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低配棉细号棉涤AB纱的生产工艺.通过合理选配原料,细纱机进行赛络纺和紧密纺相关技术改造,合理配置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细纱工艺参数,最终顺利地纺制出棉/涤55/45 18.3 tex紧密赛络AB纱,质量达到较好水平.认为:采用紧密赛络纺工艺并进行有关工艺参数优化,可在低配棉条件下,纺制出品质较好的细号棉涤AB纱,满足高档用纱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生产当中各厂采用同一粗纱,纺不同纱号的细纱是比较多的.但从试验结果来看,纱号小的细支纱总是表现出棉杂较多,甚至处于降级的边缘,直接影响了棉纱质量的完成.而从棉纱质量标准要求来讲,纱号小的棉纱要求棉杂粒数更少一些.同一粗纱纺的细纱加工条件是一样的,为什么纺不同粗细的细纱,棉杂就有了显著区别呢?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上探讨一下纱号与棉杂粒数的关系,为提高棉纱质量提供参考. 一、用相同粗纱纺制不同细纱(低号纱与高号纱)棉结杂质的相对比值(附表)  相似文献   

3.
胥密霞 《棉纺织技术》2006,34(11):41-45
为了提高CJ/T 4.9 tex纱的成纱质量,并保持质量长期稳定,通过对A系列开清棉设备纺特细号纱工艺流程的选配,就各工序工艺参数、纺专器材对半制品及成纱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优选试验,开清棉工序适当降低各打手速度,可减少对纤维损伤;梳棉工艺参数的合理与否对棉结的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加强设备、操作和运转管理是纺好CJ/T 4.9 tex纱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转杯纺纺杯速度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讨论了纺杯速度与成纱号数、成纱质量、气流和落棉、成纱断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经综合分析 ,认为短纤维纺纱中转杯纺纱机纺杯速度可分为三档 :一档为 1× 10 5r/min~ 1.5× 10 5r/min ,用于纺细号纱 ;一档为 5× 10 4 r/min~ 1× 10 5r/min ,用于纺中、粗号纱 ;一档为 ;2 .5× 10 4 r/min~ 5× 10 4 r/min ,用于纺非棉短纤维粗号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进口美棉、印度棉的特性.测试了美棉A、美棉C以及印度棉的物理性能指标,认为印度棉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其次是关棉A,而美棉C最差.通过单唛试纺普梳纱和精梳纱,并测试棉卷、生条、精梳条、头并、末并、粗纱的棉结和短绒率以及成纱的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指标,认为无论是普梳纱还是精梳纱,印度棉纺出的成纱质量都要好于美棉,且美棉A又好于美棉C,纱线质量是原棉性能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开发中细号转杯针织纱的技术要点。介绍了棉类和非棉类转杯纱及其制品的类别、原料、纱号、混纺比及其性能特点。指出:转杯纺从生产粗号纱向中细号高档用纱方向发展是当今转杯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纺好中细号转杯针织纱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充分了解针织品对转杯纱的要求的基础上,从纤维原料、前纺工艺、半制品质量和转杯纺设备与工艺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使转杯纺针织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转杯纺纺制精梳彩色棉针织用纱的生产工艺.选用配比为75%的棕色棉和25%的本白棉混和纺制了24 tex针织用精梳转杯纱,对精梳落棉率、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并对精梳彩色棉转杯纱的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梳落棉率为23%、转杯纺分梳辊速度为6 700 r/min、转杯速度为42 000 r/min时,精梳彩色棉转杯纱质量好,其质量优于普梳彩色棉转杯纱和普梳彩色棉环锭纱.认为在转杯纺纱机上开发精梳彩色棉细号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对美棉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在Autocoro312转杯纺设备上使用美棉时的纺纱工艺设计进行了探讨;对国产棉与美棉的质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并进行了成纱质量分析;对如何用好美棉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色纺纱产品附加值,利用再用棉生产彩点纱。在3个品种采用不同再用棉种类和混用比例进行纺纱试验,并对成纱性能和布面再用棉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再用棉比例的增加,成纱条干变差,强力降低,布面横档逐渐增加;再用棉的种类和混用比例是影响彩点纱质量和面料风格的关键因素;纱号越粗,再用棉对布面横档的影响越明显。认为:利用本色再用棉生产的色纺彩点纱具有风格独特、彩点粘附牢度好、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可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色纺彩点纱。  相似文献   

