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性墨水的流变特性是反映中性墨水书写性能最主要的指标,本文通过研究缔合型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对中性墨水的流变与书写性能的影响,分析中性墨水其流变特性中应力触变环面积、黏度触变环面积以及屈服应力、屈珂艮黏度与书写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应力触变环面积与低黏度触变环面积中性墨水书写过程中出黑量大,易出现漏墨现象,而高应力触变环面积与高黏度触变环面积中性墨水书写时出现堵墨书写不畅。添加缔合型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中性墨水具有较小的屈服应力和较大的屈服黏度,其刚复时间较短,增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外中性墨水样品流变特性进行分析,对比研究黄原胶和缔合型丙烯酸酯增稠触变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增稠剂对中性墨水应力触变环面积、黏度触变环面积以及屈服应力与屈服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增稠触变剂具有较大屈服应力与屈服黏度,良好的增稠效果,受体系氢键影响较大;缔合型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具有较小的屈服应力和较大的屈服黏度,良好的增黏效果,受体系离子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选取了来自不同中性墨水生产厂商的23种中性墨水,使用旋转流变仪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检测,包括:高剪切黏度的测试、低剪切黏度的测试、触变环的测试、胚服值的测试及触变性恢复率的测试,并将上述中性墨水匹配同样的笔头、油管、硅油等配件制成笔芯,再榆测笔芯的划线忭能观察线迹质量并计算100m出墨量,及静态积滴墨实验。通过对上述得到的中性墨水流变参数及心用性能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中性墨水的高剪切黏度与其制成笔芯前100m出墨量成反比关系;中性墨水触变环与屈服值共同决定了笔:占的静态积滴墨性能,只有当触变环与对服值都较大时,笔芯才会出现积滴墨现象中性墨水触变性恢复率的大小对笔芯划线时的线迹质量有显著影响,当触变性恢复率较大时,线迹容易出现中空,而触变性恢复率较小时,线迹容易出现各墨。同时,提出了触变指数的概念,即低剪切速率,(1.256S-1)黏度与高剪切速率(4500s-1)黏度的比值,该指数能综合反映中性墨水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低碳醇对中性墨水触变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触变指数可用于定量地描述中性墨水的触变性。本研究以稳定中性墨水色浆为母体,在合理选配增稠剂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的水溶性低碳醇,如聚乙二醇200、二甘醇、甘油,制备出中性墨水并对其触变指数分别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上述三种低碳醇时,所制备的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差异较小;当聚乙二醇200添加20%时,所制备中性墨水的触变指数出现最高值;二甘醇为20%时,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反而出现降低;甘油随着添加量的递增,中性墨水触变指数呈线性增加。究其原因可能归属低碳醇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作用、分子中OH对增稠剂分子支链的溶剂化作用以及溶剂化的增稠剂分子支链所发生的重新缔合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分散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触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离子型分散剂聚氧乙烯醚OP、阴离子分散剂聚醇铵盐类5029以及复配分散剂对色素炭黑分散、中性墨水稳定以及触变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体系中炭黑微观分散状态判断其稳定性,借NDJ-8S型数字式黏度计表征其触变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醇铵盐类阴离子型分散剂5029制各的中性墨水,其分散稳定性比使用聚氧乙烯醚类非离子OP分散剂制备的墨水差,且发现非离子型分散剂OP的加入量对体系流变性能影响很大,当OP超过3%时不利于墨水触变体系的形成.借助OP与5029的优化复配,实现了墨水稳定性与触变性的良好兼顾.  相似文献   

6.
