拉伸和萃取过程对纤维膜形貌及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水通量、碳素墨水截留率及拉伸强力测试分析了纤维膜的分离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PVC中空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经乙醇萃取后纤维膜表面出现了更多微孔,纤维膜的通透性能提高;当拉伸倍数为3时,纤维膜具有较高通透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水通量为798 L/(m2·h),拉伸断裂强度为17.7 MPa,断裂伸长率为70.67%。  相似文献   

15.
涂层过程中织物拉伸对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机织基布涂层前后结构相变化所导致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建立了膜材料拉伸力学的空间桁架模型,旨在讨论涂层过程中织物经向拉伸对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了以经纬纱屈曲转换为主及纱线拉伸伸长为主的变形机制,用最小二乘法分段线性拟合来描述织物拉伸性能的非线性,用PVC/PES膜材料的拉伸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织物在涂层过程中的应变量,可以由涂层前织物的拉伸行为预测涂层后膜材料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PVA217薄膜.结果表明,复配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优于单组分增塑剂,优化配方为:m(PVA217)∶m(水)∶m(甘油)∶m(二乙醇胺)=7.5∶(40~45)∶(1.1~1.2)∶(0.8~1.0).在此条件下,PVA217流延膜的各种性能较好,拉伸强度约为23 MPa,断裂伸长率约为460%.  相似文献   

17.
PVDF/PVC膜化学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湿法纺制PVDF/PVC中空纤维膜,并进行化学稳定性测试。试验表明:PVDF/PVC中空纤维膜经过次氯酸钠溶液清洗之后,膜通量有所回升,且回升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系;PVDF/PVC中空纤维膜耐酸性和抗氧化性较好,耐碱性较差。同时分析污染后膜的情况,结果表明,化学清洗比水清洗更为有效,膜的抗污染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PVDF/PVC纤维膜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汪泽幸  李帅  谭冬宜  孟硕  何斌 《纺织学报》2021,42(7):101-107
为深入研究膜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蠕变作用机制,以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历经循环加载过程后的蠕变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了循环加载次数、循环峰值应力与循环加载速率对蠕变性能及初始变形保持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循环加载过程后的涂层膜材料蠕变机制基本一致,蠕变性能及对初始变形的保持能力不仅受循环加载次数、循环峰值应力的影响,同时还与循环加载速率密切相关;对于聚氯乙烯涂层膜材料,增加循环加载次数、提高循环应力峰值、降低循环加载速率,均有助于提高蠕变过程对初始变形的保持能力,减少膜结构建筑后期维护工作量,但会延长循环加载阶段的耗时,增加施工过程预加张力阶段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建筑用PVC膜结构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现代建筑用PVC膜结构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结合PVC膜结构复合材料的工程状况,分析涂层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制作高性能PVC膜材,并展望PVC膜结构复合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介绍玻纤布/聚四氟乙烯(PrFE)建筑膜结构材料(膜材)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分析膜材的生产工艺,并比较国内外PTFE膜材的生产工艺;列举PTFE膜材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领域,指出PTFE膜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PTFE膜材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