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用于腌腊肉制品防腐防虫,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从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两部分进行阐述,对现阶段腌腊肉制品中违法添加敌敌畏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干辣椒及辣椒粉中罗丹明B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干辣椒及辣椒粉中罗丹明B的含量状况,分析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可能性和含量,为提出罗丹明B经济获利水平下添加行为的评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使用随机抽样原则,在餐饮店、食品商店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采集干辣椒及辣椒粉,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在2 107份样品中,检出罗丹明B72份(干辣椒21份,辣椒粉51份),检测值在0.2×10-3~11.9 mg/kg之间,干辣椒检测值均0.1 mg/kg;辣椒粉中,23份样品检测值0.1 mg/kg,12份样品检测值在0.1~0.5 mg/kg之间,13份样品检测值在0.5~5.0 mg/kg之间,仅3份样品检测值5.0 mg/kg,且农贸市场和散装样品罗丹明B的检出率高。结论市售干辣椒及辣椒粉中存在违法添加罗丹明B的情况,辣椒粉问题为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全国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方法:通过2008年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确证方法对全国部分省份抽检样品中化学药物进行检测.结果:166件样品中违禁药物的检出率为14.5%,且存在地区差异.胶囊类样品的检出率33.3%(22/66),明显高于其他剂型.联合用药的样品占全部阳性样品的比例为45.8%(11/24).结论: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尤其是联合用药应引起监管部门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省新鲜蔬菜中11种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评估云南省居民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风险。方法对2012—2017年云南省新鲜蔬菜中11种有机磷农药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新鲜蔬菜消费量数据,采用危害指数法评估云南省居民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风险。结果 2 150份样品中11种有机磷农药总检出率为14.1%(303/2 150),超标率为4.3%(93/2 150)。危害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云南省居民平均危害指数为0.382 5,城市男性和城市低收入人群危害指数较高,分别为0.526 7和0.489 0,但均小于1。氧化乐果的慢性累积暴露量贡献率最高(48.3%)。结论云南省新鲜蔬菜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云南省居民经新鲜蔬菜摄入的有机磷农药慢性累积暴露风险小,但仍存在违规使用和滥用农药的问题,需加强对农药生产使用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市售海产品及其制品中甲醛的含量。方法采集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小超市销售的6种常见海产品及其制品(冰鲜鱿鱼、水发鱿鱼、鱿鱼丝、海虾、虾仁和烤鱼片),共计530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甲醛含量。结果 6种海产品及其制品均检出甲醛,总检出率为40.57%,含量范围为0.00~950.00 mg/kg。其甲醛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鱿鱼丝、水发鱿鱼、烤鱼片、冰鲜鱿鱼、虾仁和海虾,检出率分别为52.78%、57.45%、42.50%、49.61%、23.08%和12.24%。结论不同种类海产品及制品中甲醛含量不同且差别较大,可能与其本底水平、甲醛自身变化规律或者后期违法添加有关。总体来看,甲醛含量100 mg/kg,尤其是超过200 mg/kg的产品,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2004-2005年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陕西地区蔬菜、水果中使用农药残留情况。方法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对全省6个市县各大农贸市场及超市销售的蔬菜、水果以及个别蔬菜、水果产地的蔬菜、水果随机抽样检查,采用气相色谱仪法及气相色谱-质谱仪法对18种蔬菜、水果中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菊酯、三氯杀螨醇4类22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2年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455份。2004年采集174份,其中有机磷类农药总检出率18.39%,超标率18.39%。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为12.64%,超标率2.87%。菊酯类农药的总检出率为31.03%,均未超标。三氯杀螨醇农药检出率为4.02%,均未超标。2005年采集281份,其中有机磷农药总检出率34.16%,超标率27.40%。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出率5.34%,均未超标。菊酯类农药检出率为52.67%,超标率1.07%。三氯杀螨醇农药检出率为37.01%,超标率6.41%。结论陕西地区蔬菜、水果中滥施农药特别是有机磷和三氯杀螨醇等高毒、剧毒农药的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四川成都某一大型超市售卖的5种知名品牌的腊肉、川味腊肠和广味腊肠共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组胺、甲醛的含量和酸价,以了解四川腌腊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情况。13.3%样品中组胺含量超过FDA规定标准;15个样品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在2.1~5.3mg/kg之间,均未超标;100%样品甲醛检测呈阳性,其含量在4.89~35.93mg/kg之间;73.3%样品的酸价超过卫生标准最高限值。分析表明,传统四川腌腊肉制品酸价超标比较严重,且含有组胺、甲醛、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质量安全状况比较严重。腌腊肉制品传统加工工艺应进行改良,以消除或减少亚硝酸盐、组胺、甲醛等有害物质,从根本上解决腌腊肉制品食用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具有代表性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随机抽样采集冷冻肉糜制品样品共计3 905份,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结果在3 905份冷冻肉糜制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36份,三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13.7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71%(223/3 9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2%(325/3 905),沙门菌为0.72%(28/3 905)。