流变性能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性笔优秀的书写性能主要得益于墨水独独特的流变性能,而墨水流变性能主要通过在色浆中加入的流变助剂来获得.试验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流变且助剂得到不同流变性能的中性墨水,利用黏度计、划圆仪对墨水的黏度、触变指数、书巧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表观黏度与流就助剂添加量成正比,触变指数不随流变助剂添加量成正比,而是在其增加过程中有一最大值.表观黏度在28mPa·s左右时对普来米克670ss/05cc笔头适应最好,触变指数在4~5之间时划线过程中不会有起笔、顿笔的吐墨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普鲁兰多糖应用于牙膏配方中,评价其对牙膏流变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配制牙膏基本配方,分别加入系列浓度普鲁兰多糖,用旋转流变仪检测膏体的流变学参数。结果普鲁兰多糖浓度为0.2%~1.0%(w/w)时,牙膏膏体黏度提高,流动性降低,屈服应力提高,触变环增大;浓度为0.05%~0.1%(w/w)时,牙膏剪切黏度略有减低,屈服应力显著提高、触变环减小,这些性质与普通增稠剂不同。结论较大量使用普鲁兰多糖(0.2%~1.0%),可起到增稠作用;微量使用普鲁兰多糖(0.05%~0.1%),可起到稳定膏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性墨水圆珠笔为检测对象,在不破坏墨水体系的情况下,用高温结合离心的手段加速模拟笔芯在常温下其内部的墨水理化性能变化,以及笔芯应用性能的变化。通过系列实验得出了最佳的高温和离心条件,测试经高温加离心处理前后笔芯内墨水理化性能包括1.256s-1、4500s-1剪切速率下的黏度、触变指数、颗粒度D50、表面张力、Zeta电位,稳定性参数及应用性能,包括初写性能、平均100m出墨量,耐干性能,并计算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的大小即可以判定中性墨水圆珠笔在常温状态下的稳定存储期。利用上述中性墨水圆珠笔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对不同厂家的数十种黑、蓝、红色颜料型中性墨水进行了稳定性的快速检测。对得到的处理前后中性墨水理化性能及笔芯应用性能的变化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黑、蓝、红色颜料型中性墨水圆珠笔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对驴乳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测试温度为4、20、36、50℃,测试其流动性、触变性、动态粘弹性,并采用流变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驴乳为非牛顿流体,表现出剪切稀化行为;流动曲线服从Carreau模型,随温度升高,其黏度越小,触变测试中形成的滞后环面积变小;并且在粘弹性测试中4℃的储能模量G'表现出最大值,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大;4~50℃测量温度范围内驴乳黏度随温度增加逐渐减小。结论:驴乳的流变性对温度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表5和表6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黑色中性墨水稳定性快速检测的判定标准如表6所示。当黑色中性墨水及其制成的笔芯经上述高温加离心处理后,其黏度变化率绝对值低于10%,触变指数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颗粒度变化率绝对值低于15%,ZETA电位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表面张力变化率绝对值低于5%,稳定性参数低于0.04,初写性能初始书写即正常。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温度(25℃)下,通过对葫芦巴胶(FG)溶液进行稳定剪切和小振幅振荡处理后,测定其触变性及粘弹性,以及通过Carreau和Herschel-Bulkey模型对FG溶液流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G溶液刚开始表现出剪切增稠特性,当超过临界剪切速率时表现为剪切变稀行为,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Herschel-Bulkey和Carreau模型对流动曲线的拟合表明实验结果更符合流变学的Carreau模型。触变测试表明FG溶液具有一定的触变性,FG溶液质量浓度越高,触变性越强,当FG溶液质量浓度小于0.35 g/d L时,触变环面积为负值,表明样品结构破坏且不能恢复。动态粘弹性测试表明FG溶液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角频率和FG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表现出类似于固体的弹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5 mg/m L胶原溶液在超声条件为20 k Hz、45 W时分别处理0、5、10和30 min后,采用流变仪考察其稳态剪切、动态黏弹性、触变和蠕变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溶液均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其流变学性能在超声处理10 min时已发生了显著改变,超声10 min后改变速率减缓。在超声处理10 min时和未超声处理的胶原相比,动态频率0.1 Hz处的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及复数黏度(η*)下降均超过了70%,力学损耗(tanδ)增加了42.91%,触变环面积和应变回复率分别下降了88.86%和92.56%,最大柔量增加了24.88倍。经超声处理后胶原溶液中分子的缠结程度降低,抵抗形变能力变弱,溶液的流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不同发酵温度下酸乳的表观黏度与剪切速率及时间之间的关系,并对酸乳持水力、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等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温度酸乳的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延长而变小,并最终趋于平缓,都形成了触变环。表明是触变体系,酸乳触变环面积(37℃>40℃>43℃)与黏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酸乳的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幂函数y=kx-n的变化规律。37℃发酵酸乳的持水力达到最高值,分别较40℃和43℃发酵酸乳的高出18%和8%,而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值最小,比40℃和43℃发酵酸乳的分别低13%和5%。表明低温发酵酸乳的黏度大,乳清析出少,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如何利用流变学特性指标对搅打奶油稳定性进行准确、快速的判断分析,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了8个与稳定性显著相关(p0.05)的流变学特性指标针对10种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市售搅打奶油进行了因子分析(FA)和聚类分析(CA)。因子分析表明:存在三个主因子"主要稳定因子"、"触变环因子"和"平衡形变因子";由载荷分析可知时间扫描G’、触变环面积S和平衡形变r是影响搅打奶油稳定性的关键流变学指标;总因子得分表达式为TFS=f1×0.38476+f2×0.25671+f3×0.22858,总因子得分排名可以反映出不同搅打奶油稳定性之间的差异。聚类分析表明:10种搅打奶油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聚集了7个搅打奶油样品,即5号、6号、1号、10号、8号、9号和2号;第二类聚集了2个搅打奶油样品,即3号和4号搅打奶油样品;7号搅打奶油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15.
