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析因和扩充试验结果表明,茶汤中茶红素(TRs)和茶黄素(TFs)含量达到最佳比例时的发酵条件是:时间35min,通氧量26.5mL/min,温度30~35℃,pH自5.5逐渐上升至6。综合以上结果,对两种红茶色素影响显著的因素是:反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这3种因素构建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液态悬浮发酵红茶茶汤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5.8、温度30℃及时间29.5min。  相似文献   

2.
利用经真空厌氧富集GABA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匀浆进行液态悬浮发酵,以GABA和红茶重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化GABA红茶饮料液态悬浮发酵工艺。GABA红茶液态悬浮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茶鲜叶与纯水比1∶30、匀浆粉碎时间2 min、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35℃、固液振荡发酵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鲜汁中GABA含量(22.44±1.96)μg/mL,茶黄素(TFs)、茶红素(TRs)含量分别为(0.58±0.05)%,(5.52±0.04)%,且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基于单宁酶发酵加工的红茶原料,制备高茶黄素含量的速溶红茶。方法 以速溶红茶中的茶黄素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红茶原料进行两种提取溶剂处理和不同茶叶状态,即茶叶和茶叶磨碎样处理,同时分析其感官品质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结果 本研究发现用60%乙醇提取工艺制备的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水提取工艺,茶叶状态则是茶粉原料浸提效果显著高于茶叶原料浸提效果,且速溶红茶中茶黄素含量达到2.3%,是传统红茶原料中茶黄素的3倍,速溶红茶得率达到了38%。结论 以高茶黄素茶叶为原料,并将其磨成粉,用60%乙醇提取作为提取剂制备速溶红茶,其制备的速溶红茶富含茶黄素,为速溶茶的生产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夏秋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液态悬浮发酵法生产红茶茶汤的工艺参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作为内源酶来源的茶鲜叶,对低档绿茶茶汤进行悬浮发酵生产红茶茶汤。以茶红素(TRs)和茶黄素(TFs)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做部分析因试验及扩充试验;使用JMP软件分析最佳工艺参数以及对产品中红茶色素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兼顾TRs和TFs的情况下,茶汤中二者含量达到最佳比例时的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35 min,通氧量26.5 mL/min,温度30~35℃,pH从5.5逐渐升至6,且无需添加果胶酶。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速溶红茶生产过程中茶汤色泽较暗及亮度较差的问题,对速溶红茶的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以绿茶为原料,利用氧气氧化及磷酸盐的稳定作用加工速溶红茶;依据产品的亮度、澄清度和红度的综合指标对产品进行考察,确定磷酸氢二钠为最优加工助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磷酸盐浓度、反应温度和氧化时间为影响因素,利用满意度函数将亮度、澄清度和红度3指标拟合成数学期望值D,用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在绿茶浓缩液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75%的磷酸氢二钠,在80℃下,用纯度为95%以上的氧气氧化30 min,得到速溶红茶产品的模型预测响应值为0.769,重复试验的响应值为0.785,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2.04%。该数学模型可模拟分析高亮度速溶红茶的加工工艺,为工业生产速溶红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填充床反应器上固定化漆酶连续氧化茶多酚制备茶黄素,自制了连续化制备茶黄素的填充床生物反应器。考察了树脂固定化漆酶在填充床反应器上连续制备茶黄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底物流速、氧气流量、pH。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化制备体系是可行的,并且在固定化漆酶柱床体积为100 mL时,温度在28℃,底物流速为2.0 mL/min,氧气流量为55 mL/min,pH5.6,此时儿茶素转化率达20.99%。为茶黄素的制备提供一种可行的连续化方法,同时为开拓中式乃至工业生产茶黄素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绿茶浓缩液为原料,研究了通氧条件下将其加工成速溶红茶工艺参数的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料液pH值、反应温度、料液浓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应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分析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O2氧化生产速溶红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pH值9.5,反应温度80℃,料液浓度20%,反应时间20min,模型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下满意度期望值D为0.831,3次验证试验平均值为0.819,与预测值接近。说明了采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分析法对氧气氧化法制备速溶红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利用茶鲜叶制得的茶叶多酚氧化酶复合酶,开展速溶绿茶酶促氧化研究。以速溶绿茶中儿茶素转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酶液浓度、底物浓度、p H值、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对速溶绿茶酶促氧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酶促氧化条件。结果表明,速溶绿茶较优的酶促氧化条件为:酶促反应体系中茶叶复合酶浓度为2.0%,速溶绿茶浓度为0.5%,反应体系p H3.5,温度45℃,反应时间2.5 h。在此工艺参数下,儿茶素转化率为34.79%。速溶绿茶酶促氧化产物在265、300、380 nm和46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与红茶中的茶色素吸收光谱一致。速溶绿茶酶促氧化产物中茶黄素含量达14.68%,显著高于红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为得到优质速溶红茶,本研究以低档绿茶为原料,对其水提液添加外源过氧化氢酶(CAT)进行液态发酵酶促转化成红茶茶汤,探讨液态发酵工艺对红茶色素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照优质红茶色素含量标准,CAT酶促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0.25 U/m 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 h,p H6。CAT与多酚氧化酶(PPO)存在双酶协同作用,绿茶水提液先用PPO处理后(酶添加量0.05 U/m L,温度40℃,p H5,时间1.5 h)再用CAT处理,合成红茶色素的效果比单一酶源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