不同种类样品中,猪肉肉糜沙门菌检出率最高。散装冷冻肉糜制品沙门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制品。经过统计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食品原材料污染;二是冷冻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如加工步骤较多而质控不严格;三是冷冻肉糜制品运输过程污染,主要是难以保证冷链。结论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调查云南省学生餐中细菌污染,同时比较不同食品类别的污染情况。方法 依托《2014年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对2014年云南省16个地州学生餐进行了卫生指标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810份样品中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为22.96%(186/810),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17.53%(142/810),其中学生早餐阳性菌检出率(21.50%,63/293)和学生午餐阳性菌检出率(15.28%,79/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8份样品检测蜡样芽胞杆菌,其检出率为15.47%(108/698),其中米面制品最高(20.48%,51/249),其次为盒饭(13.38%,57/426);沙门菌检出率为0.49%(4/810),其中盒饭最高(0.70%,3/430),其次为米面制品(0.40%,1/249);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9%(25/810),其中蛋与蛋制品最高(4.55%,1/22),其次为米面制品(3.61%,9/249)、盒饭(3.49%,15/43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0.62%(5/810),其中米面制品最高(0.80%,2/249),其次为盒饭(0.70%,3/43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学生餐样品均为散装食品。从采样地点看,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金黄色葡萄球菌,4个季度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省学生餐细菌性污染严重,考虑到食用人群的特殊性,食物的即食性,原料来源不可控,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食品的卫生监测及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云南省市售熟肉制品和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方法 在全省16个州市县中选取超市、农贸市场、零售及餐饮环节等为采样点, 随机采取熟肉制品1465份和餐饮食品3674份, 按照GB 4789.3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检测和鉴定。结果 1465份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2.18%(32/1465), 3674份餐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率为1.44%(53/3674)。在不同流通环节中,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便利店和超市, 分别为9.09%(5/55)和1.67%(3/180)。在不同的监测地区, 熟肉制品和餐饮制品检出率最高均为昭通地区, 分别为7.8%(11/141)和7.17%(18/251)。结论 单增李斯特菌在熟肉制品及餐饮食品中均有检出, 说明云南省的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对消费者的安全有潜在风险, 相关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强监管,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27份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1.91%。食源性致病菌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4.69%),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4.81%、创伤弧菌检出率为6.7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2%。不同食品类别中甲鱼和蛙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21%,其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5.93%)、进口生畜肉(15.9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5.83%)和水产肉糜(12.50%)。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9.17%),其次依次是餐饮单位(21.59%)、农贸肉菜市场(15.38%)、超市(14.36%)和学校(8.72%),最低的是零售店(3.88%)。预包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1.33%)高于散装食品的检出率(10.37%)。结论 2019年广州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应对重点食品加强监管,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发现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环节采集与嘉兴市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8类即食食品,开展常见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采集的640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56株,检出率为8.75%(56/640),检出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总检出数的69.64%(39/5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次位,占14.2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创伤弧菌占比依次为8.93%、5.36%和1.79%。三季度致病微生物检出率(16.92%)最高,农贸市场、散装食品、水产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60%、13.30%和25.00%。结论嘉兴市即食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风险,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操作和提高人群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方法 在广东省中选取粉丝粉条、河粉米粉等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的企业、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单位为采样点, 随机抽取1570份样品按照GB/T 4789.2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检验》进行检验和VITEK2鉴定。结果 1570份样品中5份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其中只有1份检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检出率为0.06%(1/1570)。