10.
粘胶棉混纺涡流纱的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拓展涡流纺纱的品种范围,提高成纱质量,对不同混纺比的粘胶棉涡流纱进行了试纺,纺制纱号有18.2 tex 14.6 tex.介绍了涡流纺纱的特点,纺纱各工序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并进行了涡流纺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条混工艺,开清、梳棉工序根据粘胶纤维和棉纤维的不同特性合理配置工艺,涡流纺工序优选喷嘴压力等工艺参数,纺纱生产顺利,粘胶棉混纺涡流纱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棉纤维成熟度与纺纱工艺、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成熟度的工艺试验,认为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对纺纱工艺、成纱质量及织物的染色性能都会有很大影响.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在纺纱工艺中易清除杂质,不易产生棉结和索丝;成熟度中等的棉纤维细度较细,成纱强度高;成熟度高的棉纤维加工成织物后,耐磨性好,织物染色均匀.  相似文献   

12.
以COOLBST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细号凉爽类织物具有吸湿排汗性能优越、抗皱性能良好、易洗快干、免烫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为此采用条混的方法开发了COOLBST纤维、细号涤纶与精梳棉混纺纱织物;对纺纱、织造等各工序的工艺进行了设计,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产品质量加以控制;织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产品完全满足服用要求,但生产中存在毛羽多等问题,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长绒棉、棕色棉与绵羊绒混纺纱的纺纱工艺,根据绵羊绒纤维的特点,生产中为保证绵羊绒在梳棉机顺利成网,并较精确地控制各成分的比例,采用三种混和的方法;为了提高绵羊绒可纺性,应对其进行预开松,改善纤维整齐度,排除部分死毛、杂质、短绒.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生产的长绒棉/棕色棉/绵羊绒50/30/20 14.6 tex纱各项指标均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4.
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与成纱质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棉纤维的成熟度、原棉的未成熟纤维含量是影响原棉短绒率、疵点的关键,棉纤维的成熟度、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主要因素是由棉花的栽培条件决定.分析了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与清梳工序半制品质量和精梳工序质量的关系,原棉中的未成熟纤维必须在配棉、清梳和精梳工序进行控制,才能控制梳棉条、精梳条和成纱质量.原棉未成熟纤维含量不仅影响梳棉条、精梳条的短绒率、棉结、带纤维籽屑等疵点,而且严重影响成纱的各类主要疵点.  相似文献   

15.
提高针织用纱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翁毅 《棉纺织技术》2005,33(7):53-54
针织用纱质量的要求高于机织用纱,对纺纱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针织用纱质是控制配棉环节和纺纱环节.配棉应控制好原棉的成熟度、短绒率和有害疵点;纺纱过程中应优化纺纱工艺,控制成纱棉结和提高条干均匀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粗号转杯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粗号转杯纱质量,从原料、工艺配置、温湿度管理等方面分析论述了各项技术措施,指出:采用低等级纤维原料生产粗号转杯纱应根据纺纱质量要求合理选配原料,注意保持成分主体稳定,减少纤维马克隆值差异;针对配棉特性,正确选择工艺路线及前纺各工序工艺参数;合理配置转杯纺转杯直径、速度、分梳辊型号、导流槽角度等工艺参数,控制好机台负压,并加强各工序温湿度管理,才能够使粗号转杯纱质量及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使用需求,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低级别配棉转杯纺纱的成纱质量,根据棉纺系统工程工艺学的思路,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针对原料性能特点,在纺纱各工序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开清工序采取适度降低各部打手速度、合理配置各部隔距,加强开松和转移,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采用重定量、中速度,加强纤维梳理和转移;并条工序采取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工艺,加强纤维混和,改善纤维伸直度;转杯纺工序采用中定量、高速度、中张力、中负压工艺.实践表明,优化配置纺纱各工序工艺,严格控制半成品质量,并从设备、工艺、操作及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对转杯纱重量不匀、条干不匀及强力不匀三项质量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转杯纱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麻纤维较粗,与棉纤维混纺抱合力差,成纱条干差,麻粒多,产品以27.8tex以上居多。使用改性处理后的大麻纤维,在棉纺设备上进行部分改造,并配以合适的工艺,可以生产出条干均匀、麻粒少的细特大麻/棉混纺纱,可广泛用于机织和针织。  相似文献   

19.
秦贞俊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1):54-56,58
纺织厂为进一步提高棉纱、棉布的质量,纺高支纱时除了要排除一般的杂质及短绒外,还要排除微细杂质及灰尘,以免磨损机器的有关零部件并影响纱线及织物的品质。乌斯特公司生产的USTER TESTER 5-S400-OI纱线检测系统采用了新的光电传感器———OI,可检测纱线中的杂质及灰尘,为纺纱工艺的技术进一步改进,控制与减少杂质及灰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针织纱质量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针织纱质量的控制途径.针对针织纱终端用户需求,从配棉、生产管理以及针织纱重量、奈干、常发性纱疵、强力、疵点、毛羽等质量指标较全面地分析阐述了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科学配棉、控制异性纤维、实施质量内控标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并条采用自调匀整系统、运用先进测试仪器进行离线与在线检测、质量追溯管理等是全面控制和提高针织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