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发酵乳的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芬  粘靖祺  霍贵成 《食品科学》2012,33(5):155-159
以两株嗜酸乳杆菌(KLDS AD1、KLDS AD2)和3株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KLDS 2.0001、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002和KLDS 2.0604)分别发酵的酸乳为研究对象,测定其pH值、滴定酸度、质构及流变学特性。pH值和滴定酸度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产酸能力强于双歧杆菌。质构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发酵的酸奶质地较为结实。5种酸乳的剪切力升速和降速曲线都能形成触变环,触变环的面积大小为KLDS 2.0604>KLDS 2.0001>KLDS AD2>KLDS 2.0002>KLDS AD1,即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604在剪切力破坏下其组织状态的恢复力最差,很难恢复到起始状态。表观黏度曲线在下降时只有婴儿双歧杆菌KLDS 2.0002没有出现突增现象,其弹性最差。综合得出嗜酸乳杆菌KLDS AD2发酵乳的组织状态、黏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脂质体对玉米直链淀粉流变特性的影响,系统地探讨了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质量比、含吐温80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质量比、壁材中吐温80/大豆卵磷脂比例、壁材中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等因素引起的玉米直链淀粉流变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脂质体-玉米直链淀粉体系为假塑性流体,呈现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脂质体会引起玉米直链淀粉的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增大,且随着脂质体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和触变环面积不断增大;而含吐温80脂质体添加量的增加却会导致玉米直链淀粉表观黏度下降,同时使触变环变大;随着脂质体中壁材吐温80/卵磷脂比例的增加,玉米直链淀粉表观黏度不断下降,而触变环面积先减小后不变;大豆卵磷脂/胆固醇比例、超声时间2个因素对玉米直链淀粉流变特性影响则不太显著。研究为脂质体在富含淀粉的食品体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改善淀粉流变特性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自西藏灵菇的2株产胞外多糖的单胞酿酒酵母菌为对象,对其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特性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株单胞酿酒酵母菌均具有较高的产胞外多糖的能力,菌株J_7胞外多糖产量高于菌株J_5,达到350.02 mg/L,且菌株J_7的发酵特性明显优于菌株J_5,J_7发酵乳具有较好的组织状态和滋气味,感官综合评分为84分。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_7发酵乳较菌株J_5具有较高的表观黏度;J_5发酵乳、J_7发酵乳均表现为正触变流体,其触变环面积分别为377.63、346.96 Pa/s,即J_7发酵乳结构恢复能力较强;菌株J_5及J_7发酵乳的G'值都高于G″值,均表现类固体的特性,且菌株J_7发酵乳表现出较高的黏性和弹性。通过两株单胞酿酒酵母菌产胞外多糖能力、发酵特性与流变学性质的比较,表明菌株J_7具有较高的发酵特性和流变学特性,可为后续菌株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裸燕麦麸β-葡聚糖的流变学特性及凝胶形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两个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燕麦β 葡聚糖为实验原料,配制成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对其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 0 2%~3%的燕麦β 葡聚糖溶液随着剪切速率增大而呈现剪切变稀,表现非牛顿流体行为,相对分子质量对流变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质量分数 3%的β 葡聚糖溶液可以形成触变环.动态测量结果表明,燕麦β 葡聚糖具有粘弹性和弱的凝胶特性,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 DSC测定结果显示,质量分数5%的燕麦β 葡聚糖凝胶的溶解温度为75 ℃.  相似文献   

19.
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快速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性墨水的稳定性事关中性笔书写性能的好坏,对其稳定性的评价,业内长期采用常温放置的方法检验,无法满足中性墨水研发与中性笔厂商选择墨水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高速离心与加热实验实现了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快速评价,并借助大量配方实验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稳定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的3种市售搅打奶油,对其进行了基本成分、感官评定、流变学特性和质构特性分析实验。静态流变测试表明:搅打奶油呈现出假塑性与触变性;动态流变学测试表明:搅打呈现出凝胶特征。振荡温度扫描中复数模量G*呈现减小的趋势;而稳定性较差1号与2号样品温度扫描中有一个明显的临界温度15℃。在振荡时间扫描与频率扫描中,3号样品的弹性模量G’大于其他两个样品且相位角正切tanδ最小,其值小于0.3,故而表明3号样品的弹性成分比例最高。结合感官评定、稳定性实验和流变学分析可知,弹性模量G’可以有效表征搅打奶油的稳定性;搅打奶油的软硬程度可用触变环面积和屈服应力进行表征;其油腻感和口感分别与|?G’|和相对恢复率有关;贮藏的稳定性则与J_e和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