结论 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检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表明广东省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中存在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风险。为最大限度降低或消除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应加强安全监管,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油条、油饼中铝含量,了解滥用添加剂情况。方法采用国家推荐的检验方法,对2012—2013年濮阳市油条、油饼总铝残留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国家标准GB 2760—2011判定是否超标。结果两年共检测130份,铝检测值范围0.5~1 196.2 mg/kg,均值164.27 mg/kg,铝超标50份,超标率达38.5%;油条检测75份,铝均值237.5 mg/kg,超标39份,超标率为52.0%;油饼检测55份,铝均值64.4 mg/kg,超标11份,超标率20.0%;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油炸制品铝含量明显高于餐饮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油炸制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特别是油条;应加强集贸市场和街头摊点食品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云南某县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云南某蔬菜种植大县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状况。方法在云南省某蔬菜种植大县3个乡镇的6个自然村中,抽取424户农户,对每一户中主要负责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面对面询问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家中当天的待食用蔬菜进行采样,共766份,用PR-12N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检测蔬菜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结果在过去一年内,有130户农户(占调查对象的31.18%)使用过问卷中列出的21种禁限用农药中的至少一种。使用人数最多的禁限用农药为杀虫脒,其次为甲胺磷、克百威、氧化乐果、地虫硫磷等。557份自留地蔬菜样品中阳性样品(即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的样品)34份(6.10%);51份大田样品中阳性样品有7份(13.73%);158份农户从市场上购买的蔬菜样品中阳性样品有20份(12.66%)。结论三种来源的蔬菜样品均检测出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阳性),从市场上买来的蔬菜样品的检出率高于自留地蔬菜样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6年从云南省16个地州市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14大类食品, 共计23723份。检测方法按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结果 23723份样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5株, 总检出率为2.85%; 7年的检出率从0.92%~11.13%, 2010年检出率最高, 2016年最低, 总体呈下降趋势; 全省16个地州市, 检出率在0.99%~6.91%, 其中昆明市、普洱市、丽江市检出率较高; 14类食品中有11类检出, 检出率在0.23%~6.68%, 其中肉与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餐饮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 4种不同的采样环节检出率在0%~5.83%, 其中生产加工环节检出率最高; 不同季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预包装和散装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0.96%和3.94%, 散装食品检出率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结论 云南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 需从食品的原料、加工、运输、储藏以及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从而有效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销售的蜂蜜中氯霉素检出情况。方法 从商店、农贸市场、网店销售等不同销售渠道采集云南省主要蜜源地和消费市场上的蜂蜜96件,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蜂蜜中氯霉素残留进行检测, 依据2002年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6年到2018年连续3年均有样品检出氯霉素, 96件样品总计有27件检出氯霉素, 检出率28.1%。结论 云南省部分地区销售的蜂蜜中氯霉素残留情况较严重, 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8.
2012~2016年杭州市富阳区蔬菜中农药残留 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我国南方地区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为制定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加强监督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集杭州市富阳区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等销售的新鲜蔬菜共671份,按照NY/T 761-2008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方法对30种常用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以GB 276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为判定标准。 结果 对671份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检测和数据分析显示,检出农药阳性样品146份,检出率为21.8%,超限量样品为15份,占2.2%。共检测出农药种类20种,频次182。其中,叶菜类蔬菜中农药检出率最高,达30.3%;瓜类蔬菜中农药检出率仅为4.0%。 结论 部分蔬菜中农药残留较高,甚至超出国家标准,农业安全生产监督仍需加强。国家标准中缺乏部分农药在特定蔬菜中的限量标准要求,急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7—2019年普洱市食品风险监测中化学污染物状况。方法 2017—2019年在普洱市辖区内各区县农贸市场、商店等采集不同种类食品样本进行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元素、农药残留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2017—2019年普洱市食品超标率分别为食品接触材料污染物32.00%、食品添加剂24.32%、兽药残留3.17%、元素3.03%、农药残留0.73%。结论普洱市常见食品中有部分化学污染物(五氯酚钠、含铝添加剂、铅、砷、强力霉素、恩诺沙星、甲拌磷、甲拌磷砜等)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各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