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快速的新型检测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广泛。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种类鉴别、掺伪掺假鉴别、理化指标定量分析及产地溯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快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检测和掺伪鉴别对于保障其食用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不能满足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快速、无损、在线和多组分同时检测,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在食用植物油品种定性鉴别、掺伪检测、品质检测及其在煎炸等热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检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准确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光谱是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之间的电磁辐射波。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食品分析中,具有方便、快速、高效、无损、不消耗化学试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通过研究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在食品成分分析、加工与储存过程的品质监控、掺伪检测、品种鉴别、产地溯源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0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一项高效、简便、无损的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食品质量监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NIRS可以有效实现对食品进行组分含量测定、产品分类、掺伪检测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利用NIRS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品检测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极限学习机算法建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的定性分析模型。选取不同品牌、批次的芝麻油、大豆油配置90个掺伪样本与40个芝麻油样本做定性分析。设定极限学习机算法相关网络参数,比较近红外光谱和中红外光谱的定性模型识别结果,研究光谱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分类识别的准确率,为实现基于光谱检测技术的芝麻油掺伪快速辨别分析奠定理论和实践检验基础,抑制芝麻油掺伪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并分别详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酿造食品、牛奶及其制品质量、肉与肉制品的检测,以及在其它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剧柠  胡婕 《食品与机械》2019,(1):232-236
文章阐述了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掺假和掺伪检测、营养成分检测、抗生素检测、微生物污染检测,乳及乳制品种类的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技术在乳及乳制品品质检测和安全评定上的重要应用和研究进展,指出多种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枸杞子以其药用价值和营养品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广泛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但是市场上枸杞子恶意掺杂、掺假现象日益严重,此行为严重影响枸杞子品质、危害消费者健康、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如何正确鉴别枸杞子真伪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枸杞子的主要掺伪现象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分析鉴别、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别和基于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机器视觉和电子舌等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在枸杞子品种和产地掺伪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对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枸杞子掺伪主要检测方法的比较,为市场监督枸杞子的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精度、无损、无污染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对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蒙特卡洛交互验证(MCCV)奇异样本筛选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对橄榄油掺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应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将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掺入橄榄油中的188个掺伪样本光谱图。采用蒙特卡洛交互验证(MCCV)方法剔除橄榄油掺伪样本光谱数据中的奇异样本,剔除3个奇异样本。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去趋势技术(DT)、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去趋势技术联用算法(SNV-DT)分别对奇异样本筛选前后的掺伪样本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选择网格搜索算法(GS)对模型参数组合(C,g)进行寻优,确定最优参数组合。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SVC)方法建立掺伪油的品种定性分类校正模型;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选择奇异样本筛选前后的掺伪样本光谱数据的特征变量,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建立掺伪油含量快速预测的定量校正模型。试验表明,采用MCCV方法剔除奇异样本后,建立的掺伪油品种鉴别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100%,而建立的GS-SVR模型能够快速预测橄榄油掺伪量,特别是建立SNV_DT-CARS-SVR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99.80%、99.13%,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0142、0.0535,综合性能最好。结果表明,采用激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实现橄榄油掺伪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全球关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经过加工重组的动物源性食品,其物种的原有形态已被破坏,感官鉴定很难辨别真伪。因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动物源性食品的定义、分类、掺假类型,说明了掺假的潜在危害,主要总结了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动物源性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快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化学计量学分析工具与光谱技术相结合的策略逐步在食品的掺假鉴别和产地溯源等领域发挥独特的优势,成为品质鉴别及掺伪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太赫兹时域等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化学计量学分析工具相结合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食品快检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Nowadays,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analysis of food products. Many relevant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regard. However, no reviews about the applications of NIR for liquid food analysis are reported. Therefor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NIR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liquid foods, focusing on the detection of quality attributes of various liquid foods, including alcoholic beverages (red wines, rice wines, and be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juice, fruit vinegars, coffee beverages, and cola beverages), dairy products (milk and yogurt), and oils (vegetable, camellia, peanut, and virgin olive oils and frying oil). In additi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detection of adulteration are also covered. It is hoped that the current paper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source for the future liquid food analysis by NI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4.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操作简单及重复性好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掺假鉴别领域。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中的低场核磁、定量核磁以及杂核核磁等技术能够对掺假不同成分的牛乳(掺水、食盐、尿素、豆浆及复原乳等)、掺假低价值油(大豆油、玉米油等)的橄榄油、掺假的高价值米、蜂蜜、红酒等进行检测,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和相似分类法等可以实现对这些食品掺假成分的有效鉴别。本文就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在国内外食品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推动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并为其它领域的掺假鉴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要求的提高,对快速、可靠的肉类掺假鉴别需求也不断增加。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散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官能团分子的化学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简单、可重复等优点,在肉品掺假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研究结果,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对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现代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目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及掺假等问题均会造成或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代谢组学作为新兴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界干扰前后小分子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而探究机体内代谢机制,适用于食品安全多种微量危害因子的鉴别和监测。此外,危害因子在食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可成为特定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致病菌作用机制和品质安全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阐述靶向代谢组学和非靶向代谢组学,介绍代谢组学技术常用的数据采集和数理统计方法,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兽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生鲜食品品质和肉制品掺假等食品品质和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多组学联用技术提出展望,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品种、产地和掺假真伪鉴别,致病菌、药物残留检测,污染物鉴别以及转基因食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Hyp)是动物水解蛋白的特征物质,而动物水解蛋白是可能被违法添加于食品中尤其是乳与乳制品中的非食用物质之一,Hyp可作为判定食品中是否掺入动物水解蛋白的重要指标.建立快速、高效地Hyp检测方法,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回收率,是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的重要任务.本文就食品及生物样品中L-羟脯氨酸的提取净化、衍生化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Food ingredient fraud and 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are emerging risks, but a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of information about known problematic ingredients and detection methods does not currently exis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collect such information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articles in scholarly journals and general media, organize into a database, and review and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trends. The results summarized are a database that will be published in the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s Food Chemicals Codex, 8th edition, and includes 1305 records, including 1000 records with analytical methods collected from 677 references. Olive oil, milk, honey, and saffron were the most common targets for adulteration reported in scholarly journals, and potentially harmful issues identified include spices diluted with lead chromate and lead tetraoxide, substitution of Chinese star anise with toxic Japanese star anise, and melamine adulteration of high protein content food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the most common analytical detection procedures, and chemometrics data analysis was used in a large number of reports. Future expansion of this database will include additional publically available articles published before 1980 and in other languages, as well as data outside the public domain. The authors recommend in-depth analyses of individual inci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database of food ingredient fraud issues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references. The database provides baseline information and data useful to governments, agencies, and individual companies assessing the risks of specific products produced in specific regions as well as products distributed and sold in other regions. In addition, the report describes current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ng food fraud and identifies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20.
电子鼻技术在肉与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晓静  王俊 《肉类研究》2012,26(6):42-45
电子鼻是一种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嗅觉识别食品中挥发性成分进而快速检测、分析食品品质的仪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检测.本文主要介绍电子鼻在肉品新鲜度检测、肉制品品质判定和肉品掺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