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活性染色棉织物的UV/H_2O_2体系低温剥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UV/H2O2体系对活性染料M-3BE染色棉织物进行低温浸轧剥色,探讨了pH值、双氧水浓度、剥色时间及轧余率等因素对剥色率及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SEM对染色及剥色后的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6,3mL/L30%双氧水,轧余率100%和剥色处理25min的条件下,活性染料M-3BE染色(1%,owf)棉织物的剥色率可达80%,强力保留率达90%;UV/H2O2光催化体系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中结晶比例影响相对较小;对棉纤维表面附着的浆料等杂质也具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偶氮活性黄X-R染料的剥色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pH值、催化剂纳米TiO2质量浓度、剥色温度和光催化时间对染色织物剥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及其纤维表面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UV/TiO2光催化体系对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剥色效果。其推荐剥色工艺为:体系初始pH值为6.0~8.0,纳米TiO2质量浓度为0.02~0.06 g/L,剥色温度20℃,光催化时间30~60 min。在推荐工艺条件下,棉织物上活性黄X-R染料的光催化剥色率达到68%~80%或以上,剥色织物强力保留率可达到74%~98%。同时,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较短光催化时间内,棉纤维的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但随时间延长,纤维表面出现了刻蚀、氧化等现象,纤维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印染》2017,(14)
研究了UV/H_2O体系中活性染色棉织物的浸轧剥色方法,讨论了浸轧液pH值、轧余率和剥色处理时间对染料剥色效率和织物强力保留率的影响,通过SEM方法分析了剥色前后棉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活性染色棉织物浸轧水溶液后,在UV/H_2O体系中可有效实现剥色处理;当浸轧液pH值为2,织物经二浸二轧,轧余率为100%,室温条件下剥色处理30 min时,活性染色棉织物[活性红M-3BE 1%(omf)]的剥色率可达87%,强力保留率可达85%。SEM分析显示,随着UV/H_2O体系中浸轧剥色处理时间的延长,棉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染色棉织物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剂。将四磺酸基钴酞菁(CoTSPc)吸附到活性艳红M-3BE染色后的棉织物上,与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以及过氧化氢活化剂四乙酰乙二胺(TAED)构成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染色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研究pH值、CoTSPc浓度、H2O2浓度、TAED浓度、活化时间、剥色温度、剥色时间等因素对剥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测试染色棉织物剥色前后的K/S值下降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对剥色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最佳剥色条件下对另外4种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剥色实验。结果表明:CoTSPc/H2O2/TAED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部分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的剥色效果较好,且保留了较为理想的断裂强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光引发和催化还原剂分解的方法,首次对UV/Na2S2O4体系中棉织物上活性染料的低温浸轧剥色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工作液p H值、还原剂保险粉用量、织物上轧余率和剥色时间等对棉上活性染料的剥色率及织物强力保留率的影响,同时对剥色前后棉纤维的表面形态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染色棉织物经浸轧含有还原剂保险粉的剥色工作液后,在紫外光(UV)的引发和催化下可有效实现对织物上固着活性染料的低温剥色处理。  相似文献   

6.
将四磺酸基钴酞菁(CoTSPc)吸附到活性艳红M-3BE染色后的棉织物上,与氧化剂过氧乙酸构建CoTSPc/过氧乙酸催化氧化剥色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剥色。考察了pH值、催化剂浓度、氧化剂浓度、温度、剥色时间等因素对剥色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他种类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进行剥色,通过棉织物剥色前后的K/S值降低率和断裂强力保留率对棉织物的剥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oTSPc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乙酸对活性染料染色后棉织物的剥色。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UV/TiO2、UV/K2S2O8、UV/Na2S2O4三种光催化体系对阳离子染料染色腈纶纤维进行剥色处理,通过TG-DTG-DSC联用热分析法比较了染色加工和剥色处理对纤维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和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空白纤维相比,阳离子染色和光催化剥色处理,可显著影响或改变纤维的热分解特性,初始失重点、失重最快点及热分解峰顶温度降低,高温热分解速率下降,分解产物的残留率增大;而与染色腈纶纤维相比,不同光催化剥色体系处理对纤维的热分解性能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其中经UV/Na2S2O4光催化体系剥色处理后,纤维的耐高温分解特性反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紫外光低温引发和催化过硫酸钾(K_2S_2O_8)分解的方式,以浸轧方式首次对棉上固着活性染料在UV/K_2S_2O_8体系中的光催化剥色进行了研究。借助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浸轧剥色液p H、过硫酸钾用量、织物上轧余率和剥色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上固着活性染料的光催化剥色率和织物强力保留率的影响;同时,采用UV/K_2S_2O_8浸轧剥色体系对棉上部分商品活性染料光催化剥色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V/K_2S_2O_8催化浸轧剥色体系可有效实现棉上固着活性染料的低温剥色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纤维制品回收利用为思路,对棉织物回收利用的关键问题剥色工艺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以双氧水作为剥色剂处理染色棉织物时剥色工艺与剥色效果的关系,探讨了剥色剂浓度、剥色时间和剥色温度对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染色棉织物剥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织物剥色前后K/S和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直接染料,最佳的剥色工艺为双氧水浓度125mL/L,剥色温度100℃,剥色时间100min;对于活性染料,最佳的剥色工艺为双氧水浓度75mL/L,剥色温度90℃,剥色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修色剥色剂B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S 剥色系统是一种储存安全、稳定性好,具有还原性的修色剥色剂.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应用于部分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修色剥色处理.结果表明,该修色剥色系统在温和条件下即具有良好的修色剥色作用,对pH 值适应范围宽,织物强力损失小.除个别品种,BS 修色剥色系统对试验所用的活性染料、直接染料剥色率可达95%以上.其优化的剥色工艺为:剥色组分BS-11g/L,催化组分BS-21g/L,时间20 min,温度80~100℃,pH值为7~9.  相似文献   

