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籽低聚糖     
棉籽作为大宗的棉副产品,其加工的附加值直接影响到棉籽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二十一世纪前,棉籽主要以取油为主,近年来,随着棉籽脱酚技术的进步,“液一液一固三相萃取脱酚”的专利技术得到了工业化推广,生产的脱酚棉籽蛋白已经取代棉籽油成为棉籽加工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棉籽的价值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这离充分挖掘棉籽的价值还有很大的距离。同样作为植物油和蛋白来源的大豆,因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大豆油和大豆蛋白(含豆粕、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等)两类主要产品外,以大豆为原料已经生产出大豆异黄酮、卵磷脂、低聚糖等多个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棉籽中含有的很多有用成分至今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其中,棉籽低聚糖就是棉籽中所富含的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亟待我们开发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棉籽糖是植物界中存在的低聚糖中含量仅次于蔗糖的低聚糖,提取主要是以甜菜糖蜜为原料,而从棉籽粕中提取棉籽糖的研究则较少.对棉籽粕中棉籽糖的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提取温度,乙醇溶液浓度和提取料液比等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14(W/V),乙醇浓度为75%.在此工艺条件下,棉籽糖的浸出率为95%.提糖后的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由原来的0.085%降低到0.029%,低于FAO所规定的0.04%的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大煜 《中国油脂》1997,22(4):16-17
介绍了美国新奥尔良南部地区研究中心(SRRC)R.J.Hron等学者在棉籽加工工艺研究的新动向,他们采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来加工棉籽,基本上脱除了棉仁中的游离棉酚,在制得优质食用棉籽油的同时制得优质棉籽蛋白粉,可供猪与家禽饲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总结我国在开发棉籽蛋白资源研究上的成绩和经验教训,有可能对传统的预榨-浸出制油工艺予以革新,创出对棉籽实现综合利用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胚中的棉籽糖。样品经粉碎、振荡、萃取、过滤等前处理,通过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64%的乙腈和36%的重蒸馏水。棉籽糖的浓度在10-50μg/mL的范围内能被定量测定,其回收率为99.71%,变异系数为1.89%。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棉籽蛋白质的开发和利用已在国内逐步展开。棉籽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积极的应用棉籽蛋白使其早日成为人类食用蛋白新资源,意义十分重大。但棉籽  相似文献   

6.
无腺体棉籽蛋白产品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各种无腺体棉籽蛋白产品的制备,并借助计算机对部分蛋白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成分及氨基酸分析证明,棉籽蛋白同样可以用于食用目的。  相似文献   

7.
棉籽蛋白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农作物之一,全世界每年棉籽产量约2200~2500万吨,占全部食用蛋白的6%’“。每吨棉籽可生产150kg油脂、425kg含蛋白45%左右的棉籽饼粕‘”。我国是一个产棉大国,棉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为220~250万吨。棉籽含蛋白30%以上,其氨基酸组成齐全,比例较合理,营养价值接近豆类蛋白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植物蛋白质资源。我国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了棉籽去毒,饼粕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巾于种种原因,此方面的研究收效甚微,致使国内巨大的棉籽蛋白资源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  相似文献   

8.
有腺体棉籽中含有较丰富的脂肪和优良的蛋白质,经提取出油脂后,由于棉籽蛋白中含有棉酚毒素,所以,不能食用.因此,这种棉籽蛋白只能大部分作为肥料,浪费了大量的食用植物蛋白资源.为了使这种优良的油料蛋白得以合理利用,及综合利用所含的其它物质.本文探讨了有腺体棉籽开发利用的价值,及其在加工过程中,棉酚在坯、饼粕、原油中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有腺体棉籽加工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较合理的加工工艺,作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棉籽糖在丙酮、水或乙醇溶液等极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同时棉耔粕中的蛋白质等也能被溶解.本文选择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来提取棉籽粕中的棉籽糖.分别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溶液浓度、浸出时间和浸取温度的工艺条件对棉籽糖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料液比、低浓度的乙醇溶液、较长的浸出时间、较高的浸取温度有利于棉籽糖的浸出.合适的操作条件为:提取料液比为1:12(W/V),乙醇溶液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55℃,浸出时间为2.5h.棉籽糖的浸出率可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低聚糖-棉籽糖的开发应用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介绍了功能性低聚糖-棉籽糖的性质、生理功能、制备方法、分析检测及应用,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