11.
在棉织物次氯酸钠剥色体系中加入NaHCO3,模拟空气中CO2对次氯酸钠溶液剥色的影响,讨论了次氯酸钠溶液浓度、浴比和剥色时间对织物剥色效果和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的CO2可以提高次氯酸钠溶液对棉织物的剥色效率和剥色效果,实现次氯酸钠溶液对棉织物的低损伤、低浓度、小浴比剥色。经次氯酸钠溶液浸渍的棉织物,悬挂于空气中,可有效提高棉织物的剥色效率和剥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电脑测配色公式进行推导,建立适合有色棉底布套色的基础数据库。染料总用量相同,采用单一染料分别对空白棉织物单次和两次进行染色,结果显示分次染色后棉织物的K/S值低于单次染色。根据该现象,对现有的套色功能提出质疑。分别建立以空白棉织物和有色棉织物为底布的基础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套色准确性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直接采用有色棉织物为底布建立基础数据库获得的各染料单位浓度的K/S值应用于有色棉织物套色更符合套色的染色过程,降低了套色次数,减少了套色时间。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电脑测配色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并为采用电脑测配色对有色棉织物修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姜黄染色织物的pH值敏感变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李潇 《纺织学报》2017,38(4):80-84
为开发pH值敏感变色织物,研究了pH值对姜黄染色织物颜色变化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提取物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测试了不同pH 值条件下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光谱、姜黄染色织物的上染率、K/S值和染色牢度,利用颜色特征值对姜黄染色织物在不同pH值下的变色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植物染料姜黄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姜黄素分子在碱性条件下会电离成阴离子,引起颜色变化;随溶液pH 值的增加,姜黄提取液的吸收峰会产生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提取液在酸性条件时呈黄色,当提取液pH 值大于8 时,溶液呈红棕色;姜黄对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好于棉织物。在pH值由中性向碱性转变时,姜黄染色织物会产生显著的变色,染色织物色相值变小,颜色由黄色域向红色域转变。  相似文献   

14.
郑铮 《印染助剂》2021,(2):51-53,60
利用天然栀子黄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时间、栀子黄用量、pH和温度对染色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研究了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实现了棉织物纤维的阳离子化;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栀子黄用量8%,pH 5,60 min,40℃;栀子黄染色壳聚糖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色牢度、防紫外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A new approach for simultaneous salt-free dyeing and functional finishing, i.e. UV protection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cotton fabric were studied. In this study, cotton fabric was cationized with 3-chloro-2-hydroxyprop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wo types of reactive dyes (CI Reactive red 120 and CI Reactive yellow 145) were dop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0.035, 0.053, and 0.07 mol) of TiO2 nano-sol by sol–gel method and applied on cationized cotton fabric using pad–dry–steam metho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salt. The 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dyed fabric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Different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such as color strength, fixation, fastness properties (washing, rubbing, and light), UV blocki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ensile strength. Samples dyed with titanium dyeing solutions exhibited better antibacterial efficacy and durable UV protection, with minimal impact on color depth and tensile strength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s dyed with commercial reactive dy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试聚酯/聚酰胺织物(以下简称改性聚酯)的沸水收缩率,改性聚酯/棉(65/35)混纺织物的最佳前处理条件,改性聚酯织物常压染色和改性聚酯/棉织物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的K/S、色牢度,对新型改性聚酯及其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染前热定型后,改性聚酯及其棉混纺织物的经向、纬向收缩率都低于5%;改性聚酯/棉织物的前处理优化工艺条件为:双氧水4g/L、精炼剂3g/L 、NaOH4g/L;改性聚酯织物可以常压染色;改性聚酯/棉分散/活性染料一浴一步碱性染色匀染性良好,染色样品的熨烫、日晒、干摩擦牢度都达到4级及以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棉织物用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改性时,改性剂用量、烧碱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织物染色K/S值的影响,讨论了改性织物染黑色时盐和碱的用量,并对改性和未改性染色织物的乌黑度、上染率、K/S值及染色牢度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棉织物经改性后染黑色乌黑度高,K/S值以及上染率均有较大提高,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好。  相似文